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如坐针毡

典出《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晋代的杜锡,年轻时就很有名气,后来做太子的中书舍人,屡屡劝谏愍怀太子,语言诚恳而殷切,但太子却很讨厌他。一天

,太子想出个招数,他把针放在杜锡常坐的毡子下,一坐便挨扎,一扎便流血。过了几天,太子问杜锡:“那天你坐上什么了?”杜锡回答说:“那天我喝醉了,什么也不知道。”太子说:“你喜欢跟我过不去,为什么也跟自己过不去呢?”

当时杜锡坐在针毡上,硬是坐住了,因为,杜锡深知他和太子是君臣关系,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让臣扎,臣就得甘心情愿的被扎,因为挨扎比死可轻松多了。

“如坐针毡”指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书 包 网 Zei8。Com电子书上传分享

四字篇 第十二章(1)

■ 乳臭未干

典出《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魏王豹叛汉归楚,八月,汉王刘邦的军队到了荥阳。刘邦对郦食其说:“请您去委婉地劝说魏王豹,如果能劝说他投降,我把魏地的一万户封给您。”郦食其接受了刘邦交给的任务,去劝说魏王。魏王豹不听。于是,刘邦决定武力解决,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一同攻打魏王豹。郦食其回来了,刘邦问他:“魏王豹的大将是谁啊?”郦食其说:“是柏直。”汉王说:“这个柏直‘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满嘴还是奶腥气味,他不可能抵挡韩信。

“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 三令五申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孙子,即孙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带上《兵法》去见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吗?”孙武说:“行啊!”阖闾又说:“可以用女人操练吗?”孙武说:“可以”。

于是吴王从王宫叫来180名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叫临时女兵们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我说‘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我说‘左’,就看左手,我说‘右’,就看右手,我说‘后’,就回头看。”众女兵说:“明白了。”然后,孙武又安排了执行军纪的刀斧手,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操作要求。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纪律不明,命令不清,这是我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接着,又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纪律不明,命令不清,是我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合乎孙武的规定了。

“三令五申”指再三命令和告诫。

■ 姗姗来迟

典出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李夫人,是汉武帝的爱妃,深得武帝的宠爱。然而,李夫人素来体弱多病,年纪轻轻就得病死去了。

李夫人死后,武帝悲痛不已,思念之情日益深重。一天,有位名叫李少翁的道士,自称可以将李夫人魂魄招至阳间与武帝会见。武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当即令他做法招魂。夜晚,李少翁将武帝安置在帷帐中,自己另架起一个帷帐,点灯燃烛,施法招魂。不多时,武帝隔着帷帐见到一位妙美女子,与李夫人形容极为相似。武帝心中大喜,以为真的可以与意中人相聚。但是,帐中的“李夫人”只是幻象。

武帝见到这番幻象后,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他写了一首诗,大意是,爱妃!究竟是不是你?我站在远处望着你,你为何要“姗姗来迟”呢?

“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四字篇 第十二章(2)

■ 舍己为人

典出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孔子和弟子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一起讨论志向。

子路说:“我愿去治理千乘之国的朝政,它屹立于大国之间,经常受到侵犯。让我去治理的话,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具备忠勇的品德并践守做人的准则。”冉求说:“方圆五六里的小国我愿意去,三年后,我可以使百姓富足,要使百姓懂得礼仪、掌握乐义,那就得仰仗其它君子了。”公西华说:“我没什么能耐,宗庙里如果举行诸侯聚会,我愿意充当一名礼仪官。”孔子听了这些话,没有说什么,又转向曾皙,问:“点,你怎么样呢?”曾皙说:“我跟三位兄长不一样,我愿意在暮春的时候,脱下春装,和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个孩子,在水中洗浴,在雩祭中风干身体,唱着歌回家。”

孔子说:“论志向,我和曾皙是一样的。”

朱熹云:“从曾皙的志向可以想到人到了私欲彻底消除后,便十分从容。其言志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 熟能生巧

典出《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景》: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几乎找不到对手。他也因此而洋洋得意。一次,陈尧咨在自家院里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在旁边看了好长时间也不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之八九都能中靶,但老头也只是轻轻地点点头。

陈尧咨看老头的神态,很生气,他就问老头:“你也懂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好吗?”老头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熟练而已。”陈尧咨更生气了,说:“你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头说:“凭我倒油就知道射箭的道理了。”说完,老头取了个葫芦放地上,又把一枚铜钱扣在葫芦口上,从油瓶中舀出一勺油,慢慢往葫芦里倒,油愣是一滴也没沾到铜钱上。老头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熟练罢了。”

“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水到渠成

典出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苏轼刚到黄州,官家给的薪金用完了,家里人口又少。于是他心里很忧虑,就极力节俭。每日开支不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便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子里,挂在屋梁上。早晨起来,他用经常取画、挂画的长叉挑下一袋,然后把长叉收藏好。苏轼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当天用不完的钱,准备用这些钱招待客人。这也是苏轼的好友贾耘老过日子的方法。

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苏轼就是凭着这种办法使自己衣食无忧的。

“水到渠成”指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 水滴石穿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张乖崖当崇阳县令时,一次看见一个小官从库房中出来,这个小官的头巾下藏有一枚钱,张乖崖上前盘问他,发现这枚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立即升堂,命令衙役杖责这个小官,那个小官大为生气地说:“才一文钱而已,根本不值得说,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

四字篇 第十二章(3)

张乖崖不动声色,提笔写下了判决书:“一天偷一文钱,一千日就是偷一千枚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终究会穿。”于是张乖崖亲自将那个官员斩首了。

“水滴石穿”指水一直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 司空见惯

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禹锡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当年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一天,刘禹锡到杜鸿渐家中饮酒消愁,席中还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酒过三巡,刘禹锡大醉,杜鸿渐便把他安置到家中的客舍。不久,刘禹锡酒醒,刚一睁眼便大吃一惊,他的左右各有一名歌妓陪睡,刘禹锡很惊讶,问歌妓何故,歌妓说:“刚才您喝酒时,与司空李绅大人作诗取乐,杜大人根据您的诗意便差遣我们来侍奉您。”刘禹锡说:“我作的什么诗?”歌妓背诵道:

“……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其中“惯”字原指习惯了,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死灰复燃

典出《史记?韩长儒列传》:安国做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韩长孺,即韩安国,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一次,韩安国触犯国法,被捕入狱。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肯定永无翻身之日,常常谩骂凌辱他。安国生气地警告道:“死灰独不复燃乎?”意思是,你就不怕我重新得势吗?田甲狂妄得过了头,笑道:“死灰要是真能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

不久,太后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安国。韩安国被释放,做了梁孝王的“内史”,并赐两千石俸禄。狱吏田甲见韩安国果真“死灰复燃”了,怕他报复,便立即丢弃职务,连夜逃走。韩安国听说狱吏逃亡,便放出风声说:“田甲如不赶快回来,就灭他全家。”田甲只好灰头灰脸地赶到韩府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笑道:“现在死灰复燃,你可以撤尿了,像你这样的人也值得我惩治吗?”最终,韩安国高抬贵手宽恕了他。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四面楚歌

典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公元前202年,刘邦布置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夜晚,项羽听见汉军“四面皆楚歌”,便十分吃惊地说:“汉军已经占领楚地了吗?为什么这么多楚人唱歌啊?”听着楚歌,项羽心里十分难受,他明白这时的自己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半夜,他爬起来,在军帐中饮酒,以酒解忧。他宠爱的虞美人陪着他,帐外拴着他的坐骑骏马乌骓。项羽无限悲伤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伤的歌在夜空回荡,项羽满脸热泪,帐中的士兵也都悲声啜泣。

四字篇 第十二章(4)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多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 螳臂当车

典出《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

齐庄公出外打猎,看见一只小昆虫在路中央拦住庄公的去路,庄公探头一看,小虫气势汹汹地挥舞着镰刀般的前足,抬起脚来要和车轮搏斗。庄公感到十分有趣,问车夫说:“这是什么虫?”车夫回答说:“这就是所说的螳螂。这虫光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大小,却轻视敌人。”庄公感叹地说:“这虫如果是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善战的武士了!”说完,庄公让车夫调转车子,避开螳螂绕道而行。

“螳臂当车”指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招致失败。

■ 天花乱坠

典出《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讲经,鲜花、明灯、供食围绕在他的周围。听经的菩萨们个个表现出对世尊恭敬、尊重、赞叹的神情,全都袈裟洁净、神情庄严地盘腿打坐在蒲团上。

世尊讲完了《大乘经》,因为经中蕴含无限深奥的道理,菩萨们听得如醉如痴,个个形如雕塑,心身不动。

这时,天界飘下来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五颜六色的香花落在世尊和菩萨们的身上……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的话语。

■ 天经地义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景王的正夫人之子姬敬和非正夫人之子姬朝为王位发生了激烈地争夺。

为此,晋国的赵简子向郑国的卿大夫子太叔询问揖让、周旋之礼。子太叔回答说:“这是仪式,不是礼。我曾听先大夫子产说过,礼就是天的原则,地的法则,百姓行动的依据。既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百姓便不能改变,必然要效法实施。”

子太叔所说的百姓效法天地之法则是指,人类依照“天经地义”而衍生出人类文明,从而制定出系统的规章、政策等社会制度。

赵简子对子太叔的回答很满意,他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景王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天经地义”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 天真烂漫

语出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中也有: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南宋末年,有位画家十分爱国,南宋灭亡后,他改名叫郑思肖,“肖”是赵的偏旁,他以此表达对南宋的思念。每晚睡觉时,郑思肖头都朝向南方,与人谈,也面向南方。如人用北方话与其交谈,郑思肖便不理睬。

郑思肖善画兰花,但奇怪的是,画上的兰花都没有根。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土都让番人给夺去了,你难道不知道吗?”

有一次,郑思肖画了一幅一丈多长的墨兰。他还在画上题上八个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人们看了这幅画后,一致夸它画得“天真烂漫”,意思是说他画的墨兰纯真自然,生气勃勃。

“天真烂漫”这则成语现在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四字篇 第十三章(1)

■ 同流合污

典出先秦?孔子《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春秋时期的孔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