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91年,“伽利略”号宇宙飞船飞近加斯普拉小行星时,拍摄下上面的许多火山坑,怎样给它们命名呢?天文学家决定仿照在1916年发现该行星的俄国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澳维明用克里米亚疗养地给它命名的做法。于是,加斯普拉上就出现以欧洲疗养胜地命名的一些火山坑,如巴斯(英国)、安纳(法国)、斯帕(比利时)等。 
  从1990年至1993年,“麦哲伦”宇航船借助雷达在金星上发现上千个地形目标,如今都需要命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决定,金星上所有名称均应采用女性名字。尽管天文学家推荐了几百个名字,但仍嫌不够,因而一些天文杂志恳请读者提供各种女神和知名妇女的名字。至1994年8月代表大会通过的名单中,就有英国女作家、日本女诗人、俄罗斯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夏威夷群岛女执政官等人的姓名。 
  按规定,月球环形山采用科学家名字命名,水星上则采用作家、艺术家及作曲家的名字。你可在其中找到英国作家狄更斯、德国画家丢勒、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捷克作曲家伏夏克。。。许多火星坑则以地球上的城市命名。 
  然而最复杂的问题,是为彗星命名,按惯例均是以它们的发现者来命名。 
  这个重要的刺激手段使天文爱好者夜复一夜地在太空中寻找新的彗星。不过,美国著名的宇宙小天体专家布赖恩·马尔斯顿担心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彗星是由整个研究小组发现的。这会导致其名称过于冗长。例如1995年夏天曾轰动一时的苏梅克—列文彗星,就是由一个3人小组发现的。其中两位是共用一个姓氏的夫妻,不然该彗星就有三节名称了。第一个三节名称的彗星是1939年发现的尤尔格瓦—阿赫马罗瓦—哈塞纳,而今天这样的长名彗星已为数不少了。马尔斯顿感到不满的是,彗星名称中包括了戴维·列文,而他只不过是为卡罗莉娜·苏梅克在发现彗星的研究工作中制作了几张星空的照片。马尔斯顿挖苦说,按这种规定,彗星名称中还应当包括用来拍摄这些照片的望远镜的设计者。 
  自1985年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制订了彗星命名的新方案,即采用类似汽车牌号那样字母加数字编码的办法,而名称则放在括号内,例如1985年发现的马乌利彗星,现在称为115P/1985Q1(Maury),表明它是在短期内(不超过200年)的第105颗彗星,也是1985年8月后半月发现的第一颗彗星。 
  小行星的命名办法正好相反。首先,小行星不采用发现者名字命名,而是由发现者给它取名。其次,它应以名字为主体,表示是已知行星中第几位的序数则放在括号内,如(26)Пp03epпuиa或(1877)Mapcпeи。起初,小行星命名曾与金星火山口一样只采用女性名字,尤其是神话中的女神,但很快这些名字就不够用了。现在已冲破了这种限制,名称也五花八门。如前不久出现的“斯维塞尔”小行星就取名于瑞士一家航空公司。为满足众多摇滚音乐爱好者的愿望。一颗新小行星被命名为“查巴弗兰克”,以纪念前不久逝世的摇滚乐歌手弗兰克·查巴。只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名字禁止用来命名。另外,这些名字最好是大多数语言都能琅琅上口而且不超过16个字母。小行星名称中有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以来几乎所有主席、秘书长的姓名。在星空图上甚至出现苏梅克整个家族的名字:小行星的名称中有天文学家夫妻本人,他们的4位双亲,姨父母,叔伯,兄弟姐妹,3个子女,孙子,女婿和儿媳。 
  对于编号满“整数”的小行星则赋予特别荣耀的名字,如第1000号小行星取用第一个小行星发现者皮雅茨的名字,第2000号则以发现新行星的第一位天文学家赫歇尔命名,第6000号小行星则称为“联合国”。 
  目前,美国地质局正在完成《星球名录手册》的编制工作,成千上万的星球名字都将收录在这本厚厚的书册里,即使非专业人员也会对翻阅该书产生浓厚兴趣。




在太空给“星星”看病 
  1984年4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开始试图在太空中修理一颗发生故障的太阳活动峰期探测卫星,开始几次都失败了。 
  4月8日,航天飞机追上了太阳探测卫星,并和它保持60米左右的距离。 
  宇航员纳尔逊使用以氮射流为推进剂的喷气背包,飞出了航天飞机,逐步靠近了离地球480公里,虽已出故障,可还在运行的太阳探测卫星。 
  宇航员携带着一种特殊的装置,准备更换卫星上的老抓钩,然后将卫星拖回到航天飞机舱内,可是没有成功。纳尔逊用戴着手套的手抓住了卫星的一片太阳能板,正要将卫星拖回机舱,指令长克里平却命令他立即返回,原因是他背包上的氮气已经消耗殆荆纳尔逊返回航天后,克里平使航天飞机列更靠近卫星。然后宇航员试图用机械臂抓住这颗缓缓旋转的卫星,又没成功。 
  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4月9日,地面控制中心的工程师们成功地用无线电信号减慢了卫星的运转速度,并摇探这颗卫星运行的姿态。 
  4月10日,在最后一次的尝试中,指令长克里平和驾驶员斯科比谨慎地发动了几枚火箭,然后小心翼翼地操纵航天飞机靠近那颗卫星。宇航员哈特操纵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抓住了卫星,并将它从轨道上拖进航天飞机货舱内。 
  这颗太阳活动峰期考察卫星,是1980年2月发射进入运行轨道的。后来由于保险丝出了故障,10个月之后,也就是1980年12月就基本停止了工作。 
  这颗卫星可以称之为美国观测太阳的一只眼睛。在短短的10个月之内,它便获得了大量有关太阳耀斑的重要数据。这颗卫星又是美国宇航局设计的第一颗能用航天飞机回收和修理的卫星。探测卫星的主要系统都安置在外部的盒子里,卫星上还特别安置了一种抓钩装置,专供航天飞机上的摇控机械臂捕捉时使用。 
  太阳活动峰期考察卫星需做两项修理,一项是更换烧坏保险丝的姿控舱;另一项是置换日冕仪——偏振计试验中的一个电子设备盒,以及日冕仪中的微处理机。 
  首先置换姿控舱,这件工作比较简单,使用电板钳活扳子之类的工具就可以解决了。太阳探测卫星有7个主要的试验,为了获得试验结果,其中有4个敏感器必须非常正确地指向太阳。可是由于保险丝失灵,卫星的指向长期处在一个很不精确的状态下,这4个敏感器就无能为力了。更换了姿态控制舱之后,恢复到精确的指向,探测试验就又能进行。 
  更换日冕仪器的电子设备盒,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首先得取下绝缘体,拆下螺钉固定的入口板。接下来拆掉12根电线,最后换上一个电子设备和一个盖子。当卫星修理好以后,宇航员用机械臂把它高举到飞机顶上,由地面控制中心的工程师进行检验。 
  接着,卫星就像医治好创伤的小鸟一样,又飞回到太空轨道上去了。




监视小行星对地球的袭击 
  1989年12月14日,许多报纸刊出了“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惊人新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不安,直到中央电视台和一些报纸发出消息予以更正,才使大家松了一口气。 
  那么,太阳系共有多少颗小行星?它们撞上过地球吗? 
  在太阳系的主平面上下,除9大行星及其天然卫星外,还有一些小天体,人们把它们叫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50多万颗小行星。它们的直径绝大多数只有几米,几十米,大到1公里的约有10000个,超过1000公里的只有一个。它们虽然都运行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上,但是,其中有一些会因为受木星、火星和地球的摄动影响,轨道发生改变,有可能同地球相碰。据测算,有40颗小行星可能接近地球。 
  现在,科学家们通过空间探测器绘制了火星表面的地形图,那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70年代,已发现水星表面像月球一样,散布着环形山。 
  还有,在浓密的大气之下,金星大陆也有环形山。它们可能是陨星长期碰撞留下的痕迹。这说明太阳系形成之初,行星遭受陨星轰击几乎是普遍现象。 
  1908年6月30日,一个天外物体,一头栽入地球大气层,在亚洲上空从东南向西北疾驰而去,在贝加尔湖西北通古斯河谷上空爆炸,威力相当于20000颗落在广岛上的原子弹。当时,光芒眩目,强烈的冲击波摧毁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并造成一场大火。后来根据地面的伤痕和散落物分析,估计是一个彗星核还没有碰上地球就爆炸了。 
  1980年,有人试验证明,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达8公里的小行星碰上了地球,并以此来解释恐龙的灭绝。在距今大约一二亿年前,恐龙曾经是主宰整个地球大地和江河的爬行类动物。这颗小行星碰上地球之后,炸起大量的尘埃。尘埃上升,在地球上空形成了又密又厚的尘埃晕。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地球上不见阳光,暗无天日,大量的植物因无阳光照射,特别是恐龙赖以维生的植物相继死去,恐龙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 
  根据地质土样分析,北欧、南欧和澳洲的某些地区有一层一二厘米厚的白垩纪——第三纪尘埃沉积,其中铱的含量反常,好像是天外小行星入侵的遗迹。那么,小行星落到了何处呢?目前还没有找到“对得上号”的大陨星坑。有人认为,它正好撞上地球薄层,钻入地球内部,并在钻入的地皮上留下了一个长宽达200公里的遗迹,那就是今天的冰岛。而冰岛的地质确实只存在着没有比第三纪更古老的岩石。冰岛是小行星碰撞的结果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把话说回来,研究过去发生了什么,对人类认识过去是大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今天和明天可能发生什么,这更引起人们的关切。科学家认为,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是因为:小行星与太阳系9大行星都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在空间几乎不相交;大部分小行星都位于远离地球3~4亿公里以外的空间。退一步说如果个别行星轨道之间有相交点的话,那么这些行星也不具备在同一时刻经过交点的可能,因此这种可能也几乎是没有的;根据统计规律计算,大约每1008年小行星接近地球或碰撞地球的可能性只有2~3次。既然如此,人们就应当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努力防止碰撞事件的再现。为此,国外一些科学家正在设计方案。比如,美国宇航局建造了一架专门观察小行星的望远镜,它的口径1。8米,安装在地面上。借助这架望远镜,可以发现有靠近地球趋势的小行星,如果发现对地球有威胁的天体飞近,在可能发生碰撞的前期,人们可在这个小天体表面来一次小型核爆炸,只需要相当10000吨黄色炸药的威力,就足以使小行星轨道发生偏转,让它远掠地球而去。科学家们还拟定了另一个方案,即在高空设立监测站,监视上小行星运行动态。如果发现它们有“越轨”的行为,就放出导弹击毁它们,或者“抓获”它们,让它们去和其他小行星碰撞。 
  1989年3月曾发现一颗距地球较近的小行星,命名为“1989FC”,3月23日该星在距地球75万公里处飞过,已远离地球而去。对这种近地小行星的研究,是目前国际天文学的前沿课题,研究监视它们的动向和运动规律,特别是物理性质。科学家认为,如果小行星是金属型的,那就意味着它是一个品位高的富矿,有的可达数十亿吨,是珍贵的宇宙资源。假如有一天人类真的想要驾驭小行星的话,而对如此富有的财富,一定又会叹息小行星离我们太远了。 
  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小行星研究中心,这就是美国天体物理中心史密逊天文台,这是世界上小行星研究方面的资料汇总,轨道运算和信息发送的最权威机构。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是我国研究小行星的权威机构,始终与史密逊天文台保持业务往来与信息的通报交流。




天葬卫星与太空公墓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死后安葬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但美国人现在则不同,他们喜欢被葬在太空,称之曰“太空葬”。 
  进行“太空葬”的办法是发射天葬卫星。天葬卫星也是人造卫星,和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同属一类。不同的是用途不同,是专门用来存放骨灰盒的;高度亦不同,一般发射到距地球表面3000多公里处的环球轨道上。一般卫星不去那儿,因为在那个高度上高能粒子特别多,过多的高能粒子会影响和干扰卫星上仪器的正常工作,但对骨灰盒却无所谓。送到太空去的骨灰,可以存在一万年。由于太空无边无际,因此死人骨灰的寿命,按中国的说法,确是“万寿无疆”了。 
  世界上第一颗天葬卫星于1987年上天,带去了上千个骨灰盒,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太空公墓。这颗天葬卫星重680千克,其体腔可装3000个骨灰盒。 
  每个盒子直径1厘米,长5厘米,为圆柱筒,外壳由镁钛合金制成。由于天葬卫星的表面研磨得像镜面似的光亮,所以卫星上天后,在阳光照射下,会闪闪发光,地面上的人可以用高倍望远镜看到,藉以寄托哀思。现在西欧和日本对太空公墓也着手进行建立。 
  据说目前每年要发射10颗天葬卫星。这些天葬卫星在3000公里高空处环地球绕行时,形成一个太空坟常九星会聚话祸福1982年5月中旬,太阳系9大行星运行到太阳的一侧,构成9星会聚的壮丽的奇观。 
  我们知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大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9大行星不但距离太阳远近相异,运行速度也有快有慢,它们就像9个长跑运动员,在各自轨道上奔驰竞逐。正因为这样,它们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也相差十分悬殊:离太阳最近,最灵巧的水星,只需要88天;金星大约7个月;地球为1年;最远的冥王星则要花费249年呢! 
  由此可见,9大行星会聚在太阳同一侧的机会并不多见。但几颗行星走到一起在天文史上是常有的现象,我国古代称作“合”或“聚”。古籍中曾有数十次“四星会聚”、“五星会聚”的记载(那时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尚未发现,又把地球除外,因此最多只有“五星会聚”的记载)。本世纪40年代(1940年2月底),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5大行星曾会聚于双鱼座内。 
  9大行星为什么能相逢?我们只要想一下钟表上的3根针为什么有时会重迭在一起,就会明了。不过太阳系的9大行星不会完全重合,只会接近于一线而已。另外,9大行星离开太阳的距离很远,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速度又相差悬殊,因此,要9大行星一“聚”是极其难得的。9星会聚对行星的探测,可以达到“一箭多雕”、“物尽其用”的目的。美国宇航局正是看准了这个有利时机,于1977年连续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宇宙飞船去考察外行星。外行星就是轨道在地球轨道外边的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外行星。 
  然而,有人却认为,9大行星会聚在太阳一侧时,产生的潮汐力足以使地球山崩,触发海啸地震,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将经受一场空前的浩劫。。事实真如此吗?科学家早在行星会聚前就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