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清华-第5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光绪皇帝起身,微微弯腰对着慈禧太后说道,“从养心殿过来的。”

“来的正好。”慈禧太后把银剪子交给了边上的宫女,拍了拍手,对着坐在位置上的女子点点头,“你丽娘娘正在伤心呢,她是最听皇帝你的话的,来劝一劝她。”

丽皇贵太妃站了起来,手里的手绢连忙抹着眼角,对着光绪皇帝微微一福,光绪皇帝侧着身子让开了丽皇贵太妃的行礼,“丽娘娘您这是怎么了?”

丽皇贵太妃只是不说话,眼圈通红的,慈禧太后坐在了凳子上,把丽皇贵太妃拉了下来,又吩咐太监,“拿凳子来,皇帝你也坐。”

“她这会子正在想着她的阿玛呢。”慈禧太后拉住丽皇贵太妃的手,爱怜的望着她,丽贵妃的父亲就是去年逝世的庆海,其实算不得早夭,因为已经七十一岁了,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这个年龄是属于高寿了,只是丽皇贵太妃,在这个初春的时候,不仅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更是想到了另外的人,“荣安虽然去了这么多年了。”慈禧太后喟然,“也难怪你还想着,她是那样的乖巧。”她有些怔怔,见到丽皇贵太妃的眼中泫然欲泣,连忙说道,“哎哟,让你别伤心,反而要你哭了,真是不应该。好了,皇帝在这里,可别丢了你长辈的面子,让皇帝笑话你。”

光绪皇帝笑着说不敢,丽皇贵太妃被慈禧太后逗的有些发笑,原本有些忧伤的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好了,你阿玛也是高寿遐龄,没瞧见各藩属国一个都不敢耽误,都抢着披麻戴孝呢?这是你阿玛的余泽,别人不知道,他们都是知道的,你若是想家了,得空自己个回去就是,用我的仪仗,在外面不拘呆多久,总是要痛快才是。”

丽皇贵太妃这才稍微高兴了些,“都听娘娘的。”

她解了愁绪,于是又来打趣了光绪皇帝,“恭喜皇帝了,马上就要立皇后了。”

听到这话,光绪皇帝倒是闹了一个大红脸,“你还说嘴呢。”太监们拿上来了茶,慈禧太后喝了一口茶笑道,“你也是皇帝的母亲,到底是叫你一句丽娘娘,怎么什么事儿都不管?如今都要选秀女了,你倒是来说打趣的话儿,要正经来帮衬着选一选好的才是。”

“臣妾瞧着哪一位都是好的。”丽皇贵太妃笑道,“这些年眼神越发不济了,戴着老花镜都瞧得不真,以前最喜欢的针线活都做不动了,说起来,这次进了几幅老花眼镜还算不错,要谢谢皇帝了。”

光绪皇帝摇摇头,丽皇贵太妃继续说道,“老眼昏花的,那里敢去选别人呢?只是到时候有人来敬茶,臣妾就心满意足了。”

“你这个要求倒也不算高,还怕没人敬茶呢?”慈禧太后转过了脸,看着光绪皇帝,点点头笑道,“皇帝今年二十岁了,大婚的时候,刚刚好。”

光绪皇帝连忙站起来,“儿臣还不想这么快大婚。”

第818章 宫内宫外(二)

慈禧太后微微诧异,“这话是怎么说的?”她看了看光绪皇帝,“这个年纪也应该是成婚的时候了,怎么,还不想大婚吗?”

“是,儿臣还年轻,古人云成家立业,儿臣自觉还不够好,自然不能够就这样大婚。”光绪皇帝连忙解释道,“还想着在亲爸爸膝下多侍奉您老人家几年。”

“这话说的不通。”慈禧太后微微一笑,她转过脸,对着丽皇贵太妃说道,“看看,皇帝真是孝顺。”

“这是自然的。”丽皇贵妃点头说道,“皇帝从小入宫,娘娘又要打理前朝的事儿,又要每天注意咱们皇上的起居,说句不尊敬的话,那真是如同外头老百姓讲的,是又当爹又当妈,这么多年操持下来的,宫里头,宫外面,谁不清楚,大家伙嘴上不说,心里是明镜似的,皇上长大了,自然懂得孝顺,古往今来的明君都是这样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你们也是辛苦多年了,还有瑛皇贵妃,也是帮了大忙,现如今,皇帝终于长大了,那么接下去咱们就可以好好享福了,好好让皇帝孝敬咱们,一味的听戏玩乐逛园子罢!这个大婚是一定要的。”慈禧太后捡了一个蜜汁樱桃慢慢的吃了,“世祖圣祖都是十几岁都大婚,那个年纪似乎早了些,皇帝今年二十岁了,读书读的不错,论起勤学,先帝是连你的一个脚趾头都比不上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如今行万里路还没有,万卷书是达到了,成家立业成家立业,自然是一起的,你大婚了之后,有了皇后,有了媳妇,就有了责任,就自然是大人了,大人就要有大人该做的事儿,将来的朝政,这一副千钧重担就交给你了。”

显然慈禧太后听懂了皇帝不愿意这么早大婚的真正原因,皇帝又连忙站了起来,“儿臣没有经验,也不怕亲爸爸笑话,儿臣心里实在胆怯的很。”

“坐下,坐下。”慈禧太后慈祥地笑道,“我知道你的孝心,可外头的言官上了好几年的折子,说尽快奏请皇帝大婚,我想着也不错,再者也要顾及到外面臣子的意思,总不能说是让正牌的皇帝在边上看着,我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太后还垂帘听政,妹妹你说是吧。”

说到朝政的事情,丽皇贵太妃就不敢随意插嘴了,只是微微一笑,低头喝起了茶来,假装没有听到这句话,“外头人这么说,总是有些人有这个意思的,这是自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连军机大臣也要时常换,我垂帘这么多年,估摸着许多人也厌倦了,倒不是说他们讨厌我,只是大约有一种腻歪的样子,这太正常不过了,再好看的角儿,再好听的戏,日日唱,也会腻的。”

“中法之战后这么些年,事儿办的不多,但是都这么平平稳稳的过下来了,左宗棠在外面,得罪了不少人,算是急流勇退了,八旗的事儿,料理的差不多了,原本这开始的试点,一部分人有了差事,可还有许多,眼巴巴的看着前头这些人,然后想着自己今后如何,所以这需要慢慢做,别的事儿,都料理的差不多了,和西洋各国如今关系也不赖,外面风平浪静,国内呢几年了都没有大的灾害,算的上风调雨顺,如今交给你,我也放心。”

“再者,我年纪也大了,再怎么说,累了这么多年,也要好好休息,好好玩几年,这才是晚年生活嘛。”慈禧太后笑盈盈地说道,“你若是真的有孝心,那么就别让我再继续这么累着咯。”

皇太后这么说,皇帝也无法,只好站起来垂着手听吩咐,这个时候膳房的太监前来禀告,说是午膳的时候到了,太后也站了起来,“你们两个今日倒是有口福。”她拉着丽贵妃,“知道来我这里蹭吃蹭喝的。”

三个人一起到了体仁殿,这里是慈禧太后吃饭的地方,慈禧太后面西而坐,光绪皇帝和丽贵妃南北对坐,朱执义在殿门外,拍拍手,一溜的太监就捧着食盒进来了,当着帝后的面,把盒子一一打开,将一碗碗菜端了出来,今天的菜式大部分都是苏式的,樱桃肉,松鼠桂鱼,这两样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菜,昔日有一名苏州来的御厨唤作冬官者,发明了樱桃肉,就是一大块五花肉,只是在肉皮上划出一个个小方块,等到煨烂之后浇上酱汁,看上去犹如一颗颗的樱桃放在碗中,十分鲜艳,这两样都是有些酸甜口味的,还有一样蟹粉狮子头,用阳澄湖的大闸蟹蟹粉加上猪肉打上劲,搓制成肉丸,再用鸡汤烧熟,放在盅内,配上清脆的绿叶子,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别的菜式有太湖二白,太湖二白是银鱼和鸭蛋白烩的羹,味道也是很清淡,除了苏式菜外,干烧鹿筋,琵琶大虾,白果烧羊肉,挂炉鸭子,这是北方的菜了,主食有韭黄盒子和荠菜肉丝银丝面,慈禧太后喜欢吃米饭,又上了一份胭脂米饭,这是从越南的田里出产的,比北京庄子里的红米饭颜色更深。慈禧太后是不太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三个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慈禧太后问光绪皇帝,“今日的课上的如何?王恺运讲的好不好啊?”

“好的很,儿子很感激亲爸爸把王师傅拨给儿子,让儿子可以听他的高见,王师傅今日讲了史书,实在是让儿子大开眼界。”光绪皇帝说起了王恺运,原本有些拘谨的样子,顿时来了兴致,他把今日的授课内容简单的说了一说,“儿子还不知道这六国之败,居然是各有不同,且各自都可以参照当今世界各国,这样中外比较,儿子对于政治得失看得更清楚了。且王师傅看世界大势,犹如掌上观纹,许多以前不明白的事儿,他这么一说,儿子就明白了。”

慈禧太后点点头,“王恺运最出众的就是他的这些权谋之学,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帝王之术,不过他也崇拜法家,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伙都应该按照规矩来办事,然后在规矩之内争权夺利。”她微微一笑,继续吃碗里的狮子头,“这话我倒是也觉得不错,若是大家伙都斯斯文文的,也不会有这么的烦心事。他既然说的好,那你就多听听,为君者,当然是不能够只是读圣贤书,自然这圣贤书,陶冶道德情操是极好的,但是若是听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怕是要糟糕。”

光绪皇帝称是,不一会就用好了午膳,三个人出来,沿着廊下溜了溜,丽贵妃知道皇帝这些日子每日都是将政事那里请示皇太后的,这会子肯定要商议政事,于是借故退下,回寿康宫去了,皇帝亲自扶着慈禧太后,将今天的事儿禀告,先说了军机处的人选,“礼亲王选了六个人上来,儿子来请亲爸爸的旨意。”

“恩,军机处其实就是前明的内阁,实际上的宰相,军机大臣,若是选的不好,那么朝政就是有问题,这个干系重大,是要斟酌着好好选。”慈禧太后听了这六个人,微微思索,“都不算差,外交的军事的文教的都察院的,都一应俱全,宗室亲贵翰林,也都在,都是好人选,一个个资历够,倒是难选,也难为你定不下主意了。”她转过脸见到了光绪皇帝的脸色,突然想到了什么,“皇帝你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啊。”

“儿子没有,听亲爸爸的。”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用人如何,我现在做个主,将来还是瞧你的,不过我倒是可以把这个选人用人的心得说给你听听,且不说这六个人,我只是问你,这军机大臣,总理朝政,接下去这一段时间的执政主线,或者说是执政的要点是什么。”

光绪皇帝微微沉思,“既然是八旗改革还要做,那么此事必然是重点,别的事儿,倒是不能太急。”

“不错。”慈禧太后赞许的点点头,“不能太急,这四个字一语中的,再也没错处了,不能太急,自然就要求稳,你亲政在即,一切求稳,军机处里头就不能太杀伐过多,所以肃顺和荣禄,不宜进军机处。”

“肃顺管着都察院,这些年拉了多少官下马?饶是在军机处外,就已经是人人侧目,人人胆战心惊了,我是支持他搞吏治的,毕竟这吏治不清,政策再好,也是打折扣,如果他进了军机处,外头的人必然以为,咱们是要杀尽天下的官儿了,这官儿,自然是抓不完贪的,所以这个,还需要一个控制的度,所以他不能入阁,倒也不是我小气,我自然让他起复,昔日之怨早已一笔勾销,不再计较,他在军机处外发挥的作用更大,他自己个估摸着也不乐意进军机处,整日被这些繁琐的事儿困着,施展不开。”

“亲爸爸的意思,儿臣明白了,若是肃顺入军机处,抓太多的官儿,就是军机处的意思,是中枢的意思,更是亲爸爸的意思了。”

“就是这个道理,你说礼亲王喜欢银子吗?还有那个奕劻,都喜欢银子喜欢的要死,如今这个还暂时没法子,只能是迁就他们,只要他们用心当差,吃一点拿一点我也只当做看不见了。再者官场的陋俗,这些冰炭孝敬,太多了举不胜数,肃顺在外面搞这些腥风血雨,倒是让大家伙收敛了不少,这是好事儿,但是不能变成全国都做的好事儿。”

“既然不能见杀戮,自然这个荣禄也不用入了,这些年,内外都平静的很,如今并不是战时,所以他的才干还用不上,各国关系颇好,咱们大清如今是大国了,国内的任命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国的注意,他若是转任他部,我又不放心新军交给别人,所以还是让他在兵部上再干几年,等到两任满了,再让他入阁吧。”

肃顺没有入阁,倒也不算奇怪,毕竟他年纪大了,而且脾气也不好,昔日端华载垣等都是奉他为尊,可如今礼亲王虽然温和,到底也是亲王之尊,八旗勋贵最讲究的就是面子,如果到时候闹得下不来台那可就麻烦了,而且肃顺最喜欢做的就是指手画脚,他昔日最擅长的差事就是户部尚书,如今阎敬铭的脾气也不算好,两个人将来不冲起来,那么就真是见鬼了。肃顺不入不奇怪,但是荣禄乃是慈禧太后一等一的亲信,主持新军建设劳苦功高,中法之战更是赫赫战功威震天下,饶是如此,她居然也没有让荣禄入阁。

这大约也只能用大公无私来解释了,这里面两个就被否决了,“你六叔昔日为什么权倾天下,不是因为那个什么议政王的劳什子头衔,而是一手抓了军机处,一手抓了总理衙门,一个内政,一个外交,都尽数握在手里,以内政压洋人,以洋人之势影响国内,故此有这样赫赫的威风,所以,日后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总理衙门大臣,就不要入军机了,除非他辞了这个总理衙门大臣,不过我想想奕劻这样的人,应该是舍不得这个总理衙门大臣的,毕竟比来军机处当空筒子的一个大臣,要来世实惠多了。再者,他还那么年轻,如今才四十多吧?日后有的是机会。”

“是,那么就剩下郭嵩焘,许庚身、张之万三人了。”

“张之万么,倒也可以,许庚身,恩,这两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显山露水,为人谦和低调,宰辅之臣,不能一个个都个性鲜明,调和阴阳的任务更多一些,他们两个可以入值,庆海去世后,外交的事儿,稍微懂得人就没有了,郭嵩焘也可以进。”慈禧太后点点头说道,“他功劳有了,也是左宗棠的亲家,还是湘人,这么多年来,湘人就在军机处没有断过,这是个传统,有资格的湘人,咱们当然不能拦着。”

第819章 补入军机(一)

若是以反肃顺的人来选拔,许庚身和张之万是符合的,许庚身昔日在军机处担任章京时,就屡次和肃顺作对,张之万更是在祺祥政变之后,力主要诛杀肃顺,似乎看上去这些人选对着肃顺十分不利,不仅仅是以前,就是现在这些人也经常上折子攻击肃顺主掌都察院,杀戮之心过甚,毫无体恤之心,这些人对于肃顺不利,似乎也就是表明了,太后对于肃顺并不是十分待见,但是今日这话一出,光绪皇帝就明白了,肃顺在慈禧皇太后的心里,还是十分重要的,或者说,慈禧太后可以不喜欢肃顺,但是明白肃顺的作用。

所以还有昔日在肃顺门下为幕僚的郭嵩焘入直军机,以表示中枢对肃顺还是隐晦的支持,这样的用意,大家伙都看得出来,所以也不仅仅是光绪皇帝一个人可以看得出来。

“张之万诗文书画俱佳,是文教里头的极好人选,他之前办理《英宗实录》这个差事不错,在教育部当差也妥当,许庚身家室渊源,天文地理风土人情都知道一些,将来处置地方政事不至于下面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两个人不错。”

慈禧太后这么说,光绪皇帝连忙点头,“是!就请亲爸爸用印到军机处吧。”他见到慈禧太后心情甚好,“折子儿臣也都看了,别的事儿倒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寻常之事。”

“这倒罢了,横竖每天都那么多折子,事关国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