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情紧张的把秃孛罗暗自长长吁出了一口气,由于他参与了饮马河对宣德帝亲征大军的伏击,因此担心被秋后算账,现在看来他的担忧是多余的,宣德帝很显然宽恕了他曾经的罪行。

尤其令把秃孛罗感到兴奋的是宣德帝御准了辉特部南迁一事,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率领部族南下进驻哈拉和林城,哈拉和林城的水草是除了河套和大宁外最丰美的地区,否则以前的蒙古帝国也不会把汗庭设在这里,使得辉特部的部众能够在这里得以休养生息,同时也避开了漠北脱欢、阿岱汗和太平的袭扰,可谓一举两得。

第739章深谋远虑

“泰宁卫指挥使阿扎施里……”

哈尔巴拉和把秃孛罗被封赏后自然轮到兀良哈三卫指挥使,金英有条不紊地念着圣旨,正如李云天先前与他们约定的那样,兀良哈三卫指挥使皆被宣德帝封为了伯爵。

其中,泰宁卫指挥使阿扎施里被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永安伯,福余卫指挥使海撒男答奚被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永定伯,朵颜卫指挥使脱鲁忽察尔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永义伯。

不仅如此,宣德帝在京城分别赐给三人一座府邸,并且各赏金五百两。

“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忠勇无双,战功赫赫,特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永武伯……”

等兀良哈三卫指挥使获得封赏后,轮到了建州左卫指挥使、女真斡朵怜部酋长猛哥帖木儿,金英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太和殿飘荡着。

人群中的猛哥帖木儿闻言顿时面色一喜,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可是很清楚大明此次给女真和蒙古诸将进封的爵位与以往不同。

以前大明给边疆诸族首领进封爵位无不是对那些人进行拉拢和安抚,所封的爵位有名无实。

可这次不一样,为了能彻底使得边疆稳定,宣德帝在李云天的建议下赋予了那些爵位实权,使得猛哥帖木儿和阿扎施里等人能与大明勋贵一样享受到相应的权力和待遇,无形中就使得他们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有利于以后相互间的融合。

说实话,如果不是李云天大力推进这件事情,猛哥帖木儿这些边疆部族的首领即便是封了爵位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大明勋贵,首先文武百官就不会答应让这些蛮夷之人进入大明的朝堂。

此时此刻,即便是有些文臣武将反对接纳猛哥帖木儿这样蛮夷首领成为大明勋贵,那么也不会在李云天率领明军大败鞑靼和瓦剌之际提出来,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况且,李云天将猛哥帖木儿和阿扎施里等人安排进骁武军中担任职务,别人就算想说什么也找不到借口,毕竟骁武军战功赫赫,又是宣德帝的嫡系部队,谁吃饱了撑的去插手骁武军的事情,这不是自讨苦吃嘛。

再者说了,大明的那些勋贵都有子弟在骁武军中任职,也不好因为这件事情为难李云天,再怎么说李云天也是为了大明好,谁也无法想到更好的办法来稳定大明的边疆。

“游击将军顾礼裕,力阻强敌,勇武善战,特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定武伯……”进封完猛哥帖木儿后,终于轮到了骁武军辽东朱雀大营的主官顾礼裕,金英宣读圣旨的声音宣告骁武军里出现了大明第七个勋贵。

骁武军的勋贵除了李云天外,分别是四等奉天翊卫推诚骁勇候王简、三等奉天翊运推诚武平伯梁少杰、四等奉天翊卫推诚安武侯李大牛、四等奉天翊卫推诚平武伯秦昆和四等奉天翊卫推诚征武伯赵宇。

而顾礼裕成为了骁武军中的第七名勋贵,使得大明勋贵中“骁武派”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拼死护卫宣德帝和张辅、杨荣等文武重臣返回大同的骁武军将士还没有得到封赏。

北征大军在饮马河惨败后,宣德帝一心想着击败鞑靼和瓦剌联军挽回颜面,后来关西七卫又出人意料地从倒马关越过内长城进入了北直隶,朝廷哪里有心思去表彰骁武军将士的功劳。

宣德帝今天在太和殿召见的是辽东明军众将,包括王简等骁武军将领以及周征率领的万全都司众将在今天都成为了配角。

可以肯定的是,等封赏完了辽东明军后,接下来就会轮到骁武军以及周征率领的万全都司明军。

俗话说功大莫过于救主,骁武军奋勇厮杀保宣德帝一行人脱离险境,肯定会受到宣德帝的重赏,那么骁武军中肯定还会有人得以进封爵位。

因此,在这场与鞑靼和瓦剌的战争中,受益最大的是李云天和骁武军,不仅骁武军的力量得以迅速扩张,而且还就势拉拢了赵勇和杨威等大明勋贵和武将,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得以飞速提升。

“……其余人等按功绩各有封赏,着有司落实。钦此!”

顾礼裕受封后,圣旨中又封赏了辽东都司的几名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虽然给晋升了官职又给予了金钱上的赏赐,但是都未能进封爵位,随后金英合上了圣旨,高声喊道。

辽东明军中剩余的将领和军士,由于官职太低的缘故自然不可能上了宣德帝的圣旨,有关各司会依照他们的功劳给与赏赐。

“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张昊的带领下,李云天等获得封赏的辽东将领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谢恩。

“皇上,关西七卫的将领已经对其所犯知错幡然悔悟,现在跪在午门前负荆请罪,请皇上示下。”起身后,李云天上前一步,冲着宣德帝一拱手,躬身禀告。

“传。”宣德帝闻言冷笑了一声,沉声下达了御命,说完不停地咳嗽起来,使得大殿内的众臣纷纷抬头关切地望去。

对于关西七卫趁火打劫的行为宣德帝是深恶痛绝,如果不是李云天冒险进入大宁城降服了兀良哈三卫,那么京城将由于关西七卫而陷入难以想象的困境中,故而宣德帝心中对关西七卫是深恶痛绝。

如果不是李云天极力相劝的话,宣德帝恐怕不会放关西军离开北直隶,正如李云天所说的那样可以在关西重新建立忠于大明的关西七卫,大明完全有这个实力做到这一点。

只不过,在李云天看来重新建立关西七卫的话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毕竟关西七卫的将领都是当地的豪族,重新组建关西七卫意味着要将他们的势力在当地连根拔起,这可是一项劳心费力的工程。

况且,就算是扶植起了当地新的豪族建立了新的关西七卫,那么是否能应对关西纷繁复杂的局势还未尝可知,而且天知道他们以后是否会被敌人拉拢而背叛大明。

说到底,西域位于大明的边陲,山高皇帝远,要想掌控起来殊为不易,毕竟大明在西部真正能掌控的范围在嘉峪关以东,而关西七卫在嘉峪关以西,使得大明边长莫及。

从目前西域的局势来看,关西七卫在当地拥有雄厚的实力,足以抵挡来自东察合台汗国、吐鲁番和瓦剌的袭扰,进而守卫大明西部边疆的安宁。

李云天当然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大明在西域的事情,可是这需要极大人力和财力支持,而大明当务之急是对付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因此唯有使得关西七卫维持现状才是对大明最有利的上乘之举。

毫无疑问,被宣德帝放回关西后,关西七卫在近几年之内都会老老实实地给大明效力,大明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缓冲的时间,等解决完了北方的事情后李云天下一步的矛头将直指西域,以解决西域纷繁复杂的局面,既给大明开疆拓土重新恢复盛唐时的辉煌,同时也是确保大明西北边疆的稳定。

为此,组建进攻西域的部队、筹集粮草以及培训西域执政官吏等事务都需要时间来筹备,李云天很清楚,消灭西域的各方势力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西域才是重点,因此必须要在进入西域的同时完善当地的地方衙门。

李云天以前一直没有时间考虑西域的事情,这次正好趁着关西七卫进犯京畿之际把这件事情布置下去。

宣德帝认同了李云天对西域的谋划,因为他并没有经营西域更好的办法,所以准备给李云天时间来筹备相关事宜,届时他希望看见大明的铁骑扬威西域,再现盛唐时的辉煌。

这意味着,宣德帝已经准备放关西七卫回去,之所以要让关西军的高级将领们进宫请罪,一是给他们一个教训,二来也是为了挽回大明的颜面。

就在关西七卫的首领们决议去京城向宣德帝请罪后,宣德帝已经派八百里加急给在西域围攻关西七卫的吐鲁番等国发去了圣旨,表示关西七卫已经被大明收服,让他们即刻退出关西七卫的领地。

相对于吐鲁番,李云天很显然更乐意见到关西七卫镇守关西之地,正如脱欢帖木儿所说的那样,大明在西域的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东察合台汗国,另外一个就是瓦剌,而关西七卫与两者的关系都挺紧张,因此是最合适的给大明守卫西北大门的人。

而吐鲁番一旦吞并了关西之地,那么西域将出现除了大明、从察合台汗国和瓦剌之外的第四方大势力,而吐鲁番也表示了臣服大明,表面上看起来大明在西域的统治更加稳固,可从长远来看却是一大隐患,等吐鲁番羽翼渐丰、兵强马壮后大明将很难对其进行掌控,以后绝对会因为利益纠葛爆发战争。

因此,李云天要避免发生这种结果,继续维持西域势力格局的平衡。

不得不说,关西七卫比吐鲁番与大明的距离更近,这不单指的是地理上的距离,还指双方之间的关系,西域爆发战事时大明能调动关西七卫的士兵但是却无法指挥吐鲁番的士兵,因为关西七卫在西域只有依靠嘉峪关以东大明的支持才能避免被吞并,这也是关西七卫这次出兵帮鞑靼和瓦剌进犯大明京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显然,当宣德帝在饮马河被阿鲁台的大军击败后,再加上辽东即将被阿岱汗的大军攻占,关西七卫认为大明已经赢不了这场战事,鞑靼和瓦剌将攻占大明北方的大片领土,其中也将包括嘉峪关以东的地区,这将使得与大明走得近的关西七卫面临被孤立的境况。

所以关西七卫在阿鲁台和脱欢的威逼利诱下,最终出兵绕过了长城,协助鞑靼和瓦剌进犯大明的京畿地区,与之相对应的鞑靼和瓦剌把陕甘地区给关西七卫,这笔交易将使得关西七卫从中收获颇丰,看上去非常划算。

然而,令关西七卫的高级将领们感到郁闷的是,大明竟然会奇迹般地反败为胜,使得关西七卫被困在了北直隶,进而不得不提心吊胆地前往京城向宣德帝请罪,可谓郁闷之至。

第740章西域方略

随着宣德帝的谕令,冻得嘴唇发紫的脱欢帖木儿等关西军高级将领在太和殿广场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哆哆嗦嗦地穿过广场进入了太和殿,模样看上去可怜之至。

不过,广场上没人同情脱欢帖木儿等人,如果不是李云天及时率军解了京城之围的话,那么一旦阿鲁台手下的蒙古军队攻破京城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十有八九会在战乱中有有性命之忧,而罪魁祸首正是从倒马关偷袭的关西七卫。

对于边疆的那些蛮夷首领朝中的文武百官本来就心存蔑视,如今关西七卫竟然趁火打劫,差一点危及到了京师的安危,因此对他们更是深恶痛绝,巴不得宣德帝砍了这些无信无义之人的脑袋。

“罪臣脱欢帖木儿率关西七卫众官叩见皇上,罪臣等人自知罪孽深重,恳请皇上法外开恩,饶罪臣等人一命,罪臣等人必将忠于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进入大殿后,在殿内众臣神情严肃的注视下,脱欢帖木儿率领着关西七卫的一众高级将领纷纷跪在了殿前,以头触地向宣德帝请罪。

“忠义王,朕待自恃待你们关西诸卫不薄,可你们却胆敢犯上作乱,协助北元攻打京师,实在是可恶至极!”

宣德帝闻言冷笑了一声,伸手重重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神情冷峻地斥责道,由于他的情绪有些激动,说完后不由得再度咳嗽了起来。

“罪臣等人自知罪无可恕,现在追悔莫及,望皇上开恩,罪臣等人定当戴罪立功,永保大明边疆。”脱欢帖木儿早已经预料到宣德帝的怒火,因此等宣德帝的咳嗽停息后跪在那里高声说道。

“皇上,关西诸卫虽犯下大错,但其能悬崖勒马,避免北直隶的一场战祸,也算是有悔悟之心,善莫大焉。”

听到这里,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开口说道,“皇上,关西乃偏远苦寒之地,关西诸卫近些年来为我大明守疆也算是兢兢业业,虽无功绩也有苦老,这次受北元威逼利诱而行差踏错,其行可诛但其情可悯,臣觉得皇上可对其降下恩泽,让其将功折罪,以观后效。”

“皇上,臣赞同镇国公之言,西域形势纷繁复杂,战乱频发,关西诸位虽有犯上之举但终究并非其本意,其后也幡然悔悟,皇上可对其施以浩荡天恩,以展大明博大胸襟,恩服四方。”

李云天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从大殿左侧的文官队列中走出,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奏禀道。

“皇上,臣附议!”紧接着,张辅和蹇义等文武重臣相继站了出来,纷纷表示了对李云天提议的支持。

其实,早在李云天率军给京城解围的当晚,就已经和张辅、杨士奇和蹇义这些宣德帝身边的近臣商议过处置关西七卫的事情。

在李云天看来,为了大明西北边疆的安宁对关西七卫要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使得关西七卫能臣服大明。

包括宣德帝在内,当时在乾清宫东暖阁的文武大员都赞成了李云天的处置方式,否则关西七卫哪里有跟李云天讨价还价的余地,肯定将会受到明军的全力围剿。

“臣等附议,皇上浩荡天恩,必能恩服四方,保大明边疆永固,创万世伟业。”见军阁、内阁和六部的领袖皆支持李云天,大殿内的文武百官随即齐刷刷地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忠义王,朕看在众卿为尔等求情的份儿上就姑且饶恕尔等的罪责,尔等回去后要尽心经营关西,如再行差踏错,朕定当严惩不怠!”

面对着现场众臣的求情,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后就势赦免了脱欢帖木儿等关西军高级将领的罪责,神情严肃地告诫道。

“皇上隆恩臣等铭记在心,绝对不敢再行悖逆之事,一心一意守卫边疆。”心中惶惶不安的脱欢帖木儿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抬起头高声向宣德帝禀告。

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随后摆了摆手让当值的侍卫将冻得面色苍白的脱欢帖木儿等人带了下去,关西七卫一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宣德帝这次放了关西七卫的那些高级将领一马,但并不意味着要放任关西七卫不管,而是趁势使得明军进入关西七卫。

为了强化对关西七卫的掌控,宣德帝将在沙州卫所处的敦煌设立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

沙州卫位于关西七卫的中部地域,西北有哈密卫,西南有阿端卫和曲先卫,南面是安定卫,东面是赤斤蒙古卫,东南是罕东卫。

因此,只要在敦煌城坐镇就能掌控住关西七卫的局势,与此同时还能对西域诸国进行制衡。

脱欢帖木儿等人对于宣德帝没有丝毫的办法,他们身为戴罪之人岂有反对的资格?即便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也不能表现出来,唯有先回关西再想办法应对。

其实,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要想在敦煌立足并不容易,毕竟关西与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相比已经算是境外之地,可谓“孤悬疆外”,无论是兵员招收还是物资补给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不过对李云天来说这些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敦煌距离嘉峪关约八百里,相对于广袤的西域来说并不算太远,每年可以进行几次定期的物资补给,其余的物资可以从当地进行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