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瞻基与李云天一样,现在的身份都是雷婷的随从,穿着随从的服饰,不过宋大山等人则带了一套太子的衣冠,总不能让朱瞻基以随从的打扮进京吧。

由于洪熙帝驾崩,朱瞻基并没有即将登基的喜悦,情绪反而显得有些低落,他知道洪熙帝在汉王和赵王的虎视眈眈下能登上皇位有多么得不易,也清楚洪熙帝遭受了多少苦难。

朱瞻基心情不好,李云天自然不会打扰他,让朱瞻基一个人在房间里待着,他与周丰在他的房间里叙着旧。

周丰的心情非常舒畅,虽然不清楚李云天和朱瞻基在弄什么玄虚,不过这次能顺利将朱瞻基送到北京城的话,那么他毫无疑问就立下了大功。

而他之所以能护送朱瞻基回京,很显然是李云天从中周旋的结果,对自己这个妹夫是越来越钦佩,竟然对朱瞻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李云天没有告诉周丰他为什么忽然之间来了南京城,周丰也没有追问,他生于勋贵之家,自然清楚该知道的事情知道,不该知道的事情不能胡乱打探。

中午,李云天和周丰、李满山在一个房间吃饭,朱瞻基的饭菜端进了他的房间,由宋大山三人伺候着用膳,他毕竟是太子,该有的规矩不能变。

不久后,宋大山三人推门走了进来,坐在了一旁的桌前,原来朱瞻基没什么食欲,随便吃了几口饭菜就让他们退下了。

“不知三位中官如何称呼?”李云天觉得这倒是一个接触宋大山三人的好机会,永乐帝和洪熙帝都已经开始重用内侍,宋大山三人以后肯定也会被朱瞻基重用,于是找了一个机会,冲着正在用餐的三人一拱手,笑着问道。

中官是内侍中高级宦官的官名,地位相当于二十四衙门里的少监,宋大山三人现在只不过是朱瞻基身边打杂的近身内侍而已,连中级宦官都不是,岂会是中官?李云天此举无疑是在客套。

“小的宋大山,见过三位大人。”宋大山三人连忙放下手里的碗筷,率先冲着李云天拱手说道。

“小的韩魁,见过三位大人。”随即,宋大山左侧的高个子内侍恭敬地说道。

“小的王振,见过三位大人。”宋大山右边的是一个身形有些消瘦的内侍,脸上挂满了微笑,显得有些圆滑。

“王振?”李云天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不无诧异地望了一眼那名身形有些消瘦的内侍,随即移开了视线,心中暗暗说道。

在他的印象里,正统年间大明有一名权倾朝野的司礼监太监,不仅使得满朝文武要向其叩拜,甚至差一点要了于谦的命,也导致了大明在土木堡之役的惨败,那个太监的名字正是王振。

李云天并不清楚二十年后那个权倾朝野的王振是何时入的宫,只记得他是河北蔚州人,以前也是一个读书人,精通诗书,只不过后来考功名无望,进而自阉进宫。

考虑到明代路途艰辛,再加上蔚州距离北京城近,李云天推测王振应该是在北京城入的宫。

如果眼前这个王振就是以后那个司礼监的太监,那么他此时出现在南京,十有yankuai和宋大山一样,也是跟随朱瞻基从北京城回来的。

此次朱瞻基秘密北上,将金英等亲信内侍都留在了南京城,故而宋大山和王振、韩魁这才有机会追随朱瞻基前往北京城,也给了三人一个上进的天赐良机。

虽然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看不起内侍,认为他们是阉人,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李云天却没有丝毫的鄙视,微笑着与宋大山三人在那里寒暄,气氛十分轻松。

这使得周丰和李满山感到很奇怪,认为以李云天的身份不应该对宋大山这些内侍,而且还是低等级的内侍那么客气,不过李云天既然这样做了,那么肯定也有他的打算。

谈笑中,李云天暗中观察着王振,虽然此人现在看起来其貌不扬,十分普通,可他要真的是以后那个赫赫有名的权监,那么现在就要小心应对。

看来是要找机会摸摸此人的底,李云天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决定查一下王振的身世。一

第222章泄露口风

两天后的下午,李云天一行人所乘的大船抵达了淮安府上游的清江府,他们将在这里过夜。讀蕶蕶尐說網

晚饭后李云天去甲板上透气,宁静的夜色下,码头边上的小镇一派喧闹,与运河上游的城市相比,下游的城市显然要繁华许多,连夜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这里的景色很美吧?”不久后,李云天身旁人影一晃,雷婷来到了他的身边,望着岸上灯火通明的小镇,微笑着问道。

“如果大明所有的城市都像这里一样繁闹,那该有多好!”李云天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笑着回答。

“终会有这一天的。”雷婷闻言显得有些意外,扭头看了一眼李云天,冲着他莞尔一笑。

虽然李云天看似在感慨,但雷婷却觉得他并不是随口一说,言语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舍我其谁的豪迈,自然相信李云天能让大明所有的城市都变得繁华。

“太子决议整顿漕务,你爹以后行事要多加小心。”李云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见四下无人,低声告诉了雷婷一件极其隐秘的事情。

“查就查吧,反正每次皇上派来的巡漕御史都查不出什么来。”雷婷闻言不以为意地说道,漕务里面的水很深,并不是巡漕御史所能承担得起的。

不说别的,自从漕运总督衙门成立以来,总督的人选一直都是从朝廷的勋贵中选拔,这些人在朝堂根深蒂固,没有哪个巡漕御史想要与那些勋贵为敌,搞不好还会被倒打一耙。

“太子届时会派我来当这个巡漕御史,看来是铁心要清理漕务。”李云天知道雷婷所言是事实,于是苦笑着说道,这可是一件不折不扣得罪人的差事。

“什么?”雷婷闻言顿时吃了一惊,神情诧异地望着李云天,急声说道,“太子这不是要让你在朝廷中树敌吗?”

“我树敌越多,太子就会越信任我。”李云天见雷婷一副关切的神色,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点了雷婷一句,随后安慰着她道,“你放心,我会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让他们无话可说。”

“我爹应该如何做?”雷婷品味了一下李云天刚才的那句话,隐隐约约间明白了什么,抬头看向了李云天。

“韬光养晦!”李云天微笑着吐出了四个字,随后解释道,“不出三年,漕务上必定会掀起一阵风暴,届时恐怕不少人会受到牵连。”

“我一定让我爹从这场是非中抽身而出。”雷婷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相信李云天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看来李云天决心要在漕务上搅个天翻地覆。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的好处,李云天将如此重要的消息告诉雷婷,雷啸天就可以提前做准备,以免届时陷入被动。

雷婷再怎么说也有两次的“从龙之功”,不仅李云天,朱瞻基肯定也不希望雷啸天受到牵连,毕竟,漕运以后还需要雷啸天这样的行家同时又值得朱瞻基信任的人来打理。

由于李云天现在的身份是雷婷的随从,故而他没有和雷婷多聊,很快就起身离开了甲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听王中官的口音是河北人吧?”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趁着与宋大山三人闲聊,李云天看似无意地问了王振一句。

“大人好眼力,小的是河北蔚州人。”王振闻言满脸笑容地回答,身子微微躬着。

由于他没有见过李云天故而现在还不知道李云天的身份,不过能随朱瞻基秘密北上京城,绝对背景深厚,十有yankuai是朝中勋贵子弟。

“蔚州!”李云天心中顿时暗叹了一声,如此说来眼前这个在自己面前恭敬有加的内侍就是二十多年后那个权倾朝野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看来,要让宋大山与王振的交往中多加小心,王振以后能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高位,岂是等闲之辈?

或者说,现在将其除掉,以免以后其坐大,在内廷中造成祸害。

随即,李云天的双目闪过了一道杀机,所谓防患于未然,像王振这样危险的人物还是先下手为强,将其除了为好。

不过随后李云天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所谓时势造英雄,不仅永乐帝和洪熙帝,朱瞻基以后也会重用内侍,除去一个王振还会冒出一个张振、刘振出来,届时防不胜防,不如让王振在内廷放手一搏,他再想办法压制王振为好。

王振此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生死完全就在李云天的一念之间,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李云天要想弄死他易如反掌。

不久,李云天私下里找了一个机会,告诫宋大山要提防王振,千万不要小觑此人。

宋大山虽然心中觉得奇怪,在他看来王振除了读的书比他多之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他相信李云天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地提醒他,故而暗中对王振进行了戒备,以防不测。

李云天和朱瞻基一行人赶往京城的时候,乐安州的汉王府中,汉王朱高煦正在书房里翻阅着手里的两本账簿,这两本账簿正是鲁天行送来的那两本。

自从接到了鲁天行传来的消息后,朱高煦一直举棋不定,他无法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洪熙帝设下的一个圈套,因此必须谨慎处理。

“父王,该决定是否进京了。”伴随着房门被推开,一名穿着蟒袍的青年走了进来,摸样与朱高煦有着几分相似,他是朱高煦的嫡三子朱瞻坦。

由于朱瞻圻被洪熙帝打发去凤阳老家守祖陵,故而现在朱瞻坦是朱高煦最为信任的人,有什么事情他都会与朱瞻坦商量。

朱瞻坦毕竟年轻气盛,行事不像朱高煦这般小心谨慎,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朱高煦夺取大明政权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朱高煦进京揭露洪熙帝驾崩一事,那么支持他的朝臣拥护下能够登基为帝。

“南京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朱高煦的眉头皱了皱,现在不由得有些怀念朱瞻圻,朱瞻圻处事稳重,朱瞻坦还是有些毛躁,随后开口问道。

“太子依旧在斋戒,据我们的眼线所报,南京城一切正常,没有丝毫的异样。”朱瞻坦闻言沉声回答,顿了一下后说道,“不过我们派在太子身边的一个眼线忽然失去了联络,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那边正在查他的下落。”

“难道被太子察觉了?”朱高煦起身皱着眉头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处于他这种级别的争斗,身边的人莫名其妙失踪很正常,十有yankuai就是被朱瞻基发现了眼线的身份,故而派人秘密将其除掉,换做是他也会这样做。

“只要太子在南京,那么形势就在咱们的掌控中。”朱瞻坦觉得没有必要关注一名无关紧要的小卒子,开口向朱高煦说道。

“会不会是太子耍了一个花招,名为斋戒,实则已经秘密前来京城?”朱高煦闻言瞅了朱瞻坦一眼,不动声色地问道。

倘若没有鲁天行的这封信,朱高煦无论如何都不会怀疑朱瞻基这次斋戒有异,毕竟朱瞻基提前两天宣布要效仿洪熙帝为大明祈福,还找来了南京城有名的道长开坛作法,再加上他的亲信都在南京,一切看起来都风平浪静。

可是在接到鲁天行的这封信后,朱高煦不得不仔细琢磨朱瞻基此时祈福的用意,像洪熙帝一样,由于朱瞻基斋戒的住所被严密戒严,谁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在斋戒的住所里。

“父王,你的意思是咱们的眼线发现了太子的诡计,进而被太子灭了口?”朱瞻坦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沉声问道。

“万事皆有可能,大意不得,你立刻赶去济宁,让济宁知府和济宁卫指挥使严查过往船只,太子倘若进京十有yankuai走水路。”朱高煦眉关紧锁,心中迅速拿定了主意,停下脚步沉声说道,“另外,陆路也派人严加查探!”

济宁知府是汉王府的旧臣,济宁卫指挥使是朱高煦以前的部下,两人自然以朱高煦马首是瞻,只要扼守住进京的通道,那么太子就是

“父王,要是找到太子怎么办?”朱瞻坦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

“一劳永逸!”朱高煦沉吟了一下,双目凶光一闪,冷冷地回答。

朱瞻坦听闻这杀气腾腾的四个字微微一怔,随后冲着朱高煦一拱手,快步离去,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皇位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的事情不胜枚举,更何况朱瞻基只是朱高煦的侄子,杀了也就杀了。

“大哥,你别怪做兄弟的心狠,要怪就怪你不识时务,非要霸占着金銮殿的那把龙椅,兄弟这么做也是取回自己应得的东西。”等朱瞻坦走后,朱高煦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狞笑,阴森森地说道。

出于对洪熙帝的忌惮,朱高煦虽然猜出洪熙帝出了事但是却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两人交手了二十年,最后争夺皇位胜出的是洪熙帝,足见洪熙帝比他要技高一筹。

因此,在未确定洪熙帝究竟是病重还是已经宾天,又或者在玩什么圈套之前,朱高煦不会贸然离开乐安州,以免给洪熙帝口实,使得洪熙帝抽出手来对付他。

不过朱高煦并不会熟视无睹,他一方面让朱瞻坦坐镇济宁查找朱瞻基,要是朱瞻基真的北上,就打朱瞻基一个措手不及。

另一方面,他已经给京城的武宁候和安武侯等亲信勋贵下达了指示,让他们想办法进入钦安殿探查洪熙帝是否在里面。

倘若洪熙帝不在钦安殿,那么就表明洪熙帝斋戒祈福是一个圈套,这样就逼得洪熙帝不得不现身,要是洪熙帝无法出面,朱高煦就可以以“勤王”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前往京城,进而掌控京城的局势。

在李云天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场针对洪熙帝和太子的阴谋拉开了帷幕,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一

第223章密谋

六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北京城内一处不起眼的民宅。讀蕶蕶尐說網

在夜幕的掩护下,陆陆续续有马车停在门前,马车上的人下车后急匆匆进入了院门,显得有几分神秘的气息。

大厅里,武宁候、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冯长安,安武侯、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龚魁,兵部右侍郎武通,都察院左副都御使范彬以及刑部左侍郎秦永祥等追随汉王朱高煦的五府都督和各部院堂官齐聚一堂,相互间小声议论着什么。

“各位大人久等了!”不久后,两名身穿便装的年轻人一前一后进来,前面一个人身材伟岸,相貌与永乐帝有着几分相似,微笑着冲在座的众人说道。

“参见王爷。”冯长安等人连忙起身,冲着那名年轻人拱手行礼。

这名被称为“王爷”的年轻人是朱高煦的庶子朱瞻域,受封临淄王,由于鲁仲乾被困在了宫里,因此朱高煦特意秘密派他来京城主持大局。

跟在朱瞻域身后的人是鲁天行,朱瞻域到京城后最先找的就是鲁天行,鲁天行通知追随汉王的这些文武大员前来议事。

“诸位大人,本王这次前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大家。”在大厅里分宾主落座后,朱瞻域环视了一眼现场众人,冲着一旁的侍从挥了一下手。

侍从随即拿出一些账簿分给了屋子里的众位勋贵和文官,正是鲁天行从宫里弄来的洪熙帝膳食记录。

“自从皇上斋戒后,饮食口味竟然变了甚多。”很快,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发现了蹊跷之处,不无惊讶地望向了朱瞻域,他果然不愧是进士出身,思维缜密,头脑灵活。

秦永祥这么一提醒,其余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相互间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显得非常意外。

“父王怀疑钦安殿里的不是皇上,而是另有其人。”朱瞻域见状,不动声色地说道。

“王爷,这件事情可非同小可,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都察院左副都御使范彬沉吟了一下,不无担忧地说道。

单凭一份膳食记录并不足以表明洪熙帝不在钦安殿,或许这是洪熙帝设下的一个圈套!

听闻此言,在座众人深以为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