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他们的船只正在南下,突然从远处的海平面出现了一大片白帆,唐毅不由得心跳加速,千万可别是倭寇啊!

哪知道好的不灵坏的灵,负责瞭望的士兵告诉他们,来的几艘船只的确是倭寇。唐毅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差点趴下。

有心逃跑,可是见对方速度飞快,又船多势众,看起来是跑不了的,只要咬牙说道:“把帆扯满了,一会儿要是碰上了,就仗着咱们的船大,冲过去!”这是唐毅唯一能想到的战术了。

船上所有护卫,包括锦衣卫的人,还是水手们,都拿着武器,战战兢兢盯着。双方船只越来越近,哪知那些倭寇一见到他们的船只,不是嗷嗷上来抢掠,而是掉转头,争相逃命,透过千里眼,唐毅能清楚看到倭寇惶恐畏惧的神色,简直像遇见了鬼。

“乖乖,老子没有那么大的威风吧!”

唐毅正纳闷呢,他把千里眼调高了一点,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在倭寇船队的后来跟着一大群明军的水师,冲在最前面的大船上挂着一个俞字的旗号。

“是俞总镇!”唐毅惊呼出来,对这位老将军的战力唐毅是一百个放心。

果然,没有多久,俞大猷的坐船就追上了倭寇,这位做出了一个令唐毅瞠目结舌的举动,他的坐船全速前进,咔嚓嚓,撞在了倭寇的船只上,顷刻之间,船只断裂,上面的倭寇纷纷落水,俞大猷都懒得搭理他们,立刻就锁定了下一个目标。

一番横冲直撞,有两艘倭寇的船只被撞沉,还有两艘受伤,后面的船只都跟了上来,将倭寇分割包围。明军蹿上了倭船,挥动手里的兵器,一阵大杀大砍,周围的海水都变成了血红色。

倭寇同样垂死挣扎,不断有士兵抱在一起,掉入了大海,转瞬就被吞没。看得周朔等人都脖子发凉,锦衣卫再凶残,也比不上真正战场的万分之一。

差不多半个时辰战斗结束,只有两艘倭船逃走,其余的不是打沉就是被俘虏。俞大猷亲自驾驶着小船,到了唐毅的大船下面,攀着缆绳跳上了甲板。

“末将拜见唐大人,迎接来迟,还请恕罪!”

唐毅连忙跑过来,一把拉住了俞大猷,“我说,俞老哥,咱们多少年的交情,用得着这么寒碜我吗?”

俞大猷老脸一红,诚惶诚恐道:“礼不可废,末将已经调任福建,在大人的帐下听令。”

“哎呦!”唐毅高兴地没法,俞大猷的底细唐毅可一清二楚,这位早年中过秀才,后来又考中武进士,典型的文武全才,更为难得的是他陆战海战都行,论起领兵打仗的本事,丝毫不在戚继光之下。

唐毅知道开海不是容易的事情,他特意给胡宗宪写了一封信,让这位派遣精兵强将给他,没想到竟然把俞大猷派了出来,唐毅简直高兴地来回乱转。

“俞老哥,刚刚目睹一场海战,弟兄们真是英勇善战啊!”

俞大猷憨笑道:“还多亏了唐大人。”

“怎么说?”

“几个月之前,末将不是带着人护航去天津吗,老天保佑,一路上船只没有什么损失,倭寇来偷袭两次,都被打退了。大家伙都说有人护航安心不少,这不主动付了护航费,走了一趟足够造三艘大船哩!”俞大猷抓了抓头,“末将觉得这是个来钱的路子,末将回来之后,就以护航的收入作为担保,一口气从交通行借了五十万两,这不,又造了二十艘战船。”

唐毅听得哈哈大笑,“一贯严守规矩的俞总镇也学会借钱办事了?”

俞大猷紫红的脸膛发烧,连连讨饶,“末将也没有办法,朝廷不给钱,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不过您来了,末将可什么都不怕了,有唐大人点石成金,船队要不了多久就变出来了。”

大家伙说说笑笑,俞大猷带着十艘战船,把唐毅的坐船紧紧保护在中间,众星拱月一般,进入了杭州湾。

唐毅轻车熟路,进了省城,一直来到了巡抚衙门,说起这座衙门,唐毅极为熟悉,当初王忬就在这里住过,后来是李天宠,再后来是胡宗宪,眼下胡宗宪另造了更辉煌的总督府,衙门就留给了唐慎。

短短几年之间,白云苍狗,变化无常。让唐毅也不由得感叹非常,令唐毅遗憾的是老爹并没有在衙门,而是给唐毅留下了一封信。

“行之吾儿:汝过关斩将,连得六元,为父甚是欢喜,甚是欢喜!汝能推动开海,造福东南,为父更是引以为豪。”

先是夸奖了一番,接着话锋一转,唐慎就写道:“漳州泉州,自古以来,百姓以海为田,以船为家,十家之中有九家仰赖大海生存,我朝海禁以来,百姓生息繁衍,地寡人稠,不堪重负,近几十年来,走私猖獗,泉州有海商不下四万,漳州偏僻,更是聚集无数海盗强人,盘踞海岛,大肆走私,竟如化外之地一般,率兽食人,凶险异常。泉州漳州之海盗于王直徐海不同,却又过从甚密,闽浙大族亦暗通款曲,牵连甚广。吾儿之才,为父深信不疑,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父特派元敬率兵五千,即刻南下泉州,助吾儿一臂之力,震慑宵小,早日开海成功!”

看完了老爹留下的信,唐毅把桌子一拍,由衷叹道:“还是亲爹啊!”

不怪唐毅失态,东南抗倭公认的两员悍将就是戚继光和俞大猷,并且给他们送了绰号,叫:“俞龙戚虎。”

说俞大猷是海中蛟龙,戚继光是陆上猛虎。

这评价的确是恰如其分,俞大猷自从得到唐顺之支持,修战船,练水师,原本只敢在长江,在太湖混的水兵竟然能冲到海上大显威风。

尤其是新近建造的船只,船首都加了硕大的撞角,本身又速度快,个头大,经常能把倭寇的船只撞碎,几次倭寇集中大军想要干掉俞大猷,结果非但没有吃掉人家,还损兵折将。要不是船只不够,东南的海面根本没有王直什么事了。

至于戚继光,更是彪悍,他在乡勇的基础上,从义乌等山区挑选剽悍民兵,又在东南广征家人死于倭寇之手的年轻丁壮,用严酷的军法和血海深仇激烈,不到一年出头,练出一直令人闻风丧胆的铁血雄师。就在大半年前,三江所一战,戚继光就打了前锋,他用了不到一百五十人的代价,消灭了倭寇三千有余,尸体堆积如山。

如此交换比例,简直是抗倭以来,从未有过,可是人家小戚回营之后,还发飙了,把手下人骂了一个遍,挨个让他们写检查。他事后更是疯狂训练,还放出话来,下次这种战斗,阵亡一百个以上,就算是输!

俞龙戚虎,放在东南,那就是三国的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角色。

这下子可好,胡宗宪给了俞大猷,老爹放出了戚继光,有这二位保驾护航,龙行有雨,虎行有风,看看谁还敢和自己玩横的!

龙虎在手,天下我有!

一瞬间,唐毅的信心爆棚,“来吧,让老子见识一下,你们这些大海商有什么手段!”

第397章海笔架

有了龙虎两员大将,唐毅腰杆一下子就直了,他没在杭州多留,立刻动身,除了他之外,有不少江浙的商人也闻风而动。

他们早就知道唐毅要去泉州开海,一旦海禁开放,商机就扑面而来,别人办事他们还有些犹豫,可是唐毅多年的金字招牌,跟着唐状元有肉吃,那是大家伙早有的共识。

从太仓南下的时候,只有三艘船,遇到了俞大猷,船只一下子多了十几艘,从杭州出来,大小船只一下子超过一百艘。

不说别的,光是这份号召力,就不得不让人惊叹。

如果换成别人开海,哪怕本事再强,两三个月的时间,也没法让船只出海,就白白荒废了一年,从这个角度看,嘉靖还是知人善任的。

唐毅也放松了不少,他这个人啊,其实挺惫懒的,放松下来,就变得贪图安逸起来,日上三竿,也舍不得爬起来。

王悦影端着早餐送进了船舱,放在了唐毅的面前,“大官人,快点吃吧,下回再送来就是中午饭了。”

“嘻嘻,好媳妇,你喂我怎么样?”

王悦影霎时间脸涨得通红,愤怒地揪住唐毅的耳朵,怒道:“你看看你,还有个大老爷的样子吗?我都怀疑你的状元是怎么来的!”

“错,大错特错了!”唐毅大言不惭道:“人这一生,吃得苦和享得福是相等的,比如有人一辈子平淡,有人呢,则是大起大落,有山峰,有谷底。我呢,就是头些年啊,吃得苦太多了,付出的汗水都能装满好几个浴桶,所以啊,老天爷让我有了个好媳妇,能轻松轻松。”

王悦影被他给气乐了,“一肚子歪理,让我喂你可以,不过你可要答应我一件事。”

“别说一件,十件八件都行。”

“没有那么多,光是一件就行。”王悦影抓起油条,塞进了唐毅的嘴里,又喂了他两口稀粥,而后叹道:“帮帮梅君妹妹吧。”

“梅君,谁啊?”唐毅茫然。

“就是沈小姐,人家大名叫沈梅君。”王悦影气呼呼道:“带了人家一路,怎么连个名字都不知道问。”

“问她干什么,女人的名字我记住一个就够了,那就是你!”唐毅放肆地笑道。

王悦影总算是彻底相信唐毅对沈姑娘没什么想法了,她又是羞又是喜,甜蜜蜜的,在心头弥漫。

“哥,梅君妹妹的确是太可怜了。”

唐毅咬着油条,含混道:“天底下可怜的人多了,对了,你没把她送去绍兴啊?”

王悦影叹了口气,“哥,你让我怎么送,眼下绍兴还在打仗,一路上都是倭寇,我让人打听了,沈青霞先生的两个儿子,还有侄儿都被发配保安州,在绍兴只有长子沈襄一人,由于受老父牵连,经常被官府抓去,朝不保夕。沈氏族人倒是不少,可谁能有胆子,有财力照顾一个孤女啊!”

“可是我们身边也不能留个拖油瓶啊!”唐毅哀叹道:“悦影,沈炼是心学中人,和我师父荆川先生是好朋友,徐渭那家伙早年也向人家请教过学问。论公论私,我都该帮这个忙,可是把他的女儿带在身边,事情就变了味,黄土泥掉到了裤裆里。”

“怎么讲?”

“不是屎也是屎了!”

王悦影羞得满脸通红,啐骂道:“亏你还是状元郎呢,真是粗俗!反正我不管了,你不收沈姑娘,我收,我让她给我做丫鬟,这样你总没话说了吧?”

“我是一肚子话啊!”

唐毅仰天长叹,可又有什么法子,船只在大海之上,他总不能派一艘船,掉头把人送回去吧!的确是王悦影所说,要是人有了点差错,反倒成了自己的不是。

“成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我这是虱子多了不要,债多了不愁。反正都得罪了严党,多一桩我也不在乎!”

王悦影兴奋之下,又大口大口地塞东西给唐毅,弄得他腮帮子鼓起,和仓鼠似的。不得不说女人之间非常奇妙,当得知唐毅对沈梅君一点意思没有,王悦影和她迅速成为了闺蜜,王姑娘琴棋书画,经史子集,懂得还真不少,至于沈梅君,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厨艺,偏偏王悦影十指不沾阳春水,这两位倒是相得益彰,成天黏在一起,弄得唐毅都想把沈姑娘扔到海里算了。

大船队离着泉州越来越近,一路上并不算太平,遇到了三次倭寇,也遇到了几次明军的水师。有俞大猷这位猛将兄在,很多倭寇都望风而逃,有那些不开眼的,直接被俞大猷给解决了。

唐毅有空也把俞大猷请过来,了解倭寇的情况。

其实自从推行乡勇以来,东南抗倭的大局就在不断好转之中,也苏松和浙江为例,一般的村镇都会有几十名经过训练的乡勇,几个周边村镇组成联防体系,就能拿出两三百名青壮士兵。

他们只要守着坚固的村寨,没有三五百名倭寇,休想打得下来。

也就是说,以往横行无忌的小股倭寇彻底没戏了,要想抢,就必须集中兵力,明刀明枪对着干。げ酷書網ざ

明军除了少数精锐,战力总体还是比不上倭寇,但是明军有一点好处,就是不怕损失,杀敌八百,自损一千都是大胜,很快能得到补充,倭寇却没有这个便利。

按照俞大猷所说,现在双方已经进入了僵持期,如果能顺利开海,让更多的人有了工作,釜底抽薪,整个抗倭的势头儿就会扭转过来。

俞大猷十分感叹:“一想到倭寇平定有望,心里头是真高兴,可是也有些空落落的。”

“呵呵,俞老哥,你用害怕,以后的仗只会越来越多。”唐毅望着起伏的海水说道:“所谓倭寇之乱,其本质是海洋和陆地之争,我中华传承数千年,从来都是海陆并重,固然靠着海洋吃饭的人不占主流,但是总人数比起一般西夷小国还是要多得多!他们能开疆拓土,驰骋海上,没有理由我们做不到,总有一天,要让我们的旗号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要让日月照耀之下,即为大明疆土!”

唐毅不断说着,俞大猷默默听着,说实话,他觉得唐毅都在胡说八道,可偏偏每一句都触动了他的心头,就像是天边的彩虹,在海面升起……真有那么一天,即便是死了,也能含笑九泉。

船队进入了福建地面,这一天早晨,沐浴着初升的朝霞,在船队面前出现了连绵的陆地线,在岸边,有不少人正在翘着脚张望。

“来了,总算来了!”

说话的正是泉州知府杨继盛,不过他很快就不是了,知府已经落到了唐毅身上,不过他也不用离开泉州,吏部的任命已经下达,杨继盛因为政绩卓著,被提拔为兴泉道参议,从四品,主管兴化、泉州、漳州三府,算是唐毅的半个上司。

其实这么安排,也算不得什么好心,摆明了是要把杨继盛按在福建,不让他动弹。但杨继盛倒是甘之如饴,当了地方官的几年,杨继盛变了许多,他依旧嫉恶如仇,依旧为民请命,可是他也知道很多事情要妥协,要学会刚柔相济,要重视人情往来……

就拿对唐毅的欢迎来说,杨继盛是不惜血本,泉州府,晋江县,大大小小,文武官吏,一个不少,全都到了码头。

致仕的官员,士绅,名流,地主,商人,能来的全都来了,甚至连府学和县学的学生都跑来凑热闹,争着一睹文曲星的风采。

当唐毅的船只靠岸,搭好了跳板,唐毅还没下来,杨继盛就疾步走了过来,和唐毅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

“行之,真是想不到,我们竟然能在泉州重逢!”

“椒山先生,晚生想起当年先生一路上的教诲,至今记忆犹新,获益匪浅。”

杨继盛连忙摆手,“行之又在说笑了,我的那些都是书生意气,说说可以,却当不得真,倒是行之说的才是办事的道理,这几年我磕磕绊绊的,总算发现往日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

杨继盛拉着唐毅,手挽着手,来到了众官吏面前,杨继盛兴奋说道:“诸位,这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唐六元,唐大人!”

一听这话,在场官吏纷纷拜倒,口称:我等拜见府尊大人!

唐毅满脸笑容,正想请大家起来,却猛地发现一位又黑又瘦的官员,昂然站立,只是抱了抱拳,根本没有跪下。

他身边正好有两个下跪的家伙,这三个人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山”字型笔架。

没等唐毅说话,杨继盛脸沉了下来,心说你这家也太不给我面子了。

“海知县,你见了上官,为何不下跪?”

黑瘦的家伙昂然说道:“杨大人,太祖爷定下规矩,品级相仿,则东西对面,卑者躬身作揖,尊者抱拳还礼。若是品级相差二,三等,则卑者在下,尊者在上,依旧行作揖之礼,唐大人身为清贵翰林,熟知朝廷制度,不知道下官所行之礼,有什么不妥之处?”

他这话说完,包括杨继盛在内,都像看白痴一样,在看着他,开什么玩笑,眼下是嘉靖朝,不是太祖爷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