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处世与礼仪-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一组组彩灯似的,一会儿这里亮了那里暗了;一会这里暗了,那里亮了,它们都通着电。”李商隐的诡谲神奇,李商隐的独有韵致,被他一语道破,可谓举重若轻,驾轻就熟。其实,听王蒙睿语纷呈的谈话,你也有一种“它们都通着电”的感觉。 
侯耀华:玲珑剔透语如珠
父亲是幽默大师侯宝林,弟弟是相声演员侯耀文,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侯耀华能说会道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吴祖光的儿子吴欢是侯耀华的好友,对侯耀华,他有如下评价:“耀华兄那张嘴和三寸不烂之舌,更是地下天上无所不侃,玲珑剔透,妙语连珠。天才是肯定的,后天的努力也不容忽视。……耀华兄高度的概括、敏锐的思辨、压不住的幽默,颇有乃父遗风。”
生活中的侯耀华,心直口快,嫉恶如仇,不仅会说,而且敢说。谈到演艺圈滋长蔓延的不良风气时,他说:“别的行当我现在不了解,就说演艺圈,十个里头有九个,脾气都比能耐大。40块钱的本事,80块钱的开销,120块钱的脾气。”这样一针见血的快人快语听之令人爽心悦耳,我们何不奇言共赏呢。
戏评世事〓亦庄亦谐
演员王铁成是侯耀华的好友,有一次,他俩在一块聊天,不知怎么就扯到杀人放火上面去了。王铁成说:“你说这帮人呀,明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怎么还有人去杀人?去骗钱?”侯耀华说:“您哪,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我国有两句话把这些人给耽搁啦。哪两句话?您听着,一句是,脑袋掉了碗大的疤;还有一句,过二十年老子又是一条好汉。”“所以,这两句话……”王铁成笑了。侯耀华没等他说完,又说了一句:“等到逮起来了,这两句话他就想起来了。想起来就晚了。”一句玩笑话,道出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正是在某些封建文化糟粕的毒害下,一些人才走上犯罪之路,结果,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侯耀华目光之敏锐,表达之精准,言语之诙谐,均令人叹服。
一次,侯耀华在书摊上看到一本书,书名为“绝对隐私”,他对旁边人说:“光看这名字都让人别扭。既是绝对隐私,干吗公开出版发行?既然都公开出版发行了,也就没什么隐私可言,更提不到‘绝对’的档次。”表面上,侯耀华是在批评书名起得自相矛盾;实质上,他是在讽刺一些书商为招揽读者,为制造卖点,不惜在书名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侯耀华是个热心肠,喜欢帮助人,但他帮人也有帮人的原则:“我愿意帮助那些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我的帮助是有原则的帮助——我只能给你创造机会,不能代替你去做。就是因为这个原则,却使很多人失去了平衡,找不到一点儿别人能理解的感觉了。这些人往往会这样认为,你要帮他,就是你替他把一切做好了——把他送那位置上,给他把椅子摆好了,让他坐下,完了再沏一杯上好的毛尖茶……这哪儿是帮啊,这整个儿关系都颠倒了。不过,你可能因此而找到了感觉,可我呢?我的感觉呢?”
在表明自己的帮人原则的同时,也抨击、讥刺了某些人缺少自立自强精神,一味依赖他人的毛病。侯耀华这番话绘声绘色、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口语的魅力。
谐说人生〓话中有话
侯耀华很幽默,他的寻常谈吐往往诙谐风趣,令人发笑,且笑过之后还能产生绵长的回味,因为,他的“玩笑话”往往含蓄睿智,话中有话。有一回一个记者采访侯耀华——
问:如果有一天不想做演员了,您做什么?
答: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想做演员了,干脆连工作也没有了,怎么办呢?我就在门口摆一摊儿。我呢,代人写书信,这是我的专长。我代写公文、报告、便条什么的。主要是代写检查,我认为检查是一门学问,一般人写不好。
问:你怎么擅长这个呢?这可是“文化大革命”的家常便饭。
答:对呀,因为我在“文化大革命”时净写检查,不过,除了检查,还代写情书,之所以会有这个念头,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就是那情书,就是我看到的那些情书,水平太低。所以,成功率也太低。我代写情书,生意肯定不错。现在人都忙,BP机一打,该办的都办了,留不下任何可以回味的东西。一番貌似漫不经心的玩笑话,既绵里藏针,讥刺了“文革”动辄让人写检查的恶劣风气,又旁敲侧击,指出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从而使温情脉脉、令人回味的东西愈来愈少。侯耀华的正话反说,庄语谐说,使我们大饱耳福。
问:为什么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答:这个话题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它说不清楚,也正因为说不清楚,所以,什么人也都想说。我也弄不清楚,所以我也想说。在爱情这问题上,我有一观点——没结婚的不知道,结了婚的不敢说,离了婚的说什么也都晚了。为什么要这么说,我有我的道理。你想想,两人没过过日子,你知道这婚姻是怎么回事儿吗?不知道。结婚以后知道了,知道了又不敢说。你跟人说好,人家没准就会说,好?好你俩怎么天天跟屋里吵,三天两头还打一架;你要说不好,不好你结婚干吗?你娶她干吗呀?所以没法说,所以不能说,所以说了也白说。这好,等到离婚了,你说好也没用啦,你说歹也同样没用。离都离了,还说什么呀。
侯耀华的侃侃而谈,既巧妙回答了爱情何以成为永恒话题这一问题,也一语道破了不幸婚姻的尴尬之处。这番举重若轻的诙谐妙语,显露了侯耀华洞明世事的一面,也展示了他口若悬河的口才。
趣谈俗语〓推陈出新
侯耀华勤于读书,敏于思考,很多广为流传的俗语在他口中有了新意。比如,他说:“有句俗话不是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呢,反回来说,每一个肚里能撑船的人,都可以做宰相。不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肚里能撑船的人却是太少、太少了。所以,宰相只有一个,而不是十个八个。”侯耀华之所以要“反回来说”这句俗语,意在强调,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豁达大度该有多么重要。
对于“梦想”这个人人皆知的词,侯耀华亦有妙语。一次,有位青年向侯耀华请教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侯耀华对他说:“我始终觉着,所有的梦想,都先必须想。先想,才有梦。梦只是结果,而想,才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手段。换句话还可以这么说,想是一种方法,要是没有‘想’这个过程或者方法,一上来就做梦,那可就麻烦大啦。那只能是梦里找见厕所啦,完了以后就往床上尿。”在这里,侯耀华告诉这个青年,做梦可以,但必须去“想”,也就是说要去努力去奋斗,否则你永远不会美梦成真,否则你的梦就只能成为南柯一梦,为人哂笑。地地道道的大白话说透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道理。侯耀华巧妙地把梦想二字拆开,既是一种机敏,也是一种幽默。
对毛主席“不破不立”这句话,侯耀华是这样理解的:“我特别赞同毛主席的一句话,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你比如说,今天不许抽烟了。你要把这烟戒了,明天你就得拿一样东西出来,可以代替烟,否则的话,你永远解决不了戒烟的问题。”一个浅俗而巧妙的比喻,把一个思辨色彩很浓的问题说得何等透彻明了,让人一听就懂。
侯耀华的谈吐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1其浅俗直白的语句往往蕴含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深邃的思考,可谓俗中有雅,大俗大雅。2如果运用恰当,口语往往比书面语更鲜活,更有趣,更富感染力。 
袁隆平:直言快语话“桑麻”
袁隆平:直言快语话“桑袁隆平,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天上的行星以他命名,地上的水稻认他为”父”(杂交水稻之父),平民百姓在对某些歌星、影星进行理性的过滤之后,开始实实在在地关注起这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的”福”星,新闻媒体更是如影相随,竞相报道。面对记者的提问和追逐的镜头以及人们仰视的目光,袁隆平恬淡自如,直言快语的爽朗个性,亦庄亦谐的谈话风格,展示了他殷实的人生积淀和卓越的口才技巧。
话名利,云卷云舒见性情
说袁隆平直言快语,是因为他爽朗、健谈,语言流畅,而且对名利有着独特的理解。有记者问:”您在世界上获过顶尖级大奖,到哪个国家都是元首级的人物来接见,但是你在国内的知名度可能没有什么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他们高,您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袁隆平说:”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这个事对一些人来讲是好事,他可以名利双收嘛,但我这个人就生怕出名,因为出名之后,我这个自由度越来越小,从事水稻研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我们常见一些人削尖了脑袋花上钱,就是为了混个名人,成了名人就可以有更多的钱,钱多了就能扬更大的名,这似乎成了一个怪圈儿。而对于袁隆平来说,他不想在人们心中编织一个神话,而是尽力为人们的粮袋里增加一些实惠。简短的话语表现了一位科学家恬淡平静的人生态度。
有位记者问:”您这一生希望有多少资产?”对此类问题,他似乎不屑一顾,但为了不令记者扫兴,他还是笑着说:”一个小棚子,下面一口小猪,足矣。”在场的人不明就里,一时愕然,然后,他用手比画着说:”这是个’家’嘛。这个棚子就是上面的宝盖头,下面这个’豕’字,古代讲不就是猪吗?”在人们一片恍悟的神情注视下,他接着说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是对的。家再大,你也只能睡一张床,资产再多,你每天也只能吃三餐饭,对不对?所以,我对钱这个东西看得很淡,够用就行。”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当”隆平高科”股票上市后,他一举成为”亿富翁”,对于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他居然那么泰然、怡然而又自然。
袁隆平,虽是一副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但他爱好广泛,热爱生活,可谓性情中人。他认为,热爱生活与注重事业并不矛盾,劳逸结合才是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此,尽管他的科研工作千头万绪,但他每天都要抽空陪妻子散步、聊天,或到游泳池去舒展一下筋骨,另外,他还拉得一手小提琴,有记者对他说起此事时,他说:”我从小就喜欢拉小提琴,因为我听说爱因斯坦也喜欢拉小提琴,他拉得很认真,但技术不行,我拉得更认真,当然,我的技术恐怕比爱因斯坦还要差一些,我是乱弹琴。”说完便爽朗地笑了。
一般而言,越是自卑的人,越善于用虚荣的外衣庇护自己,甚至不惜透支自己的能力和信誉。而袁隆平一番自嘲,不仅证明了他内心的充实与自信,更表现了他笑面人生的豁达性情。
在工作中,袁隆平对助手们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在生活中,他却像个”老顽童”。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同年轻人一起打麻将,而且玩起来就进入忘我的境界。记者提及此事,袁隆平十分爽直地说:”我的脾气活像个小孩,我喜欢和年轻人一起玩,打打麻将、钻桌子都行,我输了他们摁着我钻桌子,我觉得更好玩,他们输了,我都要打得他们钻桌子才行。”直言剖白,话如其人,既敞开了他博大的心胸,也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活画面,他的言语中所流露的丰富内涵,也正如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生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满足。”
论事业,亦庄亦谐见赤诚
说袁隆平直言快语,还因为他谈吐自如,庄谐并举,虽言词犀利却妙语如珠,善于运用轻松调侃的语境来表达入木三分的观点。
一次,袁隆平在中央电视台一个专题节目做嘉宾,一位现场观众向他发问:”您在国外留学时,我们国家还很穷,在选择去留志愿时,您为什么想到回国了呢?”袁隆平几乎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学成回国,还需要理由吗?哪一个出国的游子不思乡?哪一个走失的孩子不想娘?再说啦,我出国留学的志向,就是要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不需要理由。”是的,祖国的召唤和事业的诱惑,是一个热血男儿义无反顾的惟一理由。这番话,不仅令在场人观众钦敬有加,我想,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华夏子孙都会为之动容。
袁隆平获是”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后,曾有人问他说:”袁教授,您现在是不是觉得很快乐?”他反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曾经不快乐过?人活一口气嘛,这口气,不是生气,而是神气。到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承受什么样的压力,这个精神不能垮。”接着,他讲述了一件往事,那是在”文革”期间,因为他坚持搞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组长的人员找他谈话,说他这是走”白专”道路,袁隆平幽默地说:”我不走白专道路,我走的是”白米”道路。”受到奚落的工作组长拍案而起,说他这是干扰”抓革命”,袁隆平却继续调侃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我就不研究水稻了。”话端理正,无懈可击,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袁隆平依然是坦坦荡荡的神态,依然是轻轻松松的语言,因为他站在了真理的制高点上,从而压制了一切荒廖的逻辑。
在事业上,袁隆平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但这些成功不源于他对问题的真知灼见。他认为,作为一个平常人,如果人云亦云,缺乏主见,也许只能误掉一个人的前程;作为一名科学家,如果没有独到的见解,就会使一个领域陷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他对记者回忆说,70年代初,当他带着助手们潜心钻研水稻授粉的优劣时,却遭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极力反对,专家们称,从理论上讲,水稻自花授粉是没有任何势的,在这条道上走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一时间,连他的助手们都有些动摇。但袁隆平信心十足,他对助手们说:”这好比一个人听收音机,他收不到信息,就愣说人家电台没播音,这个没有道理。科学这个东西是不讲情面的,它不会因为谁是专家就青睐谁,成功的阶梯永远搭建在勇于探索者的脚下。”通俗生动,入木三分,一席话,燃起了同事们希望的火焰。
展前景,快人快语见豪情
说袁隆平直言快语,还因为他言语中充满了激情,对未来满怀着美好的憧憬。他务实、勤奋,勇于冒险,善于开拓,几十年来,他一直奔波在田间地头,如今,70多岁的人了,每天还要骑摩托车下稻田,不知底细的人,见了他认为他是一位农民,而他说:”这样好,我越像农民,就越能联系实际。”
由于联系实际,几十年来,在各种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他发现了水稻自花授粉的杂交优势;由于联系实际,他在传统的经典理论中突出了重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财之”稻”。谈到这些体会时,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西方一位心理学家,对一个死囚犯进行心理测试,方法是在死囚面前设置两个门,一个门上写着”死”字,另一个门则是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心理学家让死囚任意选择一个门走出去,只见死囚朝黑洞洞的门盯了片刻,终于走向了”死”门,其实,那个黑洞洞的门背后是自由。然而,由于死囚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所以他宁愿选择死。接着他说道:”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从事科研,一定要敢于向未知领域进军,敢于冒险。”所以,当记者问他在科研方面有什么经验时,他说:”我的经验就是知识、汗水、冒险、机遇。”凡事皆一理,不仅科研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也概莫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