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头脸都青了,脱下鞋底就追打过去。

“让你说,你还敢说!”

……

看着疯子一般的老头,唐毅几个只觉得脚底板涌起一股寒气,冷到了脑瓜顶!

无论如何,他们都要赶快通过要命的科举,一想想一辈子都在考试中度过,还不如杀了他们呢!

几个人心有余悸,进入了礼房,里面的书吏垂着眼皮,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道:“忙了一上午,也该吃饭了,你们下午再来。”

说完一抬头,书吏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一下子从位置上蹿起。

“唐公子,您,您怎么来了?”

唐毅轻笑了声,“还能干什么,报名啊!”

“哎呦,您随便说一声,小的就亲自上门填好了多方便,何必劳您的大驾啊!”书吏说着拉唐毅坐下,又是斟茶,又是倒水,脸上的笑和招财猫有得一拼。

“说起来当初唐大人在衙门当师爷的时候,我们两个就是好朋友,一起喝酒,一起聊天,唐大人如今鲤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真是好生令人羡慕。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一辈更比一辈强,唐公子也错不了,小的恭祝您早日三元及第,蟾宫折桂……”

这家伙的好话就像不要钱一般,说了十来分钟都不带重样的。唐毅勉强保持着微笑,王世懋可忍不下去了。

“是不是先把正事办了,外面一大堆等着报名的,我们也要回家温书。”

“啊,是是是!”

书吏陪着笑脸,刷刷点点,填好了几个人的姓名年龄,体貌特征,三代履历,书吏又送到了门口,看着几个人消失,才揉着酸胀的腮帮子,回到了礼房。

唐毅本想着回去温书,可是刚到门口,有衙役匆匆跑过来,对唐毅说道:“公子,堂尊大人要见您!”

“谭大人有什么事?”唐毅随口说道。

衙役忙咧嘴苦笑道:“不是谭大人,是张大人。”

“哦?”唐毅愣了一下,他没对谭聪怎么样啊,这家伙怎么就跑了?

其实唐毅过了年,除了看望老师,就在家里头温书,并不知道知州已经换人了。在清查白莲教的时候,好些地方官受到牵连,丢官罢职,弄得官员有了缺口。

谭聪这家伙虽然没有建树,好歹是在太仓发现的贼窝子,他准备进献玄龟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被唐顺之给压下来。倒不是心疼谭聪,而是不想弄得人人皆知,引来嘉靖的好奇。唐荆川可不能靠着这玩意升官发财。

这么一来,谭聪有功无过,愣是高升了一级,调到徽州担任知府。

这下子好玩了,他挖空心思升官没成,竟然不经意间高升知府,真是天意弄人。

太仓的新任知州叫张守直,他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曾经做过嘉定的知县,政绩不俗,后来有调任山东当推官,不过由于为官清廉刚正,迟迟没有得到重用,十年下来,只混到了太仓知州。

唐毅在衙役的带领之下,来到了签押房,张守直正等在这里,他四十不到的样子,身形清瘦,腮帮凹陷,颧骨突出,两只眼睛贼亮贼亮的,不是一副好相与的模样。看到唐毅并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说道:“你就是唐毅?”

“正是学生。”

“你还没通过考试,不用自称学生!”张守直严厉地说道,唐毅弄了一个大红脸,只得诺诺低头,不再言语。

唐毅身为唐荆川的弟子,自称学生绝没有什么问题,张守直是摆明了鸡蛋里挑骨头。令唐毅困惑的是这家伙到底为何看自己不顺眼,貌似没有得罪过他,难道是有人让他来找麻烦?

唐毅胡思乱想,一时找不出答案。

张守直目光不停在唐毅身上逡巡,坦白说唐毅的颜值是足够的,无奈张守直心中有所成见,越看越别扭,听人说严嵩早年也是长了一副好相貌,还不是成为祸国奸贼!

想到这里,张守直豁然站起,对唐毅说道:“跟我过来。”

唐毅随着张守直来到了桌案前面,张守直指了指桌上的一幅画,淡淡说道:“看看吧。”

不知道这家伙啥意思,唐毅闪目看去,只见画面之中,疯狂雪骤,群山树木都在风雪之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路上有一个少年郎背着大书箱,艰难前行。远处是一座学堂,若隐若现。

张守直微微叹口气,“此画是老夫所做,遥想当年求学之时,本官家境贫寒,学堂离家足有十几里路,天不亮就要前往。赶上冬日,竟没有完好的御寒棉衣,一路行来,手足麻木僵直,竟不能握笔。如今手足之上尚有冻疮,每到冬天,还钻心刺骨地疼痛。”

这是哪一出?

心灵鸡汤?

唐毅摸不著张守直的路数,只能附和道:“大人求学心切,不避艰难,草民感佩。”他把草民两个字咬得很死。

张守直也不在意,感叹说道:“天下间贫寒学子何其之多,苦尽一生的精力,连一个秀才功名也未必能得到。而有些人出身高贵,家门显赫,师从名门,天生就比别人占着优势。更应该敦品励行,一心向学。须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切不可一心求取捷径,毁了一生。”

张守直说完,将画作卷起,送到了唐毅的面前。

“这幅画就送给你了,还望你能体悟本官的苦心。”

唐毅被说的火气蹭蹭第二卷。,天可怜见,我怎么仪仗家里老师了,连排队都没走后门,至于找什么捷径吗?就算找,也犯不着在县考就找啊!你就算是县考的老师,也不能随便给人扣帽子!

越想越气,唐毅微微一笑,傲然说道:“大人别忙,您送我画作,容草民题词一首。”

说着唐毅拿起毛笔,不假思索,一首长相思跃然纸上,张守直看去,只觉得眼前一亮,真是难得佳作!

第224章县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蓟镇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张守直反复吟诵这首词,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觉得心神荡漾,比起自己的风雪求学路,这一段风雪行军,简直不知高了多少倍。自己的拙作,还真配不上这首词!

张守直忍不住老脸发红,那感觉就好像跑到了孔子家门卖论语,尴尬,丢人到了极点。他烦躁地在地上来回踱步,区区十几岁的少年,断然写不出如此厉害的词作,没准就是他爹,或者他的老师给他的,让他用来刷声望!

一定是这样!

唐毅啊唐毅,你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老夫就让你在县考现出原形!

……

回到了家中,刚走进书房,只见徐渭和王世懋等人正在高谈阔论,见唐毅回来,徐渭嬉笑道:“怎么样,是不是新来的知州又许给你案首了?我就说嘛,凭着行之的实力,哪个知州不想着巴结啊?”

王世懋还不服气,争辩道:“凭什么案首一定是他的,我的学问也不差?”

沈林插嘴道:“要是学问有用,青藤先生早就是状元了!”

“说得好!”徐渭抚掌大笑,“小林子,见识上涨啊,你们家少爷不用担心了,现在难题就是你,这些日子好吃好喝伺候着,保你过县考。”

几个人说说笑笑,却发现唐毅一脸的凝重,徐渭停止了笑容。

“行之,你是要提前练习摆官架子?”

唐毅苦笑了一声,“我就是想不明白,什么时候得罪了张知州,他怎么就看我不顺眼。”

……

县试作为迈向科举的第一步,要求并不严格,通常考试时间在二月份,具体日期由主考确定,比如今年就放在了二月二十,日期稍微靠后,天气暖和,考生也能少受点罪。如此看来,张守直还算体谅人。

考场选在县学内的一大块空地,早早有人搭好了棚子,下面是结实的黄土地,摆放着几百张硬木桌椅,上面都写着编号,一丝不苟。

天还没亮,考生们陆续都来了,负责检查的衙役等在那里,挨个搜身,并没有传说中把衣服,搜篮子,恨不得把菊花都掰开看看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狠劲,实际上多数只是走走过场,很快轮到了唐毅。搜身的差役一见,连手都不敢动,直接唐唐毅进去。

拿了试卷,上面写着编号,是按照千字文的排列的,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唐毅的号是黄字三号,相对靠前,不远处还有一棵高大的桑树,能遮挡日头,很理想的考试位置。

再往桌上看去,唐毅顿时高兴了,放着两个菜包子,还有一碗稀粥,一碗清水。显然知州大人非常体恤考生,知道大家早早前来,肚子多半都是空的,准备了吃食。

唐毅二话不说,抓起菜包子,咬了一口,还是用香油拌馅,三口两口吃光,又喝了一碗稀粥,至于清水放在了一边,要考试一整天,等渴的时候再喝。

此时,五百多名考生相继进入,走找到了位置,很多人如唐毅一般,草草吃了点东西。日头已经升起,天光大亮。

穿戴着整齐官服的张守直出现在在了大家面前。他威严地扫视了全场,尤其是重点看了看唐毅,然后照本宣科,说什么孔孟之道,皇恩浩荡,要大家好好考试,不要徇私舞弊,坏了自己的前程云云。

也许是心理作用,唐毅怎么都觉得张守直是针对自己的。

所幸时间并不长,张守直敲响了铜锣,宣布县考正式开始。

县考的自由还体现在出题上面,一般会出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也就是做两篇文章,也有只出一道题,做一首诗的情况。一天时间,作答完毕,最快当天就能出成绩。

如果头一场考中,后面的就不用参加,如果没中,就要参加“初复”、“再复”、“连复”,如果接下来三场都失利,那么恭喜你,直接出局了,四场下来,所有通过的考生会排成一个大榜,案首名字高出一个字,其余的按顺序排列,比如太仓一次录取四十名,就在第四十一位的前面画一道红线,表示后面的都落榜了。

考试的流程早就听徐渭说了不知道多少遍,唐毅烂熟于心,他把写有自己名字的试卷展开,抽出的第一张是自己的小档案,姓名,年龄,性别,祖宗三代,暂时放在一边,又接着抽出一摞答题纸,足有二十张,一半拟草稿,一半答题。

最后抽出的一张则是写有考题的,当唐毅把这张纸拿出来,考场上已经是嘘声一片,眼镜碎了一地,考生们脸色惨白,有人干脆手脚都颤抖起来,额头冒出细腻的冷汗,更有人仰天长嚎,好像死了娘一般!

“肃静,再敢喧哗,一律逐出去,不准参加考试!”

张守直威严的声音让所有考生胆战心惊,急忙闭上了嘴巴。只是却没几个人有勇气面对眼前的考题,这玩意太坑爹了!刚刚升起对张守直的好感,也荡然无存。

要想弄明白张守直题目的坑爹之处,先要整清楚考试出题的规矩。

由于八股文要从四书五经出题,而四书五经的字数有限,扣除忌讳,扣除不适合作为题目的,能用的还要大打折扣。

一百多年用下来,几乎所有题目都写过了,到了这时候,考试就变得非常麻烦。如果出已有的题目,就有考生背过名家的程文,凑巧考官不知道,那么这位就极有可能录取。

只是这种情况就失去了为国选材的意义,当官的也会被骂得臭头。

事实证明,逼到了墙角,就有人狗急上墙。

截搭题就应运而生。

何为截搭题,就是把前后,不同章节,不同书籍的语句各自截取一段,组合起来,形成全新的考题。

这一下可了不得,四书五经,哪一本都几千上万,甚至几万字,理论上进行排列组合,加上不限制字数,能弄出来的题目是无穷无尽,这样倒是避免了重复出题的问题,可是坑爹的麻烦随之而来。

由于随意组合,经常是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做起文章,别提多难了。

截搭题的好处和坏处都显而易见,朝廷经过仔细权衡,规定正式考试必须出大题,而小考,则可以出截搭题。

如此一来,好些个脑袋瓜子不甚灵光的考生面对截搭题,往往手足无措,屡战屡败。

曾经就有一位进士写过对联,描述心路历程: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二岁才入泮;乡试易,会试易,殿试尤易,一十五月已登瀛。

……

截搭题难,其中又分长搭和短搭,有情搭,无情搭,而张守直出的则是最难的一种,无情搭!

“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

这两句话都出自论语,前半句是《原壤夷俟》章,后半句则是《阙党童子将命》章。放在了一起,不但毫无逻辑关系,还特别怪异,前一句是打人,后一句是童子,莫非知州大人有毒害儿童的癖好?

不管是不是如此,在场的众人几乎都被虐到了。

一个个抓耳挠腮,苦心焦思,愣是想不出如何破题。有个倒霉蛋激动之下,把水碗打翻,卷子都被淹了,只能哭着鼻子离开了考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少考生竟然羡慕起来,至少不用在里面受罪了。

张守直看到大家都如此苦大仇深,心中微微感叹,还有一丝不忍,正如他所说,是苦孩子出身,知道求学的艰难,本不想在考题上难为大家伙。

可是偏偏出了个唐毅,张守直认定唐毅是有人捉刀代笔,偏又没有证据,不教而诛的事情老夫子是不会干的。索性就把题目出的难,出的偏,倒要验证一下,唐毅到底有多少的能耐!

考试进行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张守直缓缓走到每个考生的背后,有人一个字都没有写,有人虽然写了,可是也驴唇不对马嘴,看得张守直连连摇头。

老夫子虽然每个人的卷子都看了一点,但真正关心的还是唐毅。他悄然走到了唐毅的背后,只看了一眼,老夫子就惊呆了。

只见唐毅破题写道:“一杖而原壤痛,二杖而原壤哭,三杖而原壤死矣。三魂渺渺,七魄沉沉,一阵清风化为阙党童子矣。”

张守直暗自思量,没有连上,没有犯下,没有骂题漏题,寥寥几句,把毫无关系的两句话连在一起,一切都那么贴切,竟然比自己拟的破题还要厉害。

最令老夫子惊讶的还不是这些,唐毅答题的姿态十分平稳,每个句子都在草纸上反复推敲,每一个字都是漂亮饿馆阁体,认认真真,没有一个草字。

再读他的文字,四平八稳,贴合经义,没有一丝一毫自我的发挥。和传说中恃才傲物,桀骜不驯,专门耍小聪明的唐行之截然不同——要是让唐毅知道自己在老夫子心中,竟然是这个形象,只怕都要哭了。

张守直在唐毅的背后足足站了半个时辰,他渐渐竟然觉得看唐毅答题是一种享受,放眼全场,能如此认真对待县考的人绝对不超过五个,而唐毅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就算抛开唐毅吓死人的背景,光是这篇文章就值一个案首。

“唐毅啊,唐毅,你有案首的实力,又何必耍小人伎俩啊!”张守直一脸的迷茫。

第225章案首

县试只有一天的时间,且不许用蜡烛,日头西坠,考试就差不多结束了,陆续有考生交卷。每个人的脸色都不算好,摊上了这么难的题目,只怕能通过的十不足一。科举制残酷,可见一斑。

唐毅并没有急着交卷,他把文章反复推敲了几遍,保证没有任何离经叛道,不合时宜,犯忌讳的东西,每个字都做到珠圆玉润。就连试帖诗,他都仔细看了看,不求出彩,只要四平八稳就好。

其实区区县考大可不必如此,但是唐毅早就下定决心,要一举通过所有考试,绝对不再受二遍罪。

县试府试院试就是他的预考,通过几次的磨砺,技法娴熟,文章老道,状态也达到了巅峰,一举冲过乡试和会试。

检查之后,再通读两遍,直到朗朗上口,唐毅才心满意足,拿着卷子向张守直的位置走来。唐毅心中暗暗盘算:别看你老夫子看我不顺眼,就凭我的文章,要是连县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