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否则,如果出现耗盐量像过山车那样的起伏不定,不用说肯定是市面上出现了私盐,那么不仅当地的盐业司首先会被追责,而且还要追究涉事州府衙门官员的责任。

宣德帝了解了李云天的主意后觉得不错,只要在两京十四省设立十六个盐业司,那么就能掌控两京十四省每年的耗盐量,只要这个耗盐量的波动幅度不大,那么说明市面上的私盐被禁止。

由此一来,也能防止那些地方上的盐商私自太高盐价,毕竟盐是重要的战备物资,需要朝廷的掌控,而不是成为那些奸商牟利的工具。

在宣德帝看来,盐业司成立之初里面的官吏无疑是最为清廉的,地方上的盐商们无法整来私盐,这样就能得到各地耗盐量的确切数据,而有了这个数据就等于给两淮盐道的官吏们上了一道紧箍咒,哪里的耗盐量出了差错就追究哪个盐业司的责任。

第547章欲扬先抑

宣德帝御准李云天彻查两淮盐道后,李云天推荐谢恒和韩亮作为他的助手,成为了巡盐副使。

谁也不会想到,为了说服宣德帝下定决心整顿两淮盐道,李云天可谓是费劲了心机和口舌。

在外界看来,宣德帝之所以让李云天去查两淮盐道,是因为他被张贵逃走并且有着百万家财的事情给震怒了。

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宣德帝在随后的大朝上给太和殿的文武百官们演了一出好戏,对张贵的事情是大发雷霆,将前两任两淮巡盐御史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吓得两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低着头唯唯诺诺地跪在大殿上。

宣德帝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前去捉拿张贵的锦衣卫行动迅速,马不停蹄地就奔向了扬州城,可是谁成想还扑了一个空,张贵竟然在其到来之前的半个时辰内带上家眷跑了。

很显然,有人暗地里向张贵通风报信,要知道这可是宣德帝亲自过问的御案,这无疑是在向宣德帝的权威进行挑衅。

更何况,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张贵竟然如此有钱,可谓坐拥百万家财,足以抵得上大明户部每年三分之一的税收,如何不让宣德帝恼火。

没人会认为张贵的那百万身家是从正道生意上来的,从户部的税收记录中两淮盐道一年的税银也不到一百万两,张贵一个小小的盐商每年又能从贩盐上赚多少,再者说他平日里肯定也有不少花销。

如此一来的话,大家就清楚一向温和的宣德帝为何会如此震怒,每年从两淮盐道上流失的税银恐怕有数百万两之巨,而这些本应该是朝廷的钱。

“查,一定要给朕查清楚,该关的关,该杀的杀,朕倒要看看以后谁还有这么大胆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发了一通怒火后,宣德帝怒气冲冲地望向了立在大殿左侧文官队列中的李云天,“镇武侯,朕把这件差事交给你,你去巡查两淮盐道,如果办不好的话你就不用回来了!”

为了李云天在朝廷上的站位,礼部的官员可是查阅了大量的典籍和史料,毕竟像李云天这样有着显赫文职和武职的官员是大明立国后的第一个,故而礼部也不清楚他究竟是站在文官的队列还是勋贵的队列。

经过一番复杂的考证,礼部的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头绪,让李云天站在文官队列吧,他是大明堂堂的镇武侯,这样做不合时宜。

可让李云天站勋贵队列吧,先不说李云天是正统的科举出身,单单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就在勋贵队列中显得格格不入。

由于大明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的争斗,这已经不仅仅是李云天一个人的事情了,李云天的特殊身份使得他无论被归纳于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不合适。

最终,焦头烂额的礼部的官员们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奇数月份大朝时李云天站文官队列,偶数月份大朝时他站勋贵队列,这样一来无论是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满意了。

“臣领旨。”听见宣德帝将彻查两淮盐道的任务交给自己,李云天连忙快步出了队列,来到殿前躬身向宣德帝行礼。

现场的文武百官见状心中不由得暗自摇头,连宣德帝身边最信任的李云天都受到了宣德帝怒火的牵连,由此看来这次两淮盐道这次少不了又要掉一批乌纱了,否则如何平息李云天的怒火。

不过由于宣德帝选了李云天来查案,这使得大殿上的六部堂官们安心不少,李云天向来办事稳重,通常都会留有余地,想必不会在两淮盐道上穷追猛打,搅得两淮盐道鸡犬不宁。

内阁的阁员们心中也暗自感到欣喜,李云天是杨士奇的门生,标准的内阁嫡系,这次肯定会给六部阵营所统辖的两淮盐道一个厉害。

由此一来,李云天既能得到内阁的鼎力支持,同时也会因为六部的拉拢而在江南少了许多阻力,可谓一箭双雕。

“复生,你们讲武堂军户种的花生、番薯等物在京城可是大受欢迎,而且由花生榨出来的油吃起来特别香,已经成为了市面上的抢手货。”谢恒剥开了手里的花生壳,将花生仁扔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边嚼边笑着说道。

经过四年来的种植,讲武堂在京城的各个农庄已经步入了正规,专门用来种植从美洲运来的花生、玉米和番薯等物,现在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种植规模,其种植的花生等物深受京城百姓的喜爱。

大明现在吃的油主要是动物油和植物油,动物油例如猪油、羊油等等,植物油就是蓖麻油和菜油等等,花生油还是首次出现,味道既纯正又对人健康有益,故而一经讲武堂推出就备受市场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讲武堂的军户不仅在种植上实行农庄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销售体系,而且种植的农作物由讲武堂司务厅统一对外销售,进而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军户们的利益。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下一步他会将番薯、玉米和土豆等农作物在整个大明进行推广,以增加大明百姓们的口粮。

“你和韩兄要是喜欢的话等回了京城我每个月送你们几十斤。”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如今讲武堂军户的农业种植蒸蒸日上,这几年盈利增长迅速,使得他颇为满意。

“几十斤太多了,十几斤足矣。”谢恒也跟着笑了起来,现在的花生油可谓是有市无价,全被京城的达官贵人给包揽了,市面上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而且,由于花生油能产生巨额利润,李云天已经从宣德帝那里讨来了一道恩旨,花生的种植和销售将由讲武堂专营。

宣德帝肯定要给李云天这个面子,说到底花生也是李云天找人不远万里从海外寻来,因此交给讲武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云天已经决定扩大花生的种植规模,很显然,单凭讲武堂的军户花生的产量肯定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故而他准备授权给京卫的那些军户来种植花生,届时由讲武堂统一进行种植指导和收购。

虽然此次前去两淮盐道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但李云天和谢恒、韩亮的心态都显得非常轻松,好像丝毫没有将两淮盐道的事情放在心上,这不仅彰显出了三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也直接影响到了随行人员,使得船上的氛围异常轻快。

“侯爷,前方就是济宁府了。”就在李云天和谢恒、韩亮谈笑风生的时候,一名身穿飞鱼服、腰挎秀春刀的锦衣卫千户走了进来,冲着他一拱手,沉声禀告。

这名锦衣卫千户不是别人,正是李云天的心腹亲信李满山,现在是锦衣卫北镇抚司五大千户之一,这些年着实办了一些大案,在京城也是小有名气的一号人物。

李满山自然是李云天向宣德帝要来的,他此次南下扬州是奉宣德帝的御命办的钦案,故而有锦衣卫随同协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锦衣卫有着独立的司法权限,与三法司分属不同的系统,届时李云天想要抓人的话也就方便了许多。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信任李满山,此次彻查两淮盐道牵扯甚广,里面利益纠葛复杂,万一锦衣卫派来别的千户的话消息难保不会走漏,届时李云天可就被动了故而他自然要用自己信赖的人。

“咱们今天晚上就在济宁城过夜,我请你们吃地道的山东菜。”李云天将手里的花生壳仍在桌上,笑着向谢恒和韩亮说道,谢恒和韩亮都是南方人,还从没有去过山东办过差,自然也没机会品尝山东菜肴。

按理说,由于宣德帝的震怒,李云天应该昼夜兼程赶往扬州彻查两淮盐道衙门才对,可是他好像却并不着急,每到运河沿岸的一个州府都要进城休息,与那些前来拜见的州府官员把酒言欢。

这不仅使得南下的速度变得缓慢,同时也给了两淮盐道的官吏和江南的盐商时间,使得他们能从容应对李云天的这次对两淮盐道的彻查。

正是因为李云天这种松散的态度,原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两淮盐道官吏和江南盐商们顿时松了一口气,谁都看出来李云天无心在两淮盐道大动干戈,否则的话早就星夜兼程赶来扬州。

不过,两淮盐道的官吏和江南的盐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李云天之所以表现出懈怠的姿态其实是迷惑他们的假象而已。

有一句话说的好,欲速而不达,李云天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严查两淮盐道的黑幕,那么就一定会将两淮盐道的那些龌龊事统统清查出来。

为了在彻查案件时遇到更小的阻力,同时也是为了两淮盐道官吏和盐商转移甚至销毁手中的罪证,他于是故意示敌以弱,趁着那些盐道官吏和盐商松懈之时给予其致命一击。

第548章搭便船

李云天乘坐的官船停靠在济宁府码头的时候,济宁府知府和济宁卫指挥使已经率领着济宁城大大小小的官吏在码头上迎接。

在迎接的人群中,除了李云天的堂哥李云峰外还有两个李云天的老熟人,一个是济宁卫指挥使陆韧,另外一个是济宁府德县赵家集赵氏族长赵泽恩。

陆韧原本是石门守御千户所千户,当年因为及时带兵赶去德县赵家集“救驾”,故而被提升为了济宁卫指挥使,按照大明军制将世袭卫指挥使一职。

至于赵泽恩,则是李云天在躲避汉王的人追捕时躲进了赵家小姐赵欣月的闺房,进而与赵泽恩结识。

济宁府知府魏名扬是去年从工部郎中的位子上外放来的京官,是内阁阵营的一员,经内阁举荐得以外放担任知府。

作为济宁府的父母官,魏名扬已经在济宁城内给李云天摆好了接风晚宴,李云天在众人的簇拥下谈笑风生地进了城。

晚宴过后,李云天领着谢恒、韩亮和李满山住进了济宁府府衙后宅,他们将在这里住上一夜,第二天上午再启程赶路。

本来以李云天的身份,地方官员通常会在当地的士绅大贾中选取一户人家来作为他下榻的住所,毕竟那些人家的宅院远比府衙的后宅要豪华,而且那些士绅大贾肯定也会尽心尽力地伺候。

不过李云天并不想滋扰地方,因此他每到一处住的不是府衙就是卫所衙门,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惯例。

次日一早,魏名扬和陆韧就领着官员在李云天所住的宅院门外恭候,然后浩浩荡荡地簇拥着李云天前去码头乘船。

“李大哥救我!”码头上,李云天正在于魏名扬、陆韧等人话别,一旁看热闹的人群中忽然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喊声。

李云天闻言下意识地望了过去,只见一名英俊清秀的白衣公子被两名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士兵拦下,一脸焦急地望着他。

“大人,你认识此人?”见此情形魏名扬不由得问道,如果是李云天熟人的话他可就要让那两名拦路的士兵放那名白衣公子过来。

“素未平生。”李云天打量了那名白衣公子一眼,向魏名扬微微摇了摇头,在他的记忆里好像并没有见过此人。

魏名扬闻言眉头顿时微微一皱,以为白衣公子是来捣乱的,于是向维持秩序的士兵摆了一下手,士兵们就蜂拥而上,准备赶走白衣公子,以免坏了李云天的性质。

“李大哥,你可记得当年赵家集的赵黑牛?”白衣公子见状不由得急了,连忙高声向李云天喊道。

“赵黑牛?”李云天闻言不由得一怔,如果说在其他地方他可能一时间还想不起来赵黑牛是谁,不过如果前面加上赵家集的话他立刻就明白了白衣公子口中的赵黑牛身份。

赵黑牛是赵泽恩所在赵家的一个家仆,当年负责给赵欣月的院子担水,从赵欣月忽然增加的饮食上猜出了李云天藏在赵欣月的闺楼里,故而向追捕李云天的朱瞻坦告密,想要飞黄腾达,既霸占赵家的产业,也得到娇俏漂亮的赵欣月。

可惜的是,赵黑牛时运不济,由于雷婷和陆韧及时赶来搅了他的好事,最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济宁府知道李云天在赵家集这一段往事的人不少,可是没人会把赵黑牛拎出来与李云天攀关系,除非……

“你……你是……”李云天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人的影像,随后不如惊讶地望着那名白衣公子,上下打量着他,显得十分意外。

“李大哥,这次轮到我落难了,你可要救我!”白衣公子见李云天认出了自己,脸颊上顿时流露出轻松的神色,提高了音量向李云天说道。

魏名扬见状知道白衣公子是李云天的熟人,连忙向阻拦白衣公子的士兵挥了一下手,士兵们于是知趣地让开了一条路。

白衣公子随即快步走向了李云天,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身穿蓝衣的清秀随从,肩上挎着两个大包袱。

“胡闹什么,还不快退下!”不等白衣公子来到李云天面前,立在魏名扬身旁的赵泽恩走过去拦住了他的退路,板着脸说道。

“我是来找李大哥的,并不是胡闹。”白衣公子闻言一仰首,气鼓鼓地向赵泽恩说道,“如果不是被逼无奈的话我也不会出此下策!”

“你……”赵泽恩见白衣公子铁了心要找李云天,正要开口呵斥,冷不防身后的李云天笑着发话了,“赵公稍安勿躁,既然故人开口求援,本官自当过问。”

“发生了什么事?”说着,李云天走到白衣公子面前,笑着问道,从刚才的一幕来看白衣公子好像并没有遇上什么麻烦事。

“李大哥,我本来在京城待得好好的,结果被家里一封书信给骗了回来,逼着我嫁给一个济南城素未谋面的花花公子,你给评评理,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凭什么要被当做货物一样送出去。”

白衣公子咬着嘴唇,气呼呼地向李云天抱怨着,原来她是一名女子,看得出来对被骗回家一事耿耿于怀。

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赵泽恩的宝贝孙女赵欣月,一晃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她已经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成为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从古至今,儿女的婚事莫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公子虽说有着数房妾室,但哪个男人不是三房四妾的,况且你嫁过去了是正室,那些妾室还不都要顺从于你!”

赵泽恩闻言面色一沉,瞪着眼睛教训着赵欣月,“你在京城待了几年心都野了,再不管教的话以后岂不是要翻天?”

听闻赵泽恩说到“三房四妾”,李云天的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尴尬的神色,他的妾室众多,按照赵欣月的意思岂不也属于“花花公子”?

“他要是三房四妾倒没什么,可他私下里勾搭良家女子,并与家里的丫环不明不白,这样的男人岂能托付终身?”赵欣月并没有对赵泽恩吓住,不服气地反问道。

“赵公,赵小姐对本官有救命之恩,本该受到朝廷的封赏,不过本官一时疏忽给忘记了。”眼见赵泽恩和赵欣月要吵起来,李云天连忙打起了圆场,沉吟了一下后说道,“本官这次江南之行后就启奏皇上,让赵小姐得到应有的恩赏。”

李云天的说法有些含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