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里的病,外面看不出来。”

唐毅背着手,走了两步,笑道:“是不是因为本官利用了你做戏,你就迁怒本官?”

海瑞沉默不语,老太太把眼睛一瞪,骂道:“逆子,大人问话你还敢不说,老身断然不能容你一个心胸狭隘的畜生!”

老娘发飙,海瑞被逼无奈,只好说道:“唐大人,海瑞还不至于那么心胸狭隘,我只是有些事情想不明白。”

“刚峰兄请讲。”

“那好,问了我就说!”

海瑞猛地从炕上坐起,须发皆乍,大声说道:“唐大人,下官想请教几件事情。第一,闽浙七大姓海商把持海路,大肆走私该不该杀?”

“该!”

“操控市场,随意罢市,置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致使泉州城动乱,该不该办?”

“该!”

“还有,为了一己之私,阻挠开海国策,该不该处置?”

“该!”唐毅干脆回答。

“哈哈哈,唐大人,既然这些人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你身为一方父母官,市舶司提举,为何不用霹雳手段,铲除这些毒瘤?下官却听说,今天下午,竟然有人交了五万两银子,你就把他们给放了,这是什么道理?朝廷法度,就值五万两银子吗?”海瑞前些日子只是心中有刺儿,可是听说唐毅把抓捕的七大姓代表以五万两一个都放了,他彻底被激怒了。

“唐大人,您是六首魁元,我朝读书人的楷模,海某只是一介举人,和大人天差地远,海某就是想不明白,为何不能秉公而断,偏偏要让坏人嚣张,好人受难?这大明朝还有没有公道二字,要是没有,海瑞这个官做的还有什么滋味?”

海瑞声色俱厉,老夫人气得嘴唇发青,怒道:“疯了,真是疯了!大人,不要听这个逆子胡说八道,老身这就好好教训他。”

“老夫人,您先别忙。”唐毅长叹口气,“刚峰兄,你说的都对,我无可辩驳,也不敢辩驳,只是我问刚峰兄一句,我要是真按照你的想法做了,后果会如何?”

海瑞茫然,“还能有什么后果,百姓必定欢欣鼓舞,朝廷之上,正直之士也会赞同大人的果敢作为。”

“错,大错特错!”

唐毅叹了口气,“刚峰兄,闽浙七大姓,在东南经营多少年,他们手上又有多少朝廷官吏,东南世家的把柄,一旦逼急了,他们把这些都抛出来,东南诸省立刻就大乱了。朝廷让唐某到东南开海,是为了弥补财政的缺口,我没弄到银子,反而捅了马蜂窝,弄出了天大的麻烦,东南乱,天下乱,试问到了那个时候,是我这个知府,还是你这个知县能扛得起来的?”

唐毅顿了顿,又说道:“刚峰兄讲的大义道理我固然钦佩,可官场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那讲的是什么?”海瑞红着眼睛问道。

“讲的是利益,我这个市舶司提举,就是协调各方利益,闽浙海商闹得过分,我敲他们一笔银子,朝廷上下,哪怕听命七大姓的那些人,他们也不敢说我什么,可是超出了这个度,就是滔天洪水,就是人头滚滚。刚峰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到了阳明公这里,变成了知行合一,阳明公教导的是成功啊!”

第412章摆平

如果问唐毅,是改革容易,还是革命容易,唐毅一定会说革命,因为革命是从别人身上割肉,而改革是从自己身上割肉。从秦汉以来,变法几乎没有成功的,而改朝换代却像是家常便饭。

做官说白了就是协调分配利益,这是非常高深,也非常艰难的事情,尤其是让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利益,人家本来就占据着优势,让他们低头,难度可想而知。

“刚峰兄,多余的话我不想说了,我只问你一句,是我做知府,我去开海比较好,还是换一个人做知府,换一个人开海比较好?”

“这……”

海瑞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他这个人钻牛角尖儿,但是不代表他笨,相反海瑞看得很清楚,唐毅这家伙深得圣眷,又顶着六元的光环,师出名门,父亲又是手握兵权的功臣,他撒开了做,别人不敢怎么样。

如果换成了其他人,只怕早就被七大姓连皮带骨都给吞了。可正是因为如此,海瑞才更愤怒。

“唐大人,天子信任你,百姓支持你,又有那么多人希望你大刀阔斧,做出功业,您为何高高抬起,轻轻发下,连您都没有勇气做事,下官实在是看不出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了。”

“唉,刚峰兄,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我如果手段齐出,和七大姓对拼,不见得会输。毕竟我背后还有东南的世家,还有交通行和乡勇,胜算还是很大的。”

“那为何您不出手?”海瑞不解地问道。

唐毅叹口气:“刚峰兄,或许你的眼中只有黑白,我唐毅的眼里,看到的都是一片灰茫茫。七大姓固然可恶,可是他们手上控制着大量最优秀的水手,掌握着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们代表着走向海洋的希望。”

海瑞沉着脸,嘟囔道:“不就是一群海盗,有什么了不起的。”一旁的海老夫人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心说这个畜生真够轴的,唐大人和你推心置腹,你怎么就不知道好歹呢!

“是海盗没错,可是刚峰兄你知道吗,茫茫大海,代表着危险,也代表着财富,商会那边接待了那么多的西洋商人,他们多半都是海盗出身。不是亡命徒,谁愿意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去开拓新的土地,追逐财富。倭寇是祸国殃民的混蛋,但是利用好了,未尝不是开疆拓土的一把利刃。我大明商帮众多,但是以晋商和徽商作为代表,这些商人都仰仗着朝廷的特权活着,丝毫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唯独能和西洋商人竞争的就是闽商、浙商,还有一部分粤商。”

唐毅感叹说道:“事缓则圆,我如果对他们痛下杀手,他们手下控制的人员多半都会沦落海上,倭寇之祸会猛烈十倍百倍,到时候受难的百姓何止千万?陛下和朝中诸公又会如何看我?我还能坐得稳吗?但是只是拿一些银子,一来我对陛下有了交代,见到了银子,陛下就会无条件支持我;二来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诉东南的世家,各地的商人,我唐毅是有本事对付闽浙大姓的,他们要想摆脱闽浙大姓的盘剥,大可以归到我的麾下,通过市舶司,走正规渠道通商。人心向背,这点变化非常重要,此消彼长,有个一两年的功夫,市舶司兴旺起来,咱们也有了钱,战船扩充起来,实力就会远远超出七大姓的走私船队,到了那时候,他们就失去了对抗的本钱,唯有乖乖俯首帖耳。一旦把他们拉过来,倭寇就彻底被孤立了,到时候海陆齐出,平定倭乱也就不难了。”

第一次,唐毅将自己的规划和盘托出,他很清楚,对付海瑞这种,谎言根本骗不了他,唯有拿出真东西,才能打动这头倔驴儿。

果然,海瑞听完之后,仿佛被雷击中一般,一动不动。

他实在是想象不到,一个小小的市舶司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唐毅不过是一个知府,整个东南,乃至天下都在他心里装着。

就算再讲究原则,也清楚一个理儿,什么都比不上抗倭重要,只有消灭了倭寇,东南才能安宁。市舶司在唐毅的手里,只不过是撬动大局的杠杆而已。

倘若真能如唐毅所说,最终能平定倭寇,或许也没什么不妥……不对,海瑞几乎被唐毅说服,可是他又突然瞪大了眼睛。

“唐大人,下官不服气。”

“刚峰兄有什么疑问,只管讲。”

“唐大人,俗话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只因为七大姓有用,就对他们过往的恶行视而不见,网开一面?再说东南的世家,他们靠着闽浙大姓走私已经不对,您还要给他们好处,把他们喂得更饱,这合理吗?”

“不合理。”唐毅干脆说道:“刚峰兄,我要是不这么做,难道要和所有人为敌吗?东南世家、闽浙大姓、倭寇、官吏,我把这些人都推到了对立面,靠着我一个人,当然,还有你海刚锋,咱们能打赢吗?”

海瑞拳头紧握,咬了半天牙,最后还是摇摇头,苦笑道:“大人,海瑞明白你的难处,可是道不同不相与谋,海某还是要辞官!”

唐毅摇了摇头,苦笑道:“唉,成仁取义!历代读书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着要对得起良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桃花源,以为大不了我就辞官归隐,我不在污浊的世间打滚儿了,我是干净的,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圣贤教诲。”唐毅突然脸色一沉,冷笑道:“光想着良心,可想到了肩头的责任?我大明虽然堪称富庶,可是能够有幸读书的人二十之中,只有一个,而在这些读书人当中,能考中举人的,更是万中无一,能牧守一方,做父母官的,更是少之又少?拍拍屁股走人了,除了能表明你自己卓尔不群,对百姓有什么好处?这样的人,爱的不是百姓,而是自己的名声,这是一个真正的儒者该做的事情吗?阳明公何以被万众尊崇?盖因为阳明公主张知行合一,知道了,看见了都没用,还要做出来,兼济天下,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别说海瑞,就连一旁的海老夫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不愧是六首魁元,真是一副伶牙俐齿,巧舌如簧。道理滔滔不断,说的海瑞老脸通红,浑身哆嗦,冷汗湿透了后背。

海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低低声音说道:“逆子啊,你可都听明白了唐大人的教诲?快别犯浑了!”

海瑞恍惚之下,双膝跪在地上,大礼参拜,而后抬起头泪水长流,“唐大人一番金玉良言,海瑞羞愧难当,扪心自问,海瑞不及大人万分之一,似海瑞一般的蛮子,留在官场上还能有什么用,只会坏了大人的事,大人何必还要留我啊!”

真是一头极品倔驴,到了这时候,还想走呢!

唐毅彻底被打败了,“刚峰兄,为政就是调停利益,可是该怎么调,向哪个方向调,其中的差别就太大了,你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乃是官场的良心,有你在,就有一个标杆,最起码,你在身边,我唐毅就不敢过分损害百姓利益。正好,我这里有一件大事要拜托刚峰兄处理。”

海瑞正在发愣,海老夫人气得踢了他一脚。

“汝贤,大人吩咐,你还敢不听!”

海瑞茫然问道:“何事?”

“刚峰兄先起来吧。”唐毅拉起了海瑞,笑道:“是这样的,我绑了七大姓的代表总共二十多人,一人五万两,凑了一百二十万两,另外呢,何大侠亲自带领着一千名士兵,把七大姓派驻在沿途,阻截商贾的打手都给抓了,一共四百多人。还有市舶司的归属,本来我是不想要的,毕竟他们留着市舶司,对我也没啥关系,每年还能给一大笔的税银,可是啊,架不住苦苦哀求,我就答应收回,不过要了三十万两的解约金。”

唐毅眨眨眼睛,嬉笑道:“四百多名俘虏,加上一个市舶司,我又从他们手里掏出了八十万两,加起来,我就有了二百万两银子。”

他说的轻飘飘的,海瑞只觉得脑袋一阵阵嗡嗡作响,他连二百两都没见过,唐毅竟然弄到了二百万两!

几乎相当于大明朝岁入的一半!

闽浙七大姓固然势力雄厚,财力惊人,可是割下这么大的一块,也够他们肉疼许久了。在唐毅温良恭俭让的面具下,这小子其实比海瑞还狠三分。

“刚峰兄,这二百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我要上缴给內帑,剩下的银子,我给你七十万两,有四大花费,第一是清理晋江巷道,安溪是茶叶的主产区,要保证船只能从泉州一直安溪航路畅通;第二是海港,要清理淤积,保证大海船停靠;第三是城中的道路,要整修拓宽,第四……暂时还没想好。”唐毅笑道:“刚峰兄要是觉得哪里还需要花钱,只管说,这七十万两只是第一笔投入,往后会继续追加。”

还要增加?

海瑞彻底傻了,泉州才三四万人口而已,一下子投入七十万两,平均分到百姓的头上,一个人就是二十两!

能做多少事情,又能让多少老百姓受益?

海瑞脑袋都不够用了,唐毅说得对,要真想做一个好官,替老百姓做事,就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名声,海瑞咬了咬牙,“唐大人,差事我接了,请你放心,倘若下官贪了一两银子,只管摘了我的脑袋!”

“哈哈哈,这么多钱,也唯有刚峰兄能让唐某放心了!”唐毅笑道:“没留神儿,天都黑了,我也该回去吃年夜饭了。”

第413章赐婚

海老夫人是个热情好客的人,可今儿个是除夕大年夜,家里头又这么寒酸,拿什么招待客人啊?急得团团转。

唐毅笑道:“老夫人不用费心了,家家团圆的时候,我们也该回去了。对了,我还带了点礼物,还请老夫人千万收下。”

听到礼物两个字,就好像触怒了海瑞的某个心弦,他顿时脸色一变,想要说话,唐毅笑道:“刚峰兄,我这点东西可是送给老夫人的,你就别管了。”

难得,海瑞没有回嘴,老太太还有些不情不愿,可是看到衙役把东西搬进来,不是米面,就是豆油,都是寻常之物,老夫人心中感叹,难怪唐毅能当上大官呢,人家的心可真细。

“汝贤,别人的东西娘不收,可是唐大人的礼我收下了,以后你当差的时候,要好好听人家唐大人的,别耍驴脾气,听见没有。”

海瑞低头不语,唐毅笑道:“只要刚峰兄能秉公办事就好。”

又客气了几句,唐毅带着王悦影,从海瑞家里出来,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海瑞的小女儿和王悦影亲昵无比,听说漂亮姐姐要走了,她的小嘴一扁,几乎哭了出来。

“乖孩子,不要哭啊,等过两天姐姐带着你去知府衙门玩,好不好?”小女孩总算是点了点头,忽闪着黑亮的眸子,目送着唐毅他们上车离去。海老夫人转身拉着孙女回屋,笑眯眯说道:“乖儿,今年有饺子吃了,奶奶这就给你包去。”

回来的路上,王悦影小脸十分难看,靠着唐毅的身躯,脸色凝重。

“哥,你知道吗,海大人的女儿还穿着夹袄哩!虽然泉州冬天不算太冷,可是那么小的孩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还有啊,我把她抱在怀里,身体可轻了,到处都能摸到骨头,也不知道海瑞这个官是怎么当的!”

“媳妇,你觉得海瑞不会做官?”

“那可不,虽然当官不能贪污,可总不能过得连普通人家都不如吧?让妻子女儿受苦,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说到这里,王悦影抓着唐毅的胳膊,斜靠在他的肩头,虽不甚宽阔,却格外稳妥可靠。

“行之,你比海瑞好一万倍!”

被媳妇赞扬,唐毅兴奋地揽住肩头,嬉笑道:“你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和海瑞,代表着两种人,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理想总是好的,而现实又是必须面对的……”

“才不是呢,我感觉你是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王悦影娇憨地说道。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丫头,咱们就来面对一下现实吧!”

说着唐毅的大手伸向了王悦影柔韧的腰身,小丫头想要挣扎,无奈马车狭小,她很快就落到了魔掌之中,小脸像是一块红布,娇艳欲滴。

“呵呵,咱们的现实就是要赶快成亲,不然我可把持不住了!”

……

爆竹声中一岁除,嘉靖三十五年被一顿响亮的鞭炮送走了,嘉靖三十六年如约而至,过年的时候,唐毅给自己放了三天假。

他陪着王悦影包饺子,放鞭炮,逛庙会,玩得不亦乐乎。只是有些商人参加过总商会的开幕式,认出了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知府大人,好多百姓跪倒磕头,弄得唐毅十分不自在。保护他的士兵也不敢怠慢,谁知道人群里面会不会藏着七大姓的人,赶快匆匆保护着他们回了衙门。

“唉,以后啊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