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有一天,从三大学院出来的商界精英掌控了工商命脉,而唐毅就是他们当之无愧的祖师爷,这股力量成长起来,绝对足以颠覆世界。

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都从头开始,连基本的教师都成了问题。会吟诗作赋的读书人太多,能懂得算学,懂得经济的读书人太少。

唐毅都快愁白了头,直到最后一天,他才把三所学堂的山长配齐了。

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翻译学院,作为上国的骄傲,大明的人才不屑于学习蛮夷的语言呢!好在凡事都有例外,李贽就是个特例,他精通倭国语言,还和西洋传教士混过,至少交流不成问题。

由李贽领衔,又聘请了几位西洋商人和传教士,另外又找了几位对西学有兴趣的学者,总算把翻译学院撑了起来。

法学院其实是最容易的,远的不说,著名的绍兴师爷,人所共知。唐毅把法学院交给了杨文钰,他从绍兴等地一口气聘请了三十位教师。

至于财经学院,唐毅倒是有不少商人朋友,可是这些人都不足以担当山长一职,再说了,三大学院,总要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镇场子,要不然真就被人看扁了。

正在唐毅发愁的时候,有三位前辈联袂而至,头一位就是唐毅的老师魏良辅,第二位是钱德洪,第三位是王畿。

“宏远,要是不嫌弃为师老朽,财经学院的山长就交给我吧。”魏良辅胸有成竹地说道:“为师当了几十年的地方官,记账算账,还不糊涂,也省得把一身的本事带到棺材里头。”

魏良辅笑眯眯说着,突然一抬头,见唐毅有些犹豫,魏良辅不由得沉下了脸皮。

“你小子是不是不相信为师的本事?”

“弟子可不敢。”唐毅慌忙说道:“恩师能帮着弟子,弟子感激不尽,只是一想到老师年岁大了,还要操劳几千人的教学,实在是心有不忍,万一把老师累到,弟子实在是不孝。”

魏良辅没好气道:“还算你有心,不过为师也不是不知轻重的人,老夫最多也就是张掌舵,至于真正教学的,我给你找到了一个好手,此人叫程大位,算学天赋很了不得。”

唐毅眉头一皱,这个名字似乎上辈子听过,他沉吟了一下,猛然一拍脑门,总算是想了起来,这个程大位可是个牛人,算盘的用法,和珠算的口诀都是他留下来的,让他教财经学院,绝对没有问题。

就这样,总算把人选都商谈妥当,魏良辅坐镇财经学院,钱德洪执掌法律学院,王畿坐镇翻译学院。

有这三位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加持,唐毅彻底放了心,三大学堂算是办起来了,自己的铁杆班底也就有了!

第475章办学和银子

嘉靖三十六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连续数日的阴雨结束,太阳从浓密的云层钻了出来,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数万百姓聚集在一起,翘首以盼,见证一个伟大的时刻到来。

距离吉时还有一个多时辰,钱德洪、季本、王畿、王艮、何心隐等等一干心学人物都来到了三大学堂的正门前面,一个个喜气洋洋,脸色涨得通红。用力交谈着,难以抑制地喜悦。

自从王阳明死后,曾经的政敌依旧恐惧他的学说,打压他的门人,下令禁止私人讲学,捣毁书院,逼得王学门人不得不转入地下。

可是相对腐朽僵化的理学,心学就像是一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吸引越来越多的士人拜倒在心学门下,成为阳明公的忠实信徒。经过了十几年,二十年的努力,心学无论在朝野,都有强大的力量,每一个阳明公的弟子都摩拳擦掌,要给心学争取应得的地位。

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难。

毕竟弘扬心学,就要挑动多少人敏感的神经,要冒多大的风险?只是这世上并不缺少勇敢的人。

在十多年前,如今的次辅徐阶,还在江西学政任上他给阳明公立了一座祠堂!

听到何心隐讲起这段故事,唐毅都吓了一跳。

徐阁老何许人也?

公认的甘草国老,温良恭俭让,说话都不敢大声,温和的就是像是个棉花团。这样的一个家伙,竟然能干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十几年前啊,阳明公的政敌还都在世,居然给阳明公立祠堂,简直就是找死!一旦触怒了那些人,徐阶的仕途就彻底完蛋了,他怎么敢做?

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的几天唐毅都恍恍惚惚,不断地思索着,他觉得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徐阶这个人,他远比表现出来的要深沉可怕的多。

徐阶曾经触怒张璁,从翰林贬为地方官,又辗转几省,耗费了十几年的功夫,如果不能赶快返回京城,重新进入帝国的权力核心,哪怕继续升官,最多也就像魏良辅一般,做到了按察使布政使,这一辈子也就算结束了。

当时的徐阶处境一定非常艰难吧?

唐毅无法想象,徐阶是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做出抉择的,但是他赌了,把所有筹码都押上去!为阳明公立祠堂,久被打压的心学门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们视徐阶为中兴少主,拼命力挺他。恰好当时的首辅夏言也倾向心学一脉,徐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学政一跃升为国子监祭酒,虽然品级没变,可地位却是天差地远,不可以道理计。

甘草国老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甘草,他曾经也是猛药,也是敢打敢拼,敢赌敢搏的人物。他不过是收敛的锋芒而已,如果就此认为徐阶是个老实人,那就大错特错,错的离谱了!这位随时会伸出獠牙利爪,把对手撕得粉碎。

苦思冥想了许多天,唐毅终于承认了一点,没有成功是凭空得来的,徐阶的心学盟主地位,也是拿前程赌赢的。

要想争取心学门人的支持,光靠锦上添花根本不够,必须拿出比徐阶更霹雳的手段!

这也是唐毅把钱德洪和王畿等人拉来的目的,心学不是没有公开讲学的基地吗?你们不是没法大肆发展门人吗?

我给你争取三个学堂,我给你们拉来几千读书人。

三个学堂虽然培养出来的人不走科举的路线,但是他们会成为士绅商人的最好帮手,他们会影响整个东南商业。

可以想见,这些人生活改善之后,他们的下一代也会成为读书人,如果他们信奉心学,在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东南就会涌现出几万,几十万的心学门人,将成为一股何等磅礴的力量!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潜力,钱德洪和王畿等人才会不顾身份,抢山长的位置,甘心替唐毅摇旗呐喊。

让他们主导三大学堂,对唐毅并没有什么影响,他们要的是扩大心学的影响力,而唐毅要的是精通实务的人才。

被心学武装起来的读书人,绝对比理学的榆木疙瘩儿好用,他们没有那么多迂腐的羁绊,接受新东西的意愿也更强。

当然,唐毅也不满足于被心学牵着鼻子走,他还要给心学注入新的东西,让他们渐渐接受自己的理念,成为自己改变世界的思想工具……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各取所需,配合愉快的合作。

在震天响的鞭炮声中,唐毅带领着所有师生学子,向嘉靖的御笔三跪九叩,然后由他,还有谭纶、魏良辅、钱德洪、王畿五个人,一起扯下红布,三大学堂终于开张了。

这一刻掌声雷动,鼓手要敲破大鼓一般,惊天动地。

第一批的幸运儿,一个个攥紧了拳头,激动不已。虽然比不上考进县学府学那么荣耀,可是别忘了,他们只要学成了,就是铁饭碗,不用去挤科举的独木桥。

我们固然比不上那些考上举人进士的牛人,但是普通的秀才也不就是写写算算,帮着主持红白喜事,捞一点外快,维持生计。

要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账房,或者进入衙门做一个掌握实权的吏员,一点不比秀才来的差!

何止是这些学子,就连他们的家人也都欢喜鼓舞,科举成功率太低了,远没有三大学堂来的实在。府尊大人不愧是六首魁元,天上的星宿,简直把大家伙的脉都摸准了!

一片欢笑声中,唐毅亲自带领着大家,进入了校园,一走进来,就能感到不同的味道。建校舍的工作都是徐海带领着他的部下干的。

还真别说,徐海这家伙一旦屈服了,办事能力还是很强,校舍修得又快又好,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弄出了大概。

按照唐毅的要求,方方正正,前面是一排排的学堂教室,中间是宽敞的空地,用三合土夯实的地面。一旁还摆着石墩,石锁,给学子锻炼身体用的。

后面则是宿舍和食堂,甚至还有公共浴室。

王畿看了一圈,有些满意,又有些摇头。

“上泉公,怎么觉得缺少了点学堂该有的文气啊!”

魏良辅呵呵笑道:“要那么多文气干什么?我看简单直接更好,别忘了杭州可是一口气盖了九十所蒙学,要都弄得更园林似的,要花多少钱?该有的都有了就好,你们诸位就把这当成龙场吧!总比阳明公当年要好!”

抬出了祖师爷,王畿老脸通红,忙说道:“上泉公说的有理,学校吗,朴实简单一点好。”

魏良辅得意地扫了唐毅一眼,分明在说,为师厉害吧,没有我,谁能压得住王畿这几个老家伙?

老小孩,小小孩,敢情这几位也较劲儿呢!唐毅偷偷给老师竖了大拇指,魏良辅顿时得意洋洋。

年前没有教学的安排,主要是让大家先熟悉情况,领好了被褥、校服、洗漱用具,分派好了宿舍。家里离着近的,二十七可以回家过年,正月初六正式开学。离得远的,可以住在学校,唐毅安排各位老师过年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沟通感情。

顺便又把《九章算术》,《大明律》这些教材都准备好了,提前给大家发下去。

唐毅也不闲着,每天不是和老师座谈,就是找学生谈心,他着重告诉大家伙,三大学堂和传统的私塾不同。

私塾讲究因材施教,一个班里学生读的东西可以千差万别,老师教的也非常随性。学堂不同,要求的是同一,每个学年学习哪些课程,五年时间,一共要完成的学业,必须要有规范,而且定期考试,毕业有考核。学堂必须保证每一个走出去的学生,都能基本适应需要,快速成为一个可用之才。

一言以蔽之,唐毅要求的就是后世教育的那一套规范。

最初师生们都非常抵触,可是架不住唐毅坚持,谁让他是出钱的人呢!最后也不得不点头同意唐毅的霸王条款。

就这样,三大学堂在磕磕绊绊之中,正式上路了。

除了唐毅之外,最忙的人就要数徐渭了,除了跑前跑后之外,还要负责编写教材,整个人就像是漏气的气球,越来越小,脸上的皮都松了,要不了多久,徐大才子就有成为沙皮狗的危险了。

直到大年三十,徐渭才得了半天休息,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唐行之,你就是个无良地主,压榨长工!

我徐渭真是倒霉,怎么遇人不淑啊!

哀叹了许久,突然徐渭咧着大嘴笑了起来,正好赶上唐毅走进来,徐渭更是挣扎起来,大叫道:“行之,你聪明一时糊涂啊!”

“怎么讲?”

“这还用问吗?”徐渭一边扣着脚趾头,一边得意说道:“行之,我承认,你的学堂办得挺成功的,可是你被忘了陛下交代的正事。”

唐毅云淡风轻一笑,“什么正事?”

“当然是市舶银了,你在装什么糊涂啊!”徐渭懒洋洋说道:“咱们陛下要的是银子,今年可是定了二百万的标准,作为兄弟我可提醒你,要是交不上去,陛下保准摘了你的乌纱帽!”

唐毅什么没说,从袖口里掏出了一份厚厚的名册,扔到了徐渭面前。

“拿去看看吧。”

徐渭将信将疑,把名册展开,摊在两腿之间,快速浏览下来,等到看完之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你这是把市舶司,而不,是杭州城,都给卖了啊!”

唐毅呲着牙嘿嘿一笑,“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卖了一部分!”

第476章一盘大棋

一口气建造九十所蒙学,三大学堂,供应几千名学生,住宿,伙食全都免费,还给校服,发洗漱用品……

林林总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都需要银子。

杭州府虽然富庶,可是知府衙门手里能用的钱也不多,再加上往年还留下了上百万两的亏空,按理说继任知府已经是山穷水尽,根本无力大办学校,可是人家偏偏就办了,还办得有声有色。

这里面的奥妙实在是值得好好说说,摆在徐渭面前的名册或许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上面开列着两三百名士绅的名字,他们都是借钱给知府衙门办学的,最好的也有一万多两。

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四百万两之多,和嘉靖三十六年的户部岁入差不多,当然是扣除了市舶银。

这么多的钱,换成别人根本不敢借,也借不来。

唐毅偏偏就借来了,其中一百多万两用来办学,还有八十万两上交嘉靖,超额完成今年的任务。还剩下了二百万两,作为流动资金使用。

看起来完美无缺,面面俱到。

可是徐渭仔细一看,吓得脸都青了,手指不受控制地哆嗦,看唐毅的眼神都变了,伸出手就去摸他的脑门。

“行之,你没病吧?”

“去,刚扣完脚趾头,少碰我。”

徐渭怪叫一声,“你还有心思讲究啊,好好看看,最少的利息也有二分利,你懂啥是二分利不?一百两银子,一个月就要二两利息,一年是二十四两啊!”徐渭咬着后槽牙,这个利息已经比得上一般农村的高利贷了。

你唐毅不是面子大吗,不是和士绅关系好吗?难道连利息都不能少一点,你借了这么多钱,这么高的利息,市舶司再赚钱,也还不上啊!

唐毅满不在乎,低声说道:“文长兄,你再看看,其实有不少还是驴打滚儿,利滚利,还款的日期都在半年左右。”

徐渭瞪圆了眼睛,一条条仔细检查,果然如同唐毅所说,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了。

“行之,这不是摆明了还不起吗?”

“聪明,我也没想还!”

“你打得什么算盘啊?”

徐渭一点都摸不清唐毅的套路,是智商不够用了,还是唐毅这家伙水平提高的太快了。总而言之,徐渭是看不懂唐毅到底怎么打算的。

“文长兄,实话告诉你,我已经琢磨好了,把市舶司,还有商会,官银号,会馆,统统折算成股份,转给这些借款之人,债务也就没了,你说我的办法怎么样?”

“不怎么样!”徐渭把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谁也不是傻瓜,唐毅在泉州开海之后,商会,官银号,都成了摇钱树。

如果直接以股份抵押,绝对一大把商人争着抢着借钱,为什么要以办学的名义借钱,然后再用股份抵偿?

要知道,用来抵押的股份要打九折的,也就是价值一百两的股份,抵押的时候,只有九十两,而放在市面上,至少值一百二十两,还有价无市。

里外一算,市舶司至少损失了三成还多,唐毅平时不是很精明吗?他怎么会干吃亏的事情,尤其是吃了亏,还得意洋洋,实在是太反常了。

徐渭想破了脑壳,只有一种可能。

他突然一跃而起,连鞋都顾不得穿了,直接冲到了唐毅面前,脸对着脸,徐渭五官狰狞,质问道:“唐毅,你是不是摆明白了让那些借钱的士绅商人占便宜?”

“没错!”唐毅回答的很干脆。

怒火从徐渭的心头升起,直冲脑门,他突然觉得十分失望,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他努力控制着情绪,让语气尽量温和,可是到了嘴边,再也客气不起来了!

“唐毅!你个魂淡!我一直以为你是好兄弟,是个正人君子,是好官!你太让我失望了,岂止是我!还有诸大授,陶大临,王世懋,我们这些人都把你当成希望,你这么做对得起大家伙的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