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是谁-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49

    62人 是 谁

    就足够了,人不可能更糟了。“)。然而,这一术语也在高尚意义上被使用(”让路是人道的。“)

    ,或在慈善的意义上被使用,特别是当写作humane(仁慈的)时,它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情感和禀性,意味着温柔、同情以及以仁慈之心对待别人和低等动物的禀性。 我们在严厉的正义的相反意义上使用仁慈。人类的模棱两可性是老生常谈。人既受到过分的赞扬,也受到过分的嘲讽。 对某些人来说,人是“天国的杰作”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人则是大自然的唯一错误”。然而,在昔日关于人的讨论中回荡的多是同情的语调。 今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人被贬低和被蔑视。 谁要写一本赞扬人的书,谁就会被看成傻瓜或骗子。 人受到艺术家、哲学家、神学家的严厉声讨和谴责。 下面是一种典型观点:

    既然〔田纳西〕威廉斯坦率地宣布自己是福音派一员,我们不禁要问,他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即好消息是什么。 人是野兽。 人与其它野兽之间唯一的区别是:人是知道自己会死的野兽。 最诚实的人是不害臊的利己主义者。 这种诚实的人极端鄙视那些不承认自己是利己主义者的人的虚伪、谎言和伪善。 唯一不可缺少的价值是生命,你必须尽力保持这个价值并用以追求愉悦和权力。生命的具体目的是异性和金钱。 最伟大的激情是欲望和贪婪。 因而,人的喜剧就是由淫荡、酗酒、同性恋、亵渎神灵、贪得无厌、惨无人道、仇恨、猥亵等组成的荒谬绝伦的混合物。它不是悲剧,因为它没有悲剧的庄严。在其中扮演角色的人身上烙有全部腐败的印痕。 至于终极

…… 50

    人 是 谁72

    的与不可缺少的价值——生命,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欺骗。①

    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朋友,当然在描写人的当代文学作品中更没有朋友。 天上的主可能是人在大地上的最后的一个朋友。 我们之所以愤怒正是由于我们陷于过度的自轻自贱和过多的自卑感。 难道这不可能吗?

    这种不断蔓延的自我贬损之所以是悲剧,在于它造成一种怀疑情绪:人是否值得拯救?对人的大肆诋毁可能给我们大家带来厄运。 道德上的虚无导致肉体的消灭。 如果人是一钱不值的,那么,又何必为人类的毁灭而不安?

    人性的晦暗,即看不到我们精神上的关联,看不到我们所承担的道德义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怕的惩罚。

    什么是做人?

    人是我们的主要难题。 他的肉体的和精神的实在性是无可争辩的;他的意义、他的精神上的关联却是一个迫切要求回答的问题。 我们认为当代人的悲痛是精神上受到挫折的人的悲痛,这难道不对吗?人的形象远比他被压缩到其中的框

    ①罗伯特。E。 腓奇(RobertEFitch)

    :“当代文学作品中人的世俗形象”

    ,《宗教教育》,1987年53期。 另见《人的本性是什么?

    》,1959年,费城出版,第60页。  ——原注

…… 51

    82人 是 谁

    架要高大;我们低估了人的本性。 甚至我们关于人的问题的形式也由于我们把人看作物而片面化了。我们问:人是什么?。。 。 。然而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人是谁?

    ①。。 。  作为物,人是可以解答的;作为人,人既是奥秘也是奇迹。 作为物,他是有限的;作为人,他是无穷无尽的。上面引述的流行定义是根据人的事实性,并把人作为空间中的一个物来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人是谁”

    这个问题是一个价值问题,一个关于人在万物秩序中的处所和地位的问题。②

    灵魂的自我确定性被奥古斯丁评价为是一切经验中最有把握的经验。现在,灵魂对什么有把握?

    它确知它在思考,它有机能。然而,问题不在于我是否有机能,或我是否存在,而是“我是谁”。

    “人是谁”

    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就是:他是诘问关于他自己的问题的存在。 正是在提出这类问题时,人才发现自己是一个人,正是他所提出的问题揭示了他的状况。我们的问题不仅仅是:人类的本性是什么?

    而且也是:人

    ①“人是什么”意味看他是哪一类事物。“谁”是探求一个人或一些人的身分的代名词。 圣经问题:“人算什么,你却顾念他……”(《诗篇》8∶4)

    “人算什么,你却看他为大……”

    (《约伯》7∶17)实际上指的是人的价值问题。  ——原注②“人是谁”这个问题(按照实质范畴提出)绝不仅仅是对人进行反思的唯一问题,在古老的犹太教士文献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你从何处来?”

    “你到哪里去?”

    “你命中注定向谁负责?”然而这些问题都以寻求关于“人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为前提。  ——原注

…… 52

    人 是 谁92

    类个体的处境是什么?什么是“人的存在”中的“人性”?具体地说,我们的主题不仅仅是:什么是人的存在?

    而且是:什。。 。 。么是做人?。。人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人之为人取决于某种关系,没有这种关系,他不再是人。 什么是“人的存在”中“人性”?

    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们认为“人性”这一范畴并不仅仅是从“存在”这一范畴派生出来的。在“人的存在”这一术语中,属性“人的”并不是一种附加在他的存在的本质之上的偶然性质。 它就是本质。 人的存在(humanbeing)要求人成为人(beinghuman)。对人的处境的分析揭示了许多种做人的重要方式,在下一章里,我将论述其中的几种。的确可以想象,人如果不作为人,仍旧可以继续存在。人的存在和做人都面临着危险,后者甚至比前者受到的威胁更多。 我们必须不断从混沌和灭亡中把“做人”拯救出来。我们所面临的最可怕的前景是,这个地球将住满一种“存在物”——虽然从生物学上说,他们属于人类,但缺少从精神上把人同其它生物区别开来的性质。 为了做人,我们必须知道,做人意味着什么,如何获得它,如何保持它。正如死是存在的消亡一样,人性蜕化(dehumanization)

    是做人的消亡。 什么东西使一存在物有资格被称为人?

    没有哪一个定义可以探明人的存在的深度,或可以揭示人所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性。 然而宣布这个问题是不可回答的,宣布这个难题是不可解决的,就等于放弃了试图获得关于有意义的问题的知识的希望,因为关于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所提出的其它一切问题有没有意义,都取决于

…… 53

    03人 是 谁

    我们为这个问题所提供的答案。自我认识力求认识我的实存。 我最关心的是什么?我梦想什么?

    我追求什么?

    面对此时此地的自我,我看到铁渣,也看到黄金。 当我们挖掘自己时,看到的是晦暗、混乱和餍足,以及不知道什么是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 失去向导的心灵在黑暗中摸索,有向导指引的心灵是添加的产物。有没有可能达到对自我的认识?

    理性主义之所以起作用,在于它断言凡存在的都可以被认识。 但它未能区分在我头脑。。 。                。 。 。                                 。中被层层概念与范畴包裹着的世界,和作为纯粹存在向我的。。头脑呈现的世界,它也未能区分在我对某些行为方式的解释。

    中反映的自我,和向我的头脑直接呈现的自我,什么是自我?。。在经历了各种改变和转化之后,我身上有什么东西仍保持不变?有什么东西贯穿于我的行为、行动和反应的方式而保持不变?

    最低限度的自我认识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在。但是,我是谁?

    “在”

    (tobe)

    ①意味着什么?

    “我”

    这个词是一个认识论的托词(pretex)

    ,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事物的假名。“我在”是一个奇迹,是惊喜的来源。 一个人正好存在于此时此地,这使人感到惊讶,人永远不能摆脱这种惊讶。人的存在的深度和奥妙似乎是任何分析都不能把握的。我们从科学中学到的关于人的知识,尽管很有用,但是过于

    ①英语tobe有“是”和“存在”两重意思,中文无确切的对应词,根据上下文,此处译作“在”。 ——校注

…… 54

    人 是 谁13

    简单化,使我们感到好笑;它的定义在应用于现实的人类时便显得十分贫乏。彻底的自我洞察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我们的目的是追求一定程度的自我理解,它使我们能够设计我们的生存而不是使我们的生存成为乌合之众(crowd)的投影,成为一种时髦或一时的兴致。 我们的任务必须包括努力发现或揭示真实的与不真实的先人之见,发现与揭示内心生活的真诚的与不真诚的外在表现。《诗篇》作者的欢呼:“我受造奇妙可畏!”

    (《诗篇》139:14)表达了人对自己实存的奥秘感到惊异。 个人实存的深度不可能完全启明,它是无法概括的。 然而,必须理解人,这一点却是强烈的、必须的。解释(ex-plain)意味着使之简单易懂(plain)。然而实存的核心却从来不是简单易懂的,从来不是明白无误的;实存被固定在深处。 人不能挖出树根来研究一棵树的生命。。。                。 。 。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试图描绘做人的某些方式,而这些做人的方式,任何一个读者,只要他是人,都会承认是重要的。 做人的方式代表心灵的要求而不是心灵的构造;它们不是道德的基本原则,而是人的存在的基础。 如果不能培养这种基本的感受,个体的人的人性将会腐败。这些特点或感受,不是零星的琐事,不是随便留下的散乱的印象,而是构成做人的本质的必然要素。 它们并不反映实际行为,而是必要的自我意识的智慧,是由彼此相关的特征构成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人必须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动物和野兽来理解。 这些特点或情感不是现成地存在于人的意

…… 55

    23人 是 谁

    识中,也不是从人的生物本性中派生的性质。 人的纯粹存在并不能为它们提供保证。 然而,它们只可能属于人,而且只可能在人身上发现。 当一个人开始沉思他的自我认识的潜在实质时,它们便明显地表现出来。

…… 56

    人 是 谁33

    第三章

    珍贵性

    当我看一个人的时候,我看到什么?我首先看到他是人类中的一个样品,然后看到他是一个能叫出姓名的、辨认得出的、具体的、特定的个体;但然后他作为自然之中唯一与圣洁性(sanctity)相联系的实体出现在我面前。 空间中其它神圣的客体都是由于人才变得神圣的。 人的生命是唯一在我们看来本来就是神圣的存在,是唯一在我们看来最有价值的存在。 特定的个人对我来说可能不怎么宝贵——事实上,我甚至可能讨厌他。 但是,他对别人,比如对他母亲来说,就是宝贵的,尽管这并不能造成他的显赫地位。 因为,即使没人关心他,他仍然是一个人。我们观察人的方式与观察物的方式不同。对于物来说,我们是识别它;对于人,我们是与他相遇。 相遇不仅仅是偶然碰到,不仅仅是识别他,而且是出现在一个人面前,和他建立联系。 相遇不仅意味着碰到,而且意味着赞同、参加、合作。

…… 57

    43人 是 谁

    当我思考一个人的时候,我是怎么思考的呢?思考一个物就是思考我知道什么;而思考一个人则是思考我是什么。我根据我的知识去识别一个物;我根据我自己存在的形象去观察一个人。 在感知一个动物时,我碰到的是“异己性”

    (other-nes)

    ;在同一个人相遇时,我碰到的是“相同性”

    (familiari-ty)

    ;“惺惺惜惺惺”。

    这里有存在的一致性、实存的同时性,有观察自我的自我。 我是什么,我就看到什么。正视和观察人的存在的方法有两种:从内部或从外部。从内部,我面对的是此时此地我自身的存在;从外部,我遇到的是我的伙伴的亲在。①我认为,虽然对一般存在或对一切存在物的存在进行思考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对一般的人的存在,对人类的存在进行思考,却是毫无意义的、不可能的,因为我对自己的存在如何理解,我与自己的存在的关系如何,都总要影响到我对人类存在所作的任何思考。 认识人的亲在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观察我自己的存在。对我来说,我自己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当我思考我此时此地的存在时,我遇到什么?我自身的存在绝不可被理解为纯粹本体论的一个样品。 它绝不能被视为纯粹的事实。对我来说,我此时此地的存在,并不像另一个彼时彼地的存在一样是无关紧要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自己,或者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思考,我是个普通的人。 但从内心深处直接地面对我自己时,我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极为宝贵的,是

    ①亲在(being-there)

    ,德文为dasein,亦译为此在、真在、定在,指具体存在或个人存在。  ——译 注

…… 58

    人 是 谁53

    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可代替的。 我不希望我的实存是完全无用的、全然荒唐可笑的。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我活着,任何人也不能代替我思考,或梦到我的梦。 我自己的存在尽管被置于诸多存在物当中,但它并不简单地存在于此,存在于周围,并不单纯是环境的一部分。正是在我意识的深处,我是独特的。正是由于认识到我不仅仅是任意的一个人,我才逐渐形成自我,形成某人,形成一个人,形成不能被重复、没有复制品的、不能被代替的某物。 正是由于意识到“我是某人”

    ,自由才得以实现。我极有价值,我对我自己至关重要,而且,正是从外部、从社会的角度、从普遍化的观点来进行观察时,我的实存的重要性(notability)才变得难以捉摸。 换句话说,虽然我的独特性对我来说是确实的,但从统计学和人力管理来看,它又像是一种幻象。从内部来看,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外部来看,我的重要性即使不是荒唐的,也是含糊不清的。我再说一遍,在世俗的眼里,我是一个普通人,但在我内心,我不是一个普通人。 我内心认为,我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我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我的存在的隐蔽的重要性得以实现,得以具体化。在苦恼和焦虑的背后,是自我反思的最重要因素——我自身的实存的珍贵性。 就我自己内心而言,我的实存是独特的、无先例的、无价的、极其重要的,我反对任何抛弃其意义的念头。在实际的人的实际生活中,生命,即使在觉得它是个负

…… 59

    63人 是 谁

    担时,实际上也深受珍爱,也具有崇高的价值,也被人接受。人的存在的真理是热爱生命。 如果说人对存在感到厌恶,那么他受此种惩罚正是由于他滥用和亵渎存在。厌恶存在,即感到落入世俗的陷阱,实际上是落入僭妄的陷阱的一种处境。当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