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使大人,下官担心朝鲜国会从中作梗,杨木答兀要想派兵前来要经过朝鲜国的辖区,他们屡次三番的阻挠杨木答兀送还汉人军民,恐怕不会让他顺利派兵。”

经过李云天这么一提醒,兴奋的猛哥帖木儿回过神来,不无担忧地说道,“恐怕这次给杨木答兀运送物资也会受到朝鲜国的干扰。”

“勿需担心此事,本使会知会朝鲜国咸镜道兵马节度使金宗瑞,让他约束好手下的兵马,不得介入杨木答兀一事。”李云天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微笑着向猛哥帖木儿说道,他其实心中巴不得朝鲜国阻挠杨木答兀,这样一来就给了他出手的把柄。

面对被朝鲜国侵占的铁岭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毛怜卫等地,李云天一定会将其夺回来,这既是安抚建州女真的人心,同时也是要防备朝鲜王国北扩与大明划鸭绿江而治,那样的话大明对朝鲜王国的掌控就要弱了许多。

猛哥帖木儿这时才想起来李云天是大明出使朝鲜王国的使者,脸色不由得缓和了许多,有李云天坐镇的话想必朝鲜国咸镜道的人不敢再在杨木答兀一事上阳奉阴违故意找麻烦。

第669章开原城(二更)

由于辽东军情紧急,因此李云天并没有在清山城多待,第二天就起程赶去了开原城,准备尽快处理辽东的军务。

猛哥帖木儿让其弟凡察和淤沙哈率领数百名斡朵怜部的士兵随行护送,并且亲自将李云天送出了斡朵怜部的地盘,对李云天恭敬有加。

值得一提的是,凡察是斡朵怜部仅次于猛哥帖木儿的二号人物,猛哥帖木儿将斡朵怜部的兵力一分为三,中军由他统帅,左军由凡察统帅,右军由猛哥帖木儿长子阿古统帅。

凡察不仅跟随猛哥帖木儿参与了永乐帝的第三次北征漠北并立下大功,而且多次随同猛哥帖木儿前往京城觐见大明天子,还全程参与了对杨木答兀的招抚,与猛哥帖木儿一样对大明忠心耿耿。

经过几天的行程后,十一月上旬李云天一行人抵达了辽东都司北方重镇――开原城。

开原城南门外黑压压地聚满了迎接的人群,骁武军指挥同知顾礼裕、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裴俊和开原城游击将军杨杰等大小官吏悉数到场。

顾礼裕从交趾回到京城后就被李云天派去了骁武军辽东朱雀大营,负责辽东朱雀答应的事务,单就官职而言在关外仅次于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都指挥使,力压三大都司的指挥同知,可谓大明在关外的第四号人物。

当年顾礼裕离京时,李云天就叮嘱过他要好生在辽东经营,别看关外天寒地冻好像是荒凉的蛮荒之地,但对大明却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以及经济价值。

由于永乐帝“天子守国门”的国策,大明的京师从南京城迁到了北京城,这使得大明京师与关外仅仅隔着一道山海关。

因此大明关外的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悉心经营,一旦关外有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上,虽然满清能顺利入主中原有着各方面的因素,但大明京师距离山海关太近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使得闯王李自成在大顺军于山海关战败后没有了任何回旋的战略空间,不得不仓皇率军撤出京城,以至于满清兵不血刃地就进入了大明的皇城。

李云天之所以要在辽东创立朱雀大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仅是要把辽东变成像山东、浙江这样的稳定富庶的地区,而且还要以辽东为跳板巩固大明的北疆,尤其是对大宁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掌控。

在李云天看来,只有大明关外的三大都司经营妥善后,那么大明的京师才能固若金汤,进而避免正统年间鞑靼人围攻京城以及崇祯年间满清进入京城。

“钦差大人!”当身穿一身灰色军大衣的李云天翻身下马的后,守候着的顾礼裕和裴俊等人连忙向李云天躬身行礼。

李云天现在的身份是宣德帝派往辽东督办辽东明军后勤事务的骁武军武官,他的真实身份只有顾礼裕知晓和裴俊知晓,包括开城守将杨杰都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武官就是大名鼎鼎的镇武侯。

在众人的簇拥下,李云天与顾礼裕等人谈笑风生地进了城,顾礼裕早已经给李云天准备好了接风宴。

酒宴过后,李云天领着顾礼裕和裴俊去了骁武军朱雀大营的驻地,顾礼裕给他收拾好了一个干净雅静的院子。

“参见侯爷!”进了客厅后,顾礼裕和裴俊齐身向李云天行礼。

“辽东现在的局势如何?”李云天笑了笑,招呼两人落座,开口询问辽东的最新战局。

“禀侯爷,为了避开蒙古兵的锋芒,我军已经在义国公的指令下收聚在了几个重要军镇固守,现在与蒙古兵成对峙之势。”裴俊是辽东都司的都指挥佥事,自然对辽东当前的战局最为清楚,坐下后有条不紊地禀告。

裴俊原本在辽阳城,几天前赶到了开原城协助顾礼裕作战,顺便通知猛哥帖木儿继续招抚杨木答兀。

如今在辽东的地界上,明军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就是骁武军朱雀大营的两万军士,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朱雀大营的骁武军会成为辽东明军的一支奇兵,吸引了三四万蒙古兵的兵力,这使得其他地方的明军减轻了不少压力。

其实,倘若不是有义国公张昊在辽阳城坐镇的话,辽东明军的局势现在要更加窘迫,张昊凭借多年的经验敏锐地意识到北元残部此次来者不善,而且人数众多,故而当机立断下令辽东都司下辖的部队收缩到几个重要的军事重镇,进而保存了辽东明军的兵力。

否则的话,分散在辽东各卫所的军队肯定会被来势汹汹的蒙古兵逐一吞噬,张昊可不认为缺乏操练的辽东都司军队能与有备而来的蒙古军队抗衡。

在辽东的那些武官中能果断做出收缩防御的人也只有张昊了,也幸亏张昊当时得以从蒙古兵的伏击中逃脱进入辽阳城,要不然辽东都司的那些武官谁也不敢贸然下令各卫所的明军撤退,进而将防区拱手送于蒙古人,那样就有了畏战的嫌疑,事后必然会受到言官的弹劾。

虽然现在蒙古兵已经占据了辽东大部分地区,但辽东的那几个重镇却牢牢地掌握在了明军的手中,明军虽然在野外作战不是蒙古兵的对手但守城却比蒙古兵经验丰富,这使得蒙古兵不得不停止攻城,趁着冬季赶制攻城器械。

“北元残部此次来势汹汹,皇上北征恐怕会与其进行连番激战,班师回朝唯有等到明年,在此援军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要守住辽东。”

李云天对张昊采取收缩防御的战略举措十分欣赏,这使得辽东明军得以保住主力,可以想象的是在此期间辽东明军一定会加紧操练,明年战斗力定会提高一大截,沉吟了一下后沉声向顾礼裕和裴俊说道,“由于蒙古兀良哈部的人堵在了山海关前,我军的粮草将通过朝鲜国运来辽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保证运粮道路的畅通,防止蒙古兵偷袭。”

“侯爷放心,卑职已经加派斥候打探蒙古兵的动静,只要他们敢打那些粮草的主意,卑职定叫他们有来无回!”顾礼裕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意气风发地说道。

前些日子就是顾礼裕亲自率军突袭的蒙古兵营地,经过一番激战后击溃了人数占优的蒙古兵,这给予了他很大的信心,因为骁武军辽东朱雀大营的将士战斗力和执行力要比蒙古兵更胜一筹。

“战场上最忌轻敌,万万不可大意,只有重视敌人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李云天见状眉头顿时微微一皱,沉声叮嘱顾礼裕,感觉顾礼裕经过与蒙古兵一战后已经有了骄蛮之心。

“侯爷教训极是,卑职定当谨遵教诲,尽力将更多的兄弟从战场上带回来。”顾礼裕闻言顿时意识到李云天言语中的警示,双目顿时流露出一丝愧色,连忙沉声应道。

骁武军追求的不仅仅是战胜敌人,而且还要尽可能小的付出代价,除非情非得已,否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骁武军是绝对不会做的,李云天可不愿意看见骁武军的武官踩着士兵们的尸体升官发财。

“寒冬已至,辽东物资匮乏,想必不少百姓要在冬夜里忍饥挨饿,传本侯的军令,打开开原城粮仓赈济咸平府境内的百姓,尤其是安乐州的女真等部族,你亲自派人送去过冬用的粮食衣物。”见顾礼裕面露愧意,李云天不准备在此事上纠缠,语峰一转后向裴俊说道。

“侯爷,你准备救济那些女真部族?”裴俊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显得有些难以理解。

由于北元残部的侵扰辽东明军的物资也不富裕,在裴俊看来李云天赈济咸平府内的汉人百姓无可厚非,可要送给那些女真部族他就有些无法理解了,女真诸部虽然臣服于大明但私下里也时常袭扰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村落城镇,他并没有将其视为真正的大明百姓。

“他们既然是我大明的子民,那么理应受到与汉人百姓一样的待遇。”李云天知道裴俊一时间难以理解此事,微微笑了笑后说道,“如今大敌当前,我等要凝聚一切力量共同御敌!”

“卑职明白,这就派人给安乐州的女真部族送去军需物资。”裴俊有些明白李云天的话,认为李云天此举是在拉拢安乐州的女真部族,因此一口就应承了下来。

辽东都司共设二十五卫、两州,其中二十五卫是汉族百姓聚居区,两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即安乐州和自在州。

明朝统计人口时往往只统计汉族人口而不统计少数民族的人口,因为只有汉族人才负担赋税,而少数民族则不用。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汉族的聚居区,古代是九州之一的幽州,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辽东二十五卫在大明洪武年间就有汉族百姓约五百万,少数民族约两百万。

可惜的是,由于大明武备日渐松弛,对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经营不善,以至于满清不但统一了奴儿干都司的女真诸部,而且还从明军手中攻占了辽东都司,进而入主中原,开创了两三百年的基业。

在李云天看来,要想真正地使得关外之地长治久安,必须要融合关外的那些少数民族,单纯的招抚并不是长久至今,只有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进行融合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关外诸部相互攻击的局面。

而要想使得那些少数民族百姓融合进大明,那么就必须要改变大明此前的抑制策略,将其与汉族百姓一视同仁,以此来对其进行同化。

第670章求助(三更)

与顾礼裕和裴俊商议完了辽东的战局后,李云天在两人的陪同下前去俘虏营,查看先前被顾礼裕所俘获的蒙古兵。

俘虏营设在朱雀大营北侧,那里有一个有着高大城墙的正方形瓮城,瓮城只有一座城门,城墙上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建筑,是李云天刻意设计用来关押战俘的场所。

李云天很清楚,要想促进关外诸部融合并不容易,战争难以避免,因此他就在辽东朱雀答应建立了这么一座瓮城进行战俘管理的日常训练,等到战时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战俘营。

翁城里面的区域被划为了几个监区,监区之间用高墙隔绝,高墙又高又宽,上面有士兵来回巡逻。

每个监区都整整齐齐地建有一排排的茅草房,从功能上来看里面划分为了居住区、医疗区和休闲区三大块。

瓮城的城墙是最高的,立在上面的话居高临下可以将翁城里几个监区的景象尽收眼底,监视几个监区的动静。

李云天站在城门楼望去,只见瓮城东部的一个监区内黑压压有着不少被俘的蒙古兵,正三五成群地聚在空地上晒着太阳,看上去显得非常悠闲。

“怎么回事?”忽然,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瓮城南部的一个监区,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住着千余名蒙古妇孺,不由得有些好奇地问向身后跟着的顾礼裕,难道蒙古人使用了女兵?

“侯爷,一些蒙古部落的家眷随军前来,被卑职所俘获。”顾礼裕闻言一躬身,低声回答。

李云天这下明白了怎么回事,与明军不同,鞑靼部和瓦剌部的军队由各个部落的人组成,闲时为民,战时为兵,通常打仗的时候需要自备兵器、干粮和马匹。

因此一些小部落在蒙古军南下劫掠的时候会跟在后面游牧捡些便宜,结果没想到开原城里的骁武军朱雀营军士竟然能将优势兵力的蒙古兵击退,这使得那些小部落的人也就跟着倒了霉,成为了骁武军朱雀营的俘虏。

“走,去看看。”李云天没想到会有女俘虏,眉头微微皱了皱,然后抬步离开,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下了城墙,前往关押那些蒙古妇孺的监区探查。

南部监区的妇孺在院子里洗衣服的洗衣服、做饭的做饭和照看孩子的照看孩子,一派忙碌的景象。

猛然间,紧闭的大门打开了,从外面呼啦啦涌进来一大群顶盔贯甲的军士,妇孺们顿时受到了惊吓,惊惶地围聚在了一起,怯生生地望着眼前的这群不速之客,不清楚他们要干什么。

在那些妇孺惶恐的注视下,李云天走向院里一排垒着灶台的草棚,是监区的伙房区,负责本监区的饮食,由俘虏们推选出人做饭,骁武军负责提供食材。

来到一个灶台前,李云天掀开上面一口大锅的锅盖看了看,锅里正在做菜糊糊,于是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尝了尝,虽然吃起来有些涩口但味道着实不错,差不多与辽东普通百姓的口粮一样。

“拜见大人。”就在李云天品着菜糊糊味道的时候,一名体格壮硕、身穿黑色骁武军制服的中年女子急匆匆赶了过来,向李云天躬身说道。

“大人,她是这个监区的监长,与负责这个监区的狱卒一样,都是从咱们辽东骁武军军户中挑选的女眷,除非爆发骚乱否则的话男人不能进入这个监区,只能在城墙上巡视。”顾礼裕凑上前来,微笑着向李云天解释道。

由于现在人员嘈杂,故而顾礼裕改称李云天为“大人”,为了避免那些女俘虏受到看守的骚扰,故而他从辽东骁武军的军户中招募了女人来当狱卒,禁止男看守踏足监区里。

“不错!”李云天闻言放下手里的勺子,微笑着向顾礼裕点了点头,对顾礼裕的安排非常满意,他先前担心那些女俘虏与男看守们之间发生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过现在看来顾礼裕随机应变,有效地杜绝了这种事情发生。

得到李云天的夸赞后,顾礼裕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他在交趾跟在李云天身边也有些年头,从李云天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考虑事情更加全面。

“这里有什么难处没?”李云天随后走出草棚,在众人的陪同下前去囚舍里查看,边走边问躬身跟在身后的女监长。

女监长闻言不由得看向了一旁的顾礼裕,虽然她不清楚李云天的身份,但从顾礼裕毕恭毕敬的言行举止上知道李云天身居高位,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云天,生怕说错了话。

“实话实说。”顾礼裕清楚女监长的顾虑,因此微微一笑向女监长说道,示意其不要紧张。

“禀大人,小的有些想不通,为何要对这些俘虏如此好,他们的口粮已经与俺们吃的一样了。”女监长紧张的心情随即变得平和,或许是李云天面色和善的原因,因此她迟疑了一下后大着胆子问道,语气中显得有些难以理解。

“我大明乃礼仪之邦,既然他们已经放下了兵器那么为何不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望了一眼女监长后有条不紊地说道。

他早就猜到有人对善待那些俘虏不满,肯定认为白白糟蹋了粮食,毕竟古代社会没有优待俘虏一说,而且粮食有限,能让那些俘虏不饿死或者病死就够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