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允侠出了什么高招呢?他告诉达彦诺颜台吉,将他的草场抵押给张家,每年草场产出多少东西,张家原封不动,还送给他多少。只是经营权要交给张家,达彦诺颜不得干涉。

除此之外,张家再每年付给三十万银元,支持达彦诺颜购买火铳,另外张家会全力帮着他打点军中,疏通关系,保证他能顺顺利利组建火铳兵。

达彦诺颜仔细听着,他不是对方案又怀疑,而是觉得这个条件也太优厚了。

他每年能多得三十万两银子,还能拿到一支火铳兵,打点关系还有张家负责,根本是天上掉馅饼啊!

“张先生,你不会骗我吧?”

“哈哈哈,殿下,我可不敢砸了自己的招牌,跟你说句实话,好好的土地在你们手里,的确是浪费了,交给我打理,每年至少要多出三五倍的产出,或许还能更多,殿下要是觉得不合适,每三年咱们重新商量一次协议,保证不会让你吃亏!”

达彦诺颜咬咬牙,还想什么啊,不答应就是死路一条,干了!

他整个大手沾满了印泥,巴掌印按在了约书上面!

成了!

张允侠是满心欢喜,他甚至不敢张嘴,生怕心脏跳出来。

就这张约书,只怕比他们张家几代人谈的合同加起来,都要值钱啊!

达彦诺颜就是个傻帽,他是一点都不知道其中的价值有多少。

鄂尔多斯部正好处在河套流域,万里黄河,最富庶的所在,塞上江南,河套平原能开出一千五百万亩田地。

拿出五百万亩种植粮食,一年虽然只能种植一季粮食,却能顶得上东南全年的产量,五百万亩,差不多就是八百万石到一千万石之间。

不但能供应当地的消耗,甚至能卖到京师,光是粮食,每年至少能拿到上百万两的利润。

当然了这还只是个小头儿,如果不是唐毅要求北方要建立粮食基地,张允侠才舍不得拿出三分之一的田种粮食呢。

他恨不得将所有的田,都用来养羊。

像蒙古各部一般,逐水草而居,一块牧场养不了多少牲畜,可是自从几年前唐毅和杨博提到毛纺之后,晋商就在实验。他们采用圈养和放牧结合的方法,草场轮作,限制羊群活动时间,再自己种植牧草。

一亩地能养一百只羊,最多甚至能达到二百只。

西域有一种细毛羊,一年可以产羊毛二十斤,差不多能做出两件呢绒大衣,按照市价计算,两件大衣,能卖到五两银子。

一百只羊就是五百两银子!

一千万亩,这是多少的钱,张允侠经营了一辈子生意,也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天文数字!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值,实际操作起来,要整顿牧场,要雇佣工人,要见纺织工场,还要引进细毛羊,繁育饲养,挖掘水井,提供水源饲料……

另外这么大的一块饼,他们也不可能都吞得下去,其中有三成牧场,七成农田,还要交给军队和朝廷赏赐有功将士之用。

不过不管怎么算,每年至少有上千万两的赚头儿。

这还仅仅是鄂尔多斯一部,达彦诺颜签了合同,永邵部能坐得住吗?土蛮部能忍得住吗?

他们都上钩了,草原就会出现一场竞赛,到时候大成台吉,奇喇古特部的哲诺,还有大大小小,无数的部落,还不双手捧着草场,奉送上门!

这是多少的银子啊!

张允侠望着连绵不绝的远山,仿佛都变成了金银堆起来的,向着他滚滚而来。

第958章商鞅的奥秘

斩首一级,奖粮田十亩,或者选择升官一级,十亩粮田,可以换成五十亩草场。

这是唐毅拟定的奖励规则,他把马芳叫过来,征询他的意见。

“马老哥,你看弟兄们能满意吗?”

马芳抓着络腮胡子,思索很久,用力点头。

“大帅,不错,我看很好!”马芳笑着说道:“以往朝廷斩首一个北虏,能换五十两赏银,可是经过层层克扣,到了弟兄们手里,最多二十两,北方的地价虽然不及南方,可是也要五六两银子一亩田,还有价无市,十亩田赶得上以往赏赐的三倍,很丰厚了,只是……”

马芳欲言又止,唐毅笑着鼓励道:“疆场征杀都不皱眉头,有什么担心的直接说就是。”

“那好,末将就说了。”马芳试探着问道:“要是没猜错,这些田都在河套那边吧?”

“没错,关内我也弄不到几十万亩的田赏给大家伙。”唐毅坦然道。

马芳的眉头紧锁,显然没有了刚才的兴奋,“末将斗胆说一句,眼下朝廷虽然拿下了河套,可是大军不能总在草原驻扎,万一大军撤退了,几年之后,敌人再杀回来,不停袭扰,不得安生,没法站稳脚跟,赏赐了也看不住啊!除非朝廷能在草原驻军,大家伙才能安心。”

看得到,吃得到,那才是赏赐。

如果没几年就丢掉了草原,刚刚开垦出来,适合耕种的熟田,就拱手让人,谁能受得了。

“这一次朝廷绝对不会虎头蛇尾,一定要在草原立住!”唐毅郑重保证道,不过随即有苦笑了一声:“马老哥,朝廷财力窘迫,短期内肯定没法大量驻军,但是弟兄们的家业又不能不顾。”

唐毅思量一下问道:“你看着这样成不,凡是在河套耕种的家庭,可以用成本价拿到火铳,甚至可以雇佣一些人手,保护自己的家业,在草原上修筑堡垒,建造围墙,遇到小股敌人,就靠着自己的力量,对付他们。”

茫茫草原,安排多少人马都没有用。唐毅挖空心思,寻找合适的办法。他记得面对广阔荒芜的地域,各国都用过武装移民的手段,比如沙俄开发西伯利亚,美国的西进运动。都是利用人们对土地的贪婪,提供给他们武器和物资,勇敢的先遣者大肆开拓,不断插旗抢地,扩张势力。

大明完全可以效仿,这次得到土地的都是骄兵悍将,本身就十分能打,给他们一杆枪,能折腾出多大的动静,还真说不准。几十年后,或许这些开拓者就越过乌拉尔山,跑到欧洲去了。

那么广阔的西伯利亚,那么丰富的资源,要是落到了沙俄的手里,唐毅保证后悔死,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就开始鼓励移民,北上西进,能圈多少土地就圈多少,先把西伯利亚抱回家!

马芳显然没有唐毅想得那么多,他更关注事情的本身。

“大人,买火铳,雇工人,还要建城堡,这可不是小数目,别说大头兵,就算一般当官的也拿不出银子。”马芳两手一摊,至少他就是个穷鬼。

“哈哈哈,这个老哥就不用愁了,晋商自然会给你们想办法!”

“他们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能白白帮忙?”马芳一点也不信。

“当然不是白帮忙,是互惠互利!”唐毅胸有成竹笑道:“放心吧,他们肯定比我想得还周全。”

毛纺的商机实在是太大了,利润丰厚到让人眩晕。

光靠着一纸合同,就指望着蒙古王公们听从摆布,哪怕是知道自己被愚弄,还心甘情愿,看着晋商把丰厚的利润拿走,那不是做梦吗?

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能把银子揣进怀里?

他早就算准了,要想守住草原,就必须和军中合作,为唐毅提供大把的土地,奖励有功将士,正是打得如意算盘。

别看唐毅到处宣扬说是报仇雪恨,为了嘉靖找回面子,其实核心,就是商人和军队联手进行的一次殖民扩张,仅此而已。

双方密切配合,是必然的选择。晋商提供资本和土地,军中提供安全和劳动力,珠联璧合,亲密无间。

唐毅给马芳算了一笔账,假如一个士兵斩首十级,他就能获得一百亩田,或者是五百亩草场。

按照唐毅的设想,他最好是选择四十亩田,三百亩草场。

四十亩田每年出产粮食足够五十人填饱肚子,假如他家中有五口人,再雇佣十个帮手,每年就能多出三十五口人的粮食。

这些粮食不会浪费,完全可以作为养羊的精饲料。

张允侠的算盘,一亩地可以养殖一百只羊,其实他有些想当然了。一亩地圈养一百只羊,是足够用了,还能有很大的活动场,但是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牧草和饲料,也就是说,还要从外面购买补充,才能维持一百只羊的正常消耗。

显然唐毅有两世经验,比起张允侠也实际多了。

一亩的草场,如果种植上好的牧草,一年能产三五万斤,一只羊一年需要五千斤牧草,大约一亩地只能养十只羊,比起张允侠估计的少了十倍。不过利润依旧十分可观。

三百亩草场,能养三千只羊,只要经营得当,一年下来,每只羊净赚一两银子,就是三千两。一个大学士一年还不到二百两的俸禄,顶得上十五个大学士了。

唐毅笑呵呵说道:“有了这笔收入打底儿,晋商还需要大家伙的保护,向他们低息贷款,十分容易。无论是买武器,还是修城堡,他们都巴不得呢!马老哥,你算算,是不是这笔账?”

马芳脑筋显然没有唐毅灵活,苦思冥想了半天,突然跳了起来,抓耳挠腮,显得十分懊恼,又是哀声,又是叹气,大吐苦水。

“大人啊,这些年末将杀的鞑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杀十个人,一年就能捞三千两银子,我可是他的八十倍啊,这一年是多少钱啊?”

怎么就没有早点遇到唐毅这样的统帅啊,马芳别提多恨了,他恨不得年轻二十岁,多跟着唐毅打几年仗,油水真他娘的多啊!

再想想其他督抚大帅,和唐毅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要说对大家伙,唐毅真是没说的,首屈一指啊!

边军苦啊,以往就指着朝廷的那点俸禄,可怜巴巴的,连肚子都填不饱。到了家中,老婆孩子饿得哇哇叫。

六尺的汉子,谁不要脸面?

混得那么惨,哪来的勇气替朝廷卖命!

这回可不一样,实打实的赏赐下来,当兵打仗不但不丢人,还十分光荣,简直是发家致富的捷径。

马芳敢说,一战之后,大明上下保证出现一股从军的浪潮。不用说别的,能杀三五个鞑子,混一两百亩的草场,经营好了,一年也有几百两银子入账,顶得上一个中等地主了。

这么好做的生意,稍微有点胆子的人都会抢破头的。

三代富农,才能供养一个读书人,北方苦寒,不比东南文风鼎盛,即便是读书考试,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通过科举之路,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后世高考的千万倍!

寒门子弟,想要出头,比登天还难,这回好了,不用去挤科举的独木桥,大可以通过参军打仗,立下功勋,换得土地田产,从此走上富裕之路。

以这次战斗为例,斩杀俘虏的敌人差不多有五万人,斩首十人以上的不多,最常见的是斩首两三级,或者三五级的。

平均算下来,一战之后,就差不多有两万人能拿到田产牧场,一跃摆脱贫穷,跻身小康之家。

一次会试能有多少人过关呢?

就拿隆庆二年来说,唐毅极力鼓动,最后也不过录取了五百多人,足足相差了四十倍之多!

显然,以军功授田授爵,比起科举带来的社会流动更大,更广泛。

唐毅经常思索,为何历代变法,唯独商鞅成功了,直到今天,他才彻底醒悟过来。

朝廷的勋贵有多少人,文官有多少,宗室皇亲又有多少?

秦国以耕战立国,每一次打仗,都会涌现出一大帮新贵,他们的数量是传统的勋贵文官百倍千倍。

有这一股新兴力量支持,哪怕商鞅作法自毙,那些重新夺权的勋贵宗室也没有胆量废掉变法。

至于其他人的改革,还没有扶持出新的力量,就急吼吼的把旧的势力得罪一个光,不凄惨收场都没有天理了。

历来人们都有个毛病,总是把眼睛盯在除弊上面,包拯、海瑞一般的青天大老爷,总是能得到最多的欢呼。可是他们真正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显然没有,要想兴旺发达,关键还是兴利,还要大兴特兴!

通了,全都通了!

唐毅的脸上涌起了自信的笑容,发自肺腑的笑。

“商鞅,你的成功秘诀我已经看破了,你那时候只有山东六国可以征伐,而我却有广阔的世界,无穷无尽的海洋,等着被征服。”

唐毅张开了双臂,自信而得意,等着吧,我的成就一定超越历代前辈,让日月照耀之地,尽是龙旗的天下!

臭屁了好一会儿,唐毅才准备去找张允侠,看看他坑了多少王公,还没等他动身,就有人跑了进来。

“启禀阁老,马栋马将军回来了,他说有俺答的消息了!”

第959章千里追击

明朝奖励战功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战场表现,一个是斩获首级。立国之初,两样并重,后来就越发重视首功了,唐毅敢说绝对是那些负责军功的文官贪生怕死,不敢往前冲,只好躲在后方数脑袋。

显然单纯以首级论功,是很不公平的,一个人拼死拼活,没了半条命,击杀对手,另一个捡漏弄了一颗脑袋,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是一样的,如何能让人心服口服?

故此唐毅在制定奖励办法的时候,拨出了五十万亩田,专门奖励带头冲锋的勇士,还有指挥得当,以及斩将夺旗的将官。两者加起来,大约要拿出八十万亩田,以及一百万亩左右的草场。

有人要问了,唐毅和晋商谈的条件可不止这些啊,还有那么多田,为什么都不奖励给将士们?

是唐毅要装进自己腰包吗?

咱们的唐大阁老还不会那么没品,实际上给有功将士大分田地是很招眼的事情,要是不能把各方都安抚好了,保证有人跳出来骂人。

你吃了肉,就要给别人喝汤。

剩余的田地之中,有五十万亩是划到宫里的名下,成为了皇庄,还有二十万亩是送给了内廷的诸珰和锦衣卫的头头儿。

唐毅虽然手握大权,圣眷正隆,可以不在乎那些阉竖宵小,但是他所谋太大,眼下正是刚刚铺开大局的时候,哪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

更何况把各方都拉进来,分享战争红利,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才是王道。

以马芳和马栋父子俩的功劳,唐毅决定划出五千亩农田,两万亩牧场。马芳这家伙立功不少,得到的赏赐,战场缴获,也十分丰厚。

可是他却是个十足的穷鬼,没有办法,每次深入草原作战,都要冒极大地风险,武器马匹必须要用最好的,弟兄们受了伤,丢了命,他都要抚恤照顾,不然谁跟你玩命啊!

这些年下来,马芳挣得银子都拿去填窟窿了。

“马老哥,回头我让他们派精明的管事帮你打点,一年下来,就能有两三万两入账,等有空了,赶快给马栋的婚事办了,也老大不小的了,你该抱孙子了。”

马芳老脸一红,儿子都二十了,在这个时代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龄青年,自己这个当爹的还真是失败啊!

“大人,末将斗胆请求您替栋儿证婚。”

“哈哈哈,好啊,选好了人家吗?”

马芳嘿嘿一笑,“汤克宽有个孙女,小丫头十六,挺漂亮的,我本来是不愿意的,罢了,比他低一辈儿我也认了!”

“那好,回头让谭纶当媒人,抓紧时间,就把婚事办了。”唐毅笑呵呵道。

他们俩说得高兴,可是马栋的小脸都变成了大红布,涨得能滴出血,他可不是害羞,而是惭愧!

“我不结婚!”

马芳眼睛立起,怒骂道:“浑小子,你说什么?”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马栋不甘示弱道:“没有抓到俺答,孩儿没脸成亲。”马栋低着头,马芳也弄得一阵无语,他长叹一口气,垂下了脑袋。

“大帅,您看这样成不,我们爷俩带着三千人马,立刻北上,无论上天入地,都要把俺答抓到,把他的脑袋揪下来,献给朝廷,以赎罪过。”

马栋也攥着拳头,紧紧盯着唐毅。

“先别忙。”唐毅看了眼马栋,问道:“你不是说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