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只要进了诏狱,那么那些犯案的官员无不心灰意冷,整个人都会垮了下去。

“李御史,这里面就是吴翰林。”在司狱的引领下,李云天来到了一个牢房前,满脸堆笑地说道。

如果说诏狱与刑部大牢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诏狱里的牢房大多数都是单间,只关押一名囚犯。

牢房里,一名穿着白色的囚服、披头散发的男子正躺在铺满了稻草的木板**上睡觉,由于他背对着牢门,所以看不清楚长相。

“把牢门打开。”李云天望了那名囚犯一眼,就势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塞进了司狱的手中,微笑着说道,“兄弟们在这里做事辛苦了,天气转凉,买碗酒喝!”

“谢李御史。”司狱微微一怔,随后大喜望外,连忙将银票塞进了兜里,让人打开了牢门。

平常朝廷里的官员,尤其是翰林和御史,最看不起就是他们这些狱官,认为他们是卑鄙贪婪、凶残狡诈的小人,李云天身为堂堂的御史竟然如此体贴他们这些狱官的辛苦,实在是难得。

“吴翰林,李御史来看你了。”进了牢房后,司狱走到那个睡觉的囚犯前,伸手推了推他。

“你是李云天?”睡觉的囚犯醒了过来,正是被张太后六月份关进诏狱的吴少卿,伸手拨开散落在面前的长发,打量了李云天一眼后有些惊讶地问道,没想到太后和皇上眼前的红人会来这里。

吴少卿虽然神情憔悴,但是身上并没有伤痕,因为他进了诏狱后就没有被审问过,一直待在这件牢房里。

“你是来杀我的吧。”随后,吴少卿想到了一件事情,脸色微微一变,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到李云天来这里的目的。

说实话,吴少卿并不怕死,可是让他背着一个叛逆的罪名死去,他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一时的清名就将毁去。

“翰林院侍讲学士吴少卿接旨!”李云天没有回答吴少卿,而是面无表情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黄绢,冲着他沉声说道。

“臣吴少卿接旨。”吴少卿见状心中不由得一声哀叹,跪在了李云天面前。

“皇上谕旨,经查,翰林侍讲学士吴少卿经人蒙蔽,听信谗言非议君王,意欲逼宫,实属大不赦之罪!”李云天打开黄绢,不动声色地念道,“然,吴少卿事君近三十载,忠心报国,实乃我大明忠良之臣,故朕网开一面,罚其入狱三月,下不为例!”

“下……下不为例?”吴少卿听了谕旨的前半段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不过当李云天读出了后半段,他不由得大吃了一惊,抬头愕然地望着李云天,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一

第271章笼络人心

“吴翰林,还不接旨谢恩?”李云天见吴少卿一脸的惊愕,于是微微一笑,高声提醒着他。

“臣吴少卿领旨谢恩。”吴少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冲着李云天手里的黄绢磕了一个头,双手颤抖着将黄绢接了过来,神情甚为激动,万万没有想到宣德帝竟然会饶他一命。

“吴翰林,下官已经备好了马车,这就送你回去。”李云天笑着搀扶起了吴少卿,扶着他向牢门外走去。

司狱连忙让人拿来了吴少卿入狱时脱下来的官袍和官帽,一脸殷勤地跟在两人后面,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能从诏狱里出来的人不是后台够硬就是要飞黄腾达,吴少卿的底细司狱很清楚,并没有什么根基,如此看来是得了宣德帝的恩**,否则也不会让李云天来宣旨,他自然不敢怠慢。

吴少卿的脑子里昏昏沉沉,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离开的北镇抚司,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坐在李云天的马车里。

如果不是身上依旧穿着囚服,吴少卿还以为自己进诏狱只是做了一场噩梦而已,想起来就心有余悸,他的一世清名差点就要毁于一旦。

不过,谁能想到他多年的老友竟然会装神弄鬼地欺骗他,要不是赵羽装作中邪激怒了他的话,他岂能冲动之下到承天门外跪谏逼宫?结果差一点就坏了皇上的大事。

吴少卿已经知道元霞上人之所以要主持御花园的那场斋戒祈福的法事,是为了掩饰洪熙帝驾崩一事,给太子进京争取时间。

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吴少卿自然清楚,这使得他万分自责和愧疚,要是他坏了这场斋戒祈福法事的话,那么可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吴少卿虽然性格有些偏执,但是却并不傻,在诏狱里的这段时间他已经把张旺和赵羽的事情想的清清楚楚。

虽然两人明面上是冲着元霞上人去的,但是实际目标却是洪熙帝,想要逼着洪熙帝现身。

而一旦洪熙帝驾崩的消息被公之于众,那么京城的局势将刹那间乱套,汉王和赵王当年与洪熙帝为了皇位闹得满城风雨,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两人是大明最有可能取代朱瞻基登基的人。

吴少卿有一个预感,暗地里策划了张旺和赵羽事情的人不是汉王就是赵王,除此之外他想不到谁会费尽心思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来?

其实,不仅吴少卿,当洪熙帝驾崩一事被告知天下后,京城的不少官员就从张旺一事中嗅出了异样的味道,只不过这件事情太过忌惮和敏感,谁也不敢多言,以免惹祸上身。

“吴大人,下官就不进去叨扰了。”到了吴家所住的四合院,李云天并没有进门,笑着冲吴少卿拱了一下手后就上车离去。

此时是晚饭时间,一些街坊邻居正端着碗在蹲在巷子里聊天,见吴少卿回来了纷纷惊讶地围了上去,谁也没想他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还能出来,要知道那里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李云天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吴少卿能出来多亏了他在张太后和宣德帝面前周旋,虽然吴少卿这次做的事情着实可恨,但朝中却不能少了像他这样的耿直忠义之士,通过他的弹劾来平衡官场上各方之间的关系。

永乐帝和洪熙帝之所以会重用他,使得他成为了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就是看重了他敢于谏言,以此来敲打朝中各方势力。

另外,宣德帝初登大宝,时局不稳,正是需要拉拢朝中那些清流的时候,对因言获罪的吴少卿网开一面的话,无疑会获得那些清流的拥护。

不仅吴少卿,李云天还在宣德帝和张太后面前给被发配到交趾的李清正说情,使得两人打消了惩治李清正的念头。

由于洪熙帝驾崩前几天曾经被李清正气得够呛,因此京城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洪熙帝是被李清正给气死的。

一些官员为了迎合宣德帝和张太后,已经开始上疏弹劾李清正,指责李清正在洪熙帝重病期间上奏激烈谏言,进而加重了洪熙帝的病情,其心可诛,罪无可恕,请求宣德帝对其进行严惩。

没错,谏官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言者无罪,但如果借谏言阴谋谋害皇上,那可就是大罪了。

这使得李清正的家人惶惶不可终日,京城里不少人都对李家避之唯恐不及,与他们划清了界限,以免受到牵连。

八月底,李清正的老母过八十大寿,李家人不敢张扬,也没有请客人,只在家里办了两桌酒席给老太太祝寿。

然而,令李家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寿宴开始前李云天竟然不请自来,不仅给老太太带来了一份厚重的寿礼,而且还哄得老太太十分开心,使得老太太高高兴兴地过了大寿。

李云天被视为洪熙帝和张太后面前的红人,他前来给李清正的老母亲拜寿自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稍一琢磨后就意识到李清正已经逃过了这一劫,否则的话李云天岂会来李家?

这一下,再也没有官员上疏弹劾李清正,京城那些跟李家划清界限的人家也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热情,这使得李家的人暗自松了一口气,心里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是万分感慨。

李清正事后接到了家人的信,得知李云天竟然前去给他的老母亲拜寿,并且哄得老母亲开心不已,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一直以来,李清正都认为李云天是一个卑鄙小人,不过现在来看他好像错怪了李云天,宣德帝和张太后之所以会放他一马,李云天绝对功不可没。

自从得知洪熙帝突然驾崩后,李清正就已经做好了被处死的准备,并且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他并不认为自己所谏之言有什么不妥,身为翰林学士提醒君王勤政爱民是他的职责。

李清正后悔的是他选择进谏的时机不当,不应该在洪熙帝生病期间上奏如此激烈的谏言,这无形中会加重洪熙帝的病情,对于臣子来说实属罪该万死,他被人弹劾并不冤枉。

因此,只要宣德帝想要李清正的命,那么李清正就会被以大逆之罪砍了脑袋,并且将背负气死洪熙帝的骂名,成为一个大逆不道的奸臣。

九月底的一天中午,京城城南一条繁华的街道上锣鼓喧天,炮竹声声,热闹非凡。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由李云天所筹划的“四方会馆”终于建造完成,今天正式对外营业。

四方会馆是九州商会在京城的一处产业,归九州商会北直隶分会打理,是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娱乐休闲场所,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里面建有一个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戏院。

戏院的观众席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弧形设计,分为上下两层楼,这样一来就最大可能地利用了室内的空间。

其中,一楼的观众席是普通的座位,二楼则是一个个单独的包厢,专门为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准备。

除了戏院外,四方会馆里还有**、酒楼和浴室等娱乐休闲场所,使得客人足不出户就能在里面尽情玩乐。

喜庆的乐曲声中,两排穿着红色紧身旗袍、曲线毕露的妙龄少女在四方会馆门前站成两排,每当有客人到来时她们都会齐刷刷地躬身致敬,声音甜美地进行欢迎。

由于旗袍是二十世纪早期的产物,故而现在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完全就是一件稀奇的新物件,这吸引了街上不少人前来围观,饶有兴致地指着那些身材凹凸有致的女孩议论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四方会馆也有陪客卖笑的姑娘,不过她们与**女子不同,这些姑娘与四方会馆签订的是一份雇佣文书,属于四方会馆的雇工,拥有人身自由,双方可以按照雇佣文书的规定解约。

不仅如此,四方会馆只向这些卖笑的姑娘们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至于客人过夜给的钱全部归她们所有。

这使得姑娘们一个个劲头十足,用尽了全身解数去取悦客人,而四方会馆赚的是客人在**、酒楼和浴室等娱乐消遣场所的那些花销。

九州商会北直隶分会虽然在京城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已经在京城牢牢站稳了脚跟,与京城政商两界以及黑白两道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因此,这次四方会馆开业京城不少权贵商贾都来捧场,其中不乏一些重量级的高官显贵和名商大贾。

这些重量级人物之所以会来,自然是冲着李云天了,九州商会短短一年内就在京城崛起,其底细自然要被京城的那些有心人所关注。

一查之下,大家才知道九州商会原来是李云天的产业,只不过李云天很巧妙地将这个产业交给了他两个妾室的娘家打理,进而与之撇清了关系。

对四方会馆来说,要想在京城打出一片天空,那么肯定要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镇山之宝”。

因此,除了戏院外,四方会馆的**也是别具一格,不仅有骰子、麻将和牌九,而且还有一种新鲜的玩意儿――逍遥牌,也就是扑克牌。

由于大明娱乐生活的匮乏,李云天很早就在鼓捣扑克牌,不断改进它的生产工艺,终于在七月底的时候制作出了符合他标准的扑克牌,随后拿到宫里献给了太后。

张太后很快就喜欢上了扑克牌的玩法,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无疑给枯燥的宫廷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于是,李云天趁机请张太后给扑克牌赐名,张太后高兴之余就给它取了“逍遥牌”这么个颇为飘逸喜庆的名字。

为了迎接四方会馆的开业,李云天已经让人制作了一批品质精良的扑克牌,届时这些扑克牌将是吸引客人的一个超级杀手锏。一

第272章不速之客

就在四方会馆开业的当天晚上,一身便装的李云天出现在了戏院里,与他在一起的是微服的宣德帝以及一名俊俏的公子,两名太监和几名侍卫警惕地跟在身后。

如果仔细注意的话就会发现,那名俊俏公子并没有喉结,而且耳垂上有着耳洞,是一名女扮男装的女子――宣德帝的妃子孙氏。

今天晚上怜香将在四方会馆的戏院第一次公演《女驸马》,故而吸引了京城众多权贵前来捧场,一票难求。

如今,听怜香唱戏已经成为了京城达官贵人的一种新的消遣方式。

除了《女驸马》外,怜香还唱了《天仙配》、《牛郎织女》和《玉堂春》等曲目,在京城名声大噪,不少名门公子竞相一睹芳容。

由于怜香以前都是在醉月楼的大厅里唱戏,不仅场地规模有限,条件也不好,而四方会馆的戏院给她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舞台,使得她可以在千余人的面前进行表演。

由于宣德帝驾临,李云天自然要选二楼中间正对着舞台的包厢。

本来,几名五府六部的堂官和都督也看中了这个位置最好、地位也最尊贵的包厢,不过被四方会馆的掌柜婉拒,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要了边上的包厢。

打开包厢正对着舞台的窗户后,整个大厅里的景色一览无遗地出现在了李云天和宣德帝、孙氏的面前。

舞台上的布景被前方两面红色的大帷幕给挡住,所以现在人们还不清楚舞台上都有些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的布景绝对比醉月楼更加精致和丰富。

宣德帝和孙氏还是第一次来听黄梅戏,李云天于是将黄梅戏的背景向两人做了介绍,例如角色有正旦、花旦和小生等等,孙氏觉得非常有意思,饶有兴致地听着。

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衣着华贵的人在大厅的座位上落座,他们在京城非富即贵,不少人都认识,故而相互间寒暄谈笑,显得非常热闹。

“客官,这里面有人了,您还是到楼下去看戏吧。”正当李云天向宣德帝和孙氏介绍黄梅戏的三种唱腔――彩腔、仙腔和阴司腔时,包厢门外忽然传来了一名伙计的声音。

“滚!老子今天有贵客,岂能到楼下与那些粗俗之人为伍?”随即,一个不屑的声音响起,接着就是扑通一声,好像先前说话的那名伙计被踹倒在地。

李云天闻言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扭头望向了房门处,感觉门外的人好像是冲着他所在的包厢而来。

与此同时,砰的一声,包厢的门被人用力推开了,几个大汉簇拥着两名衣着光鲜的公子哥走了进来。

两名公子哥脸上通红,一身的酒气,看样子喝了不少酒。

见此情形,坐在房间里的几名侍卫噌地就站了起来,面无表情地走过去拦住了那两名公子哥的去路。

“本公子看中了这间房,你们要是不想吃牢饭的话就乖乖离开。”一名身材肥胖的公子哥打量了一眼李云天和宣德帝,发现不认识两人,于是伸手一指他们,趾高气扬地说道,听声音就是刚才在门外说话之人。

胖公子身旁的公子哥长得白白净净,看上去一表人才,只不过两眼滴溜溜在孙氏身上打转,目光显得有些**,应该认出孙氏女扮男装。

“依在下看,既然大家有缘在这里相见,那么不如把酒言欢,岂不快哉?”胖公子的话音刚落,那名白净公子就开口阻止了他,色眯眯地望着孙氏说道。

“刘公子,实在不巧,本官这儿有客人,不方便邀请公子入座。”李云天此时已经认出了胖公子的身份,起身冲着他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