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8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232章弄巧成拙(第一更)

紫禁城,乾清宫。

“派人把这道奏章给忠王送去。”正统帝合上手里的一份奏章,递给了侍立在一旁的宋大山。

“奴才遵旨。”宋大山闻言一躬身,接过那道奏章后快步离开,找人给李云天送奏章。

“这个薛瑄还真的挺有意思,非要跟锦衣卫和都察院过不去。”正统帝沉思了一会儿,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口中喃喃自语了一句。

原来,这封奏章正是大理寺少卿薛瑄上的,就贺氏一案弹劾锦衣卫扰乱司法、都察院徇私枉法。

由于李云天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故而正统帝自然要让李云天知道这件事情,毕竟这封弹劾的奏章出自大明部院堂官之手,其份量不言而喻。

说实话,薛瑄弹劾都察院正是正统帝所希望看见的一幕,他最担心的就是文武大臣一团和睦,那样的话他就失去了牵制诸臣的办法,如何来进行驭下?

司礼监。

王振正伏身在案桌前练字,他本来是一名教书先生故而能写一手好字,这时一名宦官急匆匆走进了门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什么,薛瑄上了一道弹劾锦衣卫和都察院的奏章,皇上派人把奏章送去给忠王?”王振闻言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扭头望向了那名宦官,他手里的笔尖跟着停了下来,在宣纸上留下了一团墨点。

“公公,是咱们在皇上身边的人传来的,总管大人派人送的奏章。”那名宦官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回答,他口中的“总管大人”自然指的是宋大山。

“这个薛瑄还真是麻烦。”王振闻言沉吟了一下,俯身把他没有写完的字练完,由于刚才的停顿在纸面上留下了一个略显突兀的墨点,破坏了那幅字的整体美感。

“公公的字写得太好了,笔力遒劲,意境深远。”这时,立在边上的那名宦官凑上前来,先是望着王振写的字赞不绝口,然后一脸谄笑地躬身向王振说道,“不知公公可否把这幅字赏给小的,小的拿回家裱上挂在房里,也沾沾一些书香气。”

“赏你了。”王振闻言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大度地向那名宦官点了点头,对方的马屁恰到好处,拍得他十分舒服。

“谢公公赏。”那名宦官连忙点头哈腰地向王振道谢,如获至宝地捧着那幅字。

“去乾清宫!”王振见状笑了笑,随后面色一沉,抬步向门外走去。

他本想尽快解决掉薛瑄的事情,可不成想事与愿违,中间出了一些岔子,薛瑄不仅上奏章弹劾锦衣卫和都察院,而且正统帝还把奏章交给了李云天。

如此一来的话李云天就不得不介入薛瑄的事情,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复杂,王振将不得不改变他的计划,以此来平衡都察院的利益。

在王振看来,李云天介入薛瑄案子的唯一由头就是都察院的颜面,以李云天的智商绝对能看出薛瑄的案子没有表面上那样简单才对。

可正是因为都察院的颜面,令王振感到无比头疼,他当然知道李云天的审案能力了,如果李云天介入到贺氏和薛瑄的案子里的话那么所有的真相都会被揭开,届时不仅他的计划要落空,内廷也将受到不小的打击,所以他绝对不愿意看见这一幕的发生。

以王振对李云天的了解,要想解决目前这个危机的话那么唯有把正统帝给请出来,否则李云天在接到正统帝送来的薛瑄的弹劾奏章后肯定会把贺氏的案子给查清楚的,如此一来薛瑄也就逃过这一劫,内廷的脸面也会因此而丢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统帝把薛瑄的弹劾奏章送给李云天,就是想让李云天查明贺氏的案子,算是给薛瑄一个交代,同时也是对都察院监察御史的一个警示。

但正统帝此时并不知道,就在不久前薛瑄已经被王振通过锦衣卫抓进了诏狱里,一旦李云天介入贺氏一案的话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乾清宫。

乾清宫的内殿里,王振以头触地跪在神色震惊的正统帝面前,宋大山不动声色地躬身立在一旁,整个殿内只有他们三人。

“大伴,你把薛少卿抓进了诏狱?”良久,正统帝不无惊讶地望着王振,王振刚才已经把薛瑄下诏狱的事情告诉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王振和宋大山自幼陪着正统帝长大,故而正统帝平常称呼两人为“大伴”,以示亲切。

“皇上,薛瑄是清流中的名士,在文官中威望甚高,要想让那些文官规矩下来的话必须要给薛瑄一个教训。”

王振闻言抬起头,忧心忡忡地向正统帝说道,“那些文官近来咄咄逼人,妄图打击司礼监来操纵国家政务,如果不让他们尝到厉害的话他们还会得寸进尺,大明以后将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薛瑄乃国之忠臣,这样对他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听到“玩弄于股掌之中”七个字,正统帝的面色不由得一寒,随后皱着眉头说道。

说实话,正统帝还挺欣赏薛瑄的,薛瑄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对大明却忠心耿耿,比那些耍心机的文臣要强上许多,有其在对京城各派势力也是一种督促和鞭策。

“皇上,薛瑄虽然正直但他毕竟是文官,而且但跟林聪一样很容易受到朝堂上那些文官的鼓动,进而成为那些人用以干涉朝政的工具。”

王振闻言苦笑了一声,神色黯然地向正统地说道,“皇上,江山社稷为重,为了使得朝堂上那些居心叵测的文官有所顾忌,也就只能委屈薛瑄了。”

“皇上,倘若薛瑄安然无恙的话,那么那些文官的气焰就更加嚣张,请皇上三思呀!”说着,王振再度跪了下去给正统帝磕了一个头,双目含悲地说道。

“大伴,你想要朕如何做?”正统帝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沉吟了一下后颇为无奈地问道。

自从他亲政后切实感受到了朝中文官集团所带来的压力,其一言一行都会被朝中的那些文官们鸡蛋里挑骨头不说,文官们还想要让他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处理政务,否则就搬出一大堆的条条框框来压他,使得他倍感郁闷。

对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天子来说,朝中文官集团的势力太过强大,正统帝不得不佩服他的皇祖母张氏太皇太后,竟能游刃有余地震慑住朝中的文官集团。

如果不是有李云天的话,正统帝现在的日子更加难过,李云天不仅牵制了朝中的勋贵集团,而且还平衡着朝廷的各方势力,这使得正统帝轻松了许多。

但正如王振说的那样,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对正统帝步步进逼想要让正统帝按照文官集团的理念治理国家,虽然那些理念很可能对大明大有裨益但令正统帝无法接受,毕竟他才是大明的天子,国家的主宰。

所以,由于涉及到了君权和臣权之间的冲突,薛瑄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权力博弈的牺牲品,正统帝即便是再欣赏薛瑄也会放弃他,身为天子首先就要学会舍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国家。

“皇上,忠王爷在接到您给他的奏章后肯定会仔细审理贺氏的案子,据奴才所知贺氏并没有谋杀亲夫,是小妾岳氏想要与人私奔故意陷害,奴才能知道这件事情那么忠王爷肯定也会知道。”

王振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对策,闻言有条不紊地回答,“因此,奴才希望皇上能让奴才参与审案,以确保能顺利给薛瑄定罪,以忠王爷的才智绝对知道该如何做。”

“好,朕就依你所言。”正统帝清楚王振的担忧,沉吟了片刻后点了点头,神情凝重地答应了下来。

贺氏一案是给薛瑄定罪的关键,故而千万不能出什么差错,否则的话内廷这次可就要出大糗了,文官集团将在与内廷的较量中占据上风,这可不是正统帝所希望看见的。

“谢皇上恩典!”王振闻言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给正统帝磕了一个头,届时只要他在李云天审案时稍作暗示那么李云天肯定会知道该如何做,不至于使得事态失控。

“两位大伴,内廷的事务就有劳两位费心了!”正统帝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起身把王振扶了起来,然后神色凝重地向王振和一旁的宋大山说道,两人是他最值得依赖的人,他对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皇上放心,我等必当全力以赴,不让那些文官把持朝政。”宋大山和王振闻言连忙向正统帝躬身行礼,语气决然地说道。

与此同时,都察院。

一名内侍在几名亲卫的簇拥下快步进了都察院的大门,径直向李云天的公房行去。

这名内侍就是宋大山派去给李云天送薛瑄奏章的人,先是去了一趟讲武堂,得知李云天去了都察院后急匆匆赶了过来。

都察院里,李云天正一边查看手头的公文,一边等待着郑祥把贺氏的街坊以及赵度指挥同知的同僚拘来问话。

“忠王爷,皇上让小的把这份奏章给您送来。”查验了那名内侍的腰牌后,那名内侍被守在门外的忠王府的护卫放了进去,来到屋里向李云天躬身行礼后从怀里摸出了一份奏章,双手捧着送了过去。

李云天闻言顿时感到有些意外,不清楚正统帝遇到了什么难事,派人把奏章给他送来,让云娜领着那名内侍和几名亲卫下去领赏后打开奏章翻看了起来。

“来人,把陈大人他们喊来。”等看完了奏章,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一时间有些捉摸不定正统帝的心意,在他看来这份奏章来的太过突兀了一些,沉吟了一下冲着门口的护卫沉声喊道,准备把陈智等都察院的堂官喊来商议此事。

第1233章变幻莫测(第二更)

很快,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智、左副都御史王文等人赶来了李云天的公房,一个个神色严肃,他们也得知了薛瑄被抓的事情,为此感到非常头疼。

薛瑄给贺氏翻案的事情陈智和王文等人都知道,由于锦衣卫和大理寺都不好得罪,故而原本该由都察院重查的案子由于没有监察御史原意接手,故而都察院就推给了刑部议处。

刑部自然也不愿意得罪锦衣卫和薛瑄,可它是大明审理刑狱的司法衙门,贺氏的案子又是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交办的案子,因此退无可退,唯有找了一名刚从地方上调来的主事去审。

原本,刑部的那些人以为贺氏的案子不过走走过场而已,不会改动都察院审理的结果,这样的话有责任也是都察院在前面顶着。

可惜令刑部的人感到郁闷的是,那名主事想要在京城站稳脚跟并且更进一步,故而觉得这次贺氏的案子上一次绝佳的上位机会。

由于那名主事初来乍到在京城人脉有限,故而不知道锦衣卫涉及到了里面,还以为只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一次案件争端,所以痛快地接下了案子,准备向外界展现其审案的才华,进而在京城的官场崭露头角,让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知道有他这一号人物。

京城乃各大部院衙门的聚集地,像那名主事一样的官员可谓数不胜数,只有打响了名声他才能不至于被湮没在人才济济的官场里。

虽然后来那名主事也听到了贺氏案子的一些风声,不过俗话说的好,荣华富贵险中求,他要是随大流的话岂不是太过平庸了,左右权衡了一番后还是打算博一下前程,再怎么说贺氏的案子也受到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关注。

其实,贺氏的案子非常简单,那些证人的口供以及物证上都无法证明贺氏有罪,其案情里面也有着非常多的漏洞,故而那名刑部主事当堂宣布贺氏无罪释放,将岳氏以反坐之罪关进了刑部大牢。

岂料,这一下捅了锦衣卫的马蜂窝,锦衣卫北镇抚司随即出动,不仅抓了给贺氏翻供的薛瑄而且那名刑部主事也受到了牵连,一并连着进了刑部的大牢。

由于薛瑄的名声和在官场上的地位都非常高,是朝廷清流中的领袖人物,故而他这一入狱就使得都察院的各位堂官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贺氏一案的源头就在都察院。

“诸位大人,这是皇上送来的,大家都看看吧。”等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五大都察院堂官到齐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把桌上的奏章递给了陈智。

陈智等人连忙传阅着薛瑄的奏章,脸上纷纷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在贺氏一案上他们确实没有尽到职责,为了避免麻烦对案子进行了推诿,并没有在薛瑄对案情提出异议后进行核查。

“皇上的意思想必不用本王多说,都察院这个面子可丢不起。”环视了一眼神情复杂的陈智等人,李云天端起一旁的茶杯,一边慢条斯理地品着,一边淡淡地问道,“贺氏的案子是谁督办的?”

“王爷,是下官督办的。”左副都御史王文脸上一热,向李云天躬身说道。

按照规定,都察院审理的案子在案子审结后要把案情向上禀报,王文当时汇报的上司正是王文。

王文虽然看出了贺氏一案有着颇多疑点,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并没有理会,如今倘若追责的话王文也难辞其咎。

“贺氏一案现在已经不再是一起单独的人命官司,涉及到了咱们都察院的颜面,皇上已然关注此案,故而本王希望能将其妥善了结。”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王文,不紧不慢地说道,“王大人,既然这件案子是你督办的,那么就有始有终,把它查个清楚。”

“下官遵命。”王文闻言顿时感到一阵郁闷,不无无奈地向李云天躬身说道,他本想驱邪避凶,不成想却招惹来了一个大麻烦,谁都知道薛瑄入狱一事不简单,有锦衣卫横在中间恐怕他有力也使不上。

与此同时,王文不由得在心里恨上了薛瑄,如果不是薛瑄多管闲事的话他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位,而且还恼怒薛瑄故意找都察院的麻烦,京城的案子多了薛瑄为何盯着贺氏一案不放?

“本王会亲自督办,以给皇上一个交代。”李云天见王文脸色沉郁,知道他心中肯定郁闷之至,随后放下手里的茶杯沉声说道。

由于正统帝已经关注了贺氏一案,所以李云天肯定要亲自介入否则就是对正统帝不敬了。

另外,身为都察院的一把手,面对都察院招惹的麻烦他当然义无反顾地要出手解决,否则何来的上位者的担当,归根结底都察院的颜面也就是李云天的脸面,他不得不出面来解决这个麻烦。

王文闻言先是一怔,接着心里松了一口气,脸色变得舒缓下来,有李云天坐镇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锦衣卫的那些人再跋扈也不敢对李云天不敬。

“忠王爷,皇上有旨。”就在李云天与陈智、王文等人听着郑祥汇报贺氏一案案情的时候,一名宫里的宦官手里托举着一道圣旨走进了房间,尖着嗓子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没想到正统帝此时会给他传旨,连忙领着陈智和王文等人跪接圣旨,考虑到京城当前的局势,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正统帝的这道圣旨跟贺氏的案子有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贺氏杀夫一案案情复杂,牵连大理寺左少卿薛瑄受贿一事,影响重大,故而朕责成忠王会同司礼监和三法司共审此案,查清缘由,不得有误!钦此!”

那名宦官随即打开圣旨,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高声念了起来,随后把圣旨合上躬身递给了李云天,满脸堆笑地说道,“小的走得时候皇上特意嘱咐,忠王公务繁忙,此案不必操之过急。”

“臣谢主隆恩。”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接过圣旨后高声谢恩,看来这次薛瑄难逃一劫。

虽然正统帝在圣旨里让李云天查清贺氏杀夫案和薛瑄受贿案,看似想要查清这两件案子,但又让那名宦官传口谕不要操之过急,这就使得正统帝的表述显得有些前后矛盾,如果正统帝不着急这两起案子的话为何如何匆忙就下来了这道圣旨?

不过,如果注意到圣旨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