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会元,不是那位上书修外城的唐毅唐解元吗?听说陛下十分赏识,搞不好这一次状元就要落到他的头上,三元及第,比起商辂商阁老还厉害哩!”这位说着,突然脸色狂变,一哆嗦把舌头都咬出血了。

“滩,滩,滩色汤达人的儿纸。”情急之下,乡音都出来了。

“没错,他就是唐大人的儿子,当爹的三战大捷,当儿子的连中三元,堪称士林佳话啊!”

这一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的红了眼,羡慕的失了眠。

不过最睡不着的人就要数李太宰李时言。

白天和唐毅一番对话,李默让家人把他抬回府中,坐在了书房里,整个人都不好了。唐毅的话就像是魔音不断在耳边回荡,自己身后有闽浙大族支持,这是连陆炳都未必清楚的事情,小小的唐毅怎么能知道?

李默思前想后,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就是唐毅真的背景雄厚,实力强悍,要么就是他聪明睿智,看得透彻。

这两个结果都不怎么好,前一个代表唐毅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是可以和朝堂大佬叫板妖孽。至于后一个,则表明唐毅这家伙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对乱麻一团的朝局有着敏锐的嗅觉。

无论哪个结果,都不是好消息,而更糟糕的则是二者兼具,那就代表着自己在严党之外,又竖起一个大敌,强敌!

李默的脑袋嗡嗡作响,他勉强支持着起来,让人把唐慎奏疏的副本拿过来,放在面前仔细观看。

杨宜前脚弹劾唐慎,后脚唐慎报捷的文书就送来了,不用问,严党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杨宜是保不住了,就看火会不会烧到自己身上。

李默打起精神,仔细看着每一个字。

唐慎讲述战斗经过的时候,李默老脸通红,唐慎介绍战果,一串串数字让他咬牙切齿,可是看到了最后,李默却来了精神,甚至不由自主念了出来。

“……微臣命人严刑逼供,从俘虏处得知倭寇首领王直据倭国萨摩洲之松津浦,僭号曰宋,自称曰徽王,部署官属,咸有名号。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拥兵十万,船只两千,所辖海域,广有数千里,海外蛮夷,悉从调遣……”

这本是一段对倭寇情况的如实描述,唐慎在东南这些年,所见所闻,和曾经的印象完全不同,比如明人都认为海外贫瘠,可是唐慎知道海外盛产金银,远胜大明,比如明人认为蛮夷都是茹毛饮血的野人,可唐慎却发现他们精通天文历法,即便是大明最好的学者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此外唐慎还知道他们有最犀利的火枪,有跑得最快的海船,他们在南洋占据广袤的据点,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可以一年三熟……

唐慎深受儿子影响,同时也是个有责任感的士人,他觉得有必要把倭寇的情况如实告诉朝廷,知己知彼,如果帝国的决策者还靠拍脑门,靠脑补,东南百姓的苦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唐慎一番苦心,李默丝毫没有体察,但是他却从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果真如唐慎所说,倭寇在海外拥有大片土地,兵马十几万,赵文华此前上书,说什么水陆成功,江南清宴,就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

这事情说起来也好笑,李默本想着威逼利诱唐毅,帮着他作证,攻击赵文华。唐毅不但没上当,反而羞臊了他老人家一番。

结果呢,唐慎的奏疏,给了李默意想不到的惊喜,凭着这玩意,赵文华的欺君之罪是跑不了的。

李默心中窃喜不已,他对唐慎没有丝毫的感激,只是庆幸唐家父子来不及沟通消息,给了他施展手脚的机会。

必须抓紧时间出手,把赵文华拿掉,顺带整垮严嵩,只要一统朝堂,坐上了首辅的位置,唐毅那个小兔崽子还敢威胁自己吗?

李默筹划着攻势,可是他再快,也快不过殿试,三月十五,在一个光荣的打假日子里,会元唐毅率领着三百多位即将步入官场的新贵,来到了西苑紫光阁,准备接受漫长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

殿试殿试,顾名思义,应该在紫禁城的谨身殿举行,可是自从嘉靖避居西苑之后,谁也强不过他,只能把殿试搬到了西苑举行。

东方刚刚破晓,西苑大门洞开,黄锦穿着一身蟒袍,手里拿着拂尘,宛如一尊佛般,带领着大家步入西苑。

不得不说,寺庙进山门的时候,都有一尊坦胸露乳的弥勒佛,黄锦也起到了开门见喜的作用,大家伙紧张的情绪都好了不少。

只是走进了西苑之后,不少人偷偷向四周看去,都眉头紧皱。

怎么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堂堂皇家园林,不是该高大威严,金碧辉煌吗?为何两旁还有损坏的建筑,虽然有人用绸缎遮了起来,但是再怎么花里胡哨,还是能看到狰狞的伤口,就像当今的天下一样,不过怎么裱糊,还是遮掩不住衰败。

唐毅来的次数多了,不像菜鸟一般惊讶,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要给老爹争气,状元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

第338章唐毅的乌鸦嘴

皇帝制曰:“朕惟天命立君,以宰于率土,必有分理协助之臣,所谓邻哉也……夫古之元首股肱,真是一体,上下相贤……故朕无知人之哲,能官之智,我欲闻是知能之方,尔多士目睹既真,当有益我知能之道,悉著以对,勿讳勿欺。”

唐毅仔细读着殿试的考题,这是一道策论题,嘉靖问所有考生,用人选官的办法。在殿试之前,徐渭,诸大授,陶大临,大家都凑在一起,猜题押题,徐渭是坚持认为殿试会考有关开海的问题,其他几个人也都非常赞同,一个个摩拳擦掌,把唐毅的文章拿过来,仔细揣摩,王世懋更是大段大段背诵,还逼着唐毅不许用写过的语句。

看着他们这么热情,唐毅是真不忍心打扰他们,可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朋友浪费功夫。

“大家别乱猜了,殿试绝对不会考开海的。”

“为什么,难道陛下改主意了?”徐渭不解地问道。

“主意倒是没改,不过多半犯嘀咕了。”唐毅苦笑道:“这次我爹打了大胜仗,可是也告诉了朝廷,东南的倭寇远远没有压下去,甚至说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我爹的奏疏肯定会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阻挠开海。”

诸大授沉着脸说道:“开海通商,须海面平静,商路畅通,欲海面平静,则要剿灭倭寇,剿灭倭寇就需要钱。”

陶大临接过来说道:“朝廷眼下没有钱,因为缺钱,所以才要开海……”

说到这里,在场的几位都傻眼了,怎么成了一个死局啊?反复推演了好几遍,他们怎么都解不开死结,连徐渭都急得冒汗了。

埋怨唐毅道:“行之,你倒是拿个主意啊!”

唐毅把两手一摊,“我又不是庙里的神仙,有求必应,无所不知。开海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我只知道必须要拿出花费最省,功夫最小,收益又最大的方案,只有如此才能说服咱们的皇上。”

诸大授嘴角抽搐了两下,“行之,我怎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啊。”

“别气馁。”徐渭说道:“这世上主意总比问题多,行之,你说对吧?”

“嗯。”唐毅欣然点头,赞同道:“文长兄说的很对,只是有一点,陛下不会拿如此千头万绪,三言两语说也说不清楚的事情当殿试考题的,大家伙还是要先应付殿试吧。”

幸亏唐毅的提醒,诸大授,陶大临,徐渭,王世懋,曹子朝,大家伙都有了心里准备,没有一棵树上吊死。

面对着烂大街的题目,就要看谁自圆其说的本事强了,唐毅屏息凝神,拿出了最好的状态,简短洁说,上午写好了策论,下午又工工整整抄了上去。等到傍晚时分,主考官将卷子收走,殿试也不用誊录,只等三天之后,就会公布成绩。

唐毅和众人一同出了西苑,抬头仰望,一轮圆月,高挂空中,洁白的月光洒满了一地。经过了残酷的考试摧残,大家伙都没了吟诗作赋的雅兴,匆匆回到了住处,等待三天后的结果。

唐毅一路回来,抿着嘴,皱着眉,一句话都不说。到了住处,唐毅下车就往书房里走,徐渭实在是忍不住了,跟了上来。

“我说行之,你没考好怎么?”

唐毅靠在椅子上,重重叹口气。

“文长兄,你说我算不算灾星?”

唐毅没头没尾冒出这么一句,徐渭一愣,指着自己鼻子苦笑道:“你还想和我比惨是不?”

唐毅一阵心虚,和徐渭比起来,他的日子简直就是蜜罐了,不过唐毅心里头惴惴不安。

“文长兄,我不是矫情,你最熟悉不过,前面的县试府试院试,考一次出一次的麻烦,而且还越来越大,差点连命都没了。好不容易乡试结束,我没事了,北方又地震了,至于会试呢,又被李默叫了过来,差点着了道。”

唐毅煞有介事道:“这次殿试从头到尾,都顺顺利利,考官也没有找麻烦,卷子答得也算不错。可越是平静,我这心里头就越忙得慌,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所以啊,我琢磨着,不要说话,不要出屋,挨过这三天,等着发了榜,说不定霉运就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就不说话了,有事比划啊!”

唐毅说完,微闭二目,竟然真的盘膝打坐,五心朝天,一声不吭。

徐渭绕着他转了五圈,只留下一句:“你丫病得不轻!”一甩袖子,转身就跑。等到徐渭消失了,唐毅冲着他的背影哼了一声,“我也是为了你们好,谁知道倒霉事落到谁的头上。”

……

转眼到了第二天,唐毅特意等到日上三竿,想来大家伙都吃过了早饭,才跑到花厅,准备拿点包子稀粥,填填肚子。

他刚走进来,却发现从徐渭开始,几个人谁也不少,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见唐毅进来,都一脸的怪异神色,挤眉弄眼。

唐毅不知道他们玩什么把戏,不过他说了不说话就是不说话,抓起两个包子,端着一碗粥,就要往外走,都到了门口,徐渭实在是憋不住了。

“行之,你可以说话了。”

唐毅一愣,徐渭补充道:“你已经显灵了!”

“不会吧。”唐毅慌忙放下了碗,关切问道:“是你们谁出事了?”

王世懋翻了翻白眼,“我们都没出事,但也都算是出事了。”

唐毅还不明所以,诸大授道:“行之兄,咱们老师出事了。”

“老师?哪个老师?”

“还能有谁,会试主考,大学士李本呗。”陶大临道。

唐毅顿时张大了嘴巴,李本在会试中打压自己,唐毅已经听说了,对于这个所谓的老师,他是没什么好看法。毕竟李本一味听从严党指令,跟着他混只能给奴才当奴才,一点滋味都没的。

嘉靖要赶李本走,唐毅心里头非常赞同,如果李本留在朝中,以老师的名义命令自己,还真不好拒绝,欺师灭祖的罪名是谁也担不起的。他滚蛋了,自己也就清净了。

唐毅虽然这么想着,可是也不能来的这么快啊,总要等到殿试结束之后吧。不然朝廷的体统何在啊!

“你们听谁说的,陛下罢免了李阁老吗?”

曹子朝摇摇头:“哪用得着陛下罢免啊,咱们李阁老自己就把自己给罢免了。”

唐毅听糊涂了,“发生什么事了,快给我说说。”

曹子朝当即滔滔不断,把事情说了一遍……唐毅听完,眼珠子都掉了出来,怪叫道:“这也太扯了吧!绝对能排上本朝的十大丑闻啊!”

原来自从被嘉靖臭骂之后,李本就知道仕途完蛋了,他等着过几个月,抡才大典结束,上奏请求致仕回家。

二十几年宦海浮沉,他在京城的时间甚至比家乡还要长,住的时间久了,就难免有些舍不得。最让李本抓心挠肝,牵肠挂肚的是百顺胡同翠芳楼的周小翠周姑娘。

李本虽然大学士当得窝囊,可是文采过人,年轻时候也是有名的帅哥,深得姑娘们喜爱。当了高官之后,不能继续出入风月场所。

但是也架不住一颗躁动的心,周小翠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难得是熟读经史子集,见识过人,不少京官都去找她,谈心倾诉。

有好事之人就把周小翠介绍给了李本,两个人相谈甚欢,周小翠温存体贴,李本在她面前总能找到男人的尊严,屈指算起来,差不多前后有了六七年的时间,处久了就有感情,周小翠年纪也不小,屡屡有从良的意思,李本就出了三千两银子替她赎身,准备把她带回南方。

也不知怎么回事,周小翠从哪里得知李本失宠,这下子她可就不干了,跟着一个毫无前途的老糟头子,还要远走他乡,哪里愿意,她偷偷找来了一个干哥哥,就准备带着银子逃跑。不巧正好赶上李本赶来,那位干哥哥情急之下,推了李本一把,正巧他的老腰垫在门槛上,只听嘎嘣一声,李阁老两条腿就失去了知觉,疼得昏死过去。

第339章菜鸟当自强

李阁老和人家争风吃醋,把腰给摔断了,简直就成了有史以来朝廷最大的丑闻。不论是严嵩,还是徐阶,甚至锦衣卫得到消息之后,都立刻下令封锁。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想捂就能捂得住的,李本疼昏过去,家人抬着他穿街过巷,往家里跑,好多人都看到了。那个周小翠也是个狠茬子,她和不少朝廷的人打过交道,知道伤了阁老,那是有死无活的大罪。

跑也没用,唯一的生机就是闹大,最好弄得天下皆知,反而可能活下来。于是乎她趁乱跑到了顺天府,投案自首,在大堂上痛哭流涕,说什么李本霸占了她,拆散她的好姻缘,她听说李本要致仕回乡,满以为能逃出魔掌,结果李本又杀来了,情急之下,才推倒了李本,酿成了大祸……

一个娇滴滴的小女子,痛哭流涕,梨花带雨,自然而然能得到同情分,于是乎纷纷谴责李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是当代的贾似道,祸国奸相。

好家伙,这种烂事八卦本来就解释不清楚,偏偏传播速度极快,没有半天时间,就闹得人尽皆知,等到上面有所察觉,什么都晚了。

事到如今,就算李本不残,也断然没脸在官场上混下去了,都不用嘉靖批准,李本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抹着眼泪上书请罪,自愿抛弃一切待遇,回乡闭门忏悔。

唐毅听完大家伙的叙述,弄清了事情之后,不由得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徐渭只当他心里头愧疚,憨厚地伸出大手,拍了拍唐毅后背。

“行之,你不用自责的,没准还是我克死李本呢!我徐文长还真是厉害,克死爹妈,两位哥哥,媳妇,儿子,现在又加上个老师,对了,行之,你说过那个什么世界纪录,要不要给我写上一笔?就,就叫命最硬的人!”

唐毅抬起头,由衷的拍了拍徐渭的肩头,“文长兄,你的命很快就软乎了,而且不软乎也不行,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诸大授和陶大临听出唐毅语气里面的担忧,问道:“行之,李本折了,莫非对咱们有什么损失吗?”

没等唐毅说话,王世懋满不在乎插嘴道:“能有什么损失,他在内阁里说话还顶不上放屁,要是因为他,把咱们都划成了严党,那才是倒霉呢!”

大家伙都是自己兄弟,王世懋也不用装什么尊师重教,反正就是在卷子上写了一个“中”字而已,人家王二公子还认为李本取低了呢!

“行之,你说对吧?”王世懋大咧咧问道。

唐毅仰望着天棚,半晌才痛苦地摇摇头。

“各位兄弟,说句不好听的话,咱们要倒霉了。”

唐毅这家伙主意比谁都多,什么难事似乎都能解决,还从来没有看到他这么忧虑过。诸大授忧心忡忡问道:“行之,不就是没了一个靠山吗,反正李阁老的大腿又不粗,有他没他,能有多少差别?”

“有些东西就像是水,像是阳光,像是空气,有的时候不以为意,可一旦失去了,麻烦马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