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汉语-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8'櫽(yǐn)括,矫正邪曲的工具,这里用如动词,当矫正讲。矫,使曲者直。揉,使直者曲。矫揉,使……屈伸。这两句大意是:使文章的情理和文采都纳入正规。
  '9'本体,指思想内容,即情理。规范本体,使思想内容纳入一定的规范,即纳入一定的纲领中。
  '10'浮词,虚饰不实的言辞。
  '11'芜秽,田不整治,生出许多杂草。这里指没用的词句。
  '12'昭畅,明白畅通。
  '13'审分,指审定曲直、分辨曲直。
  '14'骈拇,脚的大拇指和二指相连,合成一指。枝指,手的大拇指旁枝生一指。侈,过多,多余。骈拇枝指都是先天生长的,所以说是性。附赘,附生的多余的肉。悬疣(yóu,通疣),悬在身上的小瘤。附赘悬疣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说是形。《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赘县(悬)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15'二意,黄叔琳校本作〃一意〃,甚是。一意两出,同一个意思两次出现。
  凡思绪初发'1',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2'。是以草创鸿笔'3',先标三准:履端於始,则设情以位体'4';举正於中,则酌事以取类'5';归余於终,则撮辞以举要'6'。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7'。绳墨以外,美材既斩'8',故能首尾圆合'9',条贯统序'10'。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11',异端丛至'12',骈赘必多。
  【注释】
  '1'思绪,思想的头绪,等於说思路。
  '2'权衡,就是秤。轻重,指或轻或重,即有偏差。
  '3'草创,指起草。《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鸿笔,等於说鸿文,大文。
  '4'开始走第一步,就要确定思想内容,安排纲领。履,践,走。端,开始,即第一步。设情,立意,即确定思想内容。位体,安排纲领,亦即布局。
  '5'其次,取用正确的合适的材料,也就是要斟酌用典。《文心雕龙》有《事类》篇,专讲用典。举,取,用。於中,等於说其次。
  '6'最后,归到余下的事,就是要用最精炼的言辞来突出要点。於终,等於说最后。撮,摄取。以上所说三准,可概括为:一、立意与布局,二、考虑用典,三、用精炼语突出要点。《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余於终。〃那是讲历法的。这里断章取义,和《左传》原文的意义不同。
  '7'舒,铺展。华,指辞藻。布,铺陈。实,指思想内容。替,应作质。节,节制。这句是说华实兼顾,文附於质。
  '8'美材,好的木材,比喻文章所用的好材料。斩(zhuó),砍削。大意是:美材之在绳墨以外的也去掉了。
  '9'首尾圆合,前后圆满吻合。
  '10'条贯,有条理。统序,有次序,有层次。
  '11'术,方法、路子。素,预先。委心,指一心放在追求辞藻上。逐辞,追求辞采。
  '12'异端,指绳墨以外的东西。
  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1'。句有可削,足见其疏'2';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3',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随分所好'4'。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5',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6'。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7'。字删而意阙,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8',则芜秽而非赡。
  【注释】
  '1'讨,探讨,研究。
  '2'疏,这里当松散讲。
  '3'游心,游荡心思。窜句,穿凿文句(依司马彪说,见《经典释文》引)。《庄子·骈拇》:〃骈於辩者,垒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间。〃
  '4'随分所好,随着作者性之所好。分,天分,秉性。剪裁不一定要删削,有时反而要敷陈。这要看各人的天分。下文即讲明这个道理。
  '5'约,约束,压缩。
  '6'核(hé),谨严。
  '7'辞殊,辞句不同,即多变化。
  '8'重(chóng),重复。
  昔谢艾、王济,西河文士'1'。张俊以为艾繁而不可删'2',济略而不可益。若二子者,可谓练熔裁而晓繁略矣'3'。至如士衡才优'4',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5',而雅好清省'6'。及云之论机,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7',盖崇友于耳'8'。夫美锦制衣,修短有度,虽玩其采'9',不倍领袖'10'。巧犹难繁,况在乎拙'11'?而《文赋》以为榛楛勿剪,庸音足曲'12'。其识非不鉴'13',乃情苦芟繁也'14'。夫百节成体,共资荣卫'15',万趣会文'16',不离辞情'17'。若情周而不繁'18',辞运而不滥'19',非夫熔裁,何以行之乎?
  【注释】
  '1'谢艾、王济,二人名,谢艾见《晋书·张重华传》,王济不见於传。西河,指凉州(在今甘肃)。
  '2'张俊,应作张骏,字公庭,东晋时人,十岁能属文,《晋书》有传。
  '3'练,熟练,这里指擅长,会。
  '4'士衡,陆机的字。陆机,晋吴郡(今江苏江南一带地)人,与弟云并有才名。武帝末,兄弟二人一同到洛阳,太常张华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为人所谗,与弟云同时被杀。
  '5'士龙,陆云的字。
  '6'雅,甚,很。清省,清淡省略。陆云《与兄平原(即陆机,因机曾为平原内史,故称)书》:〃云今意视文,乃好清省。〃
  '7'亟(qì),屡次。陆云《与兄平原书》:〃兄文章之高远绝异,不可复称誉,然犹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为病耳。〃
  '8'崇,尊重。友于,指兄弟。《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友,指兄爱弟,弟敬兄。)〃于〃本是介词,后人把〃友于〃连用,作为兄弟的代称。
  '9'玩,同玩,这里是欣赏、喜爱的意思。
  '10'倍,加倍,指加宽加大。领,衣领。
  '11'即使文章工巧,也不能让它芜秽,何况是拙的呢?
  '12'榛(zhēn),树名。楛(hù),树名。榛楛都是不好的树。庸音足曲,平凡之音能补足乐曲。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这是比喻因有珠玉之句,所以榛楛之辞也美。《文赋》又说:〃放庸音以足曲。〃这是说平凡的辞句,配合着美妙的辞句,也显得美妙。按:刘勰不同意陆机的说法,所以在下面批评他。
  '13'识,见识,见解。鉴,等於说高明。
  '14'苦,意动用法。
  '15'百个关节共成一个身体,必须依靠血脉的流通。节,关节。荣(营)卫,指血脉。《黄帝内经》:〃营卫不行,五藏(脏)不通。〃
  '16'万趣,万种意趣。会文,会合成文。
  '17'辞情,辞句和思想内容。
  '18'周,周密。
  '19'运,运用。
  赞曰:篇章户牖,左右相瞰'1'。辞如川流,溢则泛滥。权衡损益'2',斟酌浓淡'3',芟繁剪秽,弛於负担'4'。
  【注释】
  '1'大意是:文章好比门窗,左右对照着,要求配置得当。牖(yǒu),窗。瞰(kàn),窥看。
  '2'权衡,衡量。损益,删增。
  '3'浓淡,指详和简。
  '4'弛,解除。
  萧统
  萧统(公元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武帝的长子。两岁时立为太子。长大后博览群书,和一些才学之士共同研讨,并从事著述。年三十一,病卒,谥昭明,所以世称〃昭明太子〃。他的著述以《文选》三十卷(今本分六十卷)为最有名。这部书集先秦至梁代的诗文很多,包括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唐以后很受世人的重视;但是文体分得太碎杂,为后世所讥。
  文选序'1'
  式观元始'2',眇觌玄风'3',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4',世质民淳,斯文未作'5'。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6'。《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7'。〃文之时义远矣哉'8'!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9'?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10'。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11',变其本而加厉'12'。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13'。
  【注释】
  '1'这是《文选》的序文,叙述文章的源起、体制及选文的标准,从中也论述了文学的性质。
  '2'式,句首语气词。元始,指原始时代。
  '3'眇,远。觌(dí),见。玄风,远古的风俗、风气。
  '4'《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zēng)巢(聚柴木所做的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茹,吃。
  '5'质,质朴。淳,淳厚。斯文,指文章。作,兴起。《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这里借用〃斯文〃二字来指文。
  '6'逮,及,到。伏羲氏,相传为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帝王。八卦,≡(乾)、≡(坤)、≡(坎)、≡(离)、≡(艮)、≡(震)、≡(兑)、≡(巽)。书契,指文字。结绳,上古用绳子打结以记事。从〃逮乎〃到〃生焉〃,见《尚书序》,只是〃逮乎〃作〃古者〃。
  '7'语见《周易·贲(bì)》。天文,指日月星辰。时变,四时的变化。人文,指诗书礼乐。化成,教化人民使有成就。
  '8'时义,等於说时代的意义,作用。这句是说,文随时代而产生、演进,这很早就体现了。《周易·随》:〃随之时义大矣哉。〃(依王肃本。)王巾《头陀寺碑文》:〃时义远矣,,能事毕矣。〃
  '9'椎轮,指古代无辐无辋的车,是极原始的简陋的车。大辂(lù),天子所乘的车。质,朴质。
  '10'增冰,即层冰,等於说厚冰。曾微,曾无,并没有。凛(lǐn),冷。
  '11'踵,继。华,文饰。
  '12'变其本,变了它本来的样子。加厉,加甚,这里等於说更加寒冷。后代因此有〃变本加厉〃的成语,但是用於贬义,指变得更加厉害或严重。
  '13'悉,知道。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1':〃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至於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3'。荀宋表之於前'4',贾马继之於末'5'。自兹以降,源流实繁'6'。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7',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8'。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注释】
  '1'诗序,指《毛诗序》。
  '2'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方法。直陈其事叫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正意叫兴。
  '3'大意是:古代所谓赋只是诗的一体;现在直陈其事的诗却索性叫做赋,不再叫做诗了。
  '4'荀,指荀卿。宋,指宋玉。《汉书·艺文志》载荀卿赋十篇,宋玉赋十六篇。按:《文选》所说的赋是以体物为主的赋,以荀宋为宗;而屈原等人的以抒情为主的作品则归入骚一类。
  '5'贾,指贾谊。马,指司马相如。骈体文为了字句整齐和对仗,往往把复姓改成单姓。至於用〃马〃而不用〃司〃,则是习惯。《汉书·艺文志》载贾谊赋七篇,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
  '6'源流,偏义复词,这里就是流的意思。实,通实。
  '7'凭虚,张衡《西京赋》托凭虚公子(凭,依托;虚,无。意思是无有此公子)述西京咸阳。亡(wú)是,司马相如《上林赋》托亡是公(意思是无此人)夸上林苑。
  '8'畋(tián),打猎。长杨、羽猎,指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1',臣进逆耳'2',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3'。临渊有〃怀沙〃之志'4',吟泽有〃憔悴〃之容'5'。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注释】
  '1'君,指楚王。匪,通非。从流,指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如流,比喻快速。
  '2'臣,指屈原。逆耳,不顺耳,指忠言。《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3'耿介,守正不阿。壹郁,等於抑郁。靡诉,无处申诉。
  '4'怀沙,指怀石自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於江滨……乃作怀沙之赋。……於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5'这里用《楚辞·渔父》的语意,参看第二册569页。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於中而形於言'1'。《关睢》《麟趾》,正始之道著'2';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3'。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4'。自炎汉中叶'5',厥涂渐异'6',退传有〃在邹〃之作'7',降将著〃河梁〃之篇'8'。四言五言'9',区以别矣'10'。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11',各体互兴,分镳并驱'12'。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13'。吉甫有〃穆若〃之谈'14',季子有〃至矣〃之叹'15'。舒布为诗,既言如彼'16';总成为颂,又亦若此'17'。次则兴箴兴於补阙'18',戒出於弼匡'19',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20',美终则诔发'21',图像则赞兴'22'。又诏诰教令之流'23',表奏笺记之列'24',书誓符檄之品'25',弔祭悲哀之作'26',答客指事之制'27',三言八字之文'28',篇辞引序'29',碑碣志状'30',众制锋起'31',源流间出'32'。譬陶匏异器'33',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34',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35'。
  【注释】
  '1'这话出自《毛诗序》。《毛诗序》原文是:〃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志,心意,即思想感情。〃所之〃的〃之〃,在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2'《关睢》是《周南》的第一篇,《麟趾》是《周南》的最末一篇,这里用这两篇代表全部《周南》。《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正始之道,正其初始的大道,指先正家而后正国的大道。
  '3'《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沈於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桑间在濮阳南。〃
  '4'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粲然,鲜明的样子。
  '5'炎汉,古人以水火木金土五行生克作为帝王递相更代之应,认为汉是火德,所以称炎汉。
  '6'厥,其。厥涂,指诗歌发展的道路。
  '7'退传,指西汉韦孟。孟为楚元王、夷王及王戊祖孙三代之传,戊荒淫不遵正道,孟作诗讽谏。后退职居邹,又作了一篇。因为是退职后在邹作的,所以称〃退传〃,称〃在邹之作〃。
  '8'降将,指李陵。河梁之篇,相传李陵为苏武在河梁(河桥)上送别,作了三首诗送他,其中的第三首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句。
  '9'四言,指韦孟的讽谏诗和在邹诗。五言,指李陵给苏武的诗。萧统认为这是最早的五言诗,其实这是后人伪托的。
  '10'《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区即区域,区域用来分别,所以区就是别(依刘宝楠说,见《论语正义》)。
  '11'《文选》五臣注吕向说:〃《文始》:三字起夏侯湛,九言出高贵乡公。〃夏侯湛,西晋人。高贵乡公,名髦,曹丕之孙。
  '12'分镳并驱,这里用来比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