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在他们胡思乱想的时候,唐毅竟然率先起身迎上来,要主动施礼。

下一幕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一直默默不动的海瑞突然抢步,大礼参拜,唐毅连忙侧过身体,激动地说道:“府尊……”

海瑞断然说道:“大人若是叫海某府尊,海某立刻撞死!”

“可别。”唐毅连忙摆手,苦笑道:“刚峰兄,你这不是为难我吗?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如今你是泉州知府,我是晋江知县,就是你的下属……”

“不!”

海瑞抬起头,大声说道:“大人,虽然在您的麾下时间不长,海瑞却获益匪浅,海瑞性情偏执,只能实心用事,不能执掌全局,今后市舶司的运作海瑞唯有萧规曹随,唯大人马首是瞻,一应规矩,绝不改变分毫,请在场诸位贤达作证,海某绝无虚言!”

说完,海瑞不待唐毅反驳,郑重其事,磕了三个头,而后起身站在唐毅身边,宛如属吏,比起以往更加恭顺三分。

在场众人一见,不由得给海瑞挑起了大拇指。

谁说这家伙是个蛮子,死守着官场规矩不知变通,如今一看,岂止是通情达理,简直是知恩图报。

你海瑞一个举人出身,何德何能骤然升任知府,还接掌了油水十足的市舶司。还不都是唐毅抬举你。

如今唐毅被贬官了,你要是敢和他摆什么上司的架子,官场上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可海瑞如此表示,却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甚至心中赞叹,唐毅果然有眼光,挑的助手不差。

一旁的赵闻这个气啊,他算是唐毅半个老师,又是漳州知府,不能学海瑞一般磕头,他只能深深一躬,唐毅不敢托大,急忙回礼。

“唐大人,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虽然您暂时贬官,可是您所作所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以陛下的英明睿智,要不了多久就会提拔唐大人,鹏程万里,展翅高飞,到时候,还请唐大人不要忘了我们这些老部下才是。”

赵闻说的客气,顿时也引来其他的人的符合之声,来的士绅官员,一多半都和市舶司有瓜葛,不是直接参与贸易,就是治下有茶园,有瓷器作坊,都指着市舶司出货。唐毅虽然不再管市舶司了,可是作为创始人,而且唐毅的老爹又是新任的福建巡抚,唐毅说的话比谁都管用。

大家都迫切想要知道,人事变动会不会影响到市舶司的未来,朝廷会不会继续坚持开海。因此见两位大人如此客气,他们也都仗着胆子凑了过来。

“唐大人,您给我们说几句话吧,市舶司以后要怎么办啊?”

“是啊是啊,还请您明示啊!”

……

看着一张张满是期待的面孔,唐毅心里头也有些激动,看来自己干的很不算差。

“诸位,今天是杨老大人设宴,本来不该喧宾夺主,可是大家伙问了,我也不能不识抬举。市舶司还处在草创阶段,很多规矩亟待完善,贸易份额还会快速扩大,新情况,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方才海大人说萧规曹随,我是不认同的。市舶司的关键是要创新,要解决新问题,要迎接新挑战。”

唐毅说道:“市舶司不是政府赚钱的商行,也不是威严雄伟的衙门,这是一个半官半商的特殊机构,不光要盯着商业利益,还要顾及社会安宁,百姓民生。譬如说,今年安溪的茶园就扩大了上百万亩,我听说明年增加更多。茶园增加了,茶叶产出多了,就能多赚钱吗?我看未必,毕竟海外的需求是有限的,出产茶叶的也不只是福建,一旦产生恶性竞争,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再有种茶叶多了,粮食就少了,如何弥补缺额,保证粮价稳定?还有,商品外销,粮食调运,这些事情多了,现有的道路能不能承担,要不要多修路,增加马车舟船。”

唐毅耐心总结道:“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有人去评估计算,拿出全套方案,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说着,唐毅看了看海瑞,笑道:“海大人在晋江任上,清正廉洁,不知疲倦,一个人就把数以千计的案子处理得条分缕析,让人钦佩。不过市舶司千头万绪,可不是一人能处理的,海大人可不能吝啬金钱啊!”

海瑞老脸一红,郑重道:“大人教诲,我记住了。”

“嗯,至于朝廷方略,我人微言轻,不敢多置喙,但是有一件事很明白,如果市舶司有利无害,朝廷就没有理由反对。说到底还是在大家伙的身上,所有人都要照章纳税,纳税,纳税!”唐毅连说了三遍,笑道:“成了,大家伙要是有兴趣,可以到晋江县衙,咱们开诚布公,谈个三天三夜。”

“好啊!”

众人纷纷拍手,高谈阔论,欢笑之声不断。

其实他们不在乎唐毅说什么,只要他还关心市舶司,没有意志消沉,哪怕他成了白衣之身,说出来的话还是有足够分量的。

唐毅的这番谈话,使大家伙的信心重新燃起来。原本还犹豫的人也都清楚了,哪怕换了提举,市舶司还是姓唐,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管有多高的官职,有多大的财富,凡是前来的官员士绅,都争先恐后凑到唐毅这里,哪怕只是嘘寒问暖,也觉得倍有面子。渐渐的大家竟然把主人杨博给扔在了一边,众星拱月,都围着唐毅去了。

杨博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面,杨俊民黑着脸,别提多难看了。

“爹,唐毅那小子非但没丢面子,还成了狗头金了,大家伙都当成了宝儿,咱们反倒白忙活了一场,真是气死人!”

杨博也是哭笑不得,他一没有料到唐毅有那么好的耐性,二没有料到海瑞竟然能主动行礼。你不是号称叫海笔架吗?

往常你是唐毅的下属都不磕头,如今成了他的上司,反而磕头了,你这是玩得什么把戏啊?杨博还是误判了海瑞,他讲究规矩不假,可也更看重人品。唐毅焚烧了罪证,保住了东南大局,还因此贬官,他是在为了所有人受难,要是再摆什么官架子,那种没人味的事情他海瑞做不出来!

“唉,唐毅的大势已成,老夫倒是白白做了恶人,罢了,你去把唐毅叫来,我有话和他说。”

杨俊民点头答应,不多时唐毅走进了书房,规规矩矩,给杨博行礼,而后垂手侍立,站在了一旁。

杨博从头到脚,仔细看了又看,都找不出一丝一毫的不满,阅人无数,竟然头一次遇到如此厉害的年轻人,哪怕为了子孙后代,也不能让他嫉恨自己啊。

“行之,说起来我和令师荆川先生还是同科的好友,今天见面,咱们就是师叔徒侄,你可不要见外,赶快坐下吧。”

不愧是天下三杰,现在想起套交情了,刚刚让我在外面等着,你怎么想不起来了?

唐毅把心思藏起来,恭顺笑道:“多谢大人。”

杨博沉着脸纠正道:“叫世伯。”

“哎,世伯唤小侄前来,想必有事情指点吧?”

“没错,行之贤侄,你是不是觉得贬官是老夫的主意?”

“岂敢,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小侄身为官吏,理应服从朝廷的命令。”

杨博叹口气,“贤侄,老夫和你挑明了,你烧毁罪证,是为了结束乱局,让大家伙能安心对外,一致抗倭,用心良苦,谁都知道。可是终究烧毁钦案罪证,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老夫查看卷宗,发现你和鄢懋卿对话的时候,提到过是过失致使失火,发现这是个不错的理由,也省得纠缠天理国法人情里面,说也说不清。而且呢大家伙都知道你是为了他们罢官,投桃报李,这些人日后都会报答你的恩情的。你还年轻,太过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好事,压一压,日后反而能跳的更高。贤侄,你以为然否?”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一下子就把处心积虑变成了小心呵护,严世藩自诩天下第一聪明人,比起杨博,还差着一大截。

一个失职造成烧毁钦案证据,也是足够丢官罢职的,唐毅还能当县令,没有从官场上除名,说白了,就是嘉靖想要教训他一下,又不想废了自己的好学生,杨博纯粹是窥见了嘉靖的心思,才顺水推舟。说的好像有多大功劳,真是不害臊!

同样,唐毅演技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猛地一拍脑门,如梦方醒,羞惭地说道:“小侄没有想到世伯用心良苦,实在是让小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动的眼圈发红。

杨博心说小东西,还是吃的盐少,太容易骗了,他爽朗一笑,“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以后有什么事情,只管和老夫说就是。”

唐毅擦了擦眼角,感慨说道:“世伯如此说,小侄就斗胆了,还真有事情请您帮忙。”

老杨博一愣,嘴角抽搐了一下,笑容是那么勉强。

第452章又上当了

杨博本来来两句惠而不费的话,就把唐毅给打发了,也不知道这小子是真被自己感动了,还是打蛇随棍上,竟然提出要求,弄得老杨博不上不下,好不难受。

当然了,此老修炼这么多年,是不会被唐毅给轻易吃死的,他呵呵一笑,“好啊,行之有话只管说,老夫尽力而为就是。”

言下之意,办不办得成,那就两说了。

唐毅心里明白,可表面上还装得十分感动,“世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小侄观察,东南开海之后,生意会越来越繁荣,如今在东南的海面上有几千艘船只,日后恐怕会超过几万,甚至十几万艘大船,从事出海贸易的人要多达上千万,至于长途运输,奔波经营,那就更是家常便饭。别的不说,海上风高浪急,阴晴不定,船员水手都需要保暖衣物,东南出产的棉花纺织都不够,用来制作衣服被褥缺口很大很大,眼下已经有商人在湖广和江西等地种植棉花,供应东南的缺口,不过棉花怕潮,容易板结,保暖又差,分量也重,东南最缺少的其实是皮毛,尤其是羊毛。”

听唐毅的话,杨博是真的吃了一惊,走一步,能看三步,已经算是高手中的高手。唐毅这小子是提前了多少步啊!

从开海,到商船增加,到保暖御寒,再到棉花种植,又扯到羊毛……仔细想了想,别说,还真有道理,越想越觉得里面有无穷的商机,杨博忍不住感叹,难怪唐毅在几年时间弄出了这么大的基业,见识也没谁了!

“行之,你的意思是让老夫帮你弄羊毛?”

“世伯高见。”唐毅腼腆笑道。

杨博眯缝着眼睛,思量一会儿问道:“你要多少?”

“第一年吗,少要点,二百万两就成。”

“噗!”

杨博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不敢置信问道:“多少?”

“二百万两,要是再多一点也成。”

乖乖,二百万两银子,能把整个山西的羊都买下来。杨博算是明白了,这小子就是逼着自己和蒙古人走私。他不会是想害我吧?老杨博的心里不停嘀咕,实在是想不明白,唐毅要这么多羊毛干什么?

“行之,老夫虽然知道不多,可是羊毛织出来的毛毡粗劣沉重,价钱不高,也没有多少人喜欢,你弄这么多,只怕是要赔钱吧?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你小子到底打得什么算盘?”

杨博老眼一眯缝,几十年带兵下来,积累的威压,就好像一座泰山,迎面压来。唐毅毫不畏惧,只当成清风拂面,不紧不慢地讲他的生意经。

“世伯,毛毡结实抗风,还能防潮,别的不说,一艘大船一百名水手,一人一张羊毛垫子,成千上万的船只要羊毛?再有,羊毛还能做成被子,比棉花的更轻,更保暖,江南的冬天,阴冷潮湿,羊毛被比棉花更好。再有前些日子,市舶司进口了一大批波斯地毯,还有西洋来的呢绒,小侄看过了,都是羊毛制成的,柔软厚实,作为冬季的衣料再合适不过了。以东南的能工巧匠,没有理由织不出更好的呢绒来。欠缺的就是原料而已,倘若能从西北大量输入羊皮羊毛,假以时日,毛纺的利润绝对在丝绸之上。”

唐毅可不是吹牛皮,丝绸生产工艺繁琐复杂,必须人工完成。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的,只有毛纺和棉纺,这也是未来的方向。

杨博默默听着唐毅的介绍,表面上平静,可是内心波涛汹涌,滔天的巨浪简直要把他给吞没了。不管他怎么控制,可是小手指依旧激动地颤抖。唐毅的话,给杨博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要说起来,晋商虽然成功,可是他们却面对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大明朝三大拳头产品,茶叶、丝绸、瓷器,产地全都在南方,晋商鞭长莫及,他们只能从事贩运赚取利益。

眼下晋商两大来钱的支柱,一个是向蒙古各部走私,一个是两淮的盐。

这两个支柱都有问题,盐利虽然丰厚,可人口数量摆在那里,又要上下打点,花费惊人,可以想见,盐利已经到了极限,很难增加。

至于走私,这玩意毕竟是非法的,且贸易量有限,正因为如此,唐毅提到开边,杨博才会那么动心。

但是,如果真如唐毅所说,毛纺经营起来,晋商手里就握着一块原料产地了,如果再顺利开边,从蒙古人手里弄到低价羊毛,不管是转运江南,还是在山西办纺织作坊,都能大赚特赚一笔。

束缚晋商发展的枷锁就奇迹般消失了,此刻杨博才猛然发觉,唐毅提出的开边主张,并不是忽悠而已。

再配合他那套经济战理论,没准还真能收拾了蒙古人。比如先是高价收购羊毛,让蒙古人以为有利可图,他们就会放弃抢劫的钢刀,转而抄起牧羊的鞭子。等到蒙古各部都开始养羊之后,骤然降低价格,关闭市场,蒙古诸部必然大乱,那个时候出击草原,事半功倍……

杨博突然打了一个冷颤,真想把眼前这个小家伙的脑袋劈开,看看里面装了多少坏水。惊讶过后,杨博开始仔细思索唐毅的提议,不得不说,的确非常有吸引力。一想到几百万的蒙古人帮着他们牧羊剪羊毛,就让人热血沸腾。洁白的羊毛就像是一座座的金山银山,让人垂涎三尺。

杨博激动地就想立刻答应,不过老头子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唐毅这小子心眼太多,谁知道他有没有别的盘算。

“行之,果然见识高远,老夫很佩服,不过生意上的事情吗,咱们不好多掺和,还是让他们下面的人去谈。”

“好。”唐毅双开答应,可是又面带为难之色,杨博高兴之下,说道:“行之,有什么话直说。”

“是。”唐毅为难说道:“世伯,日后咱们生意上的往来肯定越来越多,东南要采购羊毛,你们也要采购茶叶丝绸,为了方便联系,小侄想要安排几个人跟着您老身边,有什么事情好沟通,不知您老意下如何?”

杨博迟疑了一下,羊毛的生意不算唐毅求他,相反还是给了晋商一个天大的礼包。所谓投桃报李,杨博也不能不表示。至于唐毅塞几个人,还是为了沟通方便,又算得了什么。杨博很爽快地答应了。

“好,明天老夫就要动身离开,你把人送到座船上就行了。”

唐毅急忙点头同意,转过天杨博在一众欢送的队伍之中,登上了大船,离开泉州,起身回京复命。

船只走出来七天,杨俊民突然铁青着脸找到了老爹。

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爹,咱们又上当了!”

……

夏天的夜,又闷又热,青蛙有气无力地叫着,萤火虫晕头转向飞舞。唐毅和王悦影依偎在回廊,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

王悦影痴痴笑道:“哥,你身上汗臭真重,人都是男人是泥做的,果不其然。不像我们女人,香喷喷的。”

说着,还嗅了嗅唐毅的脖颈,一转头,满脸的嫌弃。

唐毅笑道:“悦影,你见过厨房的腊肉没有?”

“见过,怎么了?”

“呵呵,你看啊,腊肉能放几个月,吃的时候,烟熏味道浓郁。你们女人呢,就是如此,从十来岁开始,天天胭脂水粉涂抹着,淹了几年,十几年下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