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幼儿心理学-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制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意志品质。马卡连柯说:“坚强
    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
    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
    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因此,为
    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非常必要
    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呢?
    (一)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所谓合理的作息制
    度,指的是为幼儿制定的符合其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日
    生活秩序。比如,早晨几点起床,几点锻炼,上午几点上课,
    几点游戏,中午几点洗手,几点进餐,晚上几点看电视,几
    点睡觉等等。幼儿要遵守以上这些作息制度,做到按时起床、
    锻炼,按时结束游戏,准备上课,按时进餐,就寝,是不容
    易的,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抑制自己诸如睡懒觉、贪
    玩等不合理的愿望与要求。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首先就应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
    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
    (二)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
    是否明确行为规则,以及对行为规则的明确程度,直接影响
    幼儿自制力的表现。当幼儿非常明确行为规则时,可以大大
    减少冲动、任性等缺乏自制力的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老师
    在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规则时,不仅要使幼儿知道行为规
    则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明确这一行为规则的含义、
    意义以及应该如何遵守、执行,从而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为不
    违反这一行为规则而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三)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在日常生活
    中,幼儿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也会表现出各
    种各样的行为。对于幼儿的这些要求与行为,老师应该分析
    其是否合理,然后区别对待。合理的,尽量给以满足、支持;
    不合理的,则要进行说服、教育,绝不迁就。这一原则,老
    师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懂得:要求
    与行为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小朋友可以在这个限度内随意活
    动,但是,决不能逾越这个行为的限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做出无限度的行为,如果已经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
    者做出了无限度的行为,则必须在老师的劝阻下,及时抑制、
    及时纠正,否则,是不允许的。对于幼儿行为或要求,一概
    允诺或一概禁止,都是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的。

    幼儿的性格 第一章: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为之相适应的
    惯常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的结合,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的方面,
    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本质的、典
    型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突出、最显著的也就是性
    格的差别。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由很多方面的特征所
    构成。这些特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表现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这是性格特征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人接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以
    一定的态度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人对
    现实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的多方面的影响,则
    形成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体系即构成人对现
    实的性格特征。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是指
    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包括对人、对事、
    对己、对集体、对劳动、对工作的态度等诸方面。比如:对
    人是热情、诚恳,还是冷淡、虚伪;对劳动是勤劳、认真,
    还是懒散、粗心;对自己是谦虚、自信,还是骄傲、自卑;
    对集体是热爱、关心,还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对工作
    是积极负责、富有创造性,还是消极回避、墨守成规等等,
    这些都属于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人对自己的行动自觉调节的方
    式和水平,成为性格特征的另一组成部分。自觉地调节自己
    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是意志过程,与此相应的性格特征,称为
    性格的意志特征。它突出表现在意志力的自觉性、自制力、
    坚持性等品质上,如:是独立、不盲从,还是依赖、易受
    暗示;是自制、守纪律,还是任性、好冲动;是坚毅、顽强,
    还是懦弱、胆怯;是果断、勇敢,还是优柔寡断、胆小怕事
    等等。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活动对其它活动的影
    响,或者人对情绪的有意识控制的特点,也是性格特征的另
    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
    分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四方面。
    比如,有的人情绪活动强烈、深沉,有的人情绪活动微弱、
    短暂;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起伏,波动大,有的人情绪比
    较稳定,很少起伏、波动;有的人经常是活泼、愉快,有的
    人则整天忧郁低沉等等。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
    维等认知方面是有许多不同的个体差异性的,这些差异性也
    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比如,在感知方面,有人属主动感知
    型:在感知事物时,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来判断,而不
    易为环境刺激所干扰;有人则属被动感知型:在感知事物时
    ,明显地易受环境刺激的影响;有人特别注意事物的细节,
    观察详细、全面,有人则多注意事物的整体、轮廓,概括性
    较强;有人敏锐精细,有人则迟缓、马虎;在思维方面,有
    人敢思敢想,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而有人则盲从权威,喜
    好利用现成答案。以上这些都是性格特征在认知方面的体现。
    可见,性格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着多个侧面,
    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它们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性
    格。同时性格中的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总是不可分割地互
    相联系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对工作、
    学习认真负责的人,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往往表现出有较
    好的坚持性、自制力,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往往表现出更
    多的主动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所以,我们分析幼儿性格
    的特点时,必须把性格的诸方面特征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幼儿的性格 第二章:幼儿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呢?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还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的影
    响下逐渐形成的?
    有人认为,幼儿的性格是先天的。诚然,很多孩子在性
    格上是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很相似。这里有些遗传的因素,
    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继承了父母神经系统活动类型
    的较多的共同点。但是,更主要的,性格还是环境和教育影
    响的结果,是对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的反映。人的性格的逐渐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他不断地反映生活环境和教
    育的影响的过程。
    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性格形成
    的开始。由于孩子首先接触的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因此,
    在幼儿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最初是家庭。家庭对幼儿
    性格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幼儿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以及
    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实现的。父母对幼儿
    的影响和教育,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例如,过分
    放纵、溺爱幼儿,对他无要求,没有纪律的约束,就很难培
    养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勤劳的习惯、谦逊的精神,而会使幼
    儿养成任性、粗暴、自私、懒惰的性格;相反,对幼儿过于
    严厉,一味训斥,就难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
    性,而只会使幼儿养成懦弱、胆怯,抑郁、多疑的性格。许
    多独生子女比一般孩子有更多的消极的性格特征,主要就是
    由于他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及父母对他的特殊态度造成的。
    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曾对两个女孩作过四年的观察。这两
    个女孩,同卵双生,天赋素质基本相同,又在同一个家庭中
    抚养,在同样的学校里受教育,但在性格上却有着相当明显
    的差别。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主动,在谈话、
    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稍作补充。
    为什么两人的性格相差会如此显著?科瓦列夫从两姐妹的生
    活史上了解到,原来在小的时候,由祖母决定、父母同意,
    在双生子中认定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从早期的童年时
    代起,就责成姐姐照管妹妹,对她的行为负责,作她的榜样,
    而妹妹则是一个受保护者,要听姐姐的话。正因为这样,久
    而久之,逐渐养成了两姐妹不同的性格,姐姐独立、主动、
    活泼,而妹妹则服从、依赖、安静。由此我们已经可以清楚
    地看到,家庭,尤其是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对幼儿的
    态度对幼儿最初性格的形成有着多么直接、重要的影响。
    幼儿自三、四岁后,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而且进入了幼
    儿园。在幼儿园中,教师和集体生活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教
    师的性格修养和集体对幼儿的评价、舆论,潜在而有力地影
    响着幼儿的种种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使他们逐渐具有最初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性格特性。比如,
    教师的耐心教育、积极诱导,可以使一个活泼但急躁、易
    激动的孩子变得灵活而有抑制力。老师亲切关注、积极引导
    可以使一个孤僻、胆小、沉默的孩子变得愉快而活泼。相反,
    老师对幼儿态度严厉、粗暴,说教代替诱导,训斥代替抚爱,
    则会使急躁、易激动的孩子更难以自制,孤独、沉默的孩子
    更加畏缩。苏联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们指出:教养员同孩子
    们和谐的关系在教育教养过程中会积极地促进儿童正确的观
    点、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在他们的情绪、精神的发展
    上,在性格的形成中反映出来。(见《外国教育》1981年第
    5期36…37页)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作出结论:幼儿的性格虽受遗传
    的影响,有遗传的“印迹”,但主要的,它取决于环境和教
    育,特别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作用。环境、教育影响幼儿
    智力的发展,同样,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因此,作为幼的经常接触者,父母、教师和其他人员,
    都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全部行为举止、言语、情绪,对人对
    事的态度、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言行成
    为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积极的促进因素,促使幼儿个性健康
    地发展。

    幼儿的性格 第三章:幼儿性格的特点

    总的来说,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在婴儿
    期,虽然也能看到儿童之间的性格的个别差异,但是,这些
    差异是很不明显的,也是极不稳定的,因此,谈不上什么性
    格的形成,只能说是性格的最初的萌芽表现。进入幼儿期后,
    由于言语、思维、动作的发展,成人、家庭、幼儿园集体生
    活不断对幼儿提出新要求,自我意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
    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目的性、自制力日益发展,幼儿开始出
    现了比较明显和稳定的性格特征,标志着幼儿性格的初步形
    成。
    幼儿性格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的能力,它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人的性格的形
    成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幼儿的自我意
    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幼儿能进一步理解自
    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愿望,
    意识到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更表现在幼儿评价自己的能力
    (即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研究表明:幼儿的自我评价
    能力有如下发展趋势:(1)从不加考虑地轻信和再现成人的
    评价到能初步独立地对自己作出评价;(2)从只对自己的一
    些外部行为作出评价到能对自己的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在品质
    进行评价;(3)从比较笼统、局部、情绪性的评价发展到比较
    具体、全面、客观的评价。比如,三、四岁的孩子评价自己
    时,往往说:“我是好孩子,王老师说的。”或“我是好孩
    子,我唱歌唱得好。”而五、六岁的孩子则会这样评价自己
    :“我是好孩子,因为我听话、遵守纪律、和小朋友友好。
    可是我不是全班最好的好孩子,因为我画画不太好,跳舞也
    没有别人好。”
    (二)心理活动的目的性、自制力逐渐增强。学前初期
    幼儿的行为常常容易受当时刺激和具体情境的制约,带有很
    大的冲动性和无意性,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比如,上
    作业课时,院子传来小汽车的“嘀嘀”声,小班孩子会不由
    自主地眼睛都往窗外看,并高兴得拍手欢呼,完全忘记了现
    在是在上课,应该注意力集中地认真听讲。到学前晚期,幼
    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自制力逐渐发展了起来,幼儿开始能
    为较远的目的而行动,努力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或集体
    的要求,冲动性行为明显减少。而且,大班幼儿不仅能服从
    成人或集体的要求,还能比较自觉地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调节
    自己的行为,并且,不仅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而且还能在
    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比如注意、记忆、情
    绪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反复多次地调节、控制自己
    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性格的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等也就逐渐
    形成了。
    (三)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学前期幼儿常常
    明确地向成人表示自己的意愿,有时甚至是有些固执地强调
    “我愿意”、“我行”、“我会”。在活动中,他们不满足
    于直接地按照成人的具体指示去做,或者完全和成人一起行
    动,而是渴望象成人一样独立行动。比如,幼儿要求自己穿
    衣、洗手绢,要求让他去取奶、取报,要求自己一个人把积
    木搭完,要求自己一个人上幼儿园等等。这时期,游戏之所
    以成为幼儿最喜爱和最主要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