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是谁-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109

    68人 是 谁

    性。 人不敢正视宇宙的宏伟壮丽,相反,却用花言巧语取消了它;人不是细心观察,而是摄影拍照片;不是屏息聆听,而是录音留声。 他能够面对事物,却看不见事物。人对神圣的意识中断了。 他的头脑正在变成一堵墙,而不是变成通向他的理解力的范围以外的、更加广阔的领域的大门。 他把一切现实降低为纯粹的物品,把一切关系降低为纯粹的操纵,这样他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超然性不是信仰的条款。 它是我们面对现实时直接碰到的。我们力求探索和控制的由僵死客体组成的世界并不是全部的实在。 事物的可感知性并不是它们存在的目的。 我们的工具可以作用于它们的表面,但我们无法探究它们的深层。事物既是可以利用的,也是难以捉摸的。 我们可以探索到它们的物理属性,而不能直观到它们的秘密。 我们可以测量它们的外部,我们知道它们的机能是如何起作用的,但我们也知道,我们不了解它们是什么,它们代表什么,意味着什么。我们把一棵树描绘成木本的多年生植物,有一根主干,一般有十多英尺高。 难道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树的全部吗?

    存在与利弊

    人当然是以我为中心的。他往往把事物的利弊性(expe-diency)看作是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最高标准。但是,我们不应当把人的这种倾向变成这样一条通行的公理:好像离开了时

…… 110

    人 是 谁78

    间和空间,人的知觉便不能起作用一样,似乎离开了利弊,他的动机便不能发挥作用;似乎人永远不能超越他自身。 思考可能陷入的最致命的陷阱是把实存与利弊等量齐观。完全依靠对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进行自我调节的力量——现代的金犊崇拜(GoldenCalf)——是一厢情愿。 谁能清醒地知道他的真正利益是什么呢?以战争和互相残杀而告终的利益冲突,不恰好证明完全依靠利弊是愚蠢的吗?

    利弊的至高无上性正受到时间与真理的驳斥。 时间是实存的本质向度,它无视人的力量;真理以至高无上的威严统治着,它是无双的、不可匹敌的,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不能捏造真理,而只能服从真理。 真理先于人,它是超然性的原本。 利弊性一旦成为绝对,便成了人类很容易陷进去的圈套。无论在什么地方,一旦利弊性达到极点,那里便只有死路一条。 本真的实存包括狂喜、对神圣事物的感受及蒙恩意识。离开了超然性,实存就变成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其中事物变成偶像,偶像变成怪物。否认超然性是同做人的根本真理相矛盾的。 其根源既可能在于自满的麻木,也可能在于轻蔑的傲慢,在于情绪,而不在于对存在的整体性与奥秘的理解和认识。对超然性的否认声称揭示了存在的真理,这是一种内在的矛盾,因为存在的真理既不在存在的内部,也不在我们对存在的意识内部,它是超越我们的存在的真理。对做人来说,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对不利的事物(the

…… 111

    88人 是 谁

    inexpedient)

    的意识,揭示绝对利弊性的错误。对我们的良心来说,上帝的声音,听起来很微弱。 但是,历史上有一种神圣的聪明①,它证明绝对的利弊所导致的是灾难。幸福不是自我满足、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的同义词。 自我满足导致无能为力和绝望。 自我满足是蠢人的麻醉剂。自我满足是一种神话,高尚的灵魂会发现它正在衰落。人身上一切富有创造性的东西,都是从无止境的不满足中萌发的。 当满足结束时,当所有曾被看到、被说过或被做过的事好像都是一种歪曲的时候,新的洞察便开始了。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和激发对我们的愿望和成就的不满足感,保持和激发不如餍足的追求。 人的真正的满足取决于同超越自身的东西的联合。我们陷入悖谬之中。 不满足感是我们力求克服的焦虑的感情,但清除不满足感就会把人变成一台机器。 让我们设想一种状况:一切目标都达到了——疾病被征服,贫困被消灭,得到了长寿,在火星及其它行星上建立起都市居住区,月球成了我们这个帝国的一部分。 这是否就达到天堂极乐的境界呢?

    奥斯卡。 王尔德②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得到的东西,另一种是能得到它。 后一种才是真正的悲剧。”。电子书

    ①神圣的聪明,上帝的聪明,是对世俗的智谋的讽刺:聪明反被聪明误。——译 注②(OscarWilde,1856—190)

    :爱尔兰作家。  ——译 注

…… 112

    人 是 谁98

    对不可言说者的意识

    在我们的思考中,我们必须返回到我们以敬畏的心情面对纯粹存在的地方,面对着当下的奇妙。 世界并不单单在此处。 它使我们感到惊奇。说到存在本身,我们能够肯定的就是:存在是不可言说的。 存在的核心同我相遇时是不可思议的,与我的范畴是势不两立的,是纯粹的奥秘。我的探索能力很容易消耗殆尽,我的语汇贫乏,但是我所感到的并不是虚空,而是无穷无尽的丰盈,是不可言喻的丰盈。 我所面对的,我无法用语言说出。但是,我常常面对丰富的存在,这使我得到奇妙的报偿,即:对不可言说者的意识。我们所知道的存在,我们所遇到的世界,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异己性与遥远性(remotenes)。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去探索它,理解它,它还是难以捉摸,神秘地避开。 存在是难以置信的。我们对环境的关心不能归结为哪些可以被利用,哪些可以被掌握。 环境不但包括墨水台和吸墨纸,还包括空间中难以捉摸的寂静、繁星、云彩、时光的悄然逝去、对我自身存在的惊异。 我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世界也一样,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我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我的理解是相互影响的。彻底操纵世界导致自我的彻底工具化(instrumentalzation)。

    世界以两种方式呈现在我的面前:世界既是为我所拥有的一个

…… 113

    09人 是 谁

    物,也是我所面对的一个奥秘。我所拥有的是微不足道的,我所面对的是崇高的。 我小心翼翼以免浪费我所拥有的,我也必须学会不要失去我所面对的。我们操纵着世界表面上可以利用的东西,我们也必须以敬畏的心情面对世界的奥秘。 我们把存在本身当作客体,但我们也惊奇地、极度诧异地参与存在。面对着使我的感觉能力也束手无策的奥秘,我们只有敬畏感和极度的诧异。任何人都不会嘲笑繁星,或者嘲弄原子弹爆炸。 任何人都不会对一个为了使世界注意到纳粹的暴行而自杀的人说长道短。敬畏不只是一种感情;它也是一种理解方式,是对比我自身更伟大的意义的洞察。 敬畏起源于惊奇,而智慧起源于敬畏。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的直观,是认识到事物不仅是它现存的样子,而且代表着某种最高的东西,不管它们多么遥远。敬畏是对超然性的辨识,是处处以超越万物的奥秘为参照。 它使我们在世界中感到神的暗示,使我们在微小的事物中看到无限的意义露出端倪,使我们在普通而简单的事物中看到终极,在匆匆的流逝中看到永恒的静止。 我们用分析的方法不能够理解的,却能通过敬畏来认识。信仰不是相信,不是赞成一项提议;信仰依附于超然性,依附于奥秘背后的意义。知识由好奇推动;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在信仰之前;它。。 。 。 。 。 。  。是信仰的根源。为了与信仰相称,我们应该接受敬畏的指引。。。 。 。 。 。

…… 114

    人 是 谁19

    假如你丧失敬畏意识,任你的傲慢毁灭你的尊敬能力,宇宙就成了你的市场。 失去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 返回到崇敬,是恢复智慧的第一个前提,是发现“世界暗示上帝”的第一个前提。

    临 在

    以赛亚在他伟大的幻象中,甚至在听到上帝声音之前,就听到六翼天使的声音。六翼天使所启示的是什么?

    “万军之主是神圣的,神圣的,神圣的,他的荣耀普照大地。”

    神圣,神圣,神圣,标志着上帝的超然性和间距性(dis-tance)。他的荣耀普照大地,指的是上帝的内在性或临在性。 世界的外在客观性使人想到上帝的内在的崇高性。荣耀既不是美学的性质,也不是物理性质。 它是感受到的崇伟。 但它不仅仅是崇伟,它是临在或临在的闪光。。。 。 。 。 。 。 。他的荣耀普照大地,我们却没有觉察;他的荣耀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把握不住。 尽管如此,它对我们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英文中,说一个人“来临”

    ,这个短语很难定义。 有一些人,尽管他们没有用行动或言论来表现自己,但他们此时此地的存在却被感觉到了。 他们具有“临在性”。另外一些人可能一直就在这里,但是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的临在。 有的人的外在客观性传达了他内心的力量和崇高,他的灵魂放射出光芒,而且不用语言也可以表达其内在力量,那么我们就说

…… 115

    29人 是 谁

    这个人具有临在性。在面对世界的时候,我们经常感觉到一种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临在。 世界对我们来说太大了。 它充满奇妙。 万物的周围都环绕着一种荣耀,一种气氛,这是现实的精神背景。对于信仰宗教的人来说,似乎事物都背向他而面向上帝,似乎事物都具有荣耀,因为它们是神关心的对象。存在既是临在又是消逝。 上帝为了创造世界,不得不隐藏自己的临在。 他为了给世界的临在让出地盘,不得不使自己消逝。 存在的形成也一同带来否认和蔑视,带来消逝、忘却和抵抗。

    悲悯(pathos)

    我们所说的存在,指的是时间的持续和绵延。 我们说“它在”

    ,意思是“它在持续”。

    持续借助于存在的力量。因此,存在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某些事物的意义延伸到存在的概念之外。 存在指向它自身之外。我们习惯于按照空间关系来思维,“存在指向它自身之外”

    ,这种说法可能被看作是指更高的空间。 然而,它的意思是比存在更高的范畴:保持存在的力量。为什么存在能继续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任何回答都要为存在添加一个不可缺少的概念,从而不可能把存在看作一个唯一最高的概念。存在要么通向并依赖于存在以外的东西(即对存在的关

…… 116

    人 是 谁39

    心)

    ,要么它是一条死胡同,只能根据自足性来解释。 第一种可能性的弱点是它同奥秘有关;第二种可能性的弱点是它自诩提出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大自然及其全部规律,自身足以对事实在自然界中如何起作用作出解释;但它根本不能说明这些事实为什么起作用。有些人默默承认不充足性理论(theoryofinsuficiency)

    仍然引起争议。你怎样解释“解释”这个词呢?同自然依赖于超自然的观念相比,自然的自足性难道不是根本无法解释的一个更大的谜吗?

    “依赖”这个观念就是一种解释,而在我们认识自然界生命的术语中,“自足”是一个无先例可引证的、找不到近义词的概念。“自足性”本身就不足以解释“自足性”

    ,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果存在的绵延对存在的力量来说是不足挂齿的小事,那么存在就不复存在了。 存在的绵延是以对存在的关切为前规的。 对存在的关切超越存在。①

    把人的实存与我们称为“本质”的那种永恒的亚人格的(subpersonal)抽象联系起来,并不能使我们摆脱窘迫。只有把人的存在同对存在的超验性的关切联系起来,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人的存在。最高的问题不是存在,而是对存在的关切。 先于存在的

    ①“存在的绵延”是物理世界万种事物的存在,而“存在的力量”则指使万物得以存在的力量,即对存在的关切,亦即超越者,即上帝。——译 注

…… 117

    49人 是 谁

    不是虚无,而是对存在的关切;既是逻各斯(logos)

    ,也是悲悯。上帝不能被降低为存在,他是使其它事物变为存在的唯一者,是关心其它存在的唯一者。在存在之上盘桓的是关切。 对存在的关切超越存在。 假如没有上帝对存在的关心,存在就不复存在。用什么来解释存在?

    悲悯,一种超验的、可传达的关切。道德价值的位置存在于由超验性关切的存在所限定的环境中。生活是三维的;每一种行动都可以用两条坐标轴来衡量,其中横坐标表示人,纵坐标表示上帝。思想家所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要看他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 阿尔伯特。 加缪(AlbertCamus)说:“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我与他有所不同,我的看法是: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殉难。 有什么东西值得为之而死吗?

    如果我们有力量为真理而死,我们只能去体验真理。 自杀是逃避邪恶,是向荒谬屈服。 殉难者却不顾邪恶的荒谬而为神作见证。尼采为人的存在的高贵性所提出的公式是:爱命运(amorfati)。

    犹太传统把人的高贵性的公式表述成:为宗教殉难(kidushasham)的能力,随时准备为上帝、为上帝的名(Name)而死。然而,即使上帝的创造比人的堕落更重要,人也有力量将祝福变为诅咒,利用存在来进行破坏,将上帝之道的灵丹变为致命的毒药。人的败坏力量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暂时地,

…… 118

    人 是 谁59

    或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破坏上帝的安排。 但是,人类的任性不是历史的终极力量。 我们参与了以创造和堕落为始末而改编的演出。 正如创造一直在上演一样,赎罪也一直在上演。 我们相信,最终,上帝的关心会挫败人的反抗。上帝与世界不是相反的两极。 世界上有黑暗,但也有这样的召唤:“有光!”肉体与灵魂也并不互相斗争。 没有人要求我们在“要么……要么……”之间作出决定,没有人要求我们在“要么是上帝,要么是世界,要么是现世,要么是来世”之间作出决定。 我们需要接受:“既……也……”

    ,既要上帝,也要世界。 我们要争取分享来世,也要让上帝分享现世。

…… 119

    69人 是 谁

    第六章

    如何生存

    近代思想由于把真理问题与生存问题割裂开来,把认识与人的全部境况割裂开来,因而时常误入迷津。 这种割裂导致了理性的孤立,使关于人的概念成为空想,失去意义。 单靠思辨并不能达到自我认识。 人类的境况展现为复杂的生存活动。 行为是自我的精华。 在纯粹存在中,我们表现不出主动性和自由;我们的责任感存在于生存之中。人在什么地方最能直接想到自己?是在抽象的自我意识中,在“认识到我在”或者“认识到我思”的一般原则中吗?

    人在发音吐字之际,在举手投足之时,更重要的是在作为应答者的生存当中,同自己相遇,并惊讶地认识到自己。正是生存而不是纯粹的存在,更接近人的真实性。 存在也可以用于一匹死马,但是,我们所关心的是活生生的人。的确,用来描绘人的存在和做人的范畴,都是生存的产物。作为纯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