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臣见礼落座之后,隆庆就急不可耐地说道:“唐师傅,眼下京营闹腾的,京城到处都是乱子,朕心里头十分焦急,故此请师傅过来,商议一下。”

唐毅察言观色,发现隆庆眼角往下垂,不停看着地。

当初在裕王潜邸的时候,一遇到功课没做的时候,就是这一副表情,如今当了皇帝,习惯还没改,显然隆庆言不由衷。

“陛下,的确有些乱子,不过已经让高阁老和张阁老处置了,我相信他们能拿出合适的方案的,毕竟京营多年以来,已经积弊重重,必须加以改革了。”

隆庆点头,“高师傅和张师傅朕当然信得过,只是京城乱不得啊,唐师傅,您看着京营能不能……”

隆庆脸上发红,有些说不下去。

“呵呵,陛下是想意思意思,然后雷声大雨点小,就这么过去了,是吧?”

隆庆不太敢和唐毅对视,显然存了这个心思。

唐毅暗暗摇头,隆庆的确是耳根子软,几天前还信誓旦旦,要一查到底,从严处置,这么快就变了主意,八成是有人进了谗言啊!

“陛下,整顿京营,是您下的旨意,朝令夕改,恐怕不妥。臣斗胆请教,您为何改变了主意?”唐毅呵呵一笑,“当然了,要是陛下不方便说,臣也就不问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隆庆当然信任自己的师父,他思索了半晌,心里暗暗对老丈人说了声对不起,咬着牙道:“刚刚武清伯来过了。”

武清伯?

李贵妃的爹,那个泥瓦匠!

唐毅脑袋快速转动了好几圈,他敢说武清伯绝对不懂什么京营的事情,八成是有人要走李贵妃的路子,来影响隆庆。

看起来京营背后的这帮人的确不简单,连这么偏门的招都想了出来。

“唐师傅,朕想了许久,高师傅和张师傅都建议把京营裁撤了,可是没了京营,谁来负责京城的安全?要是从外面调兵,不但花费巨大,而且,朕,朕担心不方便……”

唐毅有颗玲珑心肠,哪里看不明白,不是不方便,而是不安全!

现在不论九边的兵,还是东南的兵,都被文官掌控了,要是调几万人进京,等于是在皇帝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

京营再不好,再不成器,那也是忠于皇帝的,是自己人。显然背后怂恿武清伯的人,找出了关键,想要利用隆庆护短的心思,保下京营。

妙极,妙极啊!

唐毅想通了之后,微微一笑,看了看左右,隆庆会意,急忙让他们退出去。

“陛下,有些话本不是臣该说的,可是又不能不说,臣斗胆请陛下赎罪。”

隆庆连忙说道:“师傅老诚谋国,都是为了朕的江山,有什么说不得的。”

“唉,陛下,当年成祖爷能四年之间,打到金陵,改天换地,固然成祖爷文治武功,天下无双,但是朵颜三卫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当时成祖爷从朵颜三卫借了三千精骑,成为大军先锋,一路所向睥睨,而这三千骑兵,就是三大营之中,三千营的前身。”

老祖宗的历史,隆庆很清楚,从蒙古人手里借兵,总归是不太光彩,后来的史书当中,不断淡化这一点,包括三千营都被改名为神枢营。

“唐师傅,您提起这段是什么意思?”

“陛下,京营人马守卫京师,必须要精锐强悍,又绝对忠诚陛下一个人。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京营精锐丧尽,后来于少保从各地调集精锐,重组了十团营。从此之后,京营之中,就没有了外人,他们经过一百多年生息繁衍,成了京城的坐地户,勇武没有了,打不了仗,又舍弃不掉。”

唐毅话锋一转,“陛下,臣斗胆提议,不如就恢复成祖爷的旧制,从外族征召少年,从小训练他们打仗的本领,灌输给他们只忠于陛下一人。他们无亲无故,等到退役年龄到了,在外地安家即可,可以尽去京营之弊,又能得到一支忠勇敢战的人马,一举多得,还请陛下裁决。”

第931章新的争吵

利用外族替自己作战,这是很多帝国惯用的作法,罗马帝国雇佣过蛮族士兵,最后灭亡在蛮族的手里。

汉代击败匈奴之后,也从归附的匈奴里面选拔骑兵,到了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也大量雇佣胡人替贵胄们冲锋陷阵,最后结果想必大家伙都知道,几乎掀开了中华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五胡肆虐,中原俨然变成了人间地狱。

一次的教训似乎还不够,唐太宗依旧犯了这个错误,他大量任用归附的胡人为官,充当大唐的爪牙,开疆拓土,镇守边境。

安禄山,史思明,一场大乱,不光逼死了一个杨贵妃,也把盛唐的大梦击碎,从此之后,中原王朝彻底吸取了教训,再也不会大规模利用胡人,包括朱棣在打过靖难之役后,只是把大宁都司分封给了朵颜三卫,至于京营当中的蒙古骑兵数量,并不算多。

相比之下,中原之外,利用外族的情况更多,更体统,甚至发展成了产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木留克奴隶兵。

从阿巴斯帝国开始,就从高加索和中亚地区购买少年,挑选体质最好的,进入专门学校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文字,算术,天文,地里,要灌输他们对主人的忠诚,在武技的训练方面,刀、长矛、弓箭、马术、战役指挥……所有的一切,都是要把马木留克变成主人最好的工具。

不但能够征战沙场,还能处理国家事务,对于主人来说,只要纵情享受,什么都不用管。皇族贵胄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马木留克却越来越强,越来越凶悍,终于有一天,他们夺取了帝国的控制权力,在埃及建立起自己的帝国……直到拿破仑兴起,才击败了蔓延了几百年年之久的马木留克王朝。

古今中外,所有例子都证明,利用外族,充当奴隶雇佣兵,最后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唐毅是不是脑袋有病,竟然给隆庆出这个馊主意?他就不怕喧宾夺主,弄出大篓子吗?

怕,当然怕!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他不这么干,还能如何?

别管历史上有多少教训,雇佣兵一直长盛不衰,原因何在?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孤儿出身,无亲无故,不会扎根繁衍,弄得势力庞大,不可控制。

甚至最优秀的马木留克还会切一刀,变成太监,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后代,一辈子除了打仗,就是忠于皇帝,成为皇帝手里的一把锐利战刀,牢牢依附皇权。

皇帝不会担心他们谋朝篡位,可以放心大胆,高枕无忧。

这就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和皇帝打交道,哪怕是隆庆这样的,也要时刻警惕着,皇帝都是权力动物。一个泥瓦匠随便两句话,隆庆就改变了态度,不就是担心京营革除之后,会威胁到皇权吗?

为了屁股下面的椅子,他宁可捏着鼻子认了,留下京营这颗毒瘤。

唐毅如果硬逼着隆庆点头,一定要整顿京营,结果就是君臣之间产生裂痕,各方宵小就会趁机下手,刚刚稳定的朝局,才展开的新政,全都会毁于一旦。

作为一个改革者,必须学会取舍,学会妥协。

以隆庆的智商,很快就能想明白组建一支战力强大,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武装,远比京营的废物点心要好一万倍。

这样一来,皇帝陛下就会坚定支持改革京营。

至于会不会像马木留克骑兵那样,养痈成患,虎大了伤人呢?

当然不会,要组建属于大明的马木留克,从选拔少年开始,漫长的训练,没有十年八年,不会出成果的。

在操作上面,唐毅大可以先选拔少量的骑兵,安慰隆庆,至于真正的主力,还要仰赖从各地招募的健儿。

显然这么干有些坑人,有些无耻,尤其是利用了隆庆对自己的信任,可是唐毅别无选择,改革不能等,君臣关系又不能破裂,他只能抛出这个方案。

果然,隆庆听完之后,欣喜若狂,甚至感动的落泪,唐师傅说的多好啊,从小训练,只忠于朕一个,只属于朕!最忠勇,最善战的士兵!

恐怕只有唐师傅,才会如此替自己想得如此周全。

近来总有一帮人胡说八道,污蔑唐毅,独揽内阁大权,要架空皇帝,看看他的作为,是要架空朕吗?

内阁的实权都分给了其他几位师傅,唐师傅只负责局中协调,至于京营,文官们拼命压制,不停往里面派人,把勋贵都压得喘不过气,太监监军也不许派,生怕皇帝掌握了兵权,唯有唐师傅不同寻常。

日后将内阁交给唐师傅打理,朕才能高枕无忧。

小白兔一般的隆庆,被唐大忽悠给带到了沟里,他下旨责备武清伯,要求他在家中闭门思过,不要随便和什么人来往。

一道旨意下去,差点没把李伟给吓死,他刚刚从泥瓦匠变成了国丈,有人花了大价钱,请他出面,去劝谏皇帝,还觉得是个好事呢!竟然挨了迎头一棒,打得可真疼!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武清伯都销声匿迹,包括李贵妃在内,都没敢随便出头,生怕被人家给灭了。

……

世人总是喜欢被表象迷惑,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在前面大开大合,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俨然变法的两大支柱。可是人们却忽略了,没有唐毅在背后四两拨千斤,把隐患一一掐灭,根本没有他们的威风八面。

唐毅乐得充当助攻手的角色,不管高拱和张居正干得多好,最后的功劳还是要属于内阁,属于他唐毅。

这不,在八月的最后一天,新的京营整顿方案终于抛了出来。

京营被一分为二,本来神枢营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就是皇帝的御林军,不过随着内廷崛起,御马监的势力增强,这部分功能已经被滕襄四卫给拿走。

这一次改革,所幸从京营挑选出三千身材高大,模样威武的士兵,充实到御林军,组成大汉将军,负责守卫宫廷,替皇帝站殿,充作皇家仪仗队。

剩下的人马,根据建议,组成六个营,每营足额编制五千人。

这六个营,两个营驻扎城内,负责治安巡视,其他四个营,分驻通州、顺义、昌平、良乡,负责守卫京城四方。

除此之外,还保留了三个骑兵营的编制,每营三千人,这九千骑兵,就是唐毅给隆庆许诺的奴隶兵。

为了能让皇帝坚定支持他的方案,唐毅从各地征集了一千名从草原逃过来的奴隶,他们多数骑术惊人,战力不俗。

唐毅安排隆庆去丰台校军,有三百名马奴骑着阿拉伯战马,纵横驰骋,英姿飒爽,手里的弯刀寒光闪烁,举起来好像一片白云。

其中有几十名好手,他们在马背上飞驰,距离三十步之外,开弓射箭,居然能正中挂着的鸭梨。

“好啊!”

隆庆把巴掌都拍得通红,这才是皇家的人马,应该有的风范,再看看京营的那些废物,真该裁撤,一点都不冤!

“唐师傅,要多久,九千骑兵才能弄好?”

“启禀陛下,要说从少年选拔,好好训练,最后成为合格的战士,没有十几年,臣是做不到。不过像眼前这样,并不困难,有个三两年,就能凑出来。”

“当真?”隆庆不敢置信道。

“陛下,臣可从来不说谎。”唐毅笑道:“首先说这战马吧,小站的马场又运作起来,不止如此,还在山东、河南、湖广、四川等地,设立十几个马场。在五年之内,战马就能突破十万匹,马的问题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兵。在数年前,臣就想过一个办法,利用优厚的条件,吸引俺答手下的奴隶,弃俺答而归大明。这些人对俺答有着切齿仇恨,又精通骑术,只要稍加训练,就是顶好的士兵。小站一战的时候,马奴就曾经奋勇作战,十分勇敢。”

唐毅踌躇满志,“俺答去岁惨败,眼看又要到了冬天,他此时是最虚弱的时候,兵力衰微,无力约束手下,又没有胆子抢掠大明,大雪纷纷,草原之上,一片白茫茫的,谓之白灾。胡少保已经在运作了,今年冬天,就会挑起土蛮部和俺答之间的战争。到时候战乱一起,逃亡大明的奴隶必定数之不尽。最快明年开春,陛下的骑兵就能出现。”

听完了唐毅的话,隆庆由衷赞叹,伸出了大拇指!

论起布局的能力,无人能胜过唐毅,战马是几年前就开始弄得,马奴也是当时开始挖角的,年初唐毅刚刚入阁,就把胡宗宪等人调了回来。

好些人还猜疑唐毅,认为他弄了一大帮老古董,根本是居心叵测。现在好了,一个巨大的渔网终于要收了,就看看里面能网到多大的鱼吧!

从丰台大营回来,隆庆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有唐毅在,果然省心太多了,刚刚有从江南选了一批秀女。隆庆匆匆脱下了朱老四的铠甲,一头扎进了万花丛中,当起了辛勤的小蜜蜂。

皇帝撒手,朝政都落到了内阁的头上。

眼看着秋税要收了,几位阁老针对这笔钱如何分配,又展开了争吵……唐汝楫第一个跳起来,大声嚷嚷道:“要裁撤京营,今年就要五十万两安家费,马上要出兵草原,军粮军饷,战胜之后的奖赏,安顿俘虏,没有四五百万两,兵部撑不下来!”

第932章利字当头

每逢遇到财政问题,就争吵个不停。

几乎从严嵩当首辅以来,一直如此,都成了惯例。只是这一次争的非常激烈,除了传统的户部、吏部、兵部、工部之外,包括都察院也掺和进来。

“大洲兄,你们不都是两袖清风,铁骨铮铮的言官吗,朝廷俸禄短不了,你还吵什么?”高拱不无揶揄道。

赵贞吉把眼珠子一翻,“高阁老,你可别忘了,都察院十三道御史,要监督两京一十三省的新政推行,六科要盯着六部,每一省少说要配置三十个干练的人才,六科每一科配五十人,没有这几百名吏员,就别想有效监督。不给钱,让我上哪去招人去?”

他这么一诉苦,张居正也跟着说道:“要清丈田亩,也不能光指着地方的官吏,还要派遣专门人员,去每一省巡视,为了防止狗急跳墙,还要配备士兵保护,又是一大笔银子。”

你一言我一语,越算越多,加起来,没有一千万两,根本玩不转。

大家伙最后把目光都落在了唐毅身上,心说咱们都约定好了,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负责,拿个主意出来吧!

唐毅早看出来,这帮家伙是存心和自己较劲儿,想要称量一下,你的分量,能不能统领内阁,宰执天下。

“各位说的都有道理,该花的钱不能省,该找的人不能少,该做的工程不能慢了,对俺答用兵,重整京营,林林总总加起来,银子的确不少。我初步估算一下,即便是裁汰冗员,整顿吏治,减少开支,能节约的银子不会超过二百万两,也就是说,至少还要找出八百万两,才能让所有的工作顺利进行。”

唐毅总结完毕,笑道:“天下百姓太苦了,朝廷不能强征赋税,我又不会点金术,唯有举债一条路了。”

不算新鲜,大家伙都有些失望。

唐毅满不在乎,看了一眼默默无声的张四维,笑道:“张阁老,我请你联络一下大户,都是什么意见?”

张四维急忙说道:“回唐阁老,大户票号的生意也不容易做,再加上历年朝廷借了太多,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有些怕了,最多只能拿出三百五十万两,还要一分五的利息。”

高拱他们暗暗思量,唐毅的面子果然不下,以往每年最多能借到两百万两,利息要二分,今年借的钱多了,利息反而低了,看起来老西儿们也是见风使舵的行家啊。

只是这三百五十万两,距离缺口差一倍多,该怎么分配,值得好好思量,但是不管如何,总归是好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了。

就在大家琢磨着如何取舍的时候,唐毅突然呵呵一笑,“张阁老,你去告诉他们,本阁借钱,最多只给五厘的利,而且我要借一千二百万两,他们不愿意,我就找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