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寀看在眼里,十分感叹,“小阁老,干爹他老人家用一辈子的功名,豁出去命,保下来你,父子情深,我们这些人看着都感动啊!”

严世藩顿了一下,又埋头吃着,嘴里含混不清道:“不管用的,朱厚熜恨着我,徐华亭想要报仇,还要那个唐毅,虎视眈眈。老爹光想着退下去就安全了,殊不知退了之后,就任人宰割了。”

万寀不以为然,“小阁老,这一次给您定罪,还多亏了唐大人点播,要我说,他还是忌惮阁老和小阁老的实力,不敢得罪惨了。”顿了顿,万寀又说道:“小阁老,您也别太较劲了,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等着吧,只要我们这些人都在,肯定会有您东山再起的时候。”

放在往常,万寀绝对不敢说后半截的话,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教训严世蕃!

不过事到如今,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严世蕃愣了一会儿,皱眉道:“唐毅帮了我?”

“嗯,的确如此。”

严世蕃长长出了口气,自嘲道:“看起来老爹看人还真比我准!”

……

是到了如今,能保住官位,回家守孝,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严世蕃虽然不甘心,可也不敢再兴风作浪。

就这样,一直过去了八天,就在会试的前一个晚上,宫里突然传出了旨意,一道送到了诏狱,一道送到了严府。

严世蕃干犯天条,依照《大明律》贪污六十两,即可处以极刑,天心仁慈,杖一百二十,发配雷州充军,遇赦不赦!

严嵩教子无方,勒令致仕,三日内离京,不得有误!

这道旨意传出来,京城上下都傻了,他们这才如梦方醒,不是嘉靖要放过严世蕃,而是他害怕麻烦。

其实贪污多少无所谓,嘉靖只是要严世藩犯罪,有这个结论就足够了。雷州啊,那可是天涯海角,烟瘴之地,只怕严世蕃去了,就别想回来了!

而且嘉靖还选了一个绝妙的时间点,会试之前,京城上下都为了会试忙活,谁也不敢随便生事议论,考完试还有殿试,馆选,能热闹两三个月,等到大家伙清醒过来,严嵩和严世蕃都成了个过去式。

木已成舟,真是好手段啊!

第642章胡宗宪的疑问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严嵩虽然早已收拾好了行囊,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却无比惆怅。

二十年的荣华富贵,位极人臣,终于画上了句号。在梦里,严嵩多么希望那个人能有一丝人情,下一道旨意,继续留他在京城。

老头注定要失望了,嘉靖从始至终,没有丝毫眷恋和挽留,相反,三法司的人以查禁严世蕃的财产为名,把严嵩历年搜刮的财富都给抄没了。

只给严嵩留下了一些书籍,还有随身的金银细软。整箱整箱的金银都送进了宫中,严家父子苦心敛财,全都落到了嘉靖的手里。

君为钓者,我为鱼肉!

带着满腹的感慨和牢骚,严嵩踏上了返回老家的路。

京城的官员们终于确定了一点,只手遮天的严阁老走了,头上的乌云散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怨。

无数言官们行动起来,海量的折子送到了内阁,里面罗列了无数罪状,恨不得将严嵩置于死地。

令人惊讶的是徐阶却没有趁势发动攻击,相反,他还把几个找到自己的人狠狠痛骂了一顿。

“老夫和严阁老是儿女亲家,能有今天的位置,全都是严阁老所赐。陛下已经让严阁老致仕回乡,你们还追着不放,是想置老夫于不忠不孝之地吗?”

徐阶的痛骂,掷地有声。

打消了无数官员的企图,严嵩不愧是二十年的首辅,哪怕走在回乡的路上,也有人向他报告了徐阶的话。

严嵩凄苦的老脸露出了笑容,“华亭是个厚道人,老夫有福气啊!”

老严嵩也糊涂了,徐阶要是厚道,就不会把孙女推进火坑了。他的表现不过是麻痹对手的手段而已。

严家父子虽然完蛋了,可是庞大的严党还在,要是他们和决心和徐阶死磕,徐阁老也要费些手脚。但是徐阶采用怀柔的手段之后,这帮人错失了最后反扑的机会,只能被徐阶一一清除。

首先被拿下的就是吏部尚书欧阳必进,徐阶唆使手下言官,攻击欧阳必进在外察的时候,党护同乡,营私舞弊。

嘉靖任用欧阳必进,也是看在严嵩的面子,严嵩都倒了,欧阳必进也该滚蛋了。

吏部易手,郭朴接任了天官之职。

接着户部尚书贾应春因为历年亏空超额,也被弹劾,换成了徐阶的人马高耀。

连夺两部,徐党还不罢手,他们又把矛头对准了刑部和兵部……

“默林兄,你让我说什么好啊!”

唐毅捂着脑门,唉声叹气。在他的对面,正是胡宗宪,他满身酒气,眼神呆滞,十足的醉鬼模样。

“呵呵,有什么好说的,我去看看严阁老不对吗?做人不能忘本!”胡宗宪大声说道:“我能升任浙江巡抚,东南总督,都离不开严阁老的提携,天下人尽皆知,有必要隐瞒吗?”

他还一肚子道理,严嵩离京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去送他,唯独胡宗宪,仿佛吃错了药,竟然带着两箱礼物,还有十个护卫,保护着严嵩回家。

提拔了那么多人,唯独胡宗宪有这份心,严嵩激动地热泪盈眶。

“汝贞,我都八十多了,死不死没关系,你可是年富力强,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何必同我这个不祥之人有所关联啊?”

胡宗宪把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阁老,提拔之恩,宗宪铭刻肺腑,今日阁老离京,宗宪要是不来相送,还有半分良心吗?他们要是容不下胡宗宪,只管动手就是,我没什么好怕的!”

“唉,汝贞,不要置气啊,你虽然年纪不小了,可是没在京城做过官,以后遇事多多请教唐行之,他能帮你。”

严嵩絮絮叨叨,和胡宗宪说了很多,才依依惜别,还撒了不少泪水。

这事是唐毅后来才知道的,本来严嵩离京的那一天,正是王悦影生产的日子,唐毅放下了一切的事务,专心致志,陪在了媳妇身边。

三天前,大夫婆子就做好了准备,唐府上下,一级战备,生怕出一点差错。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唐家的老二还是个急性子,一个时辰出头,就迅速爬了出来。

嘹亮的哭声使得唐家一下子陷入了欢乐的海洋,唐毅抱着皱巴巴的儿子,怎么看也看不够。

“月影,真的辛苦你了!”

伏在妻子耳边,轻轻啄了一口,王悦影俏脸通红。

“哥,让我看看。”小心翼翼,把儿子放在了枕边,就是这么个小东西,折腾了自己十个月。和当初的平安多像啊!

“哥,前些日子你还说想要个女孩呢,是个儿子,可怎么办啊?”

唐毅用手一刮媳妇的鼻头,嘿嘿笑道:“那有什么难的,相公多卖点力气,娘子好好恢复,争取明年这时候,咱们就如愿以偿。”

“没个正经!人家又不是老母猪!”

“当然不是老母猪,是狐狸精,勾人心魄的小狐狸,总行了吧!”唐毅喜滋滋笑道:“快点先歇着吧,恢复身体要紧。”

从媳妇的卧房出来,唐毅是满心喜悦。又有了一个儿子,他准备好好办一场,把那些损友都叫过来,这几年光见他们跑来吃自己的,拿自己的,也该让他们出点血了。

哪知道刚回来,徐渭又来了,一见面徐渭哭丧着脸,比吃了苦瓜还难看。

“行之,我有负重托,真是该死啊!”

他抡起巴掌,就要抽自己,唐毅连忙拦住。

“有事说事,等说完了,回头拿鞋底子抽,反正你的脸皮厚!”

徐渭这个无语啊,还有没有同情心了?他无心和唐毅开玩笑,从头到尾,把胡宗宪去送严嵩的事情说了一遍。

最后徐渭不无忧心,胡宗宪在东南的所作所为,徐渭一清二楚,而且他还帮着胡宗宪上过《进白鹿表》。东南抗倭能有今天的成效,和胡宗宪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千万的东南百姓,都受到胡宗宪的庇护,堪称劳苦功高,无人能比。

偏偏胡宗宪和严党纠缠在一起,每每想起来,就让人忧心忡忡,生怕会招来祸端。

结果胡宗宪自己还捅娄子,主动去送严嵩,这不是作吗?

把徐渭气得暴跳如雷,无话可说。

倒是唐毅,他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默默低下了头。一而再,再而三,胡宗宪行为出格,绝对不是无心之失,而是他有心为之。

说句不客气的,就是在耍脾气,使小性。

设身处地想想,也不难理解,兵部尚书和东南总督,之间的差距太巨大的。没了直接听命自己的千军万马,没了前呼后拥,没了唯我独尊,没了一言九鼎……

而且严党倒台了,胡宗宪连靠山都失去了,那些眼睛长到天上,专门挑毛病的言官整天用放大镜在看着你,没问题也找出一堆麻烦,更何况胡宗宪依附严党,又不拘小节,更是可攻击的地方无数。

唐毅突然觉得不是一句两句的劝说就够了,必须好好和胡宗宪谈一谈。

趁着儿子洗三的时候,把大家伙都约了过来,别人喝酒,他把胡宗宪请到了书房,两个老朋友对面而坐。

“默林兄,你聪明绝顶,有些话不用小弟说,你都该看得明白。”唐毅用手指了指头顶,“天变了,严冬过去了,老兄何必还要别着一股劲儿?”

胡宗宪低垂着头颅,他何尝不知,只是胡宗宪另有一番心思。

“行之,严阁老执掌中枢二十年,不管他做错了多少事情,他都是百官之师,天子只是说他教子无方,并未定罪,文武百官就视他如寇仇,这公平吗?”胡宗宪长叹道:“再说说我,从嘉靖三十二年,南下浙江,到嘉靖三十四年,成为浙江巡抚,而后是东南总督。我胡宗宪不敢说为国为民,宵衣旰食,但东南多出几十万强兵,倭寇覆亡在即,我胡宗宪没有一点功劳吗?这世上为什么做得越多,错得就越多,那些只带着一张嘴的人,永远都是对的啊?”胡宗宪满腔悲愤,泪眼朦胧,铁一般的汉子,痛得和孩子似的。

第643章徐阶的霸道

胡宗宪满腔愤懑,唐毅心知肚明,甚至是感同身受。

就拿唐毅来说,他不论是开海,还是倒严,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严党贪墨无度之下,户部财政还能维系,唐毅居功厥伟。

可是如此大的功劳,在一些官员,尤其是科道言官,对唐毅一贯是讳莫如深。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唐毅善于理财,而言官们则是高举仁义,避谈利益,仿佛碰了钱多丢人似的。

当然了,你要是敢欠他们的俸禄,这帮人保证和你拼命,打起架来,从来不含糊。

再有,唐毅手段百出,整起人来也不手软,远的有东南的海商大族,两淮的盐商,哪怕进京之后,英国公张溶,尤其是裕王的师傅张春,愣是被唐毅玩了一手垃圾围城。

后来张春托人找到了唐毅,请他高抬贵手。

唐毅开出的条件也很简单,向顺天府的官吏道歉。

没事的时候,红口白牙,大骂人家官吏欺压百姓,祸国殃民,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结果遇到了事情,还要人家办事,天底下还有如此无耻的行径吗?

不道歉,恢复名誉,顺天府的官差以后如何办事情?

张春身为榜眼,翰林清贵,哪里能向小吏低头!

据说这件事情都闹到了裕王那里,一贯好说话的唐毅,这一次和裕王据理力争,甚至高拱和陈以勤都被惊动了,来了一个三英战吕布。

最终的结果却是三个人被唐毅杀个落花流水。

“殿下要继承祖宗基业,中玄公更是要匡正社稷,中兴大明,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用心办事的人。顺天府的差役虽然地位卑贱,在官员的眼中,或许一钱不值。可是在百姓那里,他们就是衙门,就是朝廷,就代表着皇帝!差役有错,按律治罪,我无话可说,差役没错,却肆意被人辱骂欺凌,把尊严踩在脚底,如此他们如何能秉持公心,去处理事务?他们被人踩,自然会去踩百姓,以霸凌欺辱为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根基崩坏,则吏治何时能够清理?吏治不清,天下如何能大治?”

连续的质问,掷地有声,到了最后高拱竟然倒戈了,支持唐毅的态度。

最后张春无奈,只好辞了裕王府的讲师,请调出京,跑到山西去当了一个知府。

这件事情使得唐毅收获了顺天府上下的忠诚,而且还是铁杆死忠。跟着唐毅不光是升官发财,更能得到宝贵的尊严,上下的差役懂得自尊自重,办事用心,敲诈勒索百姓商户的事情快速下降。

只是有一得,必有一失,很过言官都认为唐毅做事太过无情,霸道。衙门的差役本就是奸猾之徒,替他们出头,实在是莫名其妙。

他们觉得唐毅的真正目的还是要赶走张春,在裕王府获得更高的地位。

这帮所谓君子的心胸也只是如此,他们看什么都是阴谋诡计,肚子里装得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默林兄,咱们读书人都是孔孟的子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有一千多年,儒家把持天下,垄断话语,不允许其他的声音,造成的结果就是伪善!就是泛道德化,论人而不论事。就拿评价官吏来说,去民间问一问,他们保证说大宋朝最好的官就是包拯,可是包拯干了什么呢?无非就是两条,清正廉洁,断案如神。光是这两条能行吗?国家大政,兵马钱粮,南北征战,论起政绩,即便是北宋当朝,比起包拯强的人多如牛毛。一个人道德是好的,哪怕做了错事,也是可以原谅的。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也是不怀好意。可是好坏的标准在那里,就在那些清流的嘴里!就在几千年前的几本破书里!”

唐毅声色俱厉,“孔夫子,孟夫子,他们算是什么东西,活着的时候没人用他们的主张,哪怕是独尊儒术之后,历代也是外儒内法,儒家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拿儒家修身,或许没错,以儒家治国,那就要坏事!”

……

唐毅借着酒盖脸,痛骂圣贤,骂得胡宗宪都傻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外表温良恭俭让,千年来第一位六首状元,天上的文魁星下凡,竟然藏着如此癫狂,叛逆的灵魂!

真是让人不敢置信,胡宗宪目瞪口呆。

唐毅呵呵一笑,“默林兄,你主持抗倭大业,还东南百姓安宁,千年之后,史册彪炳,必定有老兄的一页,至于那些可笑的清流君子,就是一堆臭狗屎!哪怕活着,就已经臭了。别以为他们有什么心思,我不知道,不过就是想讨好徐华亭,想抢夺位置而已,严家父子倒了,满天下的肥缺该换人了。赶走了一帮吸血鬼,又换来一帮饿死鬼,他们忍了二十年,这回总算是能饱餐一顿了。鱼肉天下,贪鄙无能,和严党比起来,他们也就是半斤对八两!”

天雷滚滚,胡宗宪被雷得外焦里嫩。

“行之,真没有想到,你看得这么透彻,我还以为,你,你和他们——唉,胡某真是双瞎二目,误会了好人。人生有一知己,我也算老怀大慰,来干杯!”

从书案下面搬出了一坛子陈年花雕,两个人就用茶杯,你一杯我一杯,喝了起来。胡宗宪打开了心扉,把进京以来的所有遭遇,都和唐毅诉说了一遍。

换掉了欧阳必进之后,外察就落到了继任尚书郭朴的手里,虽然胡宗宪已经进京,可是科道言官还是不愿意放过他,频频上书弹劾,见一律留中不发,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四处散播流言蜚语,攻击污蔑胡宗宪。

在东南多年,胡宗宪受的弹劾也不少,他本以为能平和对待,可是他低估了这伙人的无耻。

众多的流言之中,胡宗宪最难以忍受的就是他们说倭寇不足为虑,都是胡宗宪勾结严党,养寇自重,才会绵延十几年,久拖不决。

胡宗宪没有救民于水火,相反还陷害忠良,把百姓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用心险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