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掘得的第一桶金。他目前个人身家据估计达4。5亿元。

机遇是随机出现的、影响我们成功与否的偶然因素,但有时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缺少像成功者那样的机遇。尽管机遇从其本身来看,并不是一个能够人为地加以控制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努力用心去把握一些机遇,迎接运气的到来。3。主动创造机会

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

一个真正想成功的人,只求抓住机遇还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会去创造机会。

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是伦敦贫民区一个穷铁匠的儿子,几乎没有上过学,做了几年报童;13岁起在钉书店当学徒。他酷爱读书,还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来拼凑成了简陋实验室,业余时间进行某些简单的实验。20岁时,有一位顾客送给他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几次讲演的入场券,他得以听到皇家研究院院长的讲演。在听完讲座后,法拉第整理了戴维这些演讲的记录,将其装订并到皇家研究院送给戴维,同时请求参加戴的实验室工作。戴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不久他就雇用这位申请者。最终法拉第成长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皇家研究所所长。

当时,一个贫穷的装订工能听到著名科学家的演讲确实是难得的机遇,但法拉第如果没有平常积累的能力,没有他主动去皇家研究院找院长自荐,这个机遇又有什么价值?

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户平民家庭,10岁那年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

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在此停留,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赚点钱。

高尔文感到在火车站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上课之余,他也加入了到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边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和解。他常常告诫对方:“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搞了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住。高尔文瞅准时机,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因此发了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创意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们也纷纷仿效。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在车站和火车上做买卖。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以及主动出击的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性格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得不顺利时,他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爆米花的故事”。

能够主动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的人,往往都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我们至少要有这种意识。

机会不会两次敲你的门。

等待好机会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经常举办一些讲座,听讲座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形成一个角度,使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桌子上,以便于讲演者想要进行提问时,能够看见,直呼其名。原因在于,来讲座的人很多是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所在行业的一流人物,如果你有幸被提问,而且回答令提问者满意或吃惊时,你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而获得机会。我觉得这就是创造机遇的一种方式。确实,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下,机会一般不会自动找到你,只有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对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吉拉德,总是随身带着名片,见到人就递上一张,有时在观看体育比赛,当观众为运动员的精彩表演而起立欢呼时,他就掏出一把名片随手撒出,以便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突然的机遇把自己从地狱送到天堂,眨眼之间就具有一份值得炫耀的工作。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机遇是靠侥幸得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争取。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如有机会,他想不想攻占第二座城市。“什么?”亚历山大怒吼起来,“机会!机会是我自己制造的!”

4。抓住第五次发财机遇

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我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变化共为人们提供了四次发财机遇:

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一政策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富翁。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的赤贫阶层,他们靠从事运输、贩卖等发了财;另一部分是高干子弟及亲属,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其他人更早地把握住了机会。

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家对个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实行知识分子可以下海经商、办民营企业等政策,那些放弃公职下海的人,以及像郭广昌、梁信军等一类知识分子中的赤贫阶层抓住了机遇。

第三次是1999年后,美国人开始买中国的帐,以风险投资为领头羊的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以IT、网络等行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创业热潮,像王志东、张朝阳等网络英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次则是在2001年7月以后,国内资本市场开放,中国政府改变以往上市的政策,由审批制改行核准制,为金融领域的从业者创造了机会,像朱宝国、王文京等一批中国企业家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以上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过的四次发财机遇,那些借此机会发财的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那么,谁能抓住第五次发财机会呢?

2003年底以前,政府会再次划定一个界线,确定哪些企业是对外开放的,哪些企业是对内开放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那些有资本运作头脑的人将会遇到难得的机会。

时势造英雄。国家处于转型时期,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为人们提供发财的契机,会造就一批富翁,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在抓住机遇、追求成功的路上,一个人哪怕是领先了半步,就会把众多的人甩在身后;一个人如果慢了半拍,恐怕就会落后一大步。智者领先一小步,愚者落后一小步,最终结果将会在两者之间形成千里之差。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欣赏冒险的精神。渴望成功的人,做好准备吧。

第六章:六项要求

成功在向我们每一个人微笑,但只把金杯奖给符合六项要求的人们。

1。智慧

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1)有了智慧,才能拥有其他的东西。

中国儒家称之为“三达德”的“智、仁、勇”当中,智被列在首位。可见智的重要性。

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一个成功者,并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才能,但他必须要有智慧。

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解答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

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大多数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就没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的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有了它,还愁缺啥?可这些显然不是他们母亲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东西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揣在自个儿身上的无价之宝,是他们人生的惟一一枚金币。有了它,才能再去拥有其他的什么东西。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智慧通常是在对比当中显现出来的。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还是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解开了。他在传中写到:每次比赛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二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如果,他把目标直接定在40多公里外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那么他会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而且他会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

在这里,智慧成了山田本一战胜竞争对手手段。当然,智慧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基辛格为人做媒的事也显示出了这位政治家超人的智慧。

一次,基辛格想试试自己的折冲之技,主动为一位农夫的儿子做媒。他对老农说:

“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

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拒道:“可我女儿太年轻。”

基辛格说:“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嗯,如果是这样——”

基辛格又找到世界银行行长,道:“我给你找了位副行长。”

“可我们现在不需要再增加一位副行长。”

基辛格:“可你知道吗?这位年轻人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

于是世界银行长长欣然同意。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基辛格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利用各种外部条件,促成了这桩美满的姻缘,让农夫的穷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真是功德无量。

(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上面所说的例子,都是智慧的极高的表现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易遇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随时体现出人生的智慧。下面,我还是用对比的办法来说明智与庸者的区别。

智者知道,全力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才能休息。庸者总是把今天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再做。

智者用准备实施的计划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庸者爱他们的床不亚于爱自己。

智者会随时迎接周围的挑战。庸者信奉“只有累死的,没有闲死的。”

智者敢于将理想付诸实践。当庸者产生想要工作的念头时,他们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耐心地等待这些念头慢慢消失。

智者会克服阻碍他们实现梦想的一切困难。庸者总是感到疲倦,他们活着就是为了休息。

对于智者来说,工作是达到所有目标的工具。工作对庸者来说是“神圣”的,因此他们经常设法不去碰这件“圣物”。

智者抢着干工作,他们总是走在最前面。庸者总是逃避任务,并希望别人替他们完成工作。

智者认为,在有生之年应该建功立业,因为到了天堂里一定会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如果聚会与工作发生冲突,庸者随时会丢下工作去消遣。

在智者看来,最糟糕的“疾病”是感觉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庸者对自己说:“如果工作是有益健康的,就让病人们去干吧”。

生活中、工作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智慧,都有智慧的闪光。那么,对一个人来说,怎样才能获得智慧呢?靠尝试,而尝试是需要勇气的。要勇于尝试,并在尝试中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增长见识,增加智慧。

2。勇气

许多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比你“能”,而在于他比你“敢”,要有勇气去做。

成功在开始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就是放弃的勇气——放弃已有的东西,放弃已有的习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承认错误的勇气、承担失败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许多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比你“能”,而在于他比你“敢”,要有勇气去做。在一个动物园,饲养员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给大蟒蛇吃。

有一天,饲养员突然想看看给大蟒蛇吃鸡会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就把一只活鸡关到大蟒蛇的笼子里。

这只鸡突然遭遇这飞来横祸,可什么办法也没有,因为现在已被关进大蟒蛇的笼子里了。可它一想,反正是一死,干吗要坐着等死呀,也许搏斗一翻还有活命的机会呢。这样想着,它就使劲地飞起,狠狠地对着大蟒蛇猛啄起来。大蟒蛇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攻弄得措手不及,被啄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一个小时以后,大蟒蛇终于被这只小鸡啄死了。第二天,饲养员进来一看这情景,很吃惊,他被小鸡的勇敢感动了,最后把这只鸡放走了。

勇气的力量有时会使你成为超人这就是勇气的力量。

有勇气的人是不会输掉的,因为而任何人都无法让永不认输的人屈服。

35岁以前是人生最具激情、最有勇气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你都不敢尝试,畏首畏尾,那么遇到上述那种场合,你只能做一只让大蟒蛇吃掉的小鸡了。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位、个人资产总计达到83亿元的希望集团刘氏兄弟在最初创业时,个个都不缺乏野心和雄心。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兄弟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

“狮子绝无狐狸的习性。”

运气偏爱勇敢的人。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本来都在国家企事业单位,都有一份好工作。老大刘永言在成都906计算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干部,最小的兄弟刘永好在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任教。他们没有像大多数有条件的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