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玩鉴定辨伪-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仿品上的麒麟及辅助纹饰,有的尽管也达到了形似,与真品相比,仿品用笔迟滞的毛病一览无余(图三)。在收藏实践中,只要藏者多见、多上手各类真品,真伪对照比较,仿品是不难鉴别的。

今人与古人一样,对麒麟仍然充满了神秘的崇拜和企盼,尽管从来就没有人见过它,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追求被神化成图腾和偶像,而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我们人类本身。我们改造着世界,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昔日古人在蒙昧和无奈中依附于神灵的庇佑,而我们今天如果仍在新建的楼堂馆所前把它们雕塑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恐怕这与弘扬传统文化是绝对不相称的。

来源:华夏收藏网

 名画鉴定一点通

中国书画界的权威鉴定家们在培训班上,向学员们传授了大量平时难以获得的书画鉴定秘要,都是专家们几十年辛勤钻研的结晶。记者记录下部分秘要。

辨识齐白石画作三要点

一、牵牛花

牵牛花是齐白石画作中常见的题材,也是众多作伪者模仿的对象。齐白石真迹中,牵牛花的花骨朵从来都是两笔画成的,但看起来像是一笔画的;而伪作中牵牛花的花骨朵一般都是一笔画成的。

二、灯台火苗

老鼠和灯台也经常出现在齐白石的作品中。齐白石画的灯台火苗都非常精彩,从来都是先用笔蘸上较浓的墨,再用小勺在笔尖上滴水,然后一笔成型,浓淡层次分明,这是他的特色。但作伪者往往达不到齐白石的功力,画火焰都是分两笔,一笔浓,一笔淡,或者是几笔画成。齐白石画虾的身子也是一笔成型,分数笔画成的都是伪作。

三、加虫

天津有三家造假作坊善于在齐白石的真迹上“加虫”。齐白石的画作一般是按尺卖的,他的画作又以草虫著称于世。一般行内规矩,一幅齐白石的作品上,有一只草虫,就要多加一尺画的价钱。比如一幅齐白石画的莲蓬真迹,价钱并不高,但如果在莲蓬上加五六只蜻蜓,价格就可能多出十五六万元。天津造假者尤其善于加蜻蜓。

李可染用乾隆御制墨

李可染的山水作品堪称一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作画时使用的是乾隆御制墨。李可染的山水用墨浓重,其墨色黑中透紫,紫中带亮。而仿制者考虑到成本,不会用乾隆御制墨。而现在的墨品质与乾隆御制墨无法相比,墨色与真迹区别很大,色泽发灰、发暗。社会上传说嘉德公司去年拍卖的《漓江胜境》是赝品,但其实是真迹。

张大千造假石涛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著名画家,也堪称中国书画界的泰山北斗,但他造假画也是出了名的。

张大千喜欢明代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画作,他的造假工具中,有一整套雕刻精细的假的石涛印章。一般情况下,新盖上去的印章色泽会比较亮,张大千经多年摸索,找到了作旧的方法。他用酒精灯烤新盖上去的印章,让印油迅速挥发,看起来就像是旧的。这个方法非常管用,但需要高超的技巧。如果酒精灯离画太远,起不到作用;如果离得太近,就会把画烤坏。

张大千旅居巴西时,把这套印章带了去,并留在了巴西。现在这套印章落到了研究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专家傅申手里。

过去,国内伪造古画的作坊中,就有人用张大千的这种方法做旧印章。现在是否还在沿用,还是另有“创新”,就不得而知了。

逼真赝品多是画家老乡伪造

近现代书画造假有个特点:在某画家的出生地和常住地,伪造出的该画家画作比较多,而且工艺比较高。

比如,安徽造黄宾虹的假画水平较高,杭州的就差些;南通造徐悲鸿假画比较细致;北京、天津和香港造齐白石假画水平高,天津主要是伪造齐白石的工笔草虫。所以见到从安徽流传出的黄宾虹作品、南通的徐悲鸿作品、天津的齐白石工笔草虫,都要小心。

印章鉴定退居次要地位

以往印章是用来鉴定一件作品是否真迹的重要标志,但是当代书画鉴定中,印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现在作伪者经常用“精雕机”仿制艺术家的印章,这种印章盖在作品上,与原作者的印章极其相似,非常难以分辨。

尽管如此,鉴定者还是要熟悉画家在什么年代、什么类型的作品上用什么样的印章,作为佐证之一。比如,傅抱石在创作毛泽东诗词题材的作品时,常用的一枚印章是“不及万一”;李可染在创作类似作品时用的印章是“江山如此多娇”。

照著录造假假画进著录

现在拍卖行拍卖的假画中,最常见的是按照正规出版物上的原作仿制出的,让买家感到自己买到的是著录上的作品,有正规出版物为证。其实现在很多造假的人,把出版物上的名家作品用放大工程图纸的方法,放成原作大小,再铺在灯箱上仔细研究,反复临摹数月,直到学得像了,才制造出一幅假作品来,让人难以分辨。还有很多制假的人,先把复制的假画结集出版,形成社会影响力,然后再把假画拿出来卖,混淆视听,搞乱鉴定界的标准。

高科技造假专家难辨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造假者把高科技运用到假画的制作中。日本二玄社制作古代书画印刷品的技术非常高超,而且很有名,复制品的色泽与原作几乎没有差异。因为二玄社的印刷技术可以用来制作伪钞,日本政府经常对二玄社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现在国内有人用这种高超的复制技术,用宣纸印刷近现代书画,然后在印刷品上加墨色,这种做法令专家都难以分辨,成了当今近现代书画鉴定中的一大难题。信报记者王健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浅谈古书画的鉴别

中国书画艺术的传世品,灿烂夺目,浩如烟海。其中,真迹、赝品杂糅掺交,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鉴别其真伪,辨析准确的时代,品评艺术价值的高低。一般认为,书画作家的手段,不外乎改头换面、挖空涂改和对字画印章跋识逐鹿的摹、临、仿造等。这些方面不少专家学者均有论述。本文仅对书画艺术本身及作者的师承关系对鉴定所起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

书画鉴别的关键问题,是书画本身和作者的师承关系。对作品辨真伪,明是非必须先从书画本身“开刀”。那些辅助依据如印章、印泥、纸绢、题跋、以藏印著录、装潢等,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作可靠依据,因为印章可以代代下传、被人窃用,像沈石田的题款印章,可以直接在假画上写他的名字、用他的印;齐白石也有过儿子的画来题上他的款,代笔人的画也多是真款,种种情况,不再一一列举。看纸绢更不能确信它也可以代代下传。对著录收藏印、题跋也要细心,不可轻信,如明代赫赫有名的鉴赏收藏家项子京,有人对他的鉴定准确性,评为三比七,即在十幅画中,只有七幅画信得过。当然,我们不必去详细考察古代鉴赏家的准确率,只要在自己的判断确认以后,著录作为参考即可。首先书画的本身是笔墨,笔法和墨法是我们视觉直观的第一印象。中国书画用笔有轻重、徐疾、正侧、曲折、顿挫、虚实,千姿百态的现象,墨随笔运,相互依从,不可分割。“笔以其形质,墨以其阴阳”,笔之妙全在用笔。梁(南朝)肖绎指出“笔精墨妙”。古人总结出墨有“五色”“六采”。我们在鉴赏评价某一作品时,要从书画家个人笔情墨意的风格特征着眼,注意书画的思想性、气韵和神韵。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论画六法的第一法,即是气韵生动。五代荆浩解释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急立形,备遗不俗。”每个作者的笔墨运用,各有自己的习惯特征。清刘熙载云:“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清沈宗骞指出:“大痴用墨浑融,山樵用墨洒脱,云林用墨缥缈,仲圭用墨淋漓,思翁用墨华润”。还有近代的黄宾虹用墨苍浑朴厚。作假者往往学得形似,而失去了神采;只效其俊秀,而学不到古拙。吴昌硕是以篆籀元笔写字作画,将三代金石文字运用于笔端,产生貌拙气酣的艺术效果,又含蓄,又有诗意的艺术性,表达画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这是作者感情的表现。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些有感染力的作品,包含着作者的生活感受、见解、修养、艺术造诣。吴昌硕画梅之前,总要漫游梅园,细心观赏梅花,然后挥毫作画,画面上才能体现出梅花的清寒,达到造入化神的妙境。一般单靠临摹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潘天寿讲:“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趣为最高境地。”《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著名人物画家顾宏中是佳世作品。《宣和画谱》记载,南唐李后主“命宏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这是一幅写实之作,通过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对韩熙载的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内心世界刻划得细致入微,从中看出作者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倾向,意境深邃;同时又看到了作者

“传神写照”的高超技术及精心独到的艺术构思,达到画外有画,发人深思的意境。明代唐寅也摹绘了一幅,相比之下,就显得浅薄得多了。尽管唐寅的聪明才智过人,却仍然大为逊色。这首先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时代的不同,画上的时代气息就绝然不是一个味道,这也就是时代的不同风格。再从画家的师承关系看,顾宏中是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周昉画风,而唐寅是先从同时代的周臣学起,后学李唐、刘松年,师承不一,风格截然不同。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明代仇英再画,也总脱离不开明代的味道,也是这个理。我们从画面本身的时代风格,作者的师承到画家个人形成的风格去鉴别,就能帮助我们得到重要的凭证。又如近代绘画艺术大师齐白石,经“衰年变法”以后,改变画法“扫除风格”,达到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他在五十七岁时画的一幅虾,画法是虾头上部下部和虾头两边的薄壳四笔画完,虾身五笔,虾尾在落笔时又提起向后拖笔是作两次画,然后上下两笔画虾尾的薄壳共四笔画完,虾小腿八至九笔,整个虾形短而粗。晚年的虾用笔简略,虾尾正面看只三笔,侧面画仅用两笔,省去一至二笔,小腿五笔,减去三至四笔,虾形长而优美,透明质感强,整体效果非常入神。这说明作者通过长期仔细观察,不断提炼,同出自齐白石之手,但也有早晚期截然不同的风格。笔者曾经见到这样一幅虾,画法是齐白石五十多岁“变法”以前的画法,落款却写的是八十岁,显然这不可能是齐的真迹。因为我们掌握了齐“变法”前后的画法,作假者有漏洞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再从技法上看,用笔琐碎,根本没有齐白石纵横雄健的气魄。再就是虾须的画法,齐是运用拖笔的“高难度动作“这更是一般人所闯不过的。另外,在这幅画左边,自上而下也用了齐常用的一柱香款,从字迹上看,也像齐的字,但细心品评,虽备齐白石法,但却无齐白石”变法“以前的技法。齐的师承,早年是一手何子贞的字,后来“变法”金冬心。齐在六十四岁丙寅(公元1926年)印《借山吟馆诗草》,书中字迹还完全是金体。齐到晚年又写李北海的《麓山寺》。齐还说过:“从戊辰以后,我看到了《三公山碑》才改变的”。从画上题款,中早期的书法特点即是金体为主,但在蛛丝马迹中,还应该有何子贞的影子,造假者在早年的画上又搬来八十岁的题款,这样便露出马脚。不懂师承顺序关系,仅从字体表面现象学些皮毛的东西,是最容易被识破的。齐白石曾说:“采了百花之蜜,才酿出甜蜜。”酿出的甜蜜里又饱含着齐白石的“大胆创造”、“师古又不泥古”,这才是真正的齐白石的风格。由此可见,师承关系对鉴别书画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

此外,画家的师承关系,一般是从自己的喜好、意趣,到偏爱、取舍,然后再发展到个人的风格和流派。如元初赵孟睿菟囊帐踔髡牛白骰笥泄乓狻保渌剿饕Τ形宕矗奕缓捅彼卫畛桑趸āW匪莞兑坏悖那嗦躺剿茄拼钏佳怠⑺握圆裕懿谎未毫飨埃阅纤瘟酢⒗睢⒙怼⑾牡幕纾渤忠种铺龋⒘η蟾谋淠纤位乙愿卣鞯母战 ⑼Π蔚幕纭6以谝恢嵴悦项的《双马图》中,看到画面右下角的两块山石和远处峰峦叠嶂的山脉,都用画法,触目便知是赝品,说明作假者对赵的画风不了解。书画真伪的鉴别,首先要从书画本身来研究,而师承关系只是书画内容中的一个方面,说明一个画家,一个流派的渊源、脉络相承的关系。李可染的重墨水墨山水,刘光启讲“李是接过齐白石的笔只不过没画虾,来画江南而已”。这种师承不明显的渊源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又怎能鉴别他的作品呢?又如谢稚柳认为李成的《茂林远岫图》是出于燕文贵之手,根本不是李成的作品,此画至今九百年了,谢以什么理由来推翻这个案呢?他就是根据画本身的风格、特征、艺术的继承及先后从属关系加以论证,然后经过反复研究,自然就会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晏霁)

来源:华夏收藏网

 浅析真假宋官窑

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就雍正朝仿宋代官窑器与真品之间的差异,作一些粗浅的比较,借此与同好互相切磋。

一是釉质的差异。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三是胎色的差异。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四是底足的差异。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胡元麟 。。。中国商报网站

 青铜器的鉴定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来加以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完全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而现在的专家则拥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用激光测定。

可是作为一般的古铜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应该掌握古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一)锈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