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主隆恩。”金英这才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后快步走到门外去拿急报。

皇宫里步步杀机,并不是那么容易混下去的,即使金英贵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在宣德帝面前也是如履薄冰,所谓伴君如伴虎,保不准什么时候宣德帝一不高兴他就要倒霉了。

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眉头皆微微皱了起来,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王通这个时候来送急报,十有八九也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消息。

既然王通传来了急报,那么李云天也就不着急将那份《平吴大诰》交给宣德帝,立在那里静观其变,想要看看王通又传来了什么糟糕的消息。

自从王通先前将柳升战败以及黎利请降的战报传来京城,李云天就感觉王通已经被交趾的叛军打怕了,否则岂会同意替黎利上请降表?

很显然,黎利率领叛军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柳升的十二万明军,如今气势正盛,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现在反而向宣德帝请降,摆明了就是给宣德帝一个台阶下,以顾全大明的面子,携大胜之威趁机逼宣德帝与其议和。

其实,黎利很清楚,虽然他击败了陈智、王通和柳升,但大明对他来说是一个有着近三百万常备兵力的庞然大物,而交趾的总人口也不过六七百万而已。

倘若宣德帝继续发兵,举全国之力征讨偏安一隅的交趾,那么这场战争打下去的话叛军最终会落败。

说到底,打仗打得是后勤补给,大明有内陆为依撑,倘若狠下心来,足以筹集到平叛大军的军饷,与叛军再战。

再不然宣德帝下令明军暂时撤军,养精蓄锐几年,然后再次平叛交趾,交趾以区区一隅之力岂能抵挡?

而明军之所以接连在交趾战败,并非交趾的叛军有与明军主力决战的实力,而是多种复杂的原因混聚在一起造成的结果。

陈智手下所属的明军在交趾山高皇帝远,训练松散,战斗力早已经退化成为了三流。

虽然王通和柳升所率的军队都是从内陆调来的,可谓是明军的一线部队,尤其是柳升率领的明军,更是一线部队的佼佼者。

然而很可惜,这些一线部队或许在内陆能大展拳脚,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不过交趾气候湿热,有着茂密的热带雨林,那些从北方来的士兵根本就不适应这种湿热的环境以及茂密的山林地形。

尤为重要的是,自从进入广西后,就有很多士兵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再加上各种由昆虫叮咬而产生的疾病,使得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了不少。

另外,无论是陈智、王通还是柳升,普遍都存在着轻敌的思想,毕竟二十年前张辅曾经平定了交趾的叛乱,打得叛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故而认为交趾叛军不过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而已,不堪一击。

倘若换一个老成持重、行事谨慎的将领率军平叛,叛军想要击败明军的话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故而,黎利现在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趁着大败柳升的时机与明廷议和,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唉!”在众臣的注视下,宣德帝从金英的手中接过了王通的急报,打开看了看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让金英将其给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传阅。

正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样,王通所带来的消息使得当前交趾的局势雪上加霜。

原来,在王通派人去京城送柳升战败的战报,以及派人护送黎利的使者上京送请降表的第二天,他接到了黔国公沐晟被叛军伏击,死伤一万余人的战报。

这显得着实有些可笑,黎利一边与王通谈判,一边派军向被阻在归化州水尾县的沐晟发动了攻势,袭击了向云南撤军的沐晟军队,趁乱杀伤了明军众多。

说起来沐晟心里非常郁闷,叛军在水尾县水陆两路聚众拼死抵抗,由于道路崎岖艰难,使得他每前行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就在沐晟突破了叛军在水尾县的防线,准备前去交州城救援的时候,一个令他感到倍感震惊的消息传来,柳升所率领的大军竟然被叛军击溃,死伤无数,其中柳升战死,李庆和梁铭病亡,伤亡惨重。

沐晟完全被这个消息惊呆了,柳升的兵力是他三四倍之多,而且兵精将广,柳升又跟随张辅平定过交趾,他实在是不明白柳升是如何败的,而且还如此惨痛,竟然将性命都赔了进去,难道叛军的势力已经如何强悍?

为了谨慎起见,沐晟于是下令军队后撤,准备离开水尾县退到安全地区打探虚实。

不成想,黎利此时已经调集了击溃柳升的叛军,气势汹汹地前来攻打沐晟,在半路上伏击了沐晟。

如果不是沐晟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面对叛军的袭击应对得当,恐怕也会步柳升的后尘,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

第391章权衡利弊(二更)

说起沐晟,就不得不说他的老爹,大名鼎鼎的黔宁王沐英。

沐英不仅是大明的开国元勋,而且还是洪武皇帝的养子,由于父母死于战乱,八岁时就被洪武皇帝和马皇后收养,深得洪武皇帝的信赖。

马皇后病史时,沐英痛苦万分,悲痛到呕血的地步,由此可见母子情深。

洪武皇帝虽然杀了很多从龙的功臣,但却对沐英宠爱有加,将其当为了亲子一般。

由此可见,沐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民间还有传言说沐英是洪武皇帝的私生子。

即使是洪武帝驾崩后,明朝的历任帝王对沐家也都是恩宠有加。

永乐初期,朝廷非常重视文武众臣对藩王的礼仪,忠诚伯、兵部尚书茹瑺路过长沙而未去拜谒分封在长沙的谷王朱橞,结果被永乐帝派锦衣卫抓进监狱,被迫服药自尽。

不过,沐晟却敢当众面斥责在云南胡作非为的岷王朱楩,朱楩进京后随即向永乐帝告状,可明成祖却丝毫不怪罪沐晟,对沐家的恩宠可见一斑。

洪熙帝即位后,加封沐晟为太傅,并为沐晟铸造了征南大将军印信,此后沐家镇守云南时都兼任征南大将军,总领云南兵事,权力极大。

沐晟承其父兄的基业镇守云南,战功赫赫,名声远扬。

他不仅讨伐平定过云南麓川的叛乱,而且张辅当年平定交趾时也立下了大功,是一员经验丰富的骁将。

张辅当年平定交趾时,永乐帝一共派了两路军马,其中主攻的是张辅,从广西进交趾,辅攻的是沐晟,从云南进交趾。

双方一路上高歌猛进,打得交趾叛军是丢盔卸甲,最后在白鹤会师,合兵打下重镇多邦,捉拿了作乱的原安南国国王驸马黎季犛,进而平定了交趾的叛乱。

事后,张辅因平定交趾的战功得以荣升英国公,沐晟也因功晋封黔国公。

宣德帝和杨士奇、张辅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连他们寄予厚望的沐晟也会被叛军击败。

虽然沐晟的军力不如柳升,但是应该足以自保,谁成想交战后死伤一万多人,颇为狼狈地逃走。

此时此刻,面对柳升战死,沐晟败逃的这种局面,朝中能领兵出征的勋贵变得寥寥无几,实力在柳升和沐晟之上的勋贵可谓少之又少。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他也没有料到沐晟竟然也阴沟里翻了船,被叛军狠狠地咬了一口,这无疑使得交趾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除了沐晟兵败外,王通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黎利宣称已经找到了安南国王陈氏的后人,名叫陈暠,陈暠已经向宣德帝上表,请求宣德帝能册封其为安南国国王,双方止戈息武,安南重为大明属国,年年进贡。

李云天看了之后觉得异常可笑,当年张辅之所以征交趾,就是因为安南国国王的驸马黎季犛暗中叛乱,将安南国的陈姓王族全部屠杀。

黎季犛宣称自己是虞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因此改名胡一元,让他的儿子胡苍当皇帝,自己当太上皇,在安南建立起了大虞帝国。

在随后给永乐帝的奏章上,黎季犛说陈氏王族已经全部死于一场由部下发动的叛乱中,而其子胡苍是安南国国王公主之子,请求让其成为安南国国王。

由于安南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再加上是属国,永乐帝因此信了黎季犛的话,册封胡苍当安南国王。

巧合的是,陈氏王族的人并没有死绝,有一条漏网之鱼,就是安南国国王之子陈天平,却逃到临近的南掌王国,也就是现在老挝。

南掌王国是大明的藩属之一,因此将陈天平送到了南京。

巧合的是,黎季犛的使节也到了南京,这些使节本是安南国陈氏王朝的故臣,见了陈天平后慌忙惊愕下拜,无意中证实其安南国王子的身份,也知道是黎季犛杀了安南国陈氏王族的事。

永乐帝随即向黎季犛责问其叛乱之事,黎季犛连忙上奏章谢罪,请求准予其迎接陈天平返国复位。

永乐三年,永乐帝派大将黄中率军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

次年,黄中一行进入安南国境,沿途迎接的人员都十分恭顺,这使得黄中的戒备为之大为松懈。

当黄中率军来到芹站(富良江北岸)时,山路险峻,树林茂盛,又时逢大雨。

正当随行的胡军忙着搭建营帐避雨时,忽然周围林间伏兵四起,冲进护军中将陈天平杀死,然后迅速向南撤退,渡过了富良江。

永乐帝派往安南国的几名使臣在陈天平的身边,也都在袭击中被那些伏兵杀死。

黄中见状大惊失色,连忙调集兵力反击,无奈富良江上的桥已被砍断,伏兵在南岸叩拜,表明其无意触怒大明,只不过是陈天平冒牌的安南国妄王子,故而将其除掉,安南国贫乏不能款待大明的使臣,请黄中回去,届时安南国新国王胡苍自会向永乐帝请罪。”

永乐帝对黎季犛父子的挑衅大为震怒,这才有了张辅平定安南,桌抓了黎季犛父子。

黎季犛父子在南京的监狱里囚禁了一段时间后就被释放,被永乐帝发配到到广西为民。

由于安南陈氏已无子嗣,故而永乐帝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设交趾布政使司,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

陈氏后人二十年前已经死绝,如今黎利忽然找到的这个陈暠毫无疑问是假的,他这样做既给了双方议和一个借口,又顺理成章地给了宣德帝一个台阶,使交趾脱离大明,复为大明的属国。

在李云天看来,黎利议和的心思无比迫切,先是颇为滑稽的向宣德帝上了请降表,后来又觉得不妥,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假的安南国陈氏王子陈暠,可谓费尽了苦心。

“诸位爱卿,尔等如何看待此事?”等现场众人都看完了王通的急报,宣德帝神情沉郁地问道。

作为一名跟随着永乐帝驰骋疆场的年轻君王,宣德自然希望他能给大明开疆拓土,最起码要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故而不愿意放弃交趾。

可与永乐帝不同,宣德帝又受到了洪熙帝的影响,将国策定为了休养生息,如此一来就不得不放弃劳师动众的交趾平叛。

本来,宣德帝倾向于再次平叛,毕竟祖宗的上岂可轻易弃之?

可如今不仅柳升,连沐晟也被叛军击败,这不由得令宣德帝重新审视交趾的战事,是否为了被称为蛮夷之地的交趾而举全国之力平叛。

故而他刚才看完了王通的这份急报后才会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交趾战事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使得他难以将其掌控。

“皇上,臣到过交趾,安南陈氏一族早已死绝,这个陈暠铁定是假冒的,是黎利的诡计。”

张辅闻言率先开口,沉声向宣德帝说道,“交趾是无数将士用血汗换来的,绝对不能就这么给了叛军。

“皇上,臣愿意领兵前往交趾,诛灭那些叛贼!”说着,张辅冲着宣德帝一拱手,神情严肃地向宣德帝请战。

“敢问太师需要带多少兵力去交趾,何时才能平定交趾的叛乱?”杨士奇的眉头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望着张辅。

“皇上,臣只要五万京军,一年之内绝对将叛首黎利前来进献皇上。”张辅想都不想,高声向宣德帝说道,显得信心十足。

“太师,成山伯和安远候之所以战败,依本官来看绝非偶然,叛军如今羽翼已丰,士气正盛,又深得当地百姓民心,再次平叛无疑困难重重。”

杨士奇沉吟了一下,不无担忧地向张辅说道,“我军两次平叛皆已失败,太师乃我军之中流砥柱,倘若有何闪失,后果殊难预料。”

“夏大人,户部多长时间可以备妥五万大军前往交趾平叛一年的军需?”杨荣见张辅神色傲然,随后不动声色地给问向了夏元吉。

“可先将国库中的财物用作军帑,再从中原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征税以补国库之需。”夏元吉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答案,他并不愿意放弃交趾。

“倘若战事一年之内无法结束,军需如何解决?”杨荣闻言点了点头,夏元吉先挪用国库财物充作平叛军需,再从中原和江南征税确实是一条变通的法子,接着沉声问道。

“继续征税。”夏元吉犹豫了一下,无奈地回答,他其实也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

大明地域宽广,需要用到钱的地方众多,并不仅仅交趾战事,虽说大明这几年每年的盈收都会增加一些,可是各项支出也在加大,因此要想继续维持交趾战事的花费,唯有继续向百姓征税。

当然了,以大明目前的国力,百姓们负担得起平叛交趾的军需,只不过日子肯定要过得苦一些了。

而且,那些征税的地方官吏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捞油水的机会,想尽办法从中获利,届时实际征收的税费肯定远远高于交纳国库的数额。

如此一来,就与洪熙帝和宣德帝推行的与民休息的国策背道而驰,使得洪熙帝和宣德帝几年来的心血付诸东流。

听闻此言,张辅不由得沉默了,他虽然有信心平定交趾的叛乱,但以目前叛军的实力以及交趾当地的形势,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将叛军给剿灭,很可能会持续个两三年。

宣德帝的是天下人的皇上,并不单单是交趾百姓的皇上,若要是因为交趾的事情坏了宣德帝的对大明制定的国策,影响到大明其他地域的安生,那么无疑得不偿失。

毕竟,交趾不仅是蛮夷之地,又是后来并入大明疆土的属国,朝中文武大臣对其的重视绝对不会与两京十三省相同。

将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后,很显然放弃交趾比继续为了交趾而劳民伤财,进而影响大明国运的好。

张辅虽是勋贵之首,但同时也是大明的臣子,并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权衡了利害关系后,他自然要为大明的百姓着想,同时也要维护洪熙帝和宣德帝所制定的国策。!^!

第392章贺喜(三更)

张辅是朝中勋贵主战派之首,他一沉默立刻影响到了周征和张昊,两人有些无奈地对视一眼,并没有再开口说话,神色显得颇为黯然。

像张辅一样,周征和张昊也清楚平叛交趾和大明整体利益之间的利害关系,虽心有不甘但却无可奈何,毕竟大明不仅仅有交趾,还要为两京十三省的百姓考虑。

如今连张辅这个当年打下了交趾的功臣都动摇了继续平叛的念头,那么周征和张昊岂能再坚持下去?

骞义和夏元吉也暗自摇着头,虽然两人有心维护交趾,可谁成想连沐晟也败了,这无疑会使得平叛困难重重,拖累大明的百姓。

说到底,骞义和夏元吉是文官,不仅要维护大明的疆土,还要心系百姓的民生,主战的意愿要弱于张辅和周征、张昊。

既然张辅现在被杨士奇和杨荣驳得无言以对,周征和张昊也都闭口不语,两人也唯有望而却步。

况且,从宣德帝的那一声叹息中,在场的众人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宣德帝并不愿意再打这场劳民伤财的仗了,以免拖累了他所指定的休养生息的国策。

杨士奇和杨荣不由得暗中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