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方哲学初步-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苏格拉底:知识的助产婆

    在苏格拉底以前,出现过一批被称为“智者派”的人物。

    当时盛行着奴隶主民主制,要想在这种民主政体下出人头地,仅仅依靠传统和权威已无能为力,精于演讲和辩论才是最重要的。这种需要使智者应运而生。智者们往往学识渊博、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他们游荡于大街、广场、法庭,招徒授业,向学生传授逻辑学、修辞学、演讲术和论辩术,教导学生掌握演讲和辩论的技巧,获取通向权力的钥匙,他们也从中收取学费为生。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智者的主要代表之一普罗太哥拉曾教过一个学生,开始时他们约定,如果这个学生赢得第一次诉讼的话,他才需要交学费,输了就不必交。然后,普罗太哥拉一张状纸递上法庭,告这学生抵赖学费。这年青人头脑一下子发热起来,搬出他们之间的约定为自己辩护,法庭自然判他胜诉。

    可是,他却不得不乖乖地把学费交给了老师,因为他中了圈套而浑然无知。

    这个故事多少说明了智者的一些特点。他们虽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但思想上还是具有某些相近的倾向的。他们不再热衷于以前哲学家们孜孜以求的自然哲学,不再关心宇宙的本原问题,而是把思想重心放在人和社会问题上,开始

…… 56

    25西方哲学初步

    探索人生和社会,寻求知识对人类的价值,讲究道德修养。

    课题和论域的转变,使他们发现:人类社会并不存在自然界那样确定不变的客观真理,一切都取决于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正如谁在论辩中取胜,谁就获得群众的支持,也就能主宰社会那样。

    因此,智者们一般都倾向于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相信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否定客观真理。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上,普罗太哥拉道出了智者学说的真谛:“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句话在哲学史上是作为主观相对主义的典型而流传下来的名言。它的意思是说,事物存在与否,全看我有否感觉到它而定;我没见过月亮背面有山,所以那里就不存在山。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神学观念浓厚的气氛中,确曾体现了一种破除旧传统观念的启蒙精神,因而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到了晚期的智者,这种主观相对主义的倾向使他们忽略内容的是非曲直,经常玩弄词句、穿凿附会,一味地狡辩,终于使他们沦落为诡辩论者和江湖骗子,“智者”于是褪变为一种耻辱的标志。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智者都极端反感,痛斥他们为“批发零售灵魂粮食的商人!”

    当然,骂归骂,做归做,苏格拉底的思想其实也离不开智者学说的启迪。

    雅典出生的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

    ,身材矮小、相貌丑陋。

    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一具半身雕像来看,他秃顶圆脸,凝滞的目光藏在深陷的眼窝里,肥大的酒糟鼻子停放在宽阔的脸上,外加一个臃肿的大肚子。粗略一瞥这付尊容,人们会误以为他是个酒馆的跑堂,绝对不会相信这是

…… 57

    西方哲学初步35

    一位曾令一个时代为之震撼、使古今许多大思想家不敢轻视的哲学大师。

    不扬的外貌丝毫不能阻挡他喷薄欲出的才华,锐利机智的思想一到他嘴边就宛如打开的水龙头那般滔滔不绝,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罕见的一位“述而不作”

    、光靠两片嘴唇为自己留名青史的哲学家。

    像智者们那样,苏格拉底也不务“正业”。他常年累月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短袍,赤着大脚,优哉悠哉地徜徉于大街和广场,对风云变幻的时局充耳不闻,但一碰到人便拉开话匣子侃侃而谈,引得一班年轻学子和有识之士对他俯首贴耳、洗耳恭听。他教他们如何争辩、如何把自己的思想弄明白,不过,他不像智者们,他却从不收费。弟子们为了报答他的教诲,也为了在餐桌上有他的高谈阔论作陪,时常邀他到家中用饭,他总是毫不客气地饱餐一顿,然后拍拍屁股扬长而去,一点也不关心第二天的生计。可是,这种潇洒在家里也就不那么吃得开了。像中国哲学家庄子一样,他也有一位爱唠叨好管事的悍妻。他整天在外闲逛、不理家事,自然惹得妻子大发脾气,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改悔。

    你若是以为这位流浪哲学家一定是个不负责的懦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他忍饥捱饿、御寒抵热的本领无人能比,在战场上他也骁勇异常,一次竟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位朋友。

    他临终时的豁达大度则会令许多所谓英雄为之汗颜的。他的勇敢与耐性来源于他的信念。他坚信,自己是神派来的一只牛虻,专来叮咬雅典这头动作迟缓的大牛,以便使之活跃起来;他是来教导启发雅典人的,如果没有他,他们将永远在茫然无知中昏睡。

…… 58

    45西方哲学初步

    面对这样一个自信肩负重任而确又满腹经纶的人,人们容易把他视为狂妄自大家伙。其实不然,苏格拉底也许是哲学家中最为谦逊的人了。一般哲学家都爱摆出那付“一语定乾坤”

    、“万物尽在我心”的似乎无所不知的架子,而苏格拉底却敢于直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不仅是他诚实的自白,而且也包含了他的哲学的起点:即他的怀疑主义。他曾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的知识像一个圆圈,而圆圈之外则是代表无知的空白,他所知道的越多,这个圆圈就越大,它所接触的无知的界面也就越大;换言之,一个人知识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因为人永远都是有限的,而知识则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智者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蠢人一旦获得了一知半解就满以为手眼通天,犹如刚学会四则运算就以为掌握了全部数学奥秘的小学生那般。因此,当一个人学会了怀疑,尤其是对自己珍惜的原则、信念和思想产生疑问时,真正的哲学就出现了。这表明,他已经开始对那些未曾经过自己深思而从外界植入脑中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直面自己、审视自己的心灵,表明他已经懂得运用自己的哲学思维来认识自己和世界了。

    于是,苏格拉底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主张。认识自己,就是要把自我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探讨和研究,去理解人的心灵、理智,理解人类的知识。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做真正有道德的人。这种主张表明,他在哲学史中第一次发现了真正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发现了研究人本身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学术兴趣的转移,而且标志着希腊哲学的一个新转折:探求宇宙本体的自然哲学被束之高阁,

…… 59

    西方哲学初步55

    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人的知识和伦理问题开始进入哲学家们的视野。对苏格拉底来说,如果我不知道人是什么?他能成为什么?他活在世上有何意义?那么,我纵使熟悉宇宙的起源和天体的演化又有何益处呢?只有人才是重要的,了解自己才是哲学的真正目的。

    于是,在苏格拉底的思想夜空,曾经耀如明星的自然哲学家们统统都退居天幕后面了。

    虽然苏格拉底说自己“一无所知”

    ,但他却非常重视知识,因为知识可以使人摆脱愚昧,获得智慧,从而求得善行,尽管一个人不可能穷尽世间的一切知识,但知识却是人应该追求的,在这种无止境的追求中人便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起来。

    这种思想导致他的一个著名的论点:“知识即美德”。把求知与求善(即美德)等同起来这种思想倾向起端于苏格拉底,它后来成为了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主流传统,对后世思想的发展具有至深至巨的影响,这也是西方伦理学区别于中国道德学说的关键所在。中国哲学家们对知识可没有这么执着,他们勿宁说是轻视知识的。

    庄子先生就说过一段颇为有名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博取无限的知识,岂不枉费心机?对中国哲学家们来说,道德是意志的磨练,而与知识无涉;然而,对苏格拉底而言,求取知识(包括关于道德和关于自然的知识)和完善自身是同一个过程。因此,他试图寻找一种超越一切具体善行的绝对永恒、普遍适用的“善”

    ,不过最终也未曾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没有人他知道他的绝对之“善”究竟是什么。

    如果同意知识就是美德,那么求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重要的了。知识到底从何而来呢?苏格拉底说,知识是人天生就

…… 60

    65西方哲学初步

    有的,由于来到世上以后就全忘光了,因此人只要能重新唤醒自己的记忆,知识也就招之即来了。没准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亲身实现这一观点的典范。每每当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之际,他会突然之间停下嘴来,旁若无人地陷入心不在焉的沉思,惹得路人好奇地驻足观看,这种状态有时竟会持继数个小时!不知此时的苏格拉底是否忽然来了灵感,一头潜会他前生的种种记忆之中了呢?他本人不曾提及,人们当然无从知晓。不过,他倒是发明了一种帮助人一步步得出正确思想的方法。他把这种方法称为“思想助产术”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和诱导,帮助人们重新回忆和把握固有的正确知识。

    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个这种方法具体应用的例子。

    欧提德谟斯(以下简称“欧”)

    :请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简称“苏”)

    :偷盗、欺骗和卖人为奴,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的人卖作奴隶也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照你说,偷盗对朋友是恶行。可是假若你的朋友打算自杀,你偷了他准备用来的自杀工具,这算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但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而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可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行为是不是恶行呢?

…… 61

    西方哲学初步75

    欧:这是善行。

    从这个例子,我们大致领略了苏格拉底方法:通过双方一问一答,提出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错误,然后逐步修正意见导向真理。这种方法被称为“辩证法”

    ,虽然又可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但它并非苏格拉底的发明,因为芝诺曾用它来对付过苏格拉底。他只是发展了它,使它流行一时。他不知疲倦地履行着自许的“思想助产术”使命,整天徘徊于大街集市和广场,随意同三教九流讨论人生的各种问题,(。电子书。整*理*提*供)诸如战争、艺术、宗教、婚姻和道德等问题。在讨论中,通常苏格拉底佯装什么也不懂,向对方发出问题,等对方按自己的理解或一般常识作答后,苏格拉底表示不能满意,又提出反问来诘难对方,使其不得不认错,这样反复多次,最后苏格拉底才提出一个一般性的定义来终止辩论,帮助对方把已潜藏于意识中的真理诱导出来,仿佛接生婆把腹中的胎儿接出来一样。这种“辩证法”实质上是一种从特殊中寻求一般,即将一般性从特殊事例中归纳出来的方法。苏格拉底往往将这种方法加以绝对化,把一般与特殊割裂开来,认为一般先于和高于特殊,是一种独立自存的东西。这种思想后来在其弟子柏拉图那里发展成了理念论的唯心主义。

    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帮助了不少年轻人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但同时也得罪了许多有门面的权威人士。这些人趁着民主派复辟时将他告上法庭,指控他不信国教、以神灵自居,用邪恶思想教唆青年人堕落。大弟子柏拉图等人试图用钱将他赎出来,但苏格拉底拒绝了任何逃脱的企图。他坚执着自己的信念,用犀利的言词和严密的逻辑去驳斥对他的指控。

    最

…… 62

    85西方哲学初步

    后,法庭仍然判他死刑。这时,苏格拉底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

    在死牢里,一群朋友和弟子来向苏格拉底道别,他们早已泪满衣襟,有人甚至在嚎啕大哭。苏格拉底泰然自若对他们说:别像女人那样哭哭啼啼的,我只不过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会见荷马和赫西俄德而已,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说罢,轻松自如、温文尔雅地接过狱卒递来的杯子,将毒酒一饮而尽。于是,一只在雅典上空飞来飞去、嗡嗡作响的“牛虻”销声匿迹了,一代大哲回到了神的天国,向上帝述职卸任去了。

    苏格拉底是少数几个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殉道的哲学家之一。

    然而,正像他本人坚信的那样,他的肉身虽朽,但灵魂却不死,他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弟子柏拉图,再次化作影响人类思维的重要元素。

    二、“洞穴”与“理想国”

    :柏拉图的世界

    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亡,在贵族子弟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心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曾经成为他最大抱负的政治雄心突然泯灭了,他走向了献身哲学的生涯。那年他刚好28岁,一个思想趋于成熟的年龄。血气方刚的他,立定决心要将导师的学说发扬光大、让导师的英名万古流芳;更要摧毁由“暴民”和“乌合之众”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用出类拔萃之辈的英才统治取而代之。

    50多年后,当他安祥地撒手人寰之时,前一部分抱负他已问心无愧地实现了,而后一部分雄心则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理论上达成

…… 63

    西方哲学初步95

    了,那就是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形象与自己的老师相比真有天渊之别。他一表人才、英气勃勃,他的名字就来源于他宽阔的肩膀。这位曾两次在运动会获得好名次的英俊少年,确是一位出色的战士。

    这样一位膂力过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按理是不会成为一个哲学家的。

    然而,和苏格拉底的相遇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看到老师用尖锐的问题一下子击中对手的要害,摧毁僵死的教条和武断的臆想,那种情景就别提多惬意了。这使他敏感的心灵领略了在粗厉的运动中无法享受到的智慧的乐趣。

    于是,他拜苏格拉底为师,投身于智力征逐和思想分析的活动中,一学就是8年。

    老师的不幸辞世,中断了他的求学过程。他只好离开雅典这个是非之地,漂洋过海、四处游历,踪迹遍及埃及、意大利,甚至印度。在这长达12年的漂泊中,他如饥似渴地吮吸各种知识,朝拜众多的圣地,尝试数不清的教义。与众多民族交往的经历,从不同国度汲取而来的智慧,使他退去了些许年青人如火般的热情,增进了思想的深度。

    当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之时,他已届不惑之年。这时,他胸中已沉甸甸地装满了自己的思想,它们在他的脑中四处奔突、呼之欲出。

    于是,他安顿下来,著书立说、招徒授业。他在雅典城西北的一个花园里,创办了一个学校。这个花园是以古希腊英雄阿加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