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合作的原则:

争取双赢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一直受到零和游戏原理的影响。所谓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的原理使游戏的利益完全向一方倾斜,而不顾及另一方的利益。胜利者的光荣往往伴随着失败者的屈辱和辛酸。但在零和游戏的原理中,双方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交往关系的。因为,谁也不愿意长久地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双方的关系。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即便在必须有输有赢的竞赛中,人们也认识到,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参与意识、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人类体质与精神层面的共同进步。而在各种经济合作中,只有一方获利的局面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所以,通过有效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以获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为标准,人类相互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可以获得以下几种结局:

利己——利人

利己——不损人

利己——损人

不利己——利人

不利己——不损人

损己——不利人我的做事原则是:利己不损人是我做事的底线,争取做利己又利人的事,绝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就是要尽力争取双赢结局。但要取得双赢结局,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对方的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同心、合作、和气、互爱,没有渡不过的风浪。“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认为,眼光向前看是与人进行合作时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不要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求得到回报。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造成一种短视的行为,从而损害自己的长期利益。

一个强盗在追赶一个商人。商人逃进了山洞里。山洞里极深也极黑,强盗追了上去,抓住了商人,抢了他的钱,还有他随身带着的火把。

山洞如同一座地下迷宫,强盗庆幸自己有一个火把。他借着火把的光在洞中行走,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此他不会碰壁,也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山洞,最终,他精疲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一切,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头绊倒,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他的眼睛能敏锐地感觉到洞口透进来的光,他迎着这缕微光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身处黑暗,反而能看到光明,虽然磕磕绊绊的,最终仍能走向成功;有些人往往因为眼前的光明而迷失了方向,结果也只能是聪明一时,终生与成功无缘。

合作要注重规范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不善于合作。同日本人比较,单独一个中国是一条龙,如果合在一起,中国人就是一条虫。窝里斗的风气一直困扰着期待合作的有志之士。我认为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合作规范和制度。

有七个僧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之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制度,是每个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第九章:九分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1。习惯的力量:35岁以前养成好习惯

你想成功吗?那就及早培养有利于成功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5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是否成功。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跳蚤习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地发叮叮冬冬的声音。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发现竟然所有跳蚤依然在跳,只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即止,以避免撞到头。结果竟然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

后来,那位动物学家就在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了火。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撞痛(因为它们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量杯以外。这个试验证明,跳蚤会为了适应环境,不愿改变习性,宁愿降低才能、封闭潜能去适应。

我想,人类之于环境也是如此。人类在适应外界大环境中,又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困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所以,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2。35岁以前成功必备的9大习惯

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

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我认为下面9个好习惯是成功必备的:

(1)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临考之际做此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裹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怎么就打道回府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唉,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能考中。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双保险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可见,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到自己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人必须改变被动的思维习惯,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怎样才算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呢?当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具体的工作和任务时,你的大脑里去掉了“不可能”三个字,而代之以“我怎样才能”时,可以说你就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了。

(2)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一个人成功的欲望再强烈,也会被不利于成功的习惯所撕碎,而溶入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养成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确定你的工作习惯是否有效率,是否有利于成功,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标准来检验:即在检省自己工作的时候,你是否为未完成工作而感到忧虑,即有焦灼感。如果你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做,或做而未做完,并经常为此而感到焦灼,那就证明你需要改变工作习惯,找到并养成一种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高效工作从办公室开始:

1)了解你每天的精力充沛期。通常人们在早晨9点左右工作效率最高,可以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到这时来完成。

2)每天集中一、两个小时来处理手头紧急的工作,不接电话、不开会、不受打扰。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3)立刻回复重要的邮件,将不重要的丢弃。若任它们积累成堆,反而更费时间。

4)做个任务清单,将所有的项目和约定记在效率手册中。手头一定要带着效率手册以帮助自己按计划行事。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5)学会高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用来读点东西或是构思一个文件,不要发呆或做白日梦。

6)减少回电话的时间。如果你需要传递的只是一个信息,不妨发个手机短信。

7)对可能打来的电话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你接到所期待的电话后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不必当时乱翻乱找。

8)学习上网高效搜寻的技能,以节省上网查询的时间。把你经常要浏览的网站收集起来以便随时找到。

9)用国际互联网简化商业旅行的安排。多数饭店和航线可以网上查询和预订。

10)只要情况允许就可委派别人分担工作。事必躬亲会使自己疲惫不堪,而且永远也做不完。不妨请同事帮忙,或让助手更努力地投入。

11)做灵活的日程安排,当你需要时便可以忙中偷闲。例如,在中午加班,然后早一小时离开办公室去健身,或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然后用星期五来赴约会、看医生。

12)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开列次日工作的清单,这样第二天早晨一来便可以全力以赴。

凡事有计划

计划习惯,就等于计划成功。

凡事制定计划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被称做“生命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没有计划就受穷。”尽量按照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做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实现目标。

(3)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增强保健意识

计划习惯,就等于计划成功。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有保健意识。

我认识一个大学教师,身体一直很健康。早些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在谈及各人身体状况时,他说肾部偶尔有轻微不适的感觉。我们曾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但他自恃身体健康,不以为意。直至后来感觉比较疼痛,其爱人才强迫他去检查。诊断结果是晚期肾癌。虽经手术化疗的等治疗措施,但终未能保住生命,死时才39岁。此前,他曾因学校分房、评职称不如意,心情一直抑郁,他的病和情绪有关,但如果他保健意识强,及早去检查,完全有可以进行预防,消患于未萌。保健意识差,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何落实保健意识呢?一是要有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善待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理,而不会随意糟踏自己的身体。二是要注意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三是要使自己有一个对身体应变机制:定期去医院做身体检查;身体觉得有不适的地方,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个保健医生,给自己的健康提出忠告。

▲有计划地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但我感觉很多人只停留在重视的意识阶段,而缺乏相应的行动。我认为锻炼既要针对特定工作姿势所能引发的相应疾病有目的地进行,以防止和治疗相应的疾病,更要把锻炼当作一种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与客户打交道,并因处理突发事情四处奔忙,这在一定程度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我还每周坚持游泳一到两次,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工作,去享受生活。

身体锻炼,就像努力争取成功一样,贵在坚持。

除上述两点以,注意饮食结构,合理膳食,以及注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等,都是养成健康习惯的组成部分。

总之,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是成功的保证。健康成就自己。

(4)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