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节决定成败ii-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Kaizen”成本法

在成本的管理上,日本的汽车界创造了Kaizen成本法。

源于日语的“Kaizen”,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利用Kaizen成本法来逐步降低成本,以达到或超过这一目标,并分阶段、有计划地达到预定的利润水平。其计算大方法如下:改善值=本年(月)的实际成本…上年(月)的实际成本。这一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企业有能力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目标不断提高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这种成本意识是企业长期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矗

正是凭着这种精细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日本汽车充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市常请看下列一组数字:

·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09万辆。

·1974年汽车出口量超过原西德,并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1980年汽车出口量增到597万辆,其中向美国出口轿车达340万辆;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34%,如将在美合资建厂生产的轿车计算在内,其市场占有率高达39%。

·1981年出口量为605万辆,占日本总产量的54%,其中轿车为3947万辆;其中美国是日本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常

美国、日本汽车企业状况比较

比较内容日本汽车美国汽车

汽车特点轻巧美观、造型新颖马力大、自重大、宽大、油耗高,做工逊于日本车

2002年90天内每百辆车的质量投诉率丰田107次、本田113次通用130次、福特143次、克莱斯勒141次

汽车研发周期3年5年

汽车生产成本平均每辆比美国公司低100美元高于日本100美元

2002年生产一辆整装车所需的时间日产公司15。74小时

三菱公司21。33小时24小时〔通用〕

26小时〔福特〕

28小时〔克莱斯勒〕

工艺水平车门缝隙、漆面光滑度、焊接工艺均高于同价的美国车

弹性化生产比例〔一条生产线能装备结构不同的汽车〕71%〔丰田〕34%〔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平均值〕

装配厂与供应商的距离供应商与装配厂的平均距离59英里供应商与装配厂的平均距离427英里

供应商的送货次数每天送货8次每天送货不超过2次

企业文化“超极限努力”的团队文化个人主义,不会为企业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员工培训支出高于美国企业2。5倍

人力资源终身就业制度,员工忠诚度高市场调节机制,员工流动性大

对世界汽车工业的贡献创造生产出“精益生产方式”发明了汽车流水作业生产线

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难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第三部分

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忽视细节造成的代价

1、民营企业为何一再上演“大败局”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企业中的各种“小问题”其实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个小的蚁穴。

比尔·盖茨常常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从企业需要强调和重视管理细节的角度,我觉得企业稍大一点就存在此类风险。韩国的大宇700亿美元不能说不大,但说倒闭也就倒闭了。因为企业大。所以小事没有人做:因为事情不大.所以小事做不透。我愿意把工作中小事的失误比作一只有危害的老鼠,老鼠多了,破坏力巨大。中国的老鼠数量据说是人口的3倍,1990年的数据:吃掉的粮食30亿公斤,咬毁300万亩森林和3亿亩草原,咬伤至少10万人;在东海让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失灵,在大瑶山让列车改道颠覆,在句容县咬死3个婴儿,在新沂县又咬死3个婴儿。我们工作中一系列的麻烦频频出现,一连串的失误势必在某一天酿成大祸。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多少先富起来的风云人物,多少企业辉煌一时,又在企业界演绎了多少“大败局”的故事:秦池、爱多、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冠生园、银广厦、烧鹅仔、荣华鸡、红高粱……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悲剧在企业界中上演呢?看看那些企业当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哪家不是“千里之堤”,倒下之时,不过三、五个月。三株,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是一个常德事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便使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这座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难得的企业管理帅才吴炳新大病了一场,且收到了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同时也使企业界多少人为之长嗟短叹,唏嘘不已。

三株垮掉,追溯起来,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各类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株曾不止一次地发誓,要在20世纪内将人类的寿命延长lO年,可自己的寿命不过六七年,一次性的打击使其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0亿元。笔者愿意就大企业抓小事来放两响马后炮:一是庞大的营销队伍日常管理纪律执行不严,财务监控不力,以至于企业遭到危机时,各级营销人员纷纷携款而去;二是企业在顺境时借助媒体非常顺手,而在逆境时,没有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然,三株的缺失远远不止以上两条,还是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说法吧。

1997年,吴炳新在三株年终大会上,总结了三株的“十五大失误”:

1)市场管理体制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没处理好;

2)经营体制未能完全理顺;

3)大企业的“恐龙症”严重,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程序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信息流通不畅,反应迟钝;

4)市场管理的宏观分析、计划、控制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对市场形势估计过分乐观;

5)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战术与市场消费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

6)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制度不健全:

7)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

8)部分干部的骄傲自满和少数干部的腐化堕落,导致了我们许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9)浪费问题严重,有的子公司70%的广告费被浪费,有的子公司一年电话费39万元,招待费50万元;

10)山头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严重;

11)纪律不严明,对干部违纪的处罚较少;

12)后继产品不足,新产品未能及时上市;

13)财务管理出现严重失控;

14)组织人事工作与公司的发展严重不适应;

15)法纪制约的监督力度不够。

以上就是三株总裁吴炳新的一个总结。如此看来,三株大堤之毁,并非哪篇新闻报道之所为,而是三株大堤之下的蚁穴成堆了。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三株被击倒,是不是一定要死掉呢?我看未必。就事论事,如果仅仅是因“常德事件”的新闻曝光而中招,三株集团完全可以事后补救,找出解毒良药。当年,美国强生公司也遇到过同样的麻烦,但几招过后就化解了危机。

强生公司生产的泰乐诺胶囊是一种止痛药,1981年就销售4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占总利润的17%。1982年9月末的一天,一位叫亚当·杰努斯的患者服了一粒药后当天死亡;同一天,另一对服了泰乐诺的夫妇,也在两天后死掉了。消息迅速传遍了美国。强生公司在止痛药市场上的份额一度从35.3%下跌到不足7%,公司面临巨大危机。

强生公司迅速做出反应:

第一步,调查并澄清事实

1)公司迅速收集了有关受害者的情况、死因、有毒泰乐诺的批号、该药的零售点、药的生产日期、送往分销网的途径等,为此,公司特别请了100名联邦调查局和州的侦探,追查了2000条线索,研究了57份报告。

2)求助媒体,希望它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消息,以避免恐慌。通过调查,得出报告:有毒的胶囊是有人从药店买了成品后掺人氰化物又退回商店所致,并不是强生公司生产中出的问题。强生公司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客户和媒体,仅电报费就花了50万美元。

第二步,评估并遏制事件的影响

“泰乐诺中毒事件”使强生公司损失过亿美元,但最主要的是对其商标本身的影响。强生公司事后进行民意调查,发现49%的人回答他们仍会使用这种药,于是,强生公司又把药摆到了货架上。

第三步,使泰乐诺重振雄风

强生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稳住常客,渗透新顾客群”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请开发此药的麦克奈尔实验室的药学博士托马斯·盖茨在广告中向使用该药的美国人民致谢;

2)鼓励胶囊的使用者去试用泰乐诺药片;

3)公司承诺在“中毒事件”发生后扔掉泰乐诺的客户,只要打一个免费电话,就可得到2.5美元的赠券;

4)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防破坏的包装,增强人们的信任感。

强生公司通过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和行动,仅用了8个月就使公司重新赢得了35%的市场份额,并一直维持到1986年,为强生公司赢得了巨额利润。

可见,同样是一次中毒死亡事件,三株公司得到的是一个大败局,而强生公司则转危为安,得到大胜局。其实,只要我们的企业家们善于学习,案例多得很。欧美日等强国搞了那么多年的市场经济,教训一大堆。美国汽车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也像我国现在一样,有一百多个汽车厂,而以后只剩下三巨头,那么其它的公司是怎么死的?我们的一百多汽车厂老板有多少人去认真研究过?那么多要进军汽车产业的公司老板有谁去细细考察过?

败有败的理由,成有成的道理。

关于细节的不等式:

100…1≠99l00…l=0

功亏一篑,l%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2、“88888帐户”毁了巴林银行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鎊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的辉煌

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舰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该行成立于1763年,其创始人弗朗西斯?巴林爵士时常夸耀其具有5个世袭贵族的血统,比中世纪以来的其他任何家族都要多,威尔士亲王是巴林家的曾孙。它在世界金融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被称为金融市场上的金字塔。它由最初一家贸易行开始,不断拓展,成为政府债券的主要包销商,在欧洲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为一大批富贵人家管理钱财,还为英国政府代理军费,慢慢从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在最盛时,其规模可以与别的整个英国银行体系相匹敌。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二)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Qī|shu|ωang|(四)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1994年就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里森其人

尼克·里森是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1987年,他加入摩根斯坦利。这一资历足以使他被巴林银行录用。

1989年,里森在伦敦受雇于巴林银行,成为一名从事清算工作的内勤人员,其职责是确保每笔交易的入帐和付款。当时巴林越来越多地从事金融衍生业务,里森也参与进来。1992年他被调职,专事疑难问题的处理,一会儿飞往印尼去建立分公司,一会儿前往东京协助调查内部欺诈的投诉。当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意图成为亚洲新兴金融业务的中心时,巴林也想在此获取一席之地,而里森则受命组织一个班子去实现这一目标。

里森到了新加坡之后,开始只是做他在伦敦干过的清算工作,其后,由于缺乏人手,他开始自己做起交易来。由于工作出色,里森很快受到银行重用。1992年,里森被派往巴林银行新加坡分公司担任经理,他的赚钱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93年时,年仅26岁的里森已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为巴林银行赢得1000万英镑,占巴林当年总利润的10%,颇得老板的赏识和同行的羡慕。当时里森只有25岁。

○88888错误帐户的建立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比如,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六月份期货却进了三月份的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帐户”的帐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又建立了一个在中国文化看来非常吉利的“88888”错误账户。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原来的99905的帐户来与伦敦总部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帐户,却没有被销掉。就是这个被忽略的“88888”账户,日后改写了巴林银行的历史。

○88888帐户成为里森掩盖错误的保护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