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幸福论-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诿恳桓龇⒂5娜松砩希匠赡晔保阏庵中枰潜Vと说纳硖搴途窠】档闹匾跫S纱丝杉槭紫染哂幸恢肿匀皇粜浴0榈淖匀皇粜员硐衷诹礁龇矫妫阂皇牵园榈目释胱非笫且匀嗣巧矸⒂墒煳疤幔馐前椴淖匀换。欢牵毖芎蟠有肿迨峭ü死嗟纳砘芾词迪值摹5牵撕投锊煌耸巧缁峄亩铮榫霾唤鼋鍪谴可锏谋灸埽恢皇切杂谋硐郑巧砗托睦恚杂途窨是蟮挠谢岷稀H耸巧缁嵝缘亩铮切矶嗌缁崽跫牟铮说谋局适粜圆辉谟谌说淖匀恍裕谟谌嗽谄湎质敌陨希嵌嘀稚缁峁叵档淖芎停部伤凳撬纳缁嵝浴B砜怂妓担骸俺浴⒑取⑿孕形鹊龋倘灰彩钦嬲娜说幕堋�
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它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是动物的机能“。
①人有思维、有感情,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必然和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各种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关系,首先是经济关系的制约。因此人的活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4页。
…… 435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914
动,包括爱情,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爱情的本质属性——社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中爱的力量是从非性欲的爱的素养中培养出来的,爱情中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的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一个人,如果不爱他(她)的父母、同志和朋友,他(她)就永远不会爱他所选来作为妻子或丈夫的那个人;他(她)的非性欲的爱范围愈广,他(她)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二是,爱情关系是一种由自然关系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是,爱情把两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四是,爱情的表达方式是具有社会性的,它是以一种丰富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方式进行的。
以上这一切,都说明了爱情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由此可见,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都是错误的。禁欲主义根本无视人的自然欲望,从而也就否定了人类社会本身,因为如果没有自然的人就根本谈不上社会的人。纵欲主义则片面强调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把人的本来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爱情和性行为,完全等同于动物的本能冲动,根本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本质,抹煞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爱情的社会属性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人性特征,其次是社会特征,再次是个性特征。
在两性关系上,爱情使人类与动物界划清界限。动物也有性要求,甚至还有性选择。但是,动物的两性关系完全受本能支配,两性生活就是肉欲实现和感官享受,就连性行为的生育后果,动物也是无意识的。而人类的两性关系则体现
…… 436
024第三章 幸福与爱情、家庭
着人的特性。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天起,自我意识一直在不断增强,性要求逐渐摆脱本能的支配,而受制于理性。
人类在爱情生活中,沟通思想,倾注情感,激发力量,锤炼情操,使性欲表达文明化、规范化、道德化。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使两性生活越来越具有文化的色彩。两性间的爱情不但是人的生理欲望的满足,而且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它不再由性欲支配,而体现了人性的特征。
人类的爱情关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两性关系,关键在于爱情的社会特征。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其中包括两性之间的爱情关系。
爱情不但与其他各种人类社会流动紧密相联,而且任何爱情都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打上时代烙印。
爱情是两个异性间的情感,它表现为人的私生活。
因而,爱情与相爱双方的个人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爱情的价值及品格A爱情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具有两重的价值,一方面,具有个人价值,它体现在有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上。
另一方面,爱情又具有社会价值,它体现在有利于社会风貌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上。
爱情作为一种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特殊性就在于,爱情是限于男女之间发生的,而且只限于男女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爱情关系的
…… 437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124
这种特殊性,是性爱本性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
①。性爱是排他的,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一对一的关系,容不得第三者插入。这种由相爱的男女双方两个半球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球”的爱情关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形成了男女双方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两人世界”。在这“两人世界”中,相爱的男女双方彼此依存,彼此渗透,促进着相爱双方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而形成了爱情的个人价值。爱情从个人价值来说,是爱者(爱情主体)和被爱者(爱情客体)之间的关系,它表明了被爱者对爱者的意义。
在爱情中,男女双方各自既是爱情客体,又是爱情主体;既是爱者,又是被爱者,既有爱的需求,又能满足爱的需求。相爱的男女双方,从爱情主体来说,对方所给予的,正是自己所需求的;从爱情客体来说,自己所给予对方的,正是对方所需求的。因此,爱情价值绝对不同于一般的价值,它表现为相爱双方的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行为、活动及方式的统一。真正的爱情,不是单纯的给予,也不是单纯的满足,而是给予和满足的统一。
爱情从社会价值来说,是相爱双方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它表明爱情对社会的意义。如果相爱双方的个人自身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一致,爱情就具有了社会价值,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从根本上说,爱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一致性。凡是有利于相爱双方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爱情,必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8页。
…… 438
24第三章 幸福与爱情、家庭
的提高。
但是,爱情的个人价值有时和社会价值也存在矛盾。
因为爱情的主客体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经常会或多或少发生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为了保持和真正实现爱情的价值,每一对相爱的男女都应当注意社会发展和自己需求的关系,要及时地引导和调整自身需要,使其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而不要为所欲为。
爱情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爱情自身有其内在的本质品格。爱情的独立性、利他性、自由性、平等性、专一性、持久性、理智性和激情性是爱情品格的表现。
爱情的自由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自由,二是指个人自由。社会自由是说爱情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当事人在社会中的一定自由,一定的人身自由;个人自由是指爱情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依靠当事人的自由意志。爱情是两个自由人心灵的交融。一个没有社会自由的人,无法主宰自身的意志和情感,就不能爱己所爱。在两性关系中,没有社会自由的人只能是泄欲的对象或者是金钱、门第和权势的交换物。爱情中的个人自由尤其必要。
男女两性之间爱情关系的成立,必须完全是当事人的自愿,没有当事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就只能是出自其他外来因素的压力而被迫勉强的结合。列宁曾指出“受情是不可以强求的”
①。爱情只能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只有双方自愿,才能培育爱情之花。
爱情的平等性具有三层含义:一是社会平等,二是心理平等,三是相爱平等。这里的社会平等不仅指社会上的人人
①《列宁全集》第6卷,第440页。
…… 439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324
平等,主要指男女两性平等。社会人人平等是男女两性平等的基础,男女平等是人人平等的一种具体体现。在不平等的社会中,阶级、门第和种族严重阻碍了爱情的产生和发展,使爱情被无情地摧毁和扼杀。在男女不平等的时代里,女性是男性的奴仆,是一种“物品”
,爱情的产生只能以畸形的变态出现,真正的爱情无以产生。因此,消灭阶级的压迫,争取人人平等;消灭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是真正爱情建立的先决条件。
爱情的建立和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平等,还需要双方心理上的平等。我们今天虽然已经获得了社会平等,这为爱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但是,由于几千年来男女不平等的两性观念的深刻影响,许多人还有意无意地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择侣中,有“男强女弱”
“男才女貌”等等观念和行为表现。这些观念和行为表现,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的提高,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产生心理上、观念上和生活方式上的冲突,从而导致爱情的夭折或死亡,因而爱情更需要男女两性的心理平等。
爱情的平等性的第三层意义是指男女双方相爱是对等的,它集中地表现为相爱者之间的互爱,恩格斯曾说过:“它(性爱)是以所爱的人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
①真正的爱情应当是男女双方高尚情感的共鸣。
如果一个人的恋爱只是单方面的,那将是很遗憾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页。
…… 440
424第三章 幸福与爱情、家庭
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
①。
爱情的专一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一个性爱对象,这是由爱情的本性(即排他性)所决定的。爱情所包含的为它所特有的情感和义务,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中。恋爱中的男女两人的任何一个,可以同其他异性建立和发展友谊。但是,这种友谊与爱情是有着严格的界限的。爱情之所以可能在两个相爱的男女之间产生和续存就在于爱情的排他性和专一性。当男女双方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方身上时,爱情就发生了,男女之间一旦建立爱情,双方都只把对方放在自己的心中,而不能容纳别的异性。
在恋爱过程中,只要男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脚踏两只船,爱情就会立即消亡。
爱情的持久性是指爱情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义务因素,不仅存在于整个恋爱的过程中,而且存在于婚后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的爱慕热情和对相应义务的责任感,都具有了强烈的持久性。爱情的专一性是爱情持久性的重要基础,而爱情的持久性是爱情专一性的必然延伸和合理的后果。爱情唯有专一,才能持久。因而,爱情的专一性和持久性往往是相提并论的,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也的确如此。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就是例证,英国诗人布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5页。
…… 441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524
朗宁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爱,既非环境所能改变,爱,亦非时间所能磨灭。”
①
爱情的独立性是指相爱的男女双方有独立的人格。一个具有独立性人格的人,才能保持爱的勉力,才能吸引对方,独立人格是爱情的基本品格。爱情是男女双方心灵的交融,但决不是人格的丧失。所以,相爱的双方男女,不仅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而且也要尊重对方的人格,绝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在对方的身上,那样只能使爱情毁灭。尊重对方的人格,就要尊重对方的职业选择和事业追求,就应当留给对方应有的自由和余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情。
爱情的利他性是指爱情中的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爱情作为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不仅体现在一个人从爱情的纯洁追求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而更重要体现在愿把幸福和欢乐奉献给心爱的人。真正的爱本身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使她(她)幸福。爱情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是由爱情的这种“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所赋予、所衡量的。
在真正的爱情中,处处显示着人们这种高尚的情怀。
爱情的激情性是说爱情不同于一般感情,它是一种强烈的激情。
恩格斯曾指出:“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而这种事情在古代充
①《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89—290页。
…… 442
624第三章 幸福与爱情、家庭
其量只是在通奸的场合才会发生。“
①爱情的激情性不仅仅表现在对爱情主动追求,更重要的表现在情人们为追求爱情而不畏艰难的巨大勇气之中。
但是爱情又是一种理性的激情。
如果爱情仅仅表现为一时的激情,而不合乎理性,那它就不会持久,真正的爱情是激情性和理智性的统一。
爱情的理智性是指爱情的合乎理性,它表现为:在择侣时,按照真善美的标准去选择;在发展爱情时,按照真善美的要求去培育和浇灌;在爱情和事业发生冲突时,按照真善美的指导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那种非理性的,非理智的“爱情”
,会使人失去人性,这种爱情事实上不再成为爱情,而是一种盲目的、放纵的动物性发作。
真诚的爱情是幸福的重要内容A真诚的爱情是与幸福紧密相联的,是幸福的重要的内容。
爱,意味着幸福。爱情的本质是“给予”
,爱情的幸福就在于相爱双方通过相互“给予”而获得的精神满足。相爱双方的任何一方都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精神满足,一是通过给予所爱者而获得的自我精神满足;二是由于所爱者的给予而获得的精神满足。双方都把对方的满足视为自己的满足,认定对方的满足与自己的满足具有同等价值。双方都把对方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来体验和感受。这是一种崇高的幸福感,黑格尔曾经这样揭示了这种幸福感的深刻根源:“在爱情里最高的原则是主体把自己抛舍给另一个性别不同的个体,把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和个别孤立的自为存在放弃掉,感到自己只有在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页。
…… 443
第三编 幸福与人生724
对方的意识里才能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