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赢,才能偿还巨额债务!

赵旭在地上走了三五圈,突然问道:“陆兄,唐毅这些日子有动作吗?”

“没。”陆俊回答的很干脆,“我找过七太保了,他说唐毅从金山寺回来,只和王崇古见了一面,就回到了家中,一直没有动静。我猜他是彻底放弃了,不想,也没有能力帮王崇古了。”

赵旭眼前一亮,说实话他出道多年,靠着强大的实力,和过人的金融天赋,一直所向睥睨,唯独在茶叶风波中,被唐毅狠狠算计了一把,是他多年少有的败绩。也正是因为茶叶风波,才促使他不得不提前引爆票券的火山,和晋商直接杠上了。

博弈了几个月下来,唐毅始终是赵旭心中的一根刺儿,他隐隐察觉自己是被算计了。不过骄傲如他,是万万不能承认失败的。

“我知道了!”

在转了十几圈之后,赵旭突然仰天长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王崇古完了!”

“为何?”郑启明追问道。

“哈哈哈,苏州哪里还有粮食,王崇古他动用了军粮!”

“什么?”

这回轮到陆俊和郑启明一起惊讶了。

“赵兄,王,王崇古疯了,敢动用军粮?”

“哈哈哈,那我问你们,除了军粮之外,苏州哪里还有粮食?”

“这个……”两个人互相看了看,一起摇头。

赵旭得意地笑,心中郁积之气全都排出去,他终于赢了,终于把王崇古逼上了绝路。他动用了军粮,总督张经,巡抚曹邦辅,包括巡按御史,还有锦衣卫,谁都不会放过他!

“立刻给我派人弄清楚,王崇古是不是动用了军粮!”

一个上午的时间,赵旭都在焦急地等待,刚过午时,终于有人传来了消息。他们先是找多年经营粮食的商人鉴定,得出王崇古所卖的粮食都是三年以上的陈粮,而且产地还在江西。

很显然,军中用陈粮最多,紧接着又得到消息,昨天半夜有民夫往常平仓里面搬运粮食,听有人说,麻袋又沉又硬,更像是石头,而不是粮食。

综合消息,赵旭敢下百分百的判断,王崇古一定动用了军粮。

“哈哈哈,这是你自己找死,可怪不得我了!”

……

经过了大半天的放粮,百姓依旧保持秩序,没有出乱子,王崇古终于放下了心,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了知府衙门,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浑身瘫了,连手指都动不了。

“哎,但愿能撑过十天,江西湖广的粮食就能到了。”王崇古痛苦地揉着太阳穴,他好恨,第一恨赵旭,这不用说,第二他恨孔家,恨徐家,很东南的士绅,竟然见死不救,第三,他更恨自己,明知道苏州有风险,明知道自己是外来户,和地头蛇斗只会吃亏,偏偏自以为是,当自己是过江猛龙,真是可笑不自量。

从头到尾,只有唐毅在支持自己,如今唐毅也走了,他的心只剩下孤单凄凉。

突然,外面脚步声急促,王孺慌里慌张跑进来。

“东翁,大事不好了,苏松巡按潘炳忠来了。”

“他来干什么?”王崇古脸色一黑,怒骂道:“出事的时候,不知道躲到哪个耗子窟窿,这时候来了,他想干什么?”

王崇古沉默好一会儿,才说道:“让他来见我!”

没多大一会儿,潘炳忠从外面大步流星走进来,在他的背后还跟着几个带着刀剑的武将,王崇古顿时感到了不妙,心里拔凉拔凉的,他强做镇定,轻笑道:“老夫腿疾犯了,站不起来,不能见礼,还请潘大人不要怪罪。”

“呵呵呵,在下又岂会在意区区虚礼。”潘炳忠冷笑了一声:“在下在乎的是安定仓!”

瞬间潘炳忠的眼中寒光四射,和王崇古撞在一起,火花迸溅,好不骇人!

“潘大人,你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潘炳忠冷笑道:“王知府,你说动用军粮,贻误军机,该如何论处?”

“哼,老夫不知!”王崇古冷笑了一声:“老夫只知道凡事讲究证据,没有证据,就算造反欺君也不能论处。”

“好,我就给你证据!”潘炳忠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打开之后,里面都是泥土沙石!

“看到没有,这就是证据!这几位将军刚刚进了安定仓,亲手从里面拿出来的,大人你作何解释?”

“大胆!”王崇古猛地拍案而起,逼视着那几个将领,怒斥道:“你们眼睛里还有军法吗?还懂得军规吗?我要杀了你们!”

潘炳忠猛地拦住王崇古,冷笑道:“王知府,你窃取军粮,贻误战机,本官到想要问问你,眼中可有国法?可有大明?”

王崇古脸色狂变,连日操劳,身体早已支撑不住,扑通坐在了椅子上,喘着粗气道:“老夫问心无愧!”

“呵呵,这话留着和朝廷说吧!”潘炳忠冷笑道:“中丞大人马上赶到,王知府你就瞧好吧!”

正在这时候,突然外面响起脚步声,潘炳忠好奇地看去,来的却不是曹邦辅,而是一个英俊的少年郎,眉清目秀,灰白色的儒衫,风度翩翩,最有趣的是鬓角还夹着一支花,看那个劲头,简直要上天了。

“唐毅,怎么是你?”潘炳忠惊呼出来。

潘炳忠对唐毅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当初沙洲一战,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抗倭以来的第一大捷,把唐毅父子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潘炳忠也沾光受到了朝廷的嘉奖,此刻面对着唐毅,潘炳忠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唐毅歉意地拱拱手:“潘大人,容小子先向府尊复命,再给您见礼。”说完,唐毅迈步到了王崇古面前,郑重施礼道:“启禀府尊大人,卑职依照您的命令,已经把二十万石军粮全数运来。”

说着,唐毅抬起头,扫了眼潘炳忠和几个将领,笑嘻嘻说道:“府尊大人体谅弟兄们的难处,把陈粮都换成了新粮,莫非几位将军都是来感谢府尊的?”

第258章算总账

王崇古一见唐毅,简直就好像溺水将死的人抓到了救命稻草,老泪瞬间就流了下来。颤抖着手,抓住了唐毅的胳膊,将信将疑地问道:“行之,粮食真的来了?”

“嗯!”唐毅信心十足地说道:“学生拿着大人的亲笔信,去了松江见到了徐家人,晓以利害,徐家深明大义,愿意出二十万石粮食,一来犒劳三军弟兄,二来平抑粮价。江南的士绅大族心中还是有朝廷,有百姓的,知道了府尊的难处,都愿意帮忙,请大人放心,不日就有几十万石粮食能够运进来。”

唐毅这话不光潘炳忠等人听着不信,就连王崇古都一头雾水,我倒是给徐家写过亲笔信,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鸟我,准备死吃一口。唐毅这小子怎么就说服了徐家,弄到了粮食?

王崇古是满心的疑惑:“行之,粮食当真运来了?”

“先生要是不信,可亲自去常平仓看看!”

“好,我这就去!”

王崇古的身体一下子就来了力气,也不管潘炳忠等人,迈着大步随着唐毅一路来到了常平仓。此时正有大量的民夫扛着沉重的米袋子,往里面走。周围都是拿着刀枪的士兵,严阵以待。

王崇古到了一个民夫的面前,伸手夺过米袋子,双手用力撕扯,哗啦啦作响,雪白的米粒滚滚流出,瞬间,王崇古的眼睛朦胧了。

“真是粮食,真是粮食啊!”

王崇古呆坐了半晌,才想起唐毅,急忙拉住了他的胳膊,手指深深抓进肉里。

“行之,到底是怎么回事?徐家怎么愿意出粮食?”

“呵呵,还不是先生人品无敌,徐家深明大义,老天保佑,才让学生侥幸办成了事情。”

王崇古自动忽略了前三句废话,故作愤怒,斥责道:“捞干的,说有用的!”

“是!”

唐毅凑到了王崇古的耳边,低低声音说了几句,王崇古脸色一阵阵狂变,最后站起身,深深一躬。

不怪他给唐毅行礼,实在是这些粮食来的太不容易了……

自从孔家的粮食落空之后,唐毅就回到了苏州,别人以为他都放弃了,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跑去镇江,赵永芳就抢先出手,很明白他已经被盯上了。不管他做什么,人家都会提前出手阻止。

所以唐毅干脆了玩了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他放弃努力,在家里头读书反思,实际上他躲在王悦影的轿子里,借着出城降香的名义,悄然离开了苏州,一路赶到了华亭徐家。

出苏州容易,可是说服徐家可难上加难,经过王家和孔家两次教训,唐毅已经看得明明白白,这些大家族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简单说两个字:银子!

偏偏唐毅手上没有银子,即便是有,他也不会花几百万两买区区二十万石银子,就算是“壕”也不能这么败家。

别看没有银子,但是唐毅底气十足,他找到了徐阶的老叔公,徐阁老父母都已经作古,家里头就是人老成精的老糟头子主事,论起岁数,人家足足大了唐毅一个甲子,足以当他的太爷爷了。

不过老头子却被唐毅忽悠了,而且还忽悠得很彻底。

唐毅没有谈粮食的事情,而是谈到了生丝,问徐家想不想卖生丝,这句话可骚到了老徐头的痒处。

徐家农田二十万亩,桑田也在三万亩以上,两年之前,桑田带来的收入几乎相当于农田的二分之一。可是这些年倭寇越闹越大,海路断绝,以往价愈黄金的生丝竟然卖不出去了,只能留在家里生虫子,可把老头心疼坏了。

唐毅很大方地告诉徐老头,他可以联系织造局,让织造局收购徐家的生丝,而且唐毅还许诺了一个徐家根本没法拒绝的条件,他愿意将五万亩桑田投献到徐家名下!

何为投献?

要是具体的分析,怕是能写成几十篇的论文,简单说就是自耕农或者中小地主,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卖身投靠到有特权的贵胄士大夫名下,成为他们的佃农,从而躲避徭役负担。

国初的时候,投献的对象皇族、勋贵、功臣,后来随着文官势力的膨胀,凌驾到了勋贵之上,百姓们争相把土地挂在官僚士绅的名下。

就拿徐家的田产来说,其实多数都是靠着“你情我愿”的投献而来,并非是强行兼并。不过在温情脉脉之下,却是朝廷税赋大幅度流逝,比起国初纳税的田亩足足少了一半还多,而税赋总额不变,多出来的负担都落到了百姓身上。

对于投献之风,有良知的文人都痛心疾首,唐毅心说要是老师唐顺之在场,只怕能活活打死他这个不肖弟子。

天可怜见,唐毅把桑田投献徐家并非为了躲避徭役负担,毕竟老爹也是官员,一样能够免税免役。

之所以把桑田给徐家,唐毅有两个考虑,第一,经过粮食危机之后,交通行肯定会跃升为东南金融的领军力量,全力经营金融工商带来的利润百倍于土地,他不想做一个土里刨食的土鳖;第二,交通行大跃进,必须有人保驾护航,尤其是在朝廷要有说话撑腰的人,选来选去,也就是徐阁老最合适,好歹他算是一个君子,把桑田给他,不愁老徐不出力。

唐毅满肚子弯弯绕儿,徐老头哪里知道,他兴奋无比,招来徐家所有男丁,包括徐阶的三个儿子,推杯换盏,好一顿畅饮。

到了最后,唐毅腼腆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徐家能把二十万石粮食给他。

如果说徐家人还有比银子更喜欢的东西,那就是土地无疑,有五万亩桑田打底儿,徐家乖乖把粮食给了唐毅。老徐头临走的时候,还告诉唐毅,本应该亲自给送到苏州,可是他们也不好太伤赵旭等人的面子,只能让唐毅自己运送。

唐毅也不客气,他在来的时候已经找好了帮手,那就是狼士兵的头人彭翼南。彭翼南被张经派到了松江防御倭寇,当初为了救王忬,唐毅可是给了狼士兵真金白银,彭翼南对唐毅那是亲热的不得了。

听说他需要人手运粮,二话不说,彭翼南派出了五百名士兵,还让他的弟弟跟着唐毅。

真多亏了狼士兵,赵旭早就联络周边各个府县,告诉他们不许把粮食运到苏州,也不许境内的粮商去苏州卖粮。

地方官员惧怕赵旭等人的势力,把粮商约束得很好,可是他们不敢对狼士兵动手。

甚至看到之后,都远远躲开,连问的勇气都没有,就这样,唐毅将二十万石粮食大摇大摆,送到了苏州。

王崇古听完唐毅的叙述,简直是傻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唐毅这小子是不是脑子有病,竟然把五万亩桑田给了徐家。要知道田产有价无市,几乎每个大家族有机会就会疯狂囤地,尤其是晋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的信条就是要地不要命!哪怕被逼上了绝路,王崇古也没有想过拿田产换粮食。

唐毅不但换了,而且换的理直气壮,在王崇古看来,一多半是年轻人不知道轻重,再有就会正义感爆棚,脑袋被烧得糊涂了,才会干出这种蠢事。

不管如何,唐毅是帮了他的大忙,值得王崇古给他行礼致谢。

“有了行之仗义相助,老夫总算是活过来了!”

王崇古重新恢复了精神,潘炳忠带着几个将领过来查看,一见满眼的粮食也彻底傻眼了。他们明知道是唐毅帮忙弄来的,可是也没办法为难王崇古了,反过头还要被王崇古冷嘲热讽。

“有些人遇到事情了就躲到耗子窟窿不出来,装孙子也就算了,可人家骗不,还要装爪牙,装走狗!想要为虎作伥,可是他忘了,这世上还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潘炳忠被骂得老脸青紫,呼吸急促。

“王知府,本官身为风宪,监察百官不法,你究竟做了什么,自己心里清楚,能侥幸躲过一次,未必能躲得过第二次,第三次!”

“哈哈哈!”王崇古笑得疯狂,用手指着潘炳忠怒吼道:“好一个朝廷风宪,你是替朝廷做事,还是替某些人做事?不管老夫下场如何,你潘大人都看不到了,你等着吧!”

也只有王崇古敢这种带过兵,又背景惊人的家伙才不在乎言官。

在言官之中,早就流传了一句话,宁可得罪朱君王,莫要惹山西狼!

晋党不会打板子,不会杀头,但是他们会让你身败名裂,生不如死。短短一瞬间,潘炳忠仿佛老了十岁,他嘎巴了两下嘴,狠狠跺脚,转身离开。

他是巡按御史,王崇古也不拦着他,转而走到了那几个武将面前,大巴掌抡圆了,噼里啪啦,打得他们嘴角冒血,不愧是带兵的,连声都不吭。

能挨打算他们侥幸,要是王崇古连打都懒得打,那才是死路一条呢,吃里扒外永远都没有好下场!

唐毅抱着肩膀,喜滋滋看着,一个小丫头偷偷跑到了唐毅的背后,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抓着唐毅的袍子,灵巧地爬上了后背,摘下他耳朵上打蔫儿的花,又换了新的。奶奶告诉她带花的娃娃漂亮,她就要把大哥哥打扮的漂亮起来。

王崇古回头看到这一幕,也吓了一跳。

“行之,她是?”

唐毅无奈地摊摊手,“是彭头人的妹妹,要不是她哥哥,粮食还运不进来呢!”

“原来如此,着实可恶。”王崇古咬了咬牙,冷笑道:“该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第259章粮食来了

徐家二十万石粮食到来,使得王崇古一下子有了底气,他手下的晋商也不是吃白饭的,早就估计到赵旭等人也到了极限,现在就是两个决定高手在拼内力,谁都只是一口气吊着,谁先松懈谁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二十万粮食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行之,从明天开始,增加一倍的销售口,放粮!”王崇古信誓旦旦说道,他仿佛看到了对手被纷纷碾碎的凄惨景象,脸上露出了十足的得意。

唐毅拱了拱手,他奔波这些日子也必须要回家休息,只能暂时告辞,跟随着他亦步亦趋的还有小丫头彭秀秀。

父兄都跑到了东南抗倭,小丫头想阿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