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汉语-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副词。大约。史记滑稽列传:〃饮~五六斗。〃
  [辨]能,可。〃能〃字表示能力所及,〃可〃字表示客观情况容许。〃能〃字后面的动词用於主动意义,〃可〃字后面的动词用於被动意义。试比较〃能为〃和〃可为〃:〃能为〃表示某人有此能力,〃可为〃表示某事可以(被)做到。
  672。【以】
  (一)动词。用。论语为政:〃视其所~。〃又先进:〃如或知尔,则何~哉?〃
  (二)介词。带〃以〃字的介词结构表示工具、方式等。论语子罕:〃博我~文,约我~礼。〃孟子梁惠王上:〃~羊易之。〃[~为](1)拿来做。庄子逍遥游:〃剖之~为瓢。〃(2)认为。战国策齐策一:〃自~为不如。〃史记陈涉世家:〃或~为死,或~为亡。〃[何~]①拿什么,凭什么。左传庄公十年:〃问何~战。〃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有大者,何~加之?〃
  (三)介词。由,由於。史记项羽本纪:〃~是知其能。〃又表示目的,有〃藉以〃、〃以便〃的意思,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救郑。〃[何~]②为什么。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至此?〃[是~]因此。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后世无传焉。〃[有~]有原因,有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也。〃
  (四)〃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西〃、〃以往〃、〃以来〃等,二字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质量的界限。论语雍也:〃中人~下不可以语上也。〃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前。〃史记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东。〃
  (五)连词。义同〃而〃。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思,其民困。〃王勃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犹欢。〃
  (六)副词。通〃已〃。史记陈涉世家:〃固~怪之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病乎!〃按:〃以〃和〃已〃不但同音,而且在篆文中是同一个字,都写作 。
  673。【凡】
  (一)平凡,平庸。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民也。〃杜甫丹青引:〃一洗万古~马空。〃引申为尘世的。跟仙相对(后起义)。司空图携仙籙诗:〃仙~路阻两难留。〃
  (二)副词。表示概括。诗经小雅常棣:〃~今之人,莫如兄弟。〃孟子尽心上:〃故~同类者举相似也。〃韩愈送孟东野序:〃~载於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大凡]大概,一般地说。韩愈送孟东野序:〃大~物不得其平则鸣。〃
  (三)副词。总共。司马迁报任安书:〃凡百三十篇。〃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泉~六穴。〃
  674。【圣】
  形容词。懂道理,通达事理。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善。〃引申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合於最高的道德标准。论语述而:〃若~与仁,则吾岂敢?〃又名词。圣人。司马迁报任安书:〃大底~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辨]圣,贤。在最初的时候,圣是从知识方面说,贤是从道德方面说,应用范围较宽。后来儒家把圣的概念神秘化了,有〃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意思。在中古时代,皇帝被尊称为圣人。此后,除皇帝以外,只有周公孔子被称为圣人了。这样,圣和贤就变了人品高下的差别:贤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道德标准,圣则被认为是〃天生〃的。
  675。【残】
  (一)动词。杀害,伤害,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所过无不~灭者。〃苏轼贾谊论:〃而自~至此!〃又形容词,名词。残害他人的。伪古文尚书泰誓:〃取彼凶~。〃孟子梁惠王下:〃~贼之人,谓之一夫。〃(贼:戕害。)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岂不欲除~而佑仁。〃现代有双音词〃~杀〃,〃摧~〃,〃~暴〃,〃~忍〃。由伤害的意义引申为残废。司马迁报任安书:〃顾自以为身~处秽。〃
  (二)残余,剩余。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卒。〃杜甫重题郑氏东亭诗:〃向晚寻征路,~云傍马飞。〃
  676。【暴】
  (一)读pù,去声,旧读入声。晒。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之。〃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曝〃。引申为暴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功亦足以~於天下矣。〃李华吊古战场文:〃连年~露。〃又:〃骨~沙砾。〃
  (二)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引申为突然。史记项羽本纪:〃何兴之~也!〃后代有成语〃~卒〃,〃~富〃,〃~发户〃。又为急躁。荀子强国:〃有~察之威者。〃又为凶恶残毒的。孟子滕文公上:〃是故~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慢:弄乱。经界:田的界限。)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677。【甘】
  (一)好吃,味美。孟子梁惠王上:〃为肥~不足於口与?〃用作动词,表示以为味美。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闻乐不乐。〃(旨:好吃的东西。)引申为甜。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泉~而土肥。〃注意:上古没有〃甜〃字,凡〃甜〃的意义都说成〃甘〃。引申为[言语]好听,动听。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诱我也。〃
  (二)心里痛快。左传庄公九年:〃请受而~心焉。〃引申为甘心,情愿。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素知贱子~贫贱。〃
  678。【辛】
  辣。楚辞招魂:〃大苦咸酸,~甘行些。〃(些:语气词。)常用来比喻心情。李密陈情表:〃臣之~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抚迹犹酸~。〃注意:〃辛苦〃〃酸辛〃都是以辣味比喻心中的痛苦;〃辛苦〃应作两个词讲,不等於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辛苦〃。引申为劳苦。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勤久。〃现代有双音词〃辛勤〃。
  679。【鲜】
  (一)读xiān。鲜鱼。对乾鱼而言。诗经大雅韩奕:〃炰鳖~鱼。〃礼记曲礼下:〃槁鱼曰商祭,~鱼曰脡祭。〃(槀:同〃槁〃。乾枯。)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引申为新鲜。仪礼士昏礼:〃腊必用~。〃(腊xí:乾肉。)。又为鲜明,鲜艳。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
  (二)读xiǎn。少。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矣。〃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克有终。〃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居民~少。〃也写作〃尠〃或〃尟〃。
  680。【敝】
  (一)破烂。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予又改为兮。〃论语子罕:〃衣~緼袍。〃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蹝也。〃(蹝xǐ:鞋。)引申为过时,不能再用。曾巩战国策目录序:〃而考之无疵,用之无~。〃
  (二)谦称。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邑之社稷。〃
  681。【寒】
  冷。论语子罕:〃岁~,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杨恽报孙会宗书:〃众毁所归,不~而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心〃二字连用,表示害怕。司马迁报任安书:〃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心。〃〃寒〃又特指缺乏冬衣而受冻的情况。常与饥并举。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年丰而妻啼?
。〃注意:西汉以前没有〃冷〃字,〃冷〃的意义都说成〃寒〃。
682。【温】
  (一)暖。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夏则不轻而凊。〃(茭:乾草。凊jìng:凉。)李华吊古战场文:〃缯纩无~。〃白居易长恨歌:〃~泉水滑洗凝脂。〃
  (二)和气,柔和。诗经邶风燕燕:〃终~且惠。〃论语述而:〃子~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温习。论语为政:〃~故而知新。〃
  [辨]温,暖。二字是同义词,所以〃饥寒〃的反面可以是〃温饱〃,也可以是〃饱暖〃。但是〃温〃字的(二)(三)两义则是〃暖〃字所不具备的。
  683。【幽】
  (一)暗,深暗。跟明相对,又跟显相对。诗经小雅伐木:〃出自~谷,迁於乔木。〃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宅~而势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至於~暗昏惑。〃引申为隐晦的,隐微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离骚以致其~。〃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香。〃〃幽人〃二字连用,表示隐士。孔稚圭北山移文:〃或叹~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又引申为僻静。杜甫卜居诗:〃主人为卜林塘~。〃又为清胜,幽雅。杜甫江村诗:〃长夏江村事事~。〃又北征诗:〃青云动高兴,~事亦可悦。〃
  (二)拘囚,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囹圄之中。〃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北阙。〃(三)古十二州之一。大致在今河北省东北部及辽宁省的西南部。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并游侠儿。〃
  684。【冥】
  暗,深暗。诗经小雅斯干:〃哕哕其~。〃(哕哕huì huì:深广的样子。)引申为深。杜牧阿房宫赋:〃高低~迷,不知西东。〃[~~]昏暗的样子。楚辞九歌山鬼:〃靁填填兮雨~~。〃荀子劝学:〃是故无~~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又深远的样子。苏轼喜雨亭记:〃太空~~,不可得而名。〃
  [辨]幽,冥。在〃暗〃的意义上,〃幽〃和〃冥〃是同义词。但〃幽〃引申为〃幽静〃〃幽雅〃等义,则是〃冥〃所不具备的。
  685。【奥】
  (一)屋子里的西南角。论语八佾:〃与其媚於~,宁媚於灶。〃(奥:指房屋西南角的神。灶:指灶神。)
  (二)深,不容易看透其中的妙处。萧统文选序:〃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坏,实文章之~府。〃引申为不是浅露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抑之欲其~。〃
  686。【精】
  (一)上等细米。跟粗相对。论语乡党:〃食不厌~。〃引申为精华的,少而好的。也跟粗相对。文心雕龙熔裁:〃~论要语,极略之体。〃韩愈送孟东野序:〃人声之~者为言。〃又为美妙。文心雕龙情采:〃而五千~妙,则非弃美矣。〃江淹别赋:〃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又为细密。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微。〃又为造就高。韩愈进学解:〃业~於勤,荒於嬉。〃
  (二)精诚,诚心。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神]精力。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虽竭~神,欲开忠於当世之君。〃
  (三)精气,灵魂。李华吊古战场文:〃~魂何依?〃
  687。【众】
  多,特指人多。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引申为群。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共之。〃又名词。众人。论语学而:〃泛爱~。〃又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人]一般人,普普通通的人。楚辞渔父:〃~人皆醉我独醒。〃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为~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688。【便】
  (一)安。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宁无忧。〃引申为方便。史记李将军列传:〃人人自~。〃
  (二)有利,有好处。战国策秦策二:〃或谓救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论诈之~而讳其败。〃引申为有利的机会,适宜的机会。李华吊古战场文:〃胡兵伺~。〃[~宜]名词。应做的事,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汉书娄敬传:〃臣愿见上言~宜。〃又严助传:〃因言国家~宜。〃又副词。不经过合法手续,从权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事有不便,以~宜论上。〃
  (三)读pián,阳平声。[~辟][~嬖]善於讨好的。论语季氏:〃友~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孟子梁惠王上:〃~嬖不足使令於前与?〃
  (四)轻便。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清声而~体,秀外而惠中。〃
  (五)副词。就(后起义)。陶潜桃花源记:〃~要还家。〃周邦彦兰陵王词:〃回头迢递~数驿。〃
  689。【嘉】
  好的,美好的。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宾。〃楚辞离骚:〃肇锡余以~名。〃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引申为赞美,赞许。论语子张:〃~善而矜不能。〃汉书霍光传:〃朕甚~之。〃今成语有〃其志可~〃。
  690。【遽】
  (一)传车,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且使~告於郑。〃又哀公二十一年:〃群臣将传~以告寡君。〃国语晋语:〃~人来告。〃
  (二)匆忙。韩诗外传:〃夫子何~乎?得无有急乎?〃又副词。匆匆忙忙地,迫不及待地。苏轼贾谊论:〃安有立谈之间,而~为人痛哭哉?〃
  691。【速】
  (一)快。礼记檀弓上:〃丧欲~贫,死欲~朽。〃孟子梁惠王下:〃王~出令。〃
  (二)招致。易经需卦:〃有不~之客三人来。〃诗经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我狱?〃左传闵公二年:〃与其危身以~罪也。〃苏洵六国论:〃至丹以荆轲为计,始~祸焉。〃
  692。【弥】
  (一)满。楚辞离骚:〃芳菲菲其~章。〃苏轼喜雨亭记:〃既而~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二)副词。更加。论语子罕:〃仰之~高,钻之~坚。〃司马迁报任安书:〃虽累百世,垢~甚耳。〃
  693。【愈】
  (一)病好了。孟子公孙丑下:〃昔者疾,今日~。〃苏轼喜雨亭记:〃忧者以喜,病者以~。〃这个意义又写作〃瘉〃、〃癒〃。
  (二)胜过。论语公冶长:〃女与回也孰~?〃又先进:〃然则师~与?〃
  (三)副词。更加,越发。老子八十一章:〃既以为人,己~有;既以与人,己~多。〃庄子列御寇:〃所治~下,得车~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怒,不肯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愈〃不说〃越〃。
  694。【尤】
  (一)罪过,过失。论语为政:〃言寡~,行寡悔。〃贾谊吊屈原赋:〃般纷纷其离此~兮。〃引申为归罪,怨恨。论语宪问:〃不怨天,不~人。〃孟子梁惠王下:〃君无~焉。〃司马迁报任安书:〃动而见~,欲益反损。〃后代成语有〃怨天~人〃。
  (二)优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物,足以移人。〃(这里〃尤物〃指美人。)苏轼荔支叹诗:〃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物成疮痏。〃(这里〃尤物〃指荔支。)韩愈送孟东野序:〃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也。〃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朝取一人焉,拔其~;暮取一人焉,拔其~。〃柳宗元愚溪诗序〃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绝者家焉。〃
  (三)特别,格外。李密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甚。〃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圣人所~用心者也。〃引申为尤其,更(后起义)。欧阳修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美。〃
  [辨]弥,愈,尤。〃弥〃字简单地表示〃更加〃,〃愈〃字则表示事物进一层的发展。因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不能换成〃奉之愈繁,侵之弥急〃。〃尤〃和〃弥〃〃愈〃更不相同。〃尤〃字表示在同类事物中显得特出:它表示质量上的特别好或特别坏,而不表示事物进一层的发展。因此,〃林壑~美〃不能说成〃林壑弥美〃,或〃林壑愈美〃。
  695。【极】
  (一)名词。原为房屋的脊檩(在房屋的最高处),引申为房梁。庄子则阳:〃其邻有夫妻臣妾登~者。〃张衡西京赋:〃跱游~於浮柱。〃(跱zhì:置,安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