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野蛮生长 冯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闹起来,拿捏不好就演变成大问题。我后来也想过,如果当时不做老板,可能也就没这么多事,也不会有分家问题,也不会存在这么多历史遗留问题,要走你一个人走,不走就“赖着”。而一旦成了合伙人,分手时人和资产都得分了,那公司资源就分散了。我们在1995年的时候已经管理资产70多亿,公司经合伙人这么一分,调整后还剩十几个亿;分家后的合伙人们各自几乎又都得从头开始。

  当不当老板的第二个差别就是公司的业务取向问题。你选择当老板,你会有“原罪”,于是就容易产生暴利需求。因为要解决危机,就要用一笔大钱,这个大钱怎么来?就得牟取暴利!所以公司就容易有暴利倾向,偏爱豪赌,机会导向,今天抓这个,明天干那个,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危机。因为你这个时候是老板,赚钱的冲动来自于你,危机的恐惧也集于你一身;赚钱的冲动和解决危机的冲动都会导致你这个老板去做铤而走险的事情,追求暴利,不断赌博,比如违规圈钱、行贿腐败、钱权交易;而你若是不选择做老板,这些事就没有,心态平衡了,会少犯许多错误。另外,作为经理人,自己的声名最重要,专业能力、道德品质最重要,挣的钱多少还不是第一重要的;风险小、能挣钱、专业强、道德好,这才是第一位的。

  第三个差别,就叫做价值观不同,万科坚持阳光下的价值观,王石把它叫做“阳光下创造财富”。所以万科一直讲“不行贿”。王石的确不行贿,为什么?他不是老板应该是原因之一。通常经理人主动行贿的的确很少,都是老板行贿。由于经理人本身不追求暴利,他就没有必要为了不是自己的事,去做那么多冒险的事。王石个人对利益的获取冲动不是很大,因为他自己本身也决定取名不取利,所以他个人的收入一直都很低,而万科员工的收入很长一段时间也比较低。这些都有利于他形成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就是阳光的价值观,不去行贿,合理规避风险。所以,万科才会明确规定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

  最后,还得讲到他的治理结构。由于他不做老板,他是经理人,他就一定会有一个董事会,而且一定形成经理人文化,而不是股东文化;所以万科在早期的时候,股东的文化比较弱,经理人文化比较强。最近五六年快速成长以后,他在市场上不断地融资,给股东创造价值,股东文化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改进和很大的提升。万科一直就是一个透明的、专业的和公开上市的公司,它的治理结构一直都比较好。中国的早期创业者,大多忽视公司治理结构,自己成为老板,自己的钱跟公司的钱、股东的钱不分,家里的事和公司的事不分,为所欲为,缺少股东约束,自己又当股东又当经理,自己监督不了自己。所谓治理结构,就是指公司内部的权力架构以及运作规则,好的治理结构应该是每个人都有有限的授权、有限的责任边界、有限的空间。完全的私人老板,很容易权力设定没有边界,百分之百地为所欲为。所以王石选择不当老板以后,他就必然是董事会和股东管理下的经理之一,受到监管制约:他既受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监事会的制约,又受外部的

证监会、监管部门、

资本市场的制约,他已经被制约了23年。万科的治理结构一直非常好,王石没法儿不成为一个好人,也没法儿不办成一个好公司。如果他选择了当老板,我相信他的治理结构不会像今天这么好。
一招鲜,吃遍天(1)


  所以,在研究王石时我发现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创业当中没有选择做老板,这跟所有的创业者都不一样。这导致了他今天能够资源集中、有一个很好的经理人文化、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有一个很好的治理结构,而且能够在专业领域里持续增长,从而超越我们所有的人,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一招鲜,吃遍天(2)


  很多时候,人们关注万科,是因为万科的专业化。万科由多元化转到房地产这个专业化,大家都看明白了。我现在最关注的是在房地产领域里,它怎么再专业化?因为仅就房地产业来说,能做的事实际上也非常之多。万科能够走向专业化(这也是王石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这个战略决策十几年坚持下来,使万科能够走到今天,而且成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老大。不仅如此,他已开始向全球住宅公司第一的高峰冲刺。那么,王石的房地产专业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万科在

房地产的专业化过程中实际上迈了三大步。第一步是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他只做房地产,而不做别的。这是万科的初级阶段的专业化,这个专业化跟我们早期做房地产是一样的,比如说地域选择混乱的问题。万科在这个阶段去过北海,去过营口、乌鲁木齐,地域上毫无章法,哪儿有个熟人、公司有个朋友,就去哪儿做。另外,从产品上看也是混乱的:

写字楼、住宅、酒店、工业厂房什么都做。虽然从大专业来说他这也能叫房地产专业化,但是在房地产领域里实际上它是多元化的,不仅什么房子都做,而且什么方式都做,有卖的,有租的,像天津假日酒店,先弄个酒店,弄不成时又改成了住宅甚至办公楼。结果从经营的绩效来看,在很多地方只是热闹了一场,也不挣钱:北海没挣钱,营口不挣钱,在天津做了好多年根本不挣钱,在乌鲁木齐也失败了。这个时期是万科在初级阶段的专业化,实际上是在房地产领域里的多元化。虽然这时王石做的是一个专业化的选择,但是他们的经验还是不够的,结果就变成房地产领域的多元化,实际就是大行业的专业化加房地产业内的一种多元化。

  第二个阶段的专业化,是从1998年以后开始的。从那以后,万科把住宅以外的产品都放弃了,把产品进一步集中到住宅开发上,同时在地区上也更加明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经过这一阶段六七年的努力,万科迅速成为一个全国最大的住宅公司。从2004年到现在,万科开始加速了,它开始了专业化道路上的第三步,那就是在住宅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化、产业化和工业化。再有两年,万科的住宅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就完全能够支撑它更快速的发展,这一专业化的努力,保证了万科在这几年的绩效大幅度地提升,它现在的产业化和精细化的耕耘,足以支撑其大规模的增长。现在万科整个的营业额、市值和产品的量在亚洲都已经当之无愧是第一,我相信在三年之内,它可以做到全球第一,甚至进入

世界500强。

  万科由多元化向房地产专业化转变,再由房地产公司的多元化向单一住宅产品转变,使自己成为简单的住宅公司,最终再向精细化和产业化冲刺,每一阶段的进步都非常清晰,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在第一阶段,应该说它的绩效也是一般般;第二阶段持续了大约9~10年,净资产收益率在9%或10%左右;到2004年以后,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在14%~15%,且一直往上走。所以从专业化这个角度来看,万科走的这条路是非常值得房地产企业研究的一条道路。

  王石本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在第一阶段,他还是一个直接的决策者和实际的操作者,他那个时候还是经理;在第二阶段,他也是一个非常尽心的推动者和领导者;而到了第三个阶段,基本上是专业团队当主角,他总是支持和肯定,算是一个指导者或教练员。

  王石对万科专业化的最大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带出了一个经理人的团队,然后在第三阶段将这个专业化使命完全交由经理人来承担,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做。万科经理人的专业化程度是非常高的。王石做了这么多年,他自己带出了一个经理人团队,然后让经理人团队完成了精细化和产业化的未来,这一点非常重要,他在专业化当中起到一个总设计师的作用。

  第二就是他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制度文化,万科所有的制度和资源的安排,都是在王石主导下来进行的。比如说万科现在的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万科对外的开放、治理结构、经理人的培训,这套制度是支撑万科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度层面上,对于架构一个现代公司制度,王石是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他选择了做经理,直接就捣鼓(设计)他这个制度,并长期完善它。我们则花了很多时间在原罪问题上,先耗费四五年时间把这个“屁股”给擦干净,然后再学好,回过头来再培养经理人,这中间耽误掉好多时间;而王石不用花这些时间,他可以一直把精力用在公司治理和完善制度上。由于万科很早上市,再加上地理位置离香港比较近,他们借鉴了香港、日本的一些管理方法,少走了不少弯路。所以我觉得在专业化领域,王石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公司制度体系来支撑他的专业化,包括人力系统,也包括客户系统。
大公有私(1)


  万科的发展过程中,王石一直在讲专业化,他到处讲,使公司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价值观。相对于多元化的加法,他是在做减法,然后将专业化讲到所有新兴企业,讲到整个全中国。作为形象代言人,他扮演得非常好,而且万科自己也率先坚持这么做,用业绩证明了专业化的成功。王石以他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使专业化成为房地产行业成功的同义语。
大公有私(2)


  王石的性格品质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特点叫大公有私。王石在讲兼济天下、讲社会责任时,也不避讳个人的需要,他非常坦荡和磊落,这跟很多人不一样。他从不装“大尾巴狼”,并不是讲公德就不讲私利,他是大公有私。他很明确地说:我非常乐意承担社会责任,行善要尽早,但是我个人该要得要,比如工资奖金,比如正常该消费的就得消费。

  我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个记者,他问王石:你老去爬山,为什么不把那钱省下来办个希望小学?他说你这个就不对,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我做公益是有公益的需要,我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时我都会去做,我不能说我的收入全部都只做这一件事情。所以他不避讳个人的需要。我觉得他这个人很坦率,可以叫做大公有私。他该公的事情就公,通过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服务,为公众利益去做公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提升个人的价值、满足个人的成就感、扩大自己的活动空间。他不像有些人,讲公益就忌讳个人消费,谋私利就不讲公益,而他的大公有私,完全能够把两件事情统一在一起。正像他办万科,万科所有涉及公众利益的事情,他都做得很好,这同时也成就了他个人,借用伟人的一个句式,公字当头,私也就在其中了,这才是最高尚、最真实、最可效仿的情操。在“名利”的取舍上,他取名,像他自己讲的,他有表现欲,有虚荣心,这就是他的坦率和真实。他说他偏不取利,把私利往后放,这是很可爱的一面。正因为这样,所以你觉得他很真实、很自信,超级自信。事实上,我们在社会当中也是这样的,大公有私,大私有公,这两件事情本身是统一的,所以古人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往往越是兼济天下,最后就越成就你个人。你为人们谋幸福,人们说你是大救星,这两件事不就统一了吗?谋幸福是你“大公”,成为“救星”让你有成就感,因为人家的吹捧,从而成就了你的大私。所以公与私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我觉得王石在这方面统一得非常好。大公有私,他是大公居前,但小私也不放弃,最终以大公的追求完成了小私的满足。

  王石2006年工资、奖金加

股票期权总共收入了3 000多万,这好像是私,但这只是小私,因为它的前提是大公。所谓大公就是说万科2006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亿,利润超过20亿,股票的市值到了七八百亿,这些公的事都办完了,该私的事也得私。若该要的还不要,天天装孙子,王石可不是这种人,所以他的性格很真实。

  王石特别能严于律己。比如钱财之事,他的很多钱财是秘书管的,每笔钱怎么用,包括他姐姐、他家里怎么分配这些钱,都是由秘书严格控制,而且是透明的,每年都要

审计的。在中国,不要说创业者,就是一般经理人都做不到这种律己。他是由创业者变成经理人的,本身就克服了自己对金钱的贪欲;同时,作为经理人,他又把自己完全置于制度的监督之下。人能够在金钱上自律非常不容易,一般的人做不到。多数人一创业就要当老板,一当老板就把公司里的账都弄得不清不楚。所以王石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王石在参加登山和户外活动时,钱都是自己出的,当然朋友和赞助商也出过一部分;像在进行穿越北极、南极之类的活动时,他甚至在为别人往里搭自己的钱。有一次“好日子”烟厂赞助了一个去南极的活动,他们把钱付给一家探险服务公司以后,打算让俄罗斯的飞机来接送人员和物资,结果没想到那个探险公司破产了,钱打水漂了。结果赞助商被搁那儿了,进退两难,要想继续这个项目,还得再拿钱租飞机。王石当时跟赞助商说:“因为我们还是要去,能不能先请你们把剩下的钱付了,如果那个预付款追不回来,我个人赔你,就是我拿我的钱赔你,这样保证你不损失。”最后那个钱的确没弄回来,王石个人把一百多万赔给了赞助方。实际上这次去南极,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有一帮人参加呢。他在金钱上从来都是非常透明的,从不多花公司的一分钱,平时用自己的卡先刷,为公司办事也先垫个人的钱,然后再回去报账,跟公司把账算得清清楚楚。
君子三态


  王石把这几年拍广告挣的所有钱全部捐掉了,自己一分没有拿。他拍的第一个广告是摩托罗拉的,对方给了250万,当时他说要捐。有一天他从白塔寺附近打电话给我,叫我过去吃涮羊肉。我去了以后,看见他和一帮登山协会的人在一起,吃喝完了之后,把桌子撤了,他们拿出两张纸来,然后王石在上面签字,接着就把250万的支票给人家了。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吃这顿饭是为了捐钱。这些年他把工资收入以外的所有广告和代言的收入全都捐掉了,但他并没有把这些事天天挂在嘴边上,他早就开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了,因为他长期自律惯了,他不爱钱,就都这么处理了。王石在创业的前17年,平均每年挣钱不到10万;当他在捐出第一笔250万广告收入的时候,他的年工资才30万。他突然有了250万的钱,却一分没留,全都捐了,可见其超然境界。他在金钱上的自律是超越常人的。

  王石在户外活动中也非常自律,体现了他管理自己的能力。自律就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比如我们去爬太白山,他背的包很沉,他却还会照顾着我一点。当时我拎过他的背包,问他怎么这么沉,他告诉我里面装的是砖头。他坚持更多负重,要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没人要求他这样,但他一直背砖头,在背砖的情况下保持特定的行走速度,借此“管理”自己的精神和毅力,以便今后爬山的时候不懈怠。我们穿越大戈壁的时候,他也要往包里塞东西,进行有意识的负重练习。他从不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有一次我跟王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