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李云天看来,对水匪的采用张弛有度的手段才能更好地解决他们,他其实并不愿意做无谓的杀戮,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他不相信那些水匪都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俗话说的好,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只要给水匪们一线生机,届时到了生死关头谁会愿意拼命。一

第114章鸿鹄之志

湖口县县衙后宅,书房。

李云天坐在书桌后看着手里拿着的几张纸,上面是派入龙爷匪巢的眼线传回来的消息。

书桌前方一侧的椅子上坐着杨云贵,正悠闲地在那里喝着茶,他现在不仅是刑房的司吏,还是那两名眼线的负责人。

整个湖口县,只有李云天和杨云贵知道那两名眼线的身份,即使是李满山也不知道李云天向龙爷的匪巢派了眼前打探消息。

“一盘散沙,乌合之众!”放下手里的那几张纸后,李云天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根据眼线传回来的情报,龙爷现在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新加入的水匪不仅与龙爷的手下矛盾重重,而且相互间也时常争斗。

仅仅七月份,龙爷匪巢里就发生了数次打斗,死伤数十人,如果不是龙爷镇着场面的话恐怕早已经发生火并。

龙爷不是不想整编那些新吸纳的水匪,可是那些水匪也并不是傻子,在龙爷强行吞了几股水匪后,剩下的水匪于是联合在了一起共同对抗龙爷的吞并,这使得龙爷只好从长计议。

而说到龙爷这股水匪,那么不得不提吴刀疤了,作为昔日与龙爷平起平坐的三大水匪之一,吴刀疤投奔了龙爷后被龙爷安排成为了二当家,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也算是礼贤下士。

不过,吴刀疤的这个二当家只是名义上的,龙爷对他是倍加防备,现在吴刀疤的手上除了以前的旧部外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更别说什么实权了。

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那些尚未被被龙爷吞并的水匪头目于是跟吴刀疤暗通款曲,私下里勾勾搭搭的,打得火热,想让吴刀疤领着他们对抗龙爷。

这已经引起了龙爷的警惕,因此暗中痛下了杀手,有几个闹得比较欢的水匪头目不明不白地就死了,这使得水匪中的气氛显得紧张而压抑。

“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

杨云贵笑着放下了手里的茶杯,龙爷的野心也太大了一些,妄想趁着王三被歼、吴刀疤落魄的时候当上鄱阳湖的水上霸主,这岂能让别的水匪心服?无疑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

如果是他的话那么自然是步步为营,小火慢炖,一点一点地把那些水匪收服整编,反正鄱阳湖上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对抗龙爷,何苦要一口吃个胖子?

“明年是大计之年,本官可能要走了,在此之前必须要把这股水匪拿下,否则后患无穷。”李云天的眉头皱了皱,双目闪过一道寒光。

明代吏部考核官员,分为京察和外察两种。

京察是对京官的考核,包括南、北两京的官员,洪武初年定为三年一考,洪武后期定为十年一考。

外察是对地方官的考核,通常也称为“大计”,每三年一考,结果分为四等,从高到底是优异、称职、不称职和不合格。

考察优异者升迁;称职者留任或者平调;不称职者降级;不合格者黜罢。

明制,大计中黜罢的官员,将永不复用。

京察与大计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但随着利益的争斗,逐渐沦为了党争的工具,趁着京察和大计时党同伐异,打击异己。

李云天在湖口县的这两年里不仅剿匪有功,而且惩处了县衙的贪官污吏,励精图治,九江府知府杨德民每年都把他的政绩列为“优等”上报给江西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待大计之年时将把江西官员每年的考评上报吏部,吏部审核后肯定会给李云天一个“优异”考核结果,也就是说他将升迁。

通常来说,升迁的官员有两个地方可去,一是留在地方,在江西布政使司下属的机构任职,二是调回到京城,进入京城部院任职。

李云天当然要回京城了,他现在的首要目标是翰林院。

翰林院的翰林们是大明社会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可谓是大明读书人中精英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声名赫赫。

故而,李云天必须要在走前剿灭龙爷这伙水匪,给白水镇交易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九月下旬是龙爷的五十大寿,鄱阳湖大大小小的水匪头目都会去祝贺,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一举剿灭。”杨云贵知道李云天明年肯定是要走了,沉吟了一下后说道,“看来又要麻烦杨大人了。”

龙爷老巢所在水域的位置不在九江府的管辖范围内,故而涉及到跨区域执法的问题,必须要九江府知府杨德民出面来进行协调。

“杨大人这次估计也要动动了。”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他已经干了六年的九江知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大人,龙爷在白水镇眼线的事情,我已经查得有些眉目了,不出这个月,定能把他给揪出来。”杨云贵想起了一件事情,沉声向李云天汇报。

李云天觉得以龙爷的老奸巨滑,肯定会派人来湖口县探查消息,因此让杨云贵私下里查这件事情。

“查出来后先不要动他,咱们届时还要靠他给那个龙爷吃上一颗定心丸。”李云天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

“属下明白。”杨云贵也笑了起来,李云天所想与他不谋而合。

“悠远,明年你是想留在这里还是去京城闯一闯。”李云天端起桌旁的白开水喝了一口,笑着望向了杨云贵。

杨云贵的字是悠远,没有外人的时候,李云天私下里就以字或者名称呼他,这样显得亲切。

“大人去哪里,悠远就跟到哪里,随在大人身边必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出来。”杨云贵的眼前亮了一下,朗声说道,显得意气风发。

愤世嫉俗的杨云贵在湖口县里蹉跎了好几年,如今好不容易遇上李云天这个一个知己和伯乐,他当然要追随李云天。

在李云天来湖口县后,谁能想到他会鄱阳湖上的王三、吴刀疤两大水匪给灭了?谁能想到他能把盘踞县衙多年的张有德连根拔起?谁又能想到湖口县如今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白水镇的商贸蓬勃发展,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杨云贵觉得觉得才干并不比李云天差,他差就差在运气上,否则的话也能金榜题名。

或许他也能灭了王三和吴刀疤,或许他也能把张有德的势力给拔除,或许他也能把湖口县治理好,可是白水镇上现在朝气四溢的商贸事务,却是他万万做不到的。

俗话说的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杨云贵在政务上是一把好手,可在商业上就是一个菜鸟了。

这个时候的读书人从来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来不耻商人身上的铜臭,所以杨云贵的经商能力就是他最大的短板。

李云天比杨云贵要小上几岁,不仅能金榜题名,还能把白水镇交易市场搞得如此红火,使得周边的商贾纷纷慕名前来,单凭着这一点,杨云贵就已经甘拜下风了。

杨云贵能感觉到李云天志向高远,他岂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与李云天一起去打拼出一番新的事业出来。

“那可委屈你了,以后不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了。”李云天早就猜到了杨云贵的选择,笑着望着他。

杨云贵是湖口县多年的癝生,完全有资格参加今年江西的乡试,可是他像上一次一样,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很显然是不想进入官场为官。

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和无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的话,杨云贵是绝对不会成为癝生的,每三年江西的学政大人会对府县的生员们进行两次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者能成为县里的癝生,可以享有朝廷的禄米。

故而,杨云贵这才有闲心帮县里的那些贫苦人家写讼状,否则的话早就被饿死了。

“大人,杨某无心为官,只求当一名吏员辅佐大人。”杨云贵也笑了起来,他早就看淡了官场上的名利,现在只想跟着李云天实现心中的抱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官员的流动需要吏部的批准,而吏员的流动就要简单许多,由于吏员不是官,只是平民百姓,故而可以跟随着官员一起调动,相当于幕僚的性质。

只不过各地官府的吏员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与官员们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故而自然要留在当地了。

“悠远,要当就当天下第一吏,名留青史,也不枉来了这世上一遭!”李云天知道这是杨云贵的肺腑之言,心中不由得万分感动,用力一拍桌面,高声说道。

“谨遵县尊大人教诲!”杨云贵闻言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豪情万丈地回答,双目中禁不住流露出了一丝憧憬。

他知道李云天并不是在说笑,如果他成为大明的天下第一吏,那么李云天肯定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李云天的这番话不仅是在激励他,同时也是在自勉,向杨云贵透露出了鸿鹄之志,也为人生立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一

第115章人尽其能

转眼间,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陈凝凝和郑婉柔现在是两三个月的身孕,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

本来李云天想让两人留在白水镇过节,可是两人最终还是乘车赶来了县城。

如果是去年的话陈凝凝和郑婉柔可以待在白水镇,可今年不同,周雨婷已经过了门,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两人要是不去的话就显得失礼。

况且绿萼也有了身孕,总不能让周雨婷带着绿萼去白水镇过中秋节吧?那样不仅于礼不合,而且显得喧宾夺主。

其实周雨婷也不想让陈凝凝和郑婉柔来县城,万一动了胎气那可就麻烦了,有些不理解两人为何如此执着。

后来还是雪儿告诉了她,这就是嫡庶之间的差异,自古以来都是侧室拜见正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的话就是失了礼数。

周雨婷对此感到颇为意外,她嫁给李云天后李云天从来没有管过她,这使得她还是像跟以前一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行事,没想到无形中凭白无故地多出了这么多的规矩,令她非常不自在。

雪儿趁机劝着周雨婷,让她收收心性去管理后宅,再怎么说她也是后宅的女主人,这幸好是遇上了如此**她的李云天,要是换作其他人的话恐怕早就给她立规矩了,谁愿意自己的妻子在外面抛头露面。

周雨婷对此却不以为意,她觉得绿萼把后宅的事务处理得很好,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才懒得操那份闲心。

望着满不在乎的周雨婷雪儿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无奈,别人家的正室把后宅的大权牢牢握在手心里,而周雨婷可好,既不管后宅的事情,把后宅扔给了绿萼,又不理会李家的那些产业,都交给了陈凝凝和郑婉柔。

说起李家的产业,无疑就是陈伯昭和郑贵当作嫁妆分给陈凝凝和郑婉柔的那一份家产,异常得丰厚。

在雪儿看来,陈伯昭和郑贵之所以这么做很显然是冲着李云天的面子,那么那些嫁妆也就是李家的产业。

由于李云天是官,官员不能经商,自然也就不能打理那些生意,因此那些产业应该算在后宅的帐上,归周雨婷管才对。

可是现在,绿萼管理着后宅的内部事务,陈凝凝和郑婉柔管理着后宅的外部事务,周雨婷这个正室反而落得一个清净,完全乱了后宅的规矩嘛!

不过,虽说周雨婷成为了甩手掌柜,但是后宅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在她的手上,因为她的手里握着后宅的印信,只有盖上了她的印信,那么后宅的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才能顺利实施,并且拥有着监察的大权。

李云天这样做其实是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周雨婷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根本就没有耐心去管后宅的事务,故而李云天把后宅的事务一分为二,具体的事务交给了绿萼和陈凝凝、郑婉柔,她们再向周雨婷负责。

如此一来,既建立起了李府后宅的权力构架,又使得后宅的事务可以顺利实施,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雪儿心里颇有微辞,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认,李云天的这个做法是最佳的选择,如果真的把后宅的事务都扔给了周雨婷,那么届时肯定会乱套。

尤其是李府的那些生意,与其交给外面的人管理,还不如让陈凝凝和郑婉柔打理,至少两人与李云天是一条心。

中秋节过后,李云天在赵朗的陪同下视察了湖口县的水利设施,经过一年半的建设,湖口县全县已经修成了一个系统的水利灌溉网络。

按照县里那些老人的说法,李云天此举是功德无量,大家本想给李云天送一块“造福一方”的匾额,不过被李云天派人过去劝阻,因此只好作罢。

在李云天看来,张有德和王三等人搜刮劫掠来的那些财富理应用在湖口县百姓的身上,也算是间接把这笔钱还给他们。

除了水利设施外,李云天看重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修桥铺路,便利的交通无疑对湖口县商贸的发展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他要尽可能地把户房账面上的钱花到湖口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天知道以后的知县会怎么打那些钱的主意。

就在李云天盘算着如何利用龙爷的五十大寿做文章的时候,九月上旬的一天,县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九江府瑞昌县知县齐万隆。

“齐兄,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李云天走进客厅,笑着向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的齐万隆说道。

“我哪里是有空,是来找李老弟帮忙的。”齐万隆是一个黑胖黑胖的中年人,闻言站起身,苦笑着望着李云天。

“齐兄有何事,尽管开口。”李云天感觉齐万隆遇上了麻烦,于是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伸手向齐万隆做了一个落座的手势。

齐万隆这次来是来寻求李云天帮助的,六月份的时候,有人在瑞昌县的一个水塘发现了一具光着身子、高度腐烂的女尸。

仵作验尸后,发现女尸的头上有钝物击打后造成的伤痕,头骨已经凹陷下去,应该就是致死的原因。

由于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故而不清楚女尸的身份,于是齐万隆就让人在水塘附近的村镇寻找是否有人失踪,结果一无所获。

就在齐万隆准备扩大搜索面积的时候,距离水塘不远处的一个村子里传来了消息,有人前来报官,控告村子里的王秀才杀了自己的女儿。

前来报官的是王秀才的岳丈,听说水塘里发现了女尸,心中放心不下于是过来查看,结果在王秀才的家里没有见到女儿张氏。

王秀才说一个多月前的晚上与张氏吵了一架,第二天一早张氏就收拾东西回娘家了,自此再也没有回来。

不过,王秀才的岳丈却说张氏根本就没有回过家里,肯定是被王秀才给害了,故而前来报官。

水塘里的那具尸体早已经认不出模样,不过身材与张氏相似,王秀才的岳丈于是认为是自己的女儿。

王秀才也说不清楚张氏去了哪里,再者有街坊邻居听见了两人确实曾经大吵了一架,闹得很厉害。

综合以上的因素,齐万隆认定了王秀才杀妻,故而上书江西学政衙门,革去了他的功名,捉拿在案。

王秀才哪里肯承认这杀头的死罪,因此过堂的时候一直喊冤,惹得齐万隆大怒,对他动了大刑。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王秀才不过一个文弱书生,哪里承受得住大刑伺候,死去活来了几番后,终于认罪,签字画押。

本来,案子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过谁成想今年时值三年一度的乡试,王秀才的一个同窗好友幸运地考上了举人,向巡按御史衙门告了齐万隆一状,说齐万隆颠倒黑白,刑讯逼供,制造冤案。

巡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