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9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重要因素。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诸王国和佛兰德斯站在英格兰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兰西。

英格兰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英格兰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兰西军队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这场战争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获胜的法兰西王国完成了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而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使得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依据战争局势的转变,英法百年战争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法兰西和英格兰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结果法兰西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一三六零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格兰。

第二阶段: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引发战争,英格兰处于下风,为了避免在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英格兰乘法兰西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

第四阶段:一四二二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和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同年死去,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兰西王位再次开战,原本对法军不利的战争局面随着圣女贞德率众击败围困奥尔良的英军而扭转,最终法兰西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法兰西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欧洲爆发了谈之色变的“黑死病”,为此双方休战十年。

李云天这次到访的时间可谓正是时机,法兰西在与英格兰的战争中已经占据了上风,正在积极备战准备收复曼恩和诺曼底地区,这使得李云天见到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的时候能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

“走,咱们出去见见巴黎的百姓。”谈笑中,李云天望了一眼窗外岸边围聚的密密麻麻的巴黎市民,笑着起身向舱外走去,准备展现出亲和的一面,给巴黎的市民留下一个好感。

由于这次到巴黎并不是正式的国事访问,属于私人之间的邀约,故而李云天并没有穿他的蟒龙袍,而是一身笔挺的讲武堂黑色军礼服,显得英气逼人。

“看,有人出来了。”

“那个站在最前面的人难道就是大明的亲王?”

“看上去也就三十多岁,难道十年前真的是他击败了那些野蛮的鞑靼人?”

“他边上站着的那个贵族小姐是谁?”

“好像是黛丽丝公主!他们怎么会在一起?”

……

随着李云天等人出现在明扬号前甲板上,河道两侧的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纷纷饶有兴致地指着他们高声议论起来。

被众人簇拥的李云天含笑向河道两岸的巴黎民众挥着手,与数百年后相比,拥有中世纪古典气息的巴黎有着一股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梧桐树,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古典的建筑群,河北岸的王宫,河南岸的大学区,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

由于三桅战船的船体太过庞大,无法穿过塞纳河上拱桥的桥洞,故而李云天很快就换成了法兰西方面的船只,在卫兵的护卫下穿过桥洞继续前行。

当行至中央巴黎中央的河段时,一个巨大的岛屿出现在了李云天的面前,岛屿上矗立着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

“圣母院!”望见那座教堂后,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座教堂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十三到十七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外的河岸上,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率领着大大小小的官员等待着李云天的到来,众人饶有兴致地议论着李云天此次的到访,对这个新近击败了被欧洲诸国视为洪水猛兽的奥斯曼帝国的大明亲王充满了兴趣,要知道他们可是吃了奥斯曼帝国不少苦头。

本来,欧洲诸国还在担心大明和帖木儿帝国在攻打了奥斯曼帝国后会对欧洲不利,可随着大明、帖木儿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结盟,并且分给了偏安一隅的拜占庭帝国不少领土,欧洲诸国对大明和拜占庭帝国的敌意顿时烟消云散,有拜占庭帝国作为缓冲区他们无疑是安全的。

另外,法兰西王国的诸位官员对李云天这次到来还有另外一个期待,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这次跟着李云天一同前来的五艘三桅战船中有两艘满载了货物,准备与法兰西王国进行贸易,这种海外商贸无疑会使得法兰西王国获得丰厚的利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法兰西王国的官员们自然希望能与大明展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海外贸易,而大明强大海上运输能力能确保这一想法得以实现。

第1440章未雨绸缪(三更)

李云天在巴黎待了一周的时间,除了参加黛丽丝的生日宴会和拜见查理七世外还见了法兰西的贵族和商贾,气氛十分友好。

在黛丽丝的生日宴会上,李云天送出了他准备的礼物,一件精美的仕女白玉像,原本李云天想送丝绸衣物但由于时间紧急无法让江南的商家定制出符合黛丽丝身材的衣裳,故而就送了这件做工精美、质地上乘的仕女白玉像。

黛丽丝非常喜欢李云天送出的这件礼物,简直爱不释手,这不仅仅是份礼物同时更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荣誉。

李云天好不容易来一趟欧洲,自然不会只去法兰西王国,他要趁着这个机会在欧洲诸国转上一圈,拜访各国的国王,既是为了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对那些欧洲诸国的安抚,毕竟大明的兵锋已经抵达了地中海,使得欧洲诸国心中感到不安。

黛丽丝已经知道李云天为何会说她的生日在九月份能够赶来,因为在此之前李云天要忙于跟奥斯曼帝国的战事。

在李云天的欧洲之行中,除了法兰西王国外,神圣罗马帝国和英格兰王国无疑是他造访的重点,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是李云天此行的重中之重,只要安抚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那么就能确保大明在地中海的利益。

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其领土在西欧和中欧,疆土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还有弗里西亚王国等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有着颇深的渊源,按照大明的说法,他们的开国国王是亲兄弟。

九世纪中期,曾经欧洲的霸主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的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把法兰克王国分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也就是至今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

洛塔尔的弟弟路易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

经过后来的《墨尔森条约》的调整,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后来,九世纪末,意大利王国被德意志第一帝国吞并,形成了如今的神圣罗马帝国,而法兰西王国则一直保留至今。

由此可见,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不过,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却选择支持了英格兰王国,由此可见欧洲诸国之间有着无比复杂的利益纠葛。

尤其令李云天感到惊讶的就是欧洲诸国王室间的联姻,使得各国国王都有着亲戚关系,否则英法百年战争或许就不会发生了,这一点儿倒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和亲。

至于英格兰王国,它的历史比不上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成立于十世纪初,之前英格兰只有数个小国混战,号称“七国时代”,联想一下英格兰的面积就知道那些国家有多小了。

不过,英格兰王国对欧洲诸国是一个巨大的制约,英格兰王国想要越过英吉利海峡进入欧洲大陆,势必与欧洲诸国尤其是法兰西王国爆发利益冲突,双方之间的恩怨纠葛可谓由来已久。

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在百年战争战败后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继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所谓“大陆均势”政策,指的是英格兰王国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以维护英格兰的海外利益,保持海上霸权。

李云天之所以对欧洲诸国如此重视,是因为英法百年战争后欧洲将开启大航海时代以及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航海技术还是人文、自然科学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指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

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

欧洲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而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对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不过,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交流,促使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圈,促进世界文明的汇合。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对西欧也有重大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归根结底促进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从此,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速超越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

而说到大航海时代,就不得不提及“黑三角贸易”,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奴隶贸易。

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的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

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达四百年之久。

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政府的默认,欧洲殖民者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加上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的社会结构造成的愚昧,是“黑三角贸易”顺利进行的主要历史原因。

由加那利寒流、几内亚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所组成的三角形形状的环流,为“黑三角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航运条件,使得奴隶贩子在出程、中程、归程中一直顺风顺水,奴隶贸易的速度因此加快。

美洲合适的气候条件以及较为丰富的金银矿产资源,使种植园和采矿业发展很快,产生了巨额利润,是整个黑三角贸易进行的主要动力,亦在客观上为“黑三角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所以,“黑三角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下、在有利的地理条件下,以巨额利润为动力,进而顺利进行了数百年。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十四世纪中叶至十六世纪末叶西欧发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时期。

十四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再加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邦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即城邦,十四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

这一时期,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以及东西方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贵族阶层。

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

因此,文艺复兴运动于十四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到十五世纪中期以后先后波及西欧诸国,促进了西欧一些国家的宗教、经济、政治和教育的改革。

李云天认为,无论是大航海时代还是文艺复兴都对世界格局的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大明必须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不至于被动挨打。

为了促进大明与欧洲诸国尤其是西欧诸国的交流,李云天不仅在各国设立了讲武堂司务处,而且还开通了海上商业路线,促进双方的交流,从经济上对欧洲诸国形成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还在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重要城市建立了“大明学院”,与欧洲诸国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以掌控欧洲科技的进展,为大明的强盛立下了赫赫功劳。

第1441章祭奠(四更)

正统十五年九月,宁波军港。

一支明军水师舰队缓缓驶进了港内,其中一艘被簇拥在中间的正是水师旗舰明扬号,李云天终于结束了他长达近四年的西域和南洋之行返回本土。

显而易见,李云天这次出行的重点是西域,也就是西亚以及欧洲,南洋他已经经营了多年,故而稍作停留就启程赶路终于赶在年前回来,否则的话肯定要拖到明年才能回京。

李云天的行程是绝密的,因此宁波军港的水师武官并不知道李云天的到来,不过由于码头上的士兵认识明扬号三桅战船,见到明扬号后知道李云天驾到,于是立刻向上司进行了汇报。

所以,当明扬号停靠时码头上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的水师武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宁波军港的规模比李云天上一次来时又扩大了许多。

李云天原本想走海路回京,不过他有一种重要的事情要做,故而在宁波下了船,改从陆路返回,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在年前赶回京城。

虽然李云天的行事已经非常低调,可他到来的消息还是旋风般传遍了宁波城,引发了全城的轰动。

这并不是水师的人泄密,而是宁波港民用码头上的人认出了明扬号,自然知道李云天来了,要知道李云天可是多次来宁波港,因此港口的很多人都认识明扬号。

宁波城的百姓们原本以为李云天是来办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