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者人际-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

第二,要有足够尊重。下属应当注意维护领导的尊严和权威,一般不要顶撞领导,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即便你有理,你是对的,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火冒三丈,出言不逊。

第三,经常性地及时沟通。遇事要多和领导沟通,这样既便于你准确地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和意图,也便于让领导了解你的想法和意见。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业绩说话,通过你出色的工作表现来赢得领导的好感。大凡正直而素养较高的领导,都喜欢任用有工作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下属。很多时候,你不必花太多的心思去琢磨怎么和领导搞好关系,你只需要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尽情地挥洒你的才华,出色地完成你的工作任务,不断创造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业绩,就一定会赢得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第59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古代波斯国的一个国王,喜欢在午饭后小睡一会儿,而每次午睡时,他都让近侍守候在自己的床边,以便随时服侍自己。

一天,天较热,国王难以入睡,便闭目养起神来。这时,两个守候在床边的近侍也有些困意,为了不至于打瞌睡,便聊起天来。他们以为国王还在睡眠之中。

他们聊到自己靠什么而活的时候,乙说自己靠国王而活,甲却说自己是靠命运。国王听到了两个近侍的对话,心想:这个甲近侍不依靠我的恩赐,只想靠命运,哼,等会儿,让你看看。这个乙近侍不惜,还知道感恩,我得想着多赏赐他才是。

国王就想了个诡计。他派人去王后那里说要要好好地赏赐那个为王后送酒的近侍,多 给他些金币、珍宝和衣物。然后把乙叫来,让他把剩下的半杯酒送到王后那里去。乙刚一出门,就撞在门外的立柱上了,顿时,鼻血流个不停。他赶快招呼别的近侍过来,刚巧是近侍甲。 乙就让甲帮忙把酒送运去。王后正在宫中等候送酒之人,见近侍甲送酒来,把珠宝、衣物赏给了他。甲他谢过王后,捧着赏物 到国王那里谢恩。

国王一见赏得是他不愿意赐得近侍甲,大为惊异,问清缘故后,叹息不止。

《国王的侍卫》

每个领导上任前也如同教师备课一般,需要充分“备课”:从企业的文化、工作氛围,到老板的个人脾性和管理风格,再到前任的工作方式……通过“备课”,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你才能从容面对职场的尴尬和敌意,应付自如,无往不利。好好备课,是办公室优雅生存的不二法门。如果能够做到礼貌与关爱,真诚地关心以及尊重他人,相应地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谅解。融洽的同事关系,默契的配合,往往在工作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繁忙的都市生活使每个人都面临不小的压力,彼此之间因为竞争的关系,也很容易造成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其实工作中的任何不满、任何委屈都可以优雅地处理。在合作的前提下,保持冷静的态度,坚决而又不失礼仪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同事之间进行沟通。找个合适的场合,选择适当的方式,直接又不失礼仪地坦白告诉下属,不要越俎代庖,如有任何意见,与你直接交流。这样做既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又毫不失礼。或者可以通过做一个成功的case,亮一手真功夫,让同事和老板见识你的能力,众人心服口服之余,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职位。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并给予赞美。身为领导者,应适时地给予鼓励慰勉,褒扬下属的某些能力,引导他们顺水行舟,更加卖力地工作。当下属由于非能力因素借口公务繁忙拒绝接受某项工作任务之时,领导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热情从事该项工作,可以这样说:“当然我知道你很忙,抽不开身,但这种事情非你去解决才行,我对其他人没有把握,思前想后,觉得你才是最佳人选。”这样一来就使对方无法拒绝,巧妙地使对方的“不”变成“是”。这一劝说技巧主要在于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减轻挫败时的心理困扰,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平级之间、上下级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共同意识”,作为领导,为了有效地说服同事或下属,应该敏锐地把握这种共同意识,以便求同存异,缩短与被劝说对象之间的心理差距,进而达到说服的目的。领导者要说服别人,就要设法缩短和别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而共同意识的提出,则能使激烈反对领导的人,也不再和领导者意见相反了,而且会平心静气地听从领导者的劝说,这样,领导者就有了解释自己的观点,进而攻入别人之心的机会。

第60节:职场如战场

从前有一个老师,有两个学生跟随他,这位老师的双脚有病,常常要麻木,很不舒服,因此他就叫两个学生随时按摩,一人按摩一只脚。不料这两个学生,平日相处都不和好,不是我讨厌你,就是你讨厌我,彼此间好像冤家似的。有一天,有一个学生走开了一下,另一个学生就把这学生所按摩的脚,用石头敲断了。这个学生回来时,非常愤怒,为了报复起见,也立刻把另一学生所按摩的一只脚,用石头敲断了。

《两个学生》

同事关系是现代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当今时代上班族在社会中占大多数,而上班族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里度过的,这样就避免不了与形形色色的同事接触、沟通、交流。同事关系的好坏对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迅速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与同事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还会使人愉快舒畅,有益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当今世人心态复杂,一些人在初尝人间冷暖后,便发出了“涉世不易”、“同事难处”的抱怨,大发世态炎凉之感慨。同事之间主要相处的方式包括“合作”和“竞争”。竞争与协作,都是人生进取与事业成功的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所谓竞争,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在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目标。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必须发展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几率。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从另一方面看,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竞争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竞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以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于群体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胜斗强,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虽然很多人都慨叹过同事关系难处,也切身体验到了同事间的种种矛盾和斗争。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同事关系为何难处?事实上,只有了解到同事关系难相处的原因,才能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对症下药、知难而进,针对这些同事难相处的原因,有技巧、有策略地逐渐消除、回避这些难相处原因。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同事关系难处的困惑,为我们在事业上和人际关系上取得长足进步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良好的同事关系绝对不是一团和气,必要的时候你的对手会想尽千方百计来打败你,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掌握一些取胜秘笈十分必需。一些非原则的问题,可以礼让三分,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自己。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少结些冤家为好。为一点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不值得。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你得学会技巧性的反击,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如果你的上司不明真相,可以与其他人多作沟通,用舆论的力量来击倒对手。

第61节:师恩重如山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在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各认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却走入一个火坑中,把这条蛇烧死了。

《头与尾》

老师和徒弟,应该互相敬爱。可是有些徒弟往往以为老师年迈了,应该由徒弟来做领导,不肯尊敬师长。徒弟年轻气盛,不懂规矩,没有经验,做事常常犯错误,使事情搞不好,反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跟父母没有两样,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之材。我们从小就歌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心灵成长。老师那头上的白发就是多年积累的粉笔灰。每个学生每天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跟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长,因此,老师其实是严父,也是慈母的象征。相信很多人在家里虽然很顽皮,但是在老师面前却表现得特别乖巧。活佛师尊对尊师重道就有如下训示:第一,体师之心;第二,达师之训;第三,效师之行;第四,行师之道;第五,了师之愿;第六,钦师之意;第七,继师之志。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六十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建国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上桌前,徐特立谦和地对毛泽东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

尊师,是尊敬其人格和在行业中取得的成绩,而并非迷信老师。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尊敬师长,不代表连师长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全盘接受,相反,我们更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教学相长的关系。老师不要倚仗自己的身分,要学生处处服从,没有了自我;学生要尊敬师长,但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只有这种教学相长,才能让师生两方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第62节:尊敬长辈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人们认为老年人活在世上是多余的,是一种负担,省下老人的食粮来养活幼儿不是更值得吗?于是该国国法规定,家里不准养有老人,凡是老人,不论男女,一律驱赶至荒山僻壤中让其自生自灭。百姓虽不忍看见年迈的父母弃于深山给野兽充饥,但畏于国法,不得不服从。

当时,国内有一位长者与儿子相依为命,父慈子孝,家庭和乐。直到父亲年老之时,长者的儿子实不忍心让父亲流落野外,惨遭不幸,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在屋后挖了一个地洞,偷偷把老父藏在里面,日夜奉养,所幸未被发现。

不久,“弃老国”遭受邻邦的侵犯,因为邻国也看不惯该国不近人情的国法,于是下了一道战书,里面提出四个问题,限三天答复,如不能回答,立即起兵攻战。国王赶快召集文武百官,可是谁也不能回答,国王焦急万分,只好四处张贴布告,征问国中智者,如能解答者当给重赏,这四个问题是:一,世上什么东西最宝贵?二,世上什么事情最快乐?三,世上什么味道最美好?四,世上谁的生命最长久?

榜文贴出去,两天过去了,还未见有人解答,直到第三天,忽然有位年青人,当众提笔写出了以下答案:一,信为第一财,二,正法最快乐,三,实语第一味,四,智慧命第一。

国王得到答案非常高兴,马上传召他进宫,可是邻国的使臣又提出一个问题来,他手拿一块真正的檀木,两头一般方正大小,他问大家:“这檀木,哪是头,哪是尾?”周王和众臣面面相觑,都不能回答,青年人立即去问他的父亲,老人告诉他说:“你去把檀木放在水里,那沉下去的是头,浮在水面的是尾。”使臣很满意,但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他牵来两匹白马,完全一模一样,他问众人道:“这两匹马之中,谁是母亲,谁是儿子?”国王和群臣都不能区别,正在着急之时,青年人已从父亲那里赶来了,他立即回答道:“这很简单,只要拿一些草来给这两匹马吃,那自己不吃,却把草推向另一匹身边去的,便是母马。”

当使臣离去时,国王很高兴的对他说:“你的智慧使国家得到平安,请问这是你自己的聪明,还是有人教给你?”青年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我父亲教我的。”国王很奇怪地问道:“他现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与老父相依为命,我不忍心遗弃他,于是将他藏在家里的地洞里,这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

国王感到非常惭愧,他后悔地说道:“都是我错了,难得你有这样一片孝心,奉养老父,幸亏他救了我们的国家,我要赶快传旨全国,恢复敬老养老的制度。”从此该国敬老尊长,成为最有孝道的国家。

《弃老国缘》

联合国确定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重要前提是代际和谐。两代人之间无论是社会的还是家庭内的'奇。com书',都要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以实现不同代人的共同利益。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年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生命的历程才是子女献给老人最大的爱。

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会意字,由儿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后来人们对孝道的解释逐渐具有两重性。

古人对孝道的解释有合理的一面。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平时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追思父母。 “父子之道,天性也”,父亲的培养、教育儿子,儿子奉养、尊敬父亲,这是人类自然的天性。《增广贤文》有“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警世恒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这一高级动物?孔子认为,在一切生灵中唯有人最为尊贵,在人的所有行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