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8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喜和柳尚民自然也清楚李云天此举是在加强对朝鲜国的掌控,以后朝鲜三司长官和都察院都御使的任命都要经过大明的首肯,朝鲜国更加依赖大明。

不过这在两人看来没什么,朝鲜国本就是大明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影响最深的藩属国,故而李云天这样做在法理上并无不妥。

再者说了,大明是高高在上的****上国,朝鲜国不过是一个穷得叮当乱响的藩属国,大明对朝鲜国的事务进行关注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以后可以从大明获得更多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国的官场上也有不少亲大明的官员,因此对李云天此举是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而朝鲜国百姓私下里也以能成为大明子民感到自豪,自然也不会对李云天的举动感到敌视,要知道他们不仅是朝鲜国的百姓同时也是大明帝国的子民。

在大明帝国的体系中,朝鲜国是与大明最为亲密的藩属国,故而朝鲜国的百姓对大明最有归属感。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在黄喜和柳尚民即将失势的时候提出了撤议政府改立三司和都察院,无疑救两人于水火,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以此来防止被李稷打压。

实际上,有李云天在汉城坐镇,朝鲜国的那些高官显贵无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而且他们也没办法开口拒绝。

毕竟,李云天此次来朝鲜国代表了大明皇帝,而且又通过李瑈和李珦的案子积累了非常高的威望,谁敢说出半个“不”字,即便不满也只有放在心里。

以李稷为例,他对设立朝鲜三司和都察院持否定态度,但却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能暗地里发发牢骚,如果惹恼了李云天的话可是能把他也撤换了。

唯一令李稷感到安慰的是,他得到了负责政务的朝鲜布政使司布政使一职,这个职务在朝鲜三司长官中最为重要,税赋粮珦什么的都归其负责,也算是对他的一个安慰。

不过,令李稷感到郁闷的是他的老对头黄喜竟然成为了拥有监察大权的都察院都御使,这样以后肯定对他形成掣肘,他要想办法来对付黄喜。

在李云天公布的三司和都察院的长官中,其中最为春风得意的莫过于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本来按照资历他最多只能成为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的位子是金宗瑞的。

可由于金宗瑞先前得罪了李云天,故而原本属于金宗瑞的朝鲜都司都指挥使一职自然也就飞走了,让崔闰德捡了一个大便宜,包括金宗瑞的东北六镇,整个朝鲜国的军队都要受到他的节制。

金宗瑞在得知崔闰德成为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后心情异常失落,这可谓是他仕途上受到的最大挫折,他甚至连朝鲜都司的门都没有进入,并没有在担任任何职务。

因此,心中感到窝火的金宗瑞没有参加崔闰德在朝鲜都司成立后召开的会议,以身体有恙为由在家中静养。

李云天知道这件事情后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看来他已经成功地激起了金宗瑞的怒火,这意味着金宗瑞也并非是那种油盐不进的圣人,也有着自己的私欲和弱点。

在李云天看来,金宗瑞其实才是最适合担任朝鲜都司都指挥使的人选,不过此人身上傲气太重,他要先将其收服然后才能委以重任。

几天后,仁川港。

在明军军士的押送下,崔礼的家眷抵达了码头,登上了一艘停在码头上的三桅战船,按照李云天的判决他们将会被流放到北疆去充军,距离朝鲜国有数千里之遥,是一个贫瘠陌生的苦寒之地。

崔夫人神色哀伤地扶着父母登上了三桅战船的踏板,虽然她在大牢里被关了两三个月但精神和气色看起来都非常好,实际上他们在大牢里受到了优待,除了失去自由外一日三餐与家里没什么特别。

牢头告诉他们以前崔礼对他有恩,故而这是他对崔礼的报答,这使得崔夫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生怕父母儿女在大牢里吃苦。

崔夫人知道,她这一离开朝鲜国将与崔礼天人两隔,因此想要在走之前见崔礼一面,可惜被官府的人拒绝,这将成为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登上三桅战船后,崔夫人立在船舷前远眺着岸上的景物,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想再看看故乡的山河与花草树木。

“这几间船舱是你们的房间,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告诉我。”甲板上立着一名挂着中尉军衔的水师武官,把崔夫人一行人领进了船舱后说道。

“多些军爷。”崔夫人原本以为他们会被关进货仓一样的地方,不成想竟然能分到宽敞明朗、干净整洁的房间,心中顿时倍感庆幸,连忙向那名中尉武官道谢。

“崔夫人,我家大人有请,请随我来。”等崔夫人把一家人安置妥当后,那名中尉武官一侧身,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崔夫人闻言顿时怔了一下,不清楚为何中尉武官的上司要找她,但她不敢多言于是跟着中尉武官离开,进入了一间宽敞整洁的船舱,一名身穿军装的人背对着他望向窗外。

咯吱一声,正当崔夫人暗自猜测着那名望向船外的人是何许人物的时候,领她进来的中尉武官关上房门退了出去。

“犯妇叩见大人。”这使得崔夫人不由得紧张了起来,想要跪下给窗边的那位大人行礼。

“夫人!”不等崔夫人下跪,那名立在窗前的男子忽然开口喊了一声,缓缓转过了身子。

当崔夫人听见“夫人”二字时整个人顿时怔在了那里,脸上浮现出了惊愕的神色,抬头望向了窗边的那个人。

“夫君!”当看清楚那么那名转过来有着上校军衔的大明武官的相貌后,崔夫人禁不住喊了一声,出现在她眼前的这名大明武官竟然是本应该被关在牢里的崔礼!

第1340章如实相告

“夫人,你们受苦了。”崔礼走上前把崔夫人拥在怀中,一脸歉意地说道。

“夫君,这是怎……怎么回事?你……你投靠了大明?”崔夫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万万想不到崔礼会穿着明军的军服在这里等她。

“不是夫君投靠了大明,夫君本来就是奉了忠王爷的命令踏进仕途,现在不过是回归本位罢了。”崔礼闻言微微一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崔夫人,当然了,有些不方便告诉崔夫人的事情被他回避了。

“夫君,首阳大君会如何?”崔夫人对崔礼所言是倍感震惊,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朝鲜国布局,随后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关切地问道。

不管如何,首阳大君的倒台与崔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谁能想到被李瑈信赖的崔礼竟然会是李云天的人,再怎么说李瑈也是崔礼的主上,如果真的被杀了的话她心中会感到无比的愧疚。

“放心,临瀛大君继位后会大赦天下,届时他会向大明皇帝奏明免首阳大君一死,首阳大君届时会被流放。”崔礼知道崔夫人的心事,于是微微一笑后说道,“王爷说过,首阳大君固然罪该一死但为了朝局稳定还是要留他一命。”

“夫君,我们要到哪里去?”听闻李瑈不用死,崔夫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把头倚在崔礼的胸口处柔声问道,现在想想先前的一切都犹如做梦一样,怪不得牢头会对他们如此之好了,原来崔礼是李云天的人。

“江南!”崔礼闻言双目闪过一丝异彩,意气风发地说道,“咱们将到大明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去,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

“江南?”崔夫人的嘴角流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她自然听说过大明江南的富庶,知道那里是一个犹如天堂般美妙的地方,其实主要不是去北疆到哪里她都能接受,北疆的气候和风沙是她和家人所不能适应的。

“夫君,临瀛大君的王位能坐长久吗?”随后,崔夫人不由得抬头望向了崔礼,一本正经地望着他问道。

崔礼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故而他找的妻子自然也不会是等闲之辈,崔夫人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由于崔礼的缘故对汉城的政局也有一定的了解。

李云天既然把李瑈和李珦都给除掉了,那么很显然不会让李璆坐稳朝鲜王的位子,否则也就没有必要如此麻烦了,直接把李瑈或者李珦扶上台即可。

尤为关键的是,在大牢的时候她听闻了牢里的狱卒议论李云天撤销议政府分设三司一院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李云天加强了朝鲜王的权威,实际上则是越过了朝鲜王掌控了三司一院的长官,无形中就把朝鲜王的权力给架空了。

在设立三司一院的过程中,最为反对这件事情的人肯定就是临瀛大君李璆了,李璆的心机虽然不必过李瑈和李珦,但岂会看不出三司一院设立后他的权力就会被架空,三司一院的长官届时与大明走得更近。

可李璆没有李瑈和李珦的势力与手段,故而面对眼前的一幕无计可施,在李云天泰山压顶般的气势面前没有丝毫的办法,最为关键的是汉城官场有不少人都对李云天此举表示欢迎,这令他感到相当无奈。

相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其实李璆更适合去谱词作曲,他的长处是在音律上而不是治理国家。

“三司一院的出现已经夺了临瀛大君手中的权力,临瀛大君在政坛上资历浅薄,无法镇住汉城的那些官员,那些官员肯定会蜂拥投靠忠王爷,故而临瀛大君的王位不过是是镜花水月而已,朝鲜国终归会投进大明的怀抱。”

由于房间里并没有外人,故而崔礼也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微笑着向崔夫人说道,“你放心,王爷会准备一切的。”

“夫君,咱们以后还能回来吗?”崔夫人终于明白了李云天的意图,原来竟然是要吞掉朝鲜国,这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她实在想不出来李云天看上了贫穷落后、资源匮乏的朝鲜国哪里了,随后望着窗外岸边的景致幽幽地问道。

“会的,咱们一定会回来!”崔礼再度把崔夫人搂进了怀里,他知道崔夫人怀念朝鲜国的亲人和乡土,因此郑重其事的点点头,等将来朝鲜国的局势稳定后他们就能回来看看。

与此同时,临瀛大君府。

“领相,难道咱们就没有一点儿办法了,三司一院一旦成立的话咱们朝鲜可就要受制于大明了。”临瀛大君李璆一脸焦急地向坐在那里品着茶的李稷说道,他对李云天撤销议政府改立三司一院的事情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完全就是剥夺了他手中的权力。

虽然李璆现在还不是朝鲜王,但既然李云天已经放出风声来,再加上朝鲜国的几个大君中就他成年了,故而他对自己继位充满了信心,不得不为将来的事情所考虑。

“大君,此事木已成舟无法避免。”李稷知道李璆为何如此激动,于是放下手里的茶杯摇了摇头说道。

作为既得利益者李稷也反对撤销议政府设立三司一院,这样的话他手里的权力将大大减少,可他实在没有反驳的理由,连朝鲜王都是大明皇帝任命的,故而李云天作为正统帝的使者有权对朝鲜国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他没法进行阻止。

再者说了,现在李璆还不是朝鲜王,他要是对李云天设立三司一院的事情表示强烈反对的话,李云天绝对会选择别的大君来继承王位,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虽说三司一院设立后朝鲜王的权力得到了消减,但其毕竟是三司一院的顶头上司,故而三司一院的长官也不敢对其不敬,还拥有其他的权力,所以在李稷看来当务之急是让李璆登上朝鲜王的宝座,其他的事情可以等以后再行商议解决。

“领相,难道此事就没有丝毫挽回的余地?”听闻李稷的回答后,李璆有些不甘心地望着他问道。

其实,三司一院的设立对朝鲜国官场的官员们没有多大的影响,受到影响的是王室的王权,李云天设立三司一院实际上是消弱和压制了朝鲜王的王权,李璆身为朝鲜国的大君自然要为王权来抗争。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臣权得到保障的情形下,有多少朝鲜国的官员会为了王权而愿意效死命,甘愿用生死来给王权服务?

因此,在政坛资历浅薄的李璆现在感到非常的无助,除了李稷外他现在不知道该依靠何人。

“大君,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要从长计议,重要大君能登上王位就可以慢慢来解决此事。”李稷可以理解李璆的心情,因此沉吟了一下后放下手里的茶杯说道,“现在左相和右相都在盯着大君,大君万万不可犯错。”

“唉!”李璆知道李稷言之有理,于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一掌重重地拍在了桌面上,万一他激怒了李云天就会失去了朝鲜王的宝座,届时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稷心中也叹了一口气,现在朝鲜国的军政大权已经牢牢的掌控在了李云天的手里,别看他在朝中资历深厚又是堂堂的领相,只要李云天一句话他就仕途尽毁。

就连李稷也不清楚李云天何时执掌了朝鲜国的政局,等他发现的时候朝鲜国的局势已经在李云天的掌控下,不仅汉城的众多官员以李云天马首是瞻,就连地方上的官员也对李云天敬畏有加。

因此,在李稷看来现在还是明哲保身的好,虽然他并不希望看见三司一院成立,但更不会为了李璆去得罪李云天,说到底他手中握着的是臣权,与李璆代表的王权相对立。

别看李璆现在对他依仗有加,可一旦其羽翼丰满那么手握大权的他就会倒霉,成为李璆剪除的对象,所以他才不会为了李璆而拼命,而是选择静观其变。

归根结底,李稷的对手不是李云天,而是黄喜和柳尚民以及跟黄喜走得很近的崔闰德。

现在,李稷对金宗瑞得罪李云天一事感到非常懊恼,如果去年金宗瑞没有得罪李云天的话,那么如今朝鲜都司都指挥使一职就是金宗瑞的,他也就不会有如今这么大的压力。

所以在李稷看来现在是朝鲜国政坛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的关键时期,他可不想惹出什么事端来进而影响到权力的分配。

就像李稷可以轻易地抛弃世子李珦一样,如果李璆影响到了他和他所率领阵营的利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李璆以自保,没有必要为了李璆把自己也给折进去。

对于李稷而言,无论是李珦还是李璆都不过是他确保自身利益的一个工具而已,否则他也不会在李珦倒台后当即就把李璆推了出来,说白了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罢了。

这一点李璆其实心知肚明,他在官场上没有什么根基,故而必须要依靠李稷来给他做事,否则在政坛寸步难行。

李稷猜得没错,等李璆羽翼丰满后首先就会拿他这个从龙的功臣开刀,只有这样李璆才能真正地掌控住朝鲜国的大权,否则只能成为李稷面前的傀儡,由李稷暗中操控朝政。

第1341章心生波澜

七月中旬,朝鲜布政使司、朝鲜按察使司、朝鲜都司以及朝鲜都察院正式成立,李云天亲自出席了成立仪式,并给三司一院的长官颁发了盖有大明礼部大印的任命书以及各衙门的官印。

对朝鲜国官场而言,三司一院的成立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政坛上失去了像议政府领议政那样享有绝对权力的高官权贵,使得三司一院的长官能够相互制约,无疑是有利于朝鲜政局的发展,避免了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形。

虽然李云天已经把推荐李璆继承朝鲜王王位的奏章报给了正统帝,但由于路途遥远正统帝的回复还没有到来,因此李云天主持了这次朝鲜国三司一院的成立仪式,亲自给三司一院的长官颁发了委任书和官印。

其实,即便正统帝的回复到了,李云天也会把它扣下来,因为这场三司一院的成立仪式必须由他来主持,他要告诉三司一院的长官他们的官职是大明授予的。

李璆漫无表情地坐在贵宾的座位上,由于三司一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