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骁武军!参谋?”络腮胡男人闻言顿时微微一怔,他从未与骁武军打过交道,一时间对那名参谋的到来感到颇为诧异。

“老爷,妾身听说这骁武军可是咱们大明的精锐,一个个以一当十,悍勇无比,这次交趾的那些叛匪一定能被剿灭吧?”这时,给络腮胡男人捶肩的俏丽女子不由得饶有兴致地问道。

“剿灭了有什么好,老爷还指着粮价再往上涨涨……”络腮胡男人闻言随口答道,随后他好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噌一下就站了起来,禁不住脱口而出道,“不好!”

“老爷,怎么了?”俏丽女子吓了一跳,不由得狐疑地问道。

“俗话说的好,无事不登三宝殿,老爷与骁武军没有丝毫的瓜葛,他们此番派人来找老爷,一定是在打老爷手里粮食的主意。”

络腮胡男人的眉头皱了皱,向俏丽女子解释道,“骁武军这次来得如此之快,根本就没有时间准备粮食!”

“老爷,妾身听说宣化城有不少粮食,他们不会动咱们的粮食吧?”俏丽女子闻言也跟着紧张了起来,试探性地问道。

“那里的粮食虽多,但到宣化府逃难的难民更多,骁武军这次若要平叛成功必须要安置好那些难民,这将需要很多粮食。”

络腮胡男人摇了摇头,面无表情地回答,“如今交趾叛军羽翼已丰,这场仗还不知道打到猴年马月,对骁武军来说自然是粮食越多越好,咱们在太平的这些粮食自然会被他们看上。”

“老爷,他们不会把那些粮食抢走吧?”俏丽女子见络腮胡男人说的那么严重,顿时慌乱了起来,那些粮食可是值三四十万两,要是就这么没了的话络腮胡男人可就要倒大霉了。

“抢?”络腮胡男人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一脸傲然地说道,“我们九州商会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否则何以纵横两广?即使是广西巡按御史大人见了大当家也是客客气气的,老爷就不相信骁武军敢明抢。”

络腮胡男人口中的大当家指的是陈凝凝,而他就是被陈凝凝和郑婉柔派来广西筹备粮食事宜的贾云川。

由于要在太平府照看那些在粮仓里贮藏的粮食,故而贾云川在城南买了一个小院住了下来,顺带还纳了一个小妾服侍。

因为陈凝凝和郑婉柔是李云天的妾室,故而两人在九州商会里是一个机密,除了那些重量级的会员外,其他会员都不知道两人的身份。

陈凝凝和郑婉柔在九州商会出现的时候都以男装示人,虽然两人在九州商会没有职务,但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九州商会执事会的执事和那些重量级的会员无不以两人马首是瞻。

之所以这样,不仅仅因为李云天在京城是宣德帝身边的近臣,还与陈凝凝和郑婉柔卓越的商业才华有着重要的关系,否则两人在九州商会难以服众。

说起来这件事情是李云天的杰作,本来就冰雪聪明的陈凝凝和郑婉柔被李云天灌输了现代的商业理论后,拥有了远超常人的商业嗅觉和精准的商业目光,堪称商业奇才,使得九州商会的那些重量级会员无不拜服。

迄今为止,陈凝凝和郑婉柔所经手的生意无一不大获成功,获利丰厚,正在是两人的筹划下,九州商会才能如此迅速地占领市场,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大明的两京十三省。

两人就犹如一辆齐头并进的双驾马车,既相互制约,同时又相辅相成,稳稳当当地引领着九州商会飞速前行,成为了大明盐商总会、粮商总会和布商总会之外的第四大商会。

由于陈凝凝和郑婉柔身份神秘,又对九州商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故而九州商会的会员们私下里就称呼两人为“大当家”。

今年上半年,贾云川筹备粮食的时候在桂林城触动了一家大商贾的利益,被那家大商贾利用官府的关系陷害后投进了大牢。

不过,贾云川在大牢里没待几天就放了出来,那名陷害他的大商贾和官府的官员被广西巡按御史抓进了牢里。

后来贾云川才知道,陈凝凝来了桂林,前去见了广西巡按御史衙门的巡按御史大人,后来被巡按御史大人亲自送出了衙门,然后他就被放了出来,陷害他的商贾和官员随之倒霉。

由此,贾云川终于意识到陈凝凝比他想的还要厉害,竟然能使得高高在上的巡按御史大人雷厉风行地就解决了他的案子。

贾云川不会知道,巡按广西的监察御史与李云天是同一科的进士,私交甚好,自然会为他出头了。

因此,虽然骁武军是由大明新晋的勋贵――镇武伯率领,但贾云川也有不少底气,不会轻易就让骁武军夺了那些粮食,反正他的身后有陈凝凝这个大当家正要,同时又占着情理,故而并不怕将事情闹大。

俗话说的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猜出魁梧上尉的来意后,贾云川决定前去会一会魁梧上尉,面无不表情地赶向了前院。

“大人造访寒舍,小民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魁梧上尉端端正正地坐在会客大厅的椅子上,贾云川进门后冲着他一拱手,微笑着问道,“不知大人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贾老板,本官此次前来是与你商量买粮的事情。”魁梧上尉见状起身,沉声说道。

“买粮?”贾云川闻言故意装作诧异的样子,显得颇为意外,心中却一声冷笑,说是买,恐怕价格极低与抢没有什么分别。

“大人有所不知,太平的这些粮食属于九州商会,小民无法做这个主。”随后,贾云川向魁梧上尉一躬身,不动声色地说道,“大人想要买粮的话,小民必须得到上面的许可。”

“贾老板,本官用它买,应该可以了吧。”魁梧上尉闻言,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走到贾云川面前后缓缓伸开了手掌,微笑着将手掌中的那样东西展示给他看。

“大人,小民失陪片刻。”当看清魁梧上尉掌心的物体后,贾云川顿时微微一怔,双目流露出愕然的神色,忍不住重新打量了魁梧上尉一眼,随后冲着魁梧上尉一拱手,急匆匆地离开了。

望着火急火燎离去的贾云川,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的手掌上静静地躺着半枚铜板,正是贾云川所拥有的那半枚铜板的另一半。

很快,贾云川就快步回来,手里握着陈凝凝和郑婉柔让人给他的半枚铜板,拿起李云天的那半枚一对,两个半枚铜板严丝合缝地拼在了一起,合成了一枚完整的铜板。

“大人,你想如何买粮?”贾云川见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终于等来了另外半枚铜板,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拿那半枚铜板的人竟然是骁武军的人,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抬头望向了李云天。

“以成本价买下全部的粮食。”李云天微微一笑,沉声说道。

“成……成本价?”贾云川的不由得怔在了那里,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现在粮食可是广西与交趾临近州府的紧俏物资,由于受到交趾战乱的影响粮价已经涨了几倍,而李云天竟然要用成本价买粮,这样一来九州商会岂不是亏死了?

“明天骁武军有人会来与你商谈买粮事宜,你用成本价卖给他。”李云天点了点头,见贾云川神情惊愕,于是不动声色地点了他一句,“赚钱的机会多的是,你没有没有想过九州商会为何会把你派来这里?”

说完,李云天双腿一并,向贾云川行了一个军礼,抬步离开。

贾云川见状来不及多想,连忙将他送出了院门,皱着眉头目送李云天消失在了街头的夜幕中,然后一脸狐疑地望向了手里的那两个半截铜板,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拿给他另外半枚铜板的人竟然会是骁武军的人,简直太出人意料了。

良久,贾云川缓缓握紧了拳头,起身走进了院里,他已经想通了李云天临走前的那句话的意思。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陈凝凝和郑婉柔压根就没有在这批粮食上赚钱的意图,只是帮了朝廷一个忙而已,以此来获取朝廷的回报,意义深远。

此时此刻,他万万想不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的上尉就是大名鼎鼎的镇武伯,否则他就知道陈凝凝和郑婉柔这样做纯粹是帮李云天,根本就没有想过什么回报。!^!

第430章土司

由于交趾事态紧急,故而李云天只在太平城待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前往宣化城,为了安全起见太平卫指挥使派遣五百名士兵沿途护送。。

当天上午,几名骁武军的武官前去找贾云川,商讨买粮的事宜。

就像贾云川先前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宣化府的难民还是平叛交趾的大军都需要粮食,而从内陆调运粮食需要不少时间,劳时费力,因此九州商会在太平府囤积的粮食无疑成为了骁武军的首选。

那几名武官原本以为贾云川会趁机狮子大开口,狠狠地敲骁武军一笔竹杠,可出乎他们的意料,贾云川竟然以比平常市价还要低的成本价将粮食卖给了骁武军。

对于这种反常的情形,那几名武官一时间面面相觑,感到匪夷所思,直到与贾云川签订了买卖文书后才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

不过,几名武官并没有感到庆幸和欢喜,而是带人严格清查了粮仓里的粮食,当发现所有的粮食都完好无损后,这才松了一口气,以骁武军的名义宴请了贾云川,并将此事向上级汇报。

单单这一项,骁武军就省下了近三十万两银子。

值得一提的是,十万大军一年需要粮食的花销要大于二十万百姓口粮的花销:一是军队的军粮质量要高于百姓的口粮,二是军队的士兵都是男子,而百姓一家有老幼妇孺,饭量不及士兵。

因此,十万大军一年军粮的市价近五十万两银子,而二十万百姓一年口粮的市价不过二十多万两。

由于太平府地处偏远,贾云川将这批粮食运到来的成本价大概就是二十多万两银子,如果按照现在太平府的粮价至少也能卖到五十万两。

如此一来,骁武军等于节省了三十万两银子,对于交趾的平叛大业来说九州商会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

两天后,李云天一行抵达了太平府和宣化府的交界处的一个山口,意外地发现山口处的通道上黑压压挤满了人,声音嘈杂,混乱不堪。

原来,山口处设了一道关卡,一大群穿着当地少数民族服饰的土兵拎着刀枪守在关卡东面太平府地界的一方。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那些土兵身旁的一棵大树上晃晃悠悠地吊着十几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人,由于双目紧闭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大树底下是一群被绳子捆住、****着上半身的老幼妇孺,在冷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几个小孩在那里吓得哇哇直哭。

关卡西面的大路上聚满了身穿各色服饰的百姓,看样子是从交趾逃出准备到太平府躲避战乱的难民,一个个拖儿带女,或许是被那些吊在树上的人和土兵手中武器所震慑,不敢闯过关卡,在关卡前苦苦哀求那些土兵放他们过去。

不过,那些土兵丝毫不为所动,拎着刀枪面无表情地瞪着那些难民。

所谓土兵,指的是太平府当地土司衙门所辖的士兵,土司衙门所辖的百姓被称为土民。

而说到土司衙门,就不得不提及在大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施行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起源于元朝,通过分封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官制。

需要说明的是,土司的职位虽然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

依照《明史?土司序》记载,土司的承袭“须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以此来加强明廷对土司的管理,使得土司臣服于朝廷。

土司只有接受册封成为朝廷命官后,那么才正式取得了对土民统治的合法权。

而且,每当改朝换代时,土司都要向新天子朝贡表以示投诚和归顺,以换取新天子的册封,获得新的印信。

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

明朝沿袭了元朝的土司制度,并在土人中设立了文职和武职两种官职。

其中,武职由高到低为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使和蛮夷使等等,隶兵部武选清吏司,归各地都司管辖。

文职从高到底为土知府、土知州和土知县等等,隶属吏部验封,各布政使司管辖。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宣慰使、宣抚使和安抚使等武职获得者能称之为土司。

而土知府、土知州和土知县等文职获得者不是土司,只是朝廷任命的一种由土人担任的世袭官员。

为了加强统治和控制,明朝还在重要的土司辖地内设置卫所,驻扎重兵,采用卫所和土司相结合的军事建制。

明代的宣慰使司衙门,也就俗称的土司衙门,设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佥事一人,正五品。

宣抚使司衙门也属于土司衙门,设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抚副使一人,从五品;宣抚佥事一人,正六品。

无论宣慰使司衙门还是宣抚使司衙门,都俗称土司衙门,其中只有宣慰使和宣抚使由朝廷任命,其余的土官由宣慰使或者宣抚使自行任命。

除了土司衙门的土官外,土司还在自己的辖境内任命地方土官,其职务有总理、家政、舍把、旗长、亲将、总爷、洞长和寨长等职务。

通常来说,无论是土司衙门里的土官,还是地方土官,一般由土司的家族成员担任。

宣抚使和宣慰使定期朝贡,按年交纳定额赋税,称为差发,战时听供朝廷征调,依照朝廷下发的的征发令提供土兵参与作战。

原本,土司所领之兵只有守土之责,无事则荷末而耕,有事则修矛以战,军无远戍之劳,官无养兵之费。

不过,随着土司制度的日趋完备以及与朝廷关系的密切,从明朝开始,土司所辖的土兵就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兵源。

由于土司所处之地大多闭塞落后,故而土司的统治等级森严,其社会形式处于半奴隶社会半封建社会的境况,用严格的等级来确定权力和地位,尊卑之分鲜明。

例如:施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土地按照等级分配,土司占有肥田沃土,舍巳头人可分平地,土民只能在山坡上开一块“份地”。

在住房上,土司“纺柱雕梁,砖瓦鳞砌”;舍已头人“许竖梁柱,周以板壁”,土民则“叉木架屋,编竹为墙,皆不准盖瓦,如有盖瓦者,即‘治以潜越’治罪”。

因此,外界对此调侃道:只准家政骑马,不许百姓盖瓦。家政指的是土司任命的一种高级官员。

土司出巡时仪卫威严盛大,土民见之皆夹道拜伏,否则以谴责诛杀勿论也。

这意味着,土司在其辖区内有着无上权威,是握有生杀予夺的土皇帝,他们通常自称为本爵,土民称其为爵爷或者都爷。

由于土司所处的社会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用士大夫的话来讲就是蛮荒未开化,故而土司通常对所辖的土民实行野蛮残酷统治的重要手段,其刑法有断首、宫刑、断指、割耳、挖眼和杖责等。

其实,在土司制度下,土司辖地内的土民与农奴无异,他们没有任何土地,所种之地都属于土司。

除了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和当土兵外,土民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而这种封建农奴性质的制度,就是土司制度的经济基础。

朝廷对土司的继承制度并没明确限制,基本上按照父死子袭,子死孙袭,代代相传。土司有子则长子袭,无子则弟或婿、妻以及侄辈都可袭。

土司承袭的年龄各朝也有所规定,明朝规定为十八岁,而清代改为了十五岁。

年幼不能承袭的土司,必须由本族土舍或母,能抚孤治事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