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清华-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伦敦开会,而是在柏林,何须要担心这些呢?有东道主,比咱们更迫切要非洲的土地呢,咱们只要敲敲边鼓,摇旗呐喊,又不需要咱们冲锋陷阵,何须要和英国人对战呢?”

慈禧太后站了起来,走到了地图前头,皇帝也连忙起来,慈禧太后看了看地图,“咱们要那一块呢。”她用手摸了摸下巴,沉思了起来,“这个倒是要好好的想一想,现在这些地方都是无主的荒地。”她转过身,对着光绪皇帝说道,“有一些黑人部落,或许已经是初级的国家了,但是在欧洲列强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正事的国家,也没有像样的作战能力,大约只要用个百多人的火枪队,就可以横扫整个黑色非洲,所以,皇帝,当然,咱们的武力没有那么弱,但是万一一旦我们的武力变得和非洲黑人一样那么弱了,现在的军舰航行那么的远,就算是我们在东亚,关山阻隔也丝毫耽误不了他们想要来侵占咱们的野心,只要我们衰落了下去,一旦衰落,他们就会像饿狼一样,一起扑上来,割地赔款鸦片贸易关税路权传教,一样样的都会用在我们的身上,中国的老百姓就会像非洲黑人一样无数的死去,无助的灭亡,无奈的成为交易的商品,而中国的国土,也会像非洲大陆一样,成为各国的殖民地和瓜分场地,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君主,不仅仅是臣民的主人,更是臣民的管家,把臣民,把这个国家管的好好的,这才是君主最终的目的,所以,皇帝。”慈禧太后看着光绪皇帝,“现在的时候,可以比战国时期,诸强争霸,我中国,如今也算是下旗之人了,如何下好旗,对外保护好整个国家,这就是君主的责任,如果没有干好这个活,就必然成千古骂名,而干好了这个活,那就是万古流芳,怎么样?皇帝,有信心吗?”

一席话说的光绪皇帝热血沸腾,他挺起胸膛,“儿臣有信心!”

“这样就是最好,最要紧的就是志气,没有了志气,什么事儿都办不成。现在不是以前的时候了。”慈禧太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以前圣天子垂拱而治,外面虽有小风波,但没有什么大患,但是如今,越南是胜了,可将来,还有会有人忍不住想要扑上来咬我们一口的,进了世界的大潮,就只能是站在潮头,而不能被打趴下溺死在水里。前途虽有风波,但一定是光明大道。”慈禧太后挥挥手,让太监把非洲的地图拿下去,“倒也不用太担心。”

“是!”光绪皇帝响亮的应了一下,这会子他被慈禧太后激情洋溢的煽动话语把整个人的士气都挑了起来,“儿臣都听亲爸爸的。”

“你也要听你自己个的。”慈禧太后笑眯眯地说道,“唐太宗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没错的,多听听各方的意见,然后自己心里有个定夺,这就足够了,我也不会一直正确,也不可能会一直给你建议,但是不要一直改变自己的态度,也不要一直固执着不改变自己的态度,这其中的道理。”慈禧太后唏嘘,“大约是最难掌握的事儿了。”

“这件事儿,你盯着。”太后对着郭嵩焘说道,“不要让人钻了空子,我原本旧年就有心出动各地,不管如何,先把地占了,可一直差一个由头。”

第839章 会议前夕(三)

“不要小看这个师出无名,师出无名,就容易给别人留下话柄,当然,外交上的话柄太多了,各国都是很多,倒也没什么大碍,只是被人说闲话,到底听着实在是烦,师出无名,就不好和英法等国交代,那么心里头胆气就不足。现在呢,就是最好,德国人递了一只好拜帖过来,咱们要快着些去了,千万可不能耽搁。”

“是。”郭嵩焘说道,“微臣以为。”他当了军机大臣之后,越发的从容不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都是从大局出发,“若是外交上要参与争夺非洲,那么水师,到底还是要动一动。”

“是要动一动,但是如今会议还没开成,咱们就急匆匆的开着军舰去抢地方,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慈禧太后笑道,“一点都不符合咱们这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身份。”

“是,这时候的确不宜直接去非洲,而且查各国殖民地开垦的模式,并没有直接出动正规军队的,都是用武装船只,用商人的方式前往各地侵略,所以,水师自然是不能去非洲的,何况经过印度洋,英国人那里烦得很,少一些烦扰,也是好事,但是水师也要出动一番,自从越南之战后,水师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无论是巡逻还是演习,都需要调动航行,让大家伙都知道,咱们是有军事实力的。”

旧年天津检阅水师,形式的内容更多,算不上大型的军事演习,郭嵩焘说的没错,慈禧太后点点头,肌肉要经常秀一秀,不然那些不知道好歹的小瘪三一下子就会忘记当年的惨痛教训,人类永远是最健忘的,“筠仙你说的不错,这个好办,南洋上,那一国不怎么恭顺了,把水师派过去,巡逻几圈,大家伙看到了,就会知道的,对了。”太后也想起了一件事儿,“英国人的九千吨铁甲舰是不是快到了?”

“是,大约还有半个月,就可以到南洋了。”

“好的很。”慈禧太后点头说道,“就让两洋水师各派几条军舰出去,迎接这艘九千吨的巨无霸吧。”

这事儿商量的差不多了,天色早已暗了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点起了电灯,东暖阁之内明晃晃的,照的慈禧太后脸上细碎的皱纹清晰可见,她合着眼养神,光绪皇帝慕犊地说道,“亲爸爸实在是太辛苦了,儿子看着实在是于心不忍。”

太后闭着眼摆了摆手,再用手按了按太阳穴,“日子长了,习惯了。”

“刚才陪着亲爸爸议事,不曾想这个时候都已经掌灯了,亲爸爸还没有用膳,实在是罪过。”光绪皇帝连忙吩咐外头候着的朱执义,“亲爸爸饿了这么多会了,你怎么不进来禀告着?实在是该打!”

朱执义委屈地说道,“老佛爷定下了规矩,议事的事儿,不许擅自打扰,奴才站在外头,都不敢进来。”

“没事儿,横竖也还不算晚。”慈禧太后睁开了眼,“晚些吃饭,吃的更香,倒是让皇帝你等着这么久,小厨房今个有什么?”她问朱执义,“倒是真的有些饿了。”

“今天得了云南送过来的松茸,小厨房已经配上了一只老母鸡,炖了两个时辰了。”

慈禧太后只觉得肚子咕咕叫了起来,“皇帝的鼻子真灵,得了这样的好东西就能即刻吃到。”

“儿子在亲爸爸这里,口福一直都是最好的。”光绪皇帝笑道。

“不过这个松茸是最难运送的,采摘出来,超过了十二个时辰,就滋味全无。”慈禧太后问道,“云南运过来,再怎么快,也不能说是十二个时辰就能到的吧?那这个松茸是怎么捣的鬼?”她看着朱执义笑道,“小朱子,还不快着些招来?”

“圣明无过老佛爷。”朱执义笑眯眯地说道,“松茸新鲜的从云南运出来,怎么也要四五天,就算送到了也没什么滋味可言,也不能和荔枝一样,种在缸里面再运到北京来,干松茸的味道到底是比不过新鲜的,云南那边采用了一个新法子,用高温把瓦罐烫干净了,再用水蒸气把松茸冲一遍,杀菌消毒,然后放在瓦罐里头,再用蜡封好,这样的处置方式,松茸可以存放半个多月,味道虽然不及新鲜的,但是味道也极好,故此老佛爷在北边也能吃上鲜松茸。”

“倒是难为他们了。”慈禧太后说道,“这个也不见得都是进到宫里头吧?”

“是,这是内务府赚钱的法子。”朱执义说道,“小安子那里,一罐松茸,起码要卖一百两银子,饶是如此,还是供不应求,市面多少有钱人等着吃这个呢。”

“得了,既然不是专门献给我的,我吃的更是心安理得了。”慈禧太后吩咐道,“松茸鸡汤不用先拿来,若是先拿了这个用了,只怕是别的菜都没法子吃了。”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靠山坑上下来,行到了后面的偏殿,早就放好了两张椅子,并一张极长的长条桌子,两个人落座,御膳房的太监打千跪安,然后指挥太监宫女一溜烟的把剔红的餐盒给送了上来。

餐盒要在主子们的面前打开,表示并没有人在里面做手脚,慈禧太后吃饭是最不节约的,她也最擅长在衣服穿着和饮食上下功夫,今天的菜,虽然不多,但是道道讲究,女儿红蒸大黄鱼、八宝野鸭、佛手金卷、炒墨鱼丝、罗汉大虾、串炸鲜贝、葱爆牛柳,每一道菜都是十分精致可口,另外摆了两份汤,龙井竹荪和飞龙片汤,一份饽饽,一份克食,两份粥,红豆粥和鸭肉粥,三样饭,粟米饭、八宝饭和御田绿玉饭。这样就满满当当就把长条桌子摆满了,红枫在帮着慈禧太后布菜,朱执义则亲自给皇帝布菜,许是真的饿了,慈禧太后当仁不让,迅速的吃了一条大虾,“到底是真饿了。”慈禧太后说道,“这会子倒是有些饿虎扑羊的样子了,皇帝你也赶紧先吃吧,别饿坏了。”

第840章 小山重叠(一)

母子两个人说说笑笑,倒是一天之中难得的轻松时间,一会子吃的差不多了,于是今日最值得期待的松茸乌鸡汤端了上来,两个乾隆仿钧窑白瓷蓝绣球大碗一打开了,香气扑鼻,打开一看,松茸淡黄,乌鸡却是黝黑,上面还洒了几颗松子,鸡汤之上浮着淡黄色的油脂,冉冉热气升起,太监奉上了银汤勺,慈禧太后喝了一口,眼神一亮,“不错。”她又接连喝了几口,这才满足的喟叹,“到底是松茸,不掩鸡汤之鲜美,反而相互衬托,将鲜味提高了几倍。”

“在亲爸爸这,到底是能用到好东西。”皇帝也十分赞赏,“这味道的确是极为鲜美。”

汤如此鲜美,乌鸡肉倒是不必吃了,慈禧太后喝了半碗汤,又叫人把碧玉粳米饭拿来,用汤泡饭,吃了小半碗的饭,吃完了尤嫌不足,还想再吃一碗饭,却被朱执义拦住了,“用汤泡饭原本就不易消化,老佛爷已经用了小半碗了,若是再用,只怕是不消化肚子疼。”

“过犹不及。”她放下了汤勺,“小朱子说的对,这样的美味,若是多吃了,就不够美了。”

于是太监们送上了漱口的茶,又奉上了毛巾,慈禧太后擦了擦嘴角,“今个是真痛快。”她对着光绪皇帝说道,“非洲的事儿,算是好事儿,晚上又有如此珍馐可以享用,真真是不错,皇帝呢,今个做了什么?”

“上了王师傅和翁师傅的课。”皇帝说道,“受益匪浅。”

“那就好,有收获,这课就不白上,不过你应该是知道。”慈禧太后把手肘靠在了边上的靠垫,“我对着翁同龢不算是太欣赏,他不是搞洋务的人,为何,我要连续让英宗皇帝,和皇帝你,都接受他的教导?”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难以回答,若是皇太后不喜欢的人选,却把这些人选放在皇帝的身边,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皇帝,这第一个似乎有祸害皇帝的感觉,若是现在的光绪皇帝,大约还可以说因为非亲生故此刻意不安排皇帝接受好的教育,但是英宗皇帝的师傅,也有翁同龢在里头,这又是如何解释呢?难道是皇太后并不以为翁同龢不合适?但是明明,刚才就说的很清楚,“不欣赏”。

“儿子以为。”皇帝斟酌地说道,“翁师傅的学识道德文章,是海内翘楚,亲爸爸大约是看重翁师傅这一点的。”

“不错。”慈禧太后赞许的点了点头,“你能想到这一点就是极好,办洋务,并不是说咱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不需要学习,在我看来,道德境界里面,咱们的礼义廉耻比洋人是高明多了,翁同龢虽然不喜欢洋务,但是他干涉的不算多,也不乱起哄,所建言之事,多也是直中要害,不算无的放矢,所以,他是一个合格的反对党。”

“反对党?”光绪皇帝有些不懂这个词。

“是,就是指朝中不是执政的力量,而对于执政的,在我国,就是军机处的一些政策采取抨击批评的不认可态度,这样的态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可以起到监督施政的作用,所以,翁同龢这一点做的很到位,他自己也明白,在朝中的位置。”

“扯远了,还是说为何让他当着你的师傅吧,你说的不错,就是看重了他的学问文章,他是海内大儒,说是学富五车也不算为过,四书五经都精通,诗文也通,而且这字写的最好。”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这是他的长处,你若是能学到他的这个长处,就是没有白学。”

“是。”

“他的立场如何,我不去干涉。”慈禧太后摇摇头,“但是你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师傅的话,不一定对,我的话,也不一定对,都是自己心里要有一个主见的。”

“为政者,需要是利人之长,避人之短,翁同龢,如今看着,办洋务不怎么样,大约将来也不会有什么长进,所以在礼部或者翰林院,这样的位置呆着合适,我有心让他去管教育部,但是外头的人,反应激烈的很,谁都明白,这样一个不支持洋务的人,当教育部尚书,将来那些人培养出来,难不成都会是支持洋务的吗?所以也就罢了,管着翰林院和詹事府,这就足够让人操心的了。”

“所以你说的极是,我只是看中他的学问,他私德如何,海内也是都点头的,这样的人在边上,想必不会把你带歪。”

“是!”皇帝连忙说道,“翁师傅的学问人品儿子是极为钦佩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但是我也怕他把你带歪了,所以又让王恺运去给你授课,他当然算不得什么文章大才,所寻求的,说句实话,算不得什么正道,但是为帝王者,不用正道解决问题的时候太多了,咱们娘俩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世宗皇帝多为世人所诟病,最大的原因不就是用血滴子来刺探百官,杀人灭口吗?这话外头是不能说的,但是,这个就是事实。”

“阳谋阴谋,从未在朝政之中断过,就是比如我,也干了一些不能上台面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都不会是合法的,更不会是合乎规矩的,但是有时候就要去做,八旗的事儿,我让王恺运去联络宗室重臣,再用名利或者是隐私,收买和威胁,这才把外面的阻力减到了最少。这能说出去吗?那家的王爷喜欢庶母?谁害死了亲哥哥来谋求爵位,还是最喜欢小女孩的某些宗亲?这些人,这些事儿,都不能说出去,或者是不说出去,比说出去更适合。”

慈禧太后的意思是,把这些人打倒,还不如把他们的力量整合起来,作为支持自己的力量,光绪皇帝显然是听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而他正是因为听明白了,所以脸色有些发白,掌灯时分,电灯已经点了起来,灯光当然不会很明亮,所以在光绪皇帝的半张脸上都是阴影,“亲爸爸的意思,儿臣明白了,只是,委实是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如此多的内情。”

“朝政是不会一味的伟光正,高大上的,必然有许多的博弈妥协和争夺。”慈禧太后笑道,“以后你会一一看到的,今日就不必谈这些了。”

光绪皇帝定了定神,“是,有件事儿,儿子要禀告亲爸爸,今个我赐了几盆花给身体欠安的亲贵之家,只是擅自做主,请亲爸爸责罚。”

太后伸出手,摇了摇,“这样的小事,还和我说什么,你自己做主就是了,亲贵之家,赐一些花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体面,咱们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