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汉语-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迁升中郎将,后来官至诸吏光禄勋(即郎中令)。杨恽为人比较坦率,但自大而又刻薄,好揭人阴私,得罪了很多人。后来与太仆戴长乐不和。有人上书告戴长乐,戴以为是杨恽指使的,於是上书告他平时言语不敬,杨恽被免为庶人。适逢日蚀,有人上书说是由於杨恽骄奢不悔过所致,宣帝便将他下狱治罪。后又搜得他写给孙会宗的信,宣帝看了很不高兴,便加上大逆无道的罪名,处以腰斩,妻子儿女被流放到酒泉郡。
  报孙会宗书'1'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2',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3'。遭遇时变,以获爵位'4'。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5'。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6';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7'。
  '1'孙会宗,安定(今甘肃平凉一带)太守,西河(汉郡名,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附近)人,杨恽的朋友。杨恽失掉官爵以后,就归家闲居,治产业、造宅室。孙会宗写信告诫他说,大臣废退,应当闭门惶恐,表现出可怜的样子,不该治产业,通宾客。杨恽便写了这封回信给他。本篇文字根据《文选》,并参照《汉书》。
  '2'底,至。无所底,就是没有成就。
  '3'先人,指其父杨敞,杨敞官至丞相。备,充数。这是自谦的话,说自己并没有什么才能,靠着父亲的面子当个郎官。
  '4'指告霍氏谋反而封侯的事。
  '5'猥,副词,随随便便地。
  '6'逆指,违背孙会宗来信之意。文(wèn)过,掩饰自己的过错。
  '7'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君子,指孙会宗。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1',位在列卿,爵为通侯'2',总领从官'3',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4'。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5',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6'。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亡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7',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8'。
  '1'朱轮,显贵者所乘之车。汉制,公卿列侯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能乘朱轮。
  '2'通侯,即列侯(参看本册726页注〔31〕)。
  '3'从官,指皇帝的侍从官。杨恽任光禄勋加诸吏,所有侍从官都归他管,并负责监察弹劾群官,所以说总领从官。
  '4'窃位,窃取官位而不尽职。餐,同飧。素餐,参看第二册484页注〔10〕。这里指无功受禄。
  '5'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观阙。汉制,上章奏事和被皇帝徵召都到北阙。
  '6'伏惟,伏在地上想,敬词。
  '7'公上,公家、主上。给公上,等於说供给国家的税收。
  '8'用,以。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1',送其终也'2',有时而既'3'。臣之得罪已三年矣'4'。田家作苦,岁时伏腊'5',烹羊炰羔'6',斗酒自劳。家本秦也'7',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8'。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9'。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10'。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11'?〃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12':〃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13'〃。故道不同不相为谋'14',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1'古人认为君至尊,父至亲。
  '2'指为君父服丧。
  '3'既,尽。古制,臣子为君父服三年丧,除丧后起居行动就不再受丧服的限制。
  '4'杨恽的意思是:就是君父死了,三年过后也不能限制我,何况〃得罪已三年〃,我之所作所为,更不能算违背臣礼了。
  '5'伏、腊,都是节日。参看本册852…853页通论《古代文化常识》(一)。
  '6'炰(páo),裹起来烤。
  '7'杨恽是华阴人,华阴原是秦地。
  '8'雅,甚。下文〃虽雅知恽者〃的〃雅〃同。
  '9'缶(fǒu),一种瓦器,秦人用来作为乐器,唱歌时按节奏敲击。呜呜,唱歌的声音。
  '10'田,动词,种植谷物。萁(jī),豆茎。这两句大意是讽刺朝廷荒乱。
  '11'须,待。治、萁、时,古音属之部。
  '12'董生,指董仲舒。董是汉景帝时的大儒。
  '13'这两句引自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三。原文作:〃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明明,应该当皇皇讲。皇皇,急急忙忙的样子,后来写作遑遑。
  '14'语出《论语·卫灵公》。
  夫西河魏土'1',文侯所兴'2',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3',凛然皆有节'4',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5',临安定'6'。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7',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8'?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9',无多谈。
  '1'西河魏土,按战国时魏的西河,在今陕西郃阳一带,与汉代的西河郡不同。杨恽这样说,是为了讽刺孙会宗。
  '2'文侯,即魏文侯。参看本册890页注〔10〕。魏文侯在当时被认为是贤君。
  '3'段干木,魏文侯时人,守道不仕,文侯请他作魏相,他不接受,於是文侯以客礼相待,把他当成老师,极为尊敬。田子方,也是魏文侯的老师。
  '4'凛然,不可犯的样子。节,等於说节操。
  '5'旧土,家乡。
  '6'安定,汉郡名,故治在今甘肃固原县。当时孙会宗任安定郡守。
  '7'昆夷,殷及西周时代西方的一个种族。
  '8'移,变动。移人,指改变人的志向。
  '9'旃(zhān),之焉的合音。
  李密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县(在今四川彭山东)人。年轻时曾随当时名儒谯周学习,以文学见称。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东吴人很称赞他的才辩。蜀灭亡后,晋武帝徵他为太子洗马,逼迫甚紧。他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徵,武帝也就不再勉强。李密祖母死后,丧服期满,出任太子洗马,后来官至汉中太守。不久,因怀怨免官,老死家中。《晋书》有传。
  陈情表'1'
  臣密言:臣以险衅'2',夙遭闵凶'3'。生孩六月'4',慈父见背'5';行年四岁,舅夺母志'6'。祖母刘,愍臣孤弱'7',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8';零丁孤苦,至於成立'9'。既无伯叔,终鲜兄弟'10'。门衰祚薄'11',晚有儿息'1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14'。茕茕独立'15',形影相吊'16'。而刘夙婴疾病'17',常在床蓐'18'。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9'。
  '1'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於奏议一类,是臣民对君有所陈请的一种文书。本文就是李密不肯应徵,上给晋武帝的表。《文选》题作《陈情事表》。文中陈述他之所以不肯应徵,是由於祖母年迈多病,奉养无人,并不是自矜名节,另有所希望。
  '2'险,坎坷。衅,罪过。险衅,指命运坎坷,罪孽深重。
  '3'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通悯,忧伤。凶,指不幸的事。
  '4'大意是:生下来六个月刚懂得笑的时候。孩,小儿笑。
  '5'背,违背,指抛弃人。见背,等於说相弃。这是委婉语,指死。注意:这种〃见〃字句虽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经不再表示被动。类似的结构有〃见访〃、〃见爱〃等。
  '6'夺母志,指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之志,即强迫母亲改嫁了。
  '7'愍(mǐn),怜悯。
  '8'不行,走不了路。
  '9'成立,成人自立。这两句是说,自小到成年,一直是孤苦零丁的。
  '10'《诗经·郑风·扬之水》:〃既鲜兄弟,维予与女。〃鲜(xiǎn),少,这里指没有。
  '11'门衰,家门衰微。祚(zuò),福。
  '12'息,子。
  '13'外,家外。期(jī)功,都是古代丧服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古代服丧的不同,是按亲属关系的远近来规定的。强(qiǎng)近,勉强接近。
  '14'应门,指管客来开门的事。僮,通童。上文说〃晚有儿息〃,所以这里说〃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15'茕茕(qióngqióng),孤单的样子。
  '16'吊,慰问。
  '17'婴,缠绕,等於说缠上了。
  '18'蓐(rù),草垫子,也就是寝褥。
  '19'废,废止,指不侍奉;离,离开。
  逮奉圣朝'1',沐浴清化'2'。前太守臣逵'3',察臣孝廉'4',后刺史臣荣'5',举臣秀才'6'。臣以供养无主'7',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8',除臣洗马'9'。猥以微贱'10',当侍东宫'1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13',责臣逋慢'1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15',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1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18'。
  '1'圣朝,指晋,敬词。
  '2'沐浴於清化之中,即浸润在清化之中。清化,清明的教化。
  '3'太守,指犍为郡太守。逵,太守的名。
  '4'察,考察和推举。孝廉,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5'刺史,指益州刺史。刺史在晋代是州的负责监察、军事及行政的长官。荣,益州刺史的名。
  '6'秀才,也是由地方推举的人材,由州推举。注意:晋时所谓秀才与后代所谓秀才的含义不同。
  '7'主,主持,这里指主持的人。
  '8'寻,不久。
  '9'洗(xiǎn)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猥,鄙,谦词。
  '11'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12'陨,坠。陨首,即杀身的意思。
  '13'切峻,急切严厉。
  '14'逋(bū),逃避。慢,轻慢。逋慢,等於说怠慢,指故意逃避,轻视命令。
  '15'州司,等於说州官衙门。
  '16'病笃,病重。
  '17'告诉,报告、诉说。
  '18'狈,一种狼类动物。旧说:狈的前腿很短,走路时常把前腿架在狼身上,否则不能走路。这里〃狼狈〃指进退两难。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1',凡在故老'2',犹蒙矜育'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4',历职郎署'5',本图宦达'6',不矜名节'7'。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8',宠命优渥'9',岂敢盘桓'10',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11',人命危浅'12',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15',愿乞终养。臣之辛苦'16',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17',皇天后土,实所共鉴'18'。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伏惟,见本册918页注〔6〕。
  '2'故老,指旧臣。
  '3'矜,怜悯。育,养。
  '4'伪朝,指蜀汉。对晋提起蜀,不得不这么说。
  '5'这是李密说自己曾经在蜀汉的郎署里做过郎一类的官。署,官署。
  '6'宦,做官。达,显达。
  '7'矜,自夸。李密这样说是怕晋武帝怀疑自己拒不出仕是以名节自夸。
  '8'过,过分地。拔擢,提拔。
  '9'宠,恩荣。宠命,指拜洗马等事。优渥,优厚。
  '10'盘桓,连绵字,徘徊不进。在这里指故意不去做官。
  '11'奄奄(yǎnyǎn),气息短促将绝的样子。
  '12'浅,指不长。
  '13'等於说轮流替换着维持彼此的生命,即相依为命的意思。
  '14'区区,等於说款款。这里指区区之心,就是孝顺祖母的私衷。废远,指废掉奉养而远离祖母。
  '15'乌鸟,即乌鸦。据说乌鸦能反哺其亲,所以常用以比喻人的孝道。
  '16'辛苦,辛酸苦楚。与今天所谓辛苦不同。
  '17'二州,指梁州、益州。汉魏时只有益州,晋武帝才把原来汉中一带分出,立为梁州。梁益二州大致相当於蜀汉所统治的范围。牧伯,即刺史。上古一州之长称为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明,明白地。所见明知,所看见的、所明明白白知道的。
  '18'鉴,察。
  '19'结草,春秋时晋卿魏犫有个宠妾,无子。魏犫病了,告诉他儿子魏颗,等他死后一定把宠妾嫁出去。等到病重,又要宠妾殉葬。魏犫死后,魏颗觉得父亲病重神志不清时的话不足从,所以仍把宠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人交战,据说看见有一个老人结草把秦的力士杜回绊倒了,於是俘获了杜回。夜里梦见老人自称是宠妾的父亲,是来报答不杀其女之恩的。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代就以〃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第十单元  文选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据朱熹考证,这个南阳即今河南修武县。)因为昌黎(在今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韩愈早年不得志,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才被宣武节度使董晋征为属官,后来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在监察御史任时,因天旱人饥,上书请求缓征徭役租税,得罪了京兆尹李实,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在刑部侍郎任时,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潮州(今广东省丰顺、揭阳、潮阳一带)刺史。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要阐明孔孟之道,以此来反对当时单纯追求形式的骈文。这些,对当时的文坛以及后世散文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韩愈的作品现存有《韩昌黎文集》,由宋廖莹中辑注,明徐世泰整理。
  答李翊书'1'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2'?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者'4',焉足以知是且非邪'5'?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1'李翊(yì),唐德宗时人。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中进士。韩愈在这封信里,强调学习古文必须从道德修养入手。他介绍了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提出了气盛言宜的主张。
  '2'道,指仁义之道。
  '3'文,文章。
  '4'抑,转折连词,相当於现代汉语的〃不过〃〃可是〃。《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里用此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