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清华-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儿就是太后的主意,陈中堂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小桂子悄悄说道,“七王爷已经在准备筹建神机营,这神机营佐领以上的都预备着要从讲武堂出来,其中厉害,九哥你自己掂量吧。”

佟九虽然懵懂,但是也知道皇太后的厉害,连忙应下,心里暗暗筹谋要下了职,回家问问家里的母老虎,她是最有主意的,且不说这两人在交谈,安德海听说了天津的消息,在偏殿里站了一会就转身去了东暖阁,等到悄悄进了东暖阁,刚好梁如意拿着拂尘走了出来,见到安德海,“这会子胡林翼大人刚刚谢恩出去歇息,太后已经封了他为东阁大学士了。”

“这可是大喜事儿,入直军机了没?”

“没有说这茬子。”梁如意摇摇头,“太后让我先去传旨军机处,等会子再叫起。”

“下一个叫的是谁?”

“是浙闽总督左大人。”

安德海点点头,招呼伺候茶水的宫女过来,亲自端了一碗茶到东暖阁进去,绕过屏风,穿着朝服的太后就坐在皇帝御座之后的宝座之上,同治皇帝也端坐在宝座之上,安德海见左宗棠还没进来,就拿着天青色玄龙戏水乾隆仿柴窑盖碗奉给了太后,“娘娘喝口茶润润喉咙吧。”

“恩。”太后拿起盖碗,喝了一口,见到安德海站在地上纹丝不动,知道他有事儿禀告,“什么事儿?”

安德海连忙把小桂子的话在太后跟前细细得说了一遍,太后微微皱眉,这样的事儿,说起来不算小,但是未免也太琐碎了,安德海连忙说了金州航道的事儿,不仅太后知道这里头的问题,就连前头的同治皇帝耳朵尖,听到了这件事,也被惊动了。

第356章 五马进京(四)

正在百无聊赖的皇帝放空脑子,想着等下下了朝就去西苑骑马,猛地听到安德海说了几句什么金州的话儿,顿时来了精神,“小安子,什么事儿?金州怎么了?”

安德海停下了话,看着慈禧太后,太后点点头,“你说给皇上听。”安德海偏过头,就站在帘子后,悄悄得把金州事儿告诉了皇帝,同治皇帝冷哼一声,“难怪,我说金州送来的东西总是断断续续的,原来是这个崇厚在搞鬼,陈胜文!”

陈胜文应了一声,“把崇厚的帖子拿过来瞧瞧。”

“嗻。”

太后笑眯眯得看着同治皇帝,也不多说话,安德海见太后并没有发话,略微等了等,就退下了,梁如意进来禀告,“左宗棠大人已经候着了。”

“叫进来。”

一个方形脸蛋,满脸红光留着山羊胡子穿着仙鹤补服的文官模样踩着小碎步进来,三跪九叩之后,就在明黄色的鹅绒垫子上伏着,陈胜文递了崇厚的片子给皇帝,皇帝一把接过,太后开口说道:“起来吧。”

“谢太后,谢皇上。”左宗棠直起了身子,还是跪在地上,“左卿这一路过来,花了多少时候?”

太后温言说了些废话,虽然她自己心里也觉得十分无聊,都是废话,不过礼仪如此,而且要展示自己器重左宗棠,所以不得不废话许久,寒暄毕了,又问了问浙闽的工厂商业桑蚕之事,左宗棠也趁机要求在杭州至安吉两地开设铁路,以便湖州出产的蚕丝更为方便的运到杭州来制成丝绸,出口更方便些,太后应允了,笑道,“我瞧着宁波和杭州乃是浙江商贾最是繁华的地方,若是两地能有铁路相通,想必你的浙闽经济又要更上一层楼了,只是如今桥梁的事儿怕是还不妥当,这浙江水道极多,怕是不好处置。”

“微臣已经在杭州筹办了铁路桥梁司,延请了英法最好的桥梁设计工匠来,预备着交通部要在南方多水路的地方筹办铁路,太后垂爱于浙闽,浙闽百姓必然是感恩戴德。”

“你倒是走在交通部的前头了?很好很好!”慈禧太后颇为满意,赞许了一声,“洋务之事,中枢有人操持,地方也需要人主持着,才能齐头并进,督抚有了竞争,有了比较,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若是你那里桥梁可靠得用,将来一并推行,不仅仅是铁路,还有官道都是用的上的。”

左宗棠又连连说不敢,他看着皇太后高兴,就抬头准备继续说道,可见到原本应该肃然端坐的皇帝,正不耐烦的翻着一个小册子,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左宗棠不由得瞠目结舌,想说的话一下子停了下来,慈禧太后也发现了同治皇帝的样子,用帕子掩住嘴,轻轻咳嗽了一声,同治皇帝连忙正襟危坐,“左卿且说。”

左宗棠定定神,“是。”继续说道,“微臣斗胆,请皇太后下旨,准许在浙闽一地新建南洋水师!”

慈禧太后就知道他会说这个,后世历史上的南洋水师是沈葆桢首先创办的,但是如今的两江还是由左宗棠主政,北洋水师又是提前建立好,左宗棠看的眼热,也在正常,“我知道左卿你的心思,说实话,北洋水师镇守北方,拱卫京畿,防着俄罗斯人,再者护卫海运漕运,也只能如此,若是要再照应立足两广浙闽,照应南洋,震慑藩属,兼防英法是再也不能了。”

“太后说的极是。”左宗棠连忙说道,“旧年北洋水师到苏禄国,微臣算了一下,从福州到苏禄国就花了十一天,兵贵神速,西班牙还尚未对苏禄国动手,咱们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防,若是西班牙动了手,咱们再出兵,到时候西班牙人胁迫苏禄国出了降表,咱们可就来不及了,所以,南洋水师筹建势在必行,微臣在福州也筹办了轮船厂,浙闽的水师学员也已经学成了不少,如今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左卿你以为这东风是什么?”

“微臣读魏源的《海国图志》,其中有一句,微臣最为激赏,‘师夷长技以制夷’,咱们学这洋人们的技术,将来还是要和洋人们扳手腕子的,洋人等国,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余的都是极远,如何对抗,自然要大力发展水师一途了,水师的技术,咱们眼下自然不如洋人,不仅要买船来,还要自己学着技术,自己造船,不仅自己要造,更是要造的好,造的比洋人的船更快,火力更胜!所以微臣也在福州预备筹建造船厂,如今也已经有些民用商用的舢板小船下水了。”

“极好,你办事利落,皇帝和我都是看得见。”慈禧太后点头,十分满意,开口表奖起来,真不愧为晚清数得着的几个有决断有能力有远见的杰出人物,放在浙闽总督的位置上,搞洋务,搞经济倒是隐隐要抢走了两江这个第一总督的风头了,皇帝听到慈禧太后说到自己,就连忙坐直,然后放下了手里的册子,太后继续说道,“英国人的技术如今是最好的,自然咱们要买他们的军舰,你说的极是,自然,不可能永远买下去,这一年年的,一年一千多万付出去,算起来,也是吓人的,也难怪言官们会碎嘴,本宫这心里也是不舍得,这每年这么花下去,明年的单子也出来了,同治七年,算起来也有亿元之数了,将来必然是要自己造军舰,兴水师的,前明的郑和率领宝船七下南洋,赫赫威名,到了郑成功的时候,也打的台湾的荷兰人抬不起头来,所以咱们以前是不差的,如今虽然暂时落后,可将来必然会好起来。”

“是,微臣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南洋水师必然是要建立的,迟建不如早建,而且微臣以为,天朝海域宽广,一两支的舰队是远远不够的。太后,那太后您的意思是?”

“左卿在浙闽呆了这么些年,怎知,朝廷还会把你继续放在浙闽呢?”太后笑道。

“这。”左宗棠微微迟疑,不知道如何开口,太后的意思是要自己挪位置了?只不过想要自己去哪里?心里正在胡乱想着,太后也知道左宗棠不好回答,于是就开口道,“南洋水师的事儿,一定要办,只是不能如今办!西北战事未平定,且这军舰的技术咱们还没学到手,本宫预想着南洋水师日后的舰队就要自己做才是,如此才能不受制于人,且等着吧,总理衙门同文馆派出国学习的人,总能学点东西回来的,到时候就有的建造了,到时候尽数交给你做,就怕你嫌弃麻烦。”

左宗棠心里微微失望,嘴里却说不敢,他也清楚的很,有十二镇的例子在前,就算浙闽再有钱,也不会让自己这个地方督抚来自己出钱筹办水师,太后说完了这个南洋水师的事情,又问:“左卿,新疆的战事不平顺,僧王为国捐躯,西疆除了迪化之外,尽数落于阿古柏之手,白彦虎又在玉门关至哈密之间肆虐,粮道不顺,武云迪目前虽然危险,倒也暂时无忧,只是怕接下来未免有大败,其实这大败也就罢了,只是就怕将士尽数折在新疆,若是如此,当年打洪杨留下来的家底就怕要都赔光了!你觉得,这接下来要是如何?”

“朝中有人提议,新疆乃是化外不毛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守,则心腹之大患愈棘,不若将其弃之,太后以为如何?”

“你还没回答本宫,倒是来考校本宫了,也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再者,阿古柏不过是浩罕国的一个小官儿,还想蛇吞象,占我新疆数千里之地?若是这样轻易放纵了下去,那藩属日后怎么想的?我听说西藏和缅甸的交界处,也有人蠢蠢欲动了,此例不可开!”

“新疆若是有失,这日后玉门关可就是真的变成边塞了,蒙古诸部自然蠢蠢欲动,西藏青海也要不太平,四川甘肃陕西皆为边塞,这么下来,怕是又是一个宋朝。到时候,嘿嘿,我就算有这个脸面下去见先帝,怕是先帝也不会想见本宫的。”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除却旧年寇从海上来,并无汉唐宋明等朝北寇之患,全赖蒙古诸部归于中原,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蒙古不安,则俄罗斯长驱南下,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极是!那如何平定新疆?”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左宗棠也不是没思考过新疆的事情,他是老军伍了,微微思索,目光炯炯抬起头说了这八个字。

第357章 一马当先(一)

之后就是曾国荃觐见,这还是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曾国荃,只见曾国荃一副吊梢眉,狼视鹰顾,虽然跪在地上也有一副英雄气概,到底是久经沙场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将,原本满不在乎的皇帝也收起不经意的表情,肃穆的挺直背脊,太后问了问湖南的情况,特别说道:“湖南乃是洪秀全出广西的第一条道路,肆虐尤久,百业凋敝,你主政湖南,须休养生息,于民方便,切不可凡事扰民。”太后意味深长得说道,用人之道,不在于自己说了什么,而在意自己说了什么,下属能领会到什么,“曾国藩与你有大功于社稷,说是中兴砥柱也是不为过,故此,特命让你回原籍湖南任巡抚一职。英雄了得如霸王,也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湘江子弟为国捐躯者甚多,你们曾家的体面,就是湘军的体面,你要体会本宫和军机处的这份苦心才是。”

“是,微臣启禀皇太后,微臣自从回乡任职,无时无刻不感恩太后和皇上的隆恩,破了例子,让微臣回湖南任职,又将湖南一职托付给微臣,微臣兢兢业业未敢渎职,只是有一样。”曾国荃十分诚恳,“旧时返乡,将祖宅翻新重建了一番,如今想来确实是扰民过甚,请太后降罪。”

“这有什么不得了的,你有银子,建多少便是,还有什么可怪罪的。”太后笑道,“你们这些平定洪杨之乱的功臣,原本就要是体面,才能彰显国朝有功必赏,大功厚赏的道理,你的宅子,修了就修了,有什么打紧,如今曾国藩还在外地,将来回去居住,你们两兄弟都是超品的公侯爵位,住的宅子大了点有什么关系,地方官员上折子弹劾说你逾制,那宅子修了九进。”曾国荃的脊梁顿时挺得笔直,“也是无妨,如今都是什么时候了,街面上穿杏黄色甚至明黄色颜色衣服的人多了去了,还有那些什么龙纹凤纹的,就别说什么宅子逾制了,上海天津的富商们,那宅子起的,怕是畅春园那么大都有,还管的上逾制不逾制呢,曾国荃,其实只要心里有了敬意,这表面功夫做不做,都不甚重要你说是不是?”

太后笑眯眯得说的,曾国荃的后背冷汗是淋淋流下来,“这宅子不碍事,为彰显你们曾家的忠义,皇帝。”太后对着同治皇帝说道,“你写几个字给曾国荃,让他裱了放在他们宅子前头,总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方能彰显曾家功劳。”

皇帝看了看曾国荃一眼,点头称是,曾国荃连忙又谢恩不已,太后继续问道:“彭玉麟的事儿,你也上了折子,你如今在这里,本宫到底要再问一句,彭玉麟的事儿你怎么看。”

这时候兵科给事中已经从威海回来,汇报了这件事,曾国荃也知道未发现什么洪宣娇,其实不是刑部或者都察院的人出马,这事儿必然是不了了之的,太后这么问,曾国荃想起胡林翼的话,知道曾国藩在位一日,自己就永不可能执掌北洋水师,连忙回道:“之前微臣也是风闻奏事,如今看来,确实是自己孟浪了,但请太后宽恕微臣挂念袍泽之罪,微臣当年和彭玉麟十分投契,如今骤然听闻他做出这样不忠于朝廷的事儿来,一时间脑热,就上折弹劾于他,如今中枢有了公论,微臣想来之前孟浪,十分惭愧,且觉得愧疚于彭玉麟,委屈了他为国操持水师的功劳,日后若是有机会,微臣愿意当面向彭玉麟赔罪。”

“无妨,你是巡抚,身上也有右都御史的兼职,风闻奏事也是自然的,如意,记下来。”太后吩咐梁如意,“下旨意,督抚里面若是无御史兼任的,不许随意弹劾他人,违令者交吏部军机处议处。”

“嗻。”

曾国荃觉得自己背上的冷汗又要冒了出来,太后又问曾国荃有关西征主帅人选的意见,曾国荃竭力推选左宗棠,“左宗棠往日就是平定金陵,镇抚浙闽的功臣,眼界手段谋略都是一等一的,微臣以为,新疆之事,恐单单军队征伐一途,难以收成效,必杂之文教、户籍等其他手段,非运筹帷幄之者不能为之也,若是单单凭军事一途,那僧王也不会兵败身亡为国捐躯了,微臣保举左宗棠,若是由左宗棠行西征之事,阿古柏白彦虎必然能手到擒来,浩罕沙俄也不敢放肆再垂涎西北中国之地。”

没想到曾国荃如今现在的政治素养这么高了,太后心里啧啧称奇,虽然在彭玉麟一事之中看的不甚明白,但是,彭玉麟弹劾一事怕是和曾国藩两兄弟脱不了关系,曾国藩虽然一直稳坐钓鱼台,未曾发话,可曾国荃第一时间就跳了出来,成为第一个弹劾彭玉麟的地方巡抚,这其中的风向标,不言而喻,广东巡抚刘坤一、署理陕西巡抚刘蓉等湘军出身的高级官员依次上折弹劾彭玉麟“妄行无端”,一时间大有不杀彭玉麟不能谢天下之感,可今天居然回转的如此之快,怕是远在西北和广东的刘坤一和刘蓉,怕是要眼珠子掉了一地吧?曾国荃的性子,自己虽然没有见面,可到底也是听说过一二了,是纯粹的武将,骁勇善战嗜杀,头脑是简单的很,若是比较前朝武将,张飞的鲁莽勇敢倒是有些神似,玩政治,他是连曾国藩的一个脚趾头都轮不上,可如今又替彭玉麟求情,保荐左宗棠,一下子成了谦让无比的孔融,“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