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没有。总不能对老师下死手吧!

除此之外,监察、军制、河工、户籍、土司……几乎每一样政务,都遇到了强大阻力。

不得不说,改革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内阁的诸位阁老,除了赵贞吉和高拱之外,其他几位都显得根基不够,资历不足,一帮老家伙说三道四,攻讦不断。

唐毅将大权集中于内阁,一切政务都有阁老统辖,这本就是犯忌讳的事情,朝廷上下,那些理学名宿,纷纷发起反击。

几位阁老坐在一起,唉声叹气。

陈以勤平时话最少,可是他这个人最会闻风向,“诸位,眼下的局势,不仅让我想起了宋仁宗的时候啊!”

赵贞吉道:“莫非是庆历新政?”

“没错,当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众正盈朝,红红火火,结果一年多,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人先后被贬出朝廷,诸公琢磨一下,和眼下的局面,有没有几分相似?”

在场都是饱学之士,哪怕是唐汝楫,那也是状元出身,哪能不清楚。

说起来也凑巧,庆历新政,和隆庆变法,都是为了富国强兵,而且二者的核心都是整顿吏治,从官制下手,还有一点,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开了一个玩笑,主持庆历新政的也是七个人。以范仲淹,富弼,韩琦为宰执,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为谏官,和眼下的内阁,大同小异。

从徐阶罢相算起,新政也推行了一年出头,看起来红红火火,可是也碰触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反弹声浪越来越大。

看起来还没有能挑衅内阁的力量,但是别忘了,范仲淹等人就是败在了子虚乌有的废立皇帝的草书上面,顷刻之间,星落云散。

高拱沉着脸,“诸位,老夫以为大家不用担心,宋仁宗软弱多疑,没有变法决心,见反对声浪四起,就罢免了诸位相公,大家放心,当今圣上,英明睿智,断然不会自毁长城。”

提到了隆庆,在场众人脸越发黑了。

他们担忧的就是隆庆!

宋仁宗多疑,软弱,隆庆何尝不是如此,再有别忘了,你高胡子就是被一帮言官给轰回家里的。谁能担保,不会旧事重演?

高拱看得出大家的担忧,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化解疑虑。

就在内外交困,乱糟糟一团的时候,托克托大胜,随后又传来席慕云,李成梁追杀三千里,击毙俺答,草原大定!

消息传到京城,这几位阁老一下子就觉得自己高大了许多,在再看向诸位朝臣,包括杨博在内,都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脚!

当然不是他们的错觉,对俺答作战的方略,完全是唐毅一手主导,内阁的其他阁老一起背书,是大家伙的智慧和功劳。

如今杀死了俺答,洗雪了几十年的耻辱,内阁的威望一下子就出现来。

即便是末位阁老张四维,在大街上遇到了六部重臣,人家也会主动让路,甚至那几位国公侯爷,包括李妃的老爹武清伯李伟,堂堂国丈,也不敢和阁老争衡。

可以明显感觉到,内阁交办的事情,各部都勤快了许多,汇报政务一个个正襟危坐,甚至只坐三分之一屁股,阁老们稍微一瞪眼,吓得他们手足无措。

高拱和赵贞吉终于露出了笑模样,“肃卿,面子还要自己挣啊!”

“是啊,行之花了大价钱,起初我还犹豫,现在看来,他有先见之明啊!”

两位阁老都成了精,能看不透啊,变法持续下去,反对声浪起来,如果没有这一场大胜,没说的,他们只能求助隆庆,借重皇帝的权势,推行变法。

到了那时候,变法的成败,就系于皇帝的一念之间,偏偏隆庆又不是一个靠谱儿的人。万一他撑不住,变法大局就要顷刻崩溃。

如今大胜俺答,局面完全不同,属于内阁的威风出来了,新政变法的成效也出来了,这回不用隆庆支持,从民间,士林,军队,商人,官吏之中,就会自然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从心里认同新政,支持新政。

到了这一步,哪怕隆庆想要开倒车,都不容易了。

“墙外开花墙内香,没想到咱们几个老的还要靠着行之解决难题,等明儿咱们一起去城外,迎接得胜之师吧!”高拱笑着提议道。

“同去,同去。”赵贞吉等人哈哈大笑。

正在这时候,罗万化突然跑了进来,冲着几位阁老躬身行礼。

“启禀阁老,唐阁老回来了。”

他们就是一愣,“不是说明天才是得胜之师归来的日子,唐阁老怎么先跑回来了?是要看看我们准备的周全不周全?”高拱不解道。

赵贞吉抓着胡子,思索了一下,突然笑道:“行之啊,行之,他这是不想出风头,要低调做人啊!”

陈以勤和唐汝楫等人恍然大悟,一起笑道:“他想低调可不成,咱们去把他抓来,接风洗尘,不醉不归,大家说怎么样?”

“好啊,我去请行之过来!”高拱甩开大步,笑着往外走。

第965章李春芳的烂摊子

唐毅刚从归化城回来,风尘仆仆,按理说总要在家里休息几天,恢复精神,哪有一没回家,二没面君,就跑去和六个糙老爷们喝酒的道理。事儿还真不怪高拱他们不懂得礼节,而是不久之前,首辅李春芳在听说托克托大捷之后,终于坐不住了,他上书请辞。

隆庆没有批准,还写了“卿辅弼之臣,忠诚体国,朕所眷倚,岂可以人言辄求休致。宜即出安心供职,不允辞。”

看起来皇帝深情厚谊,可是在官场上谁把这东西当成真的,那就太天真了,李春芳又连续上了两道辞呈。

显然,李春芳去职,已经势不可挡,不只是唐党,包括高党,还要赵贞吉统辖的徐党,都对庸庸碌碌,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首辅大人有了强烈的意见,磨刀霍霍,要驱逐李春芳。

原本李春芳的最大支持力量来自晋党,杨博担心唐毅凭着优势,把晋党给生吞活嚼了,故此和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有密切往来,想要在关键时刻,反制唐毅。

如今张四维坐稳了内阁的椅子,毛纺的肥肉吃到嘴里,银元正常发行,晋党已经走出了困局,蓬勃发展,这时候最需要和唐毅修好,把到嘴的肥肉先消化了。

故此杨博也不再支持李春芳,事到如今,首辅大人已经是四面楚歌,八面透风,不走也不成了。

别看李春芳在的时候不起眼,可是他走了问题就大了。

首辅是个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的职位,关键看你的本事如何,但不可否认,首辅是最好的平台。

落在庸才李春芳手里,玩不出花样,可是一旦落到唐毅的手里,那就不一样了。以往唐毅身为次辅,他大胆放权,给予其他阁老很多的支持。

如果唐毅当了首辅,名正言顺,他会不会揽权于一身,其他几位阁老又能拿到多少的权力?

尤其是刚刚击败俺答,唐毅携着军功,会不会独霸内阁?

眼下内阁已经是朝廷的核心,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会牵连到各方的利益,大家必须尽快了解唐毅的想法。

唐毅当然心知肚明,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中,唐毅就把心里话和这几位都说了。

首辅不是内阁的主宰,只是内阁的领班,首辅的职责是协调各方,主持会议,设定议程,记录整理讨论结果,对外代表内阁发声。

首辅不参与具体的工作,包括吏治、财政、监察、军制等等改革,均有相应辅臣负责,最后交由内阁集体讨论表决,形成决议,由首辅向皇帝说明,取得旨意,颁行天下……

这一番表态,相比之前,唐毅说的更明白,而且他对首辅权力的规范,比起其他六位阁老,预想的还要大得多。

首辅不参与具体政务,光是这一条,就让所有人放下了心,当初不论严嵩,还是徐阶,都依仗着首辅的权柄,垄断票拟,把大权集于一身,其他的阁老宛如属吏,甚至成了摆设。那样糟糕的经历彻底成为过往。

首辅之下的阁老各自负责一摊,在自己的领域都有极大的发言权力。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首辅就被架空了。

首辅还握有设定议程,主持内阁会议的权力,他完全可以通过程序操作,还有讨论投票,支持或者否定其他阁老的意见。至不济,首辅还能将内阁的决议扣住不发。

总而言之,各位阁老要想自己的意见顺利成为内阁的意志,就必须得到首辅的支持和谅解,当然他们也有足够的自主权力,可以施展才华抱负。

一顿酒直接喝到了后半夜,就连酒量最好的唐汝楫都酩酊大醉,尽兴而归。

转过天,就是迎接将士的凯旋大典。

唐毅之前是以身体不适为名,提前进城,和内阁沟通都是暗中进行的,自然没法公开参与。

当时的盛况他是听徐渭说的……上午九时左右,阳光明艳,安定门外,二十里长的路边,围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数量多达三四十万。

京营全部出动,如临大敌。谭纶,胡宗宪率领着众将出现的时候,欢呼声山崩地裂,有人不停撒着花瓣,周围敲锣打鼓,舞龙舞狮。

一里一个彩棚,每一处都有高官迎接,美酒美食,犒劳三军。

走到了城门口,胡宗宪和谭纶都喝得晕晕乎乎。

这时候李春芳携着六位阁老,前来迎接。

首辅大人看了看热闹的人群,心中好不苦涩,他忍了一年多,不愿意离去,就是想看着唐毅栽跟头。

李春芳是个很有耐心,也很能忍耐等待的人。

只是他想不到,等来等去,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凭着这场大胜,哪怕是隆庆也不敢轻易动唐毅了。

他的耐心成了笑话,如今还要强作欢颜,打掉牙往肚里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李春芳晃了晃头,挤出一丝笑容。

“谭帅,今天就让老夫替你牵马吧!”

谭纶慌忙抱拳:“承蒙元翁错爱,不过下官以为有两位勇士才能真正享受如此厚礼。”

李春芳一愣,问道:“莫非是击杀了俺答的两位功臣?”

“没错!”

谭纶主动让开,李成梁和席慕云骑着高大的天马从后面走了出来。在他们的身后,有一架马车,马车上面搭着红木架子,在架子上面,摆放着一个玻璃盒子,俺答的人头就放在里面。

短暂迟疑之后,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

“哈哈哈,俺答不过如此,还当他有三头六臂呢!”高拱有种赞道:“元翁,追击三千里,斩杀虏酋,扬我天威,虽汉之冠军侯,亦不过如此!”

李春芳含蓄点头,他接过了李成梁的马缰绳,高拱牵着席慕云的马缰绳,赵贞吉和陈以勤则是给谭纶和胡宗宪牵马坠蹬,其他几位将军,也都由阁老和六部尚书牵着,踏着满地的花瓣,向城中走来。

两边的路上,房上,树上,到处都是人们。

为了彰显喜庆,每个人的额头都帮着红布条,手里拿着鲜花,欢呼雀跃。哪怕把嗓子喊哑了,也在所不惜。

足足到了午时,才赶到午门。

隆庆皇帝在一群勋贵的簇拥之下,已经等得不耐烦。

见将士们归来,皇帝亲自迎接,热情洋溢地致辞,然后又把俺答的人头送到了太庙,献给历代先祖,好一顿臭美。

欢庆大典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七天,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吏还要带着有功将士御街夸官,享受百姓瞻仰欢呼。

这份待遇,简直和中状元一般不二。

不管是谁,见到了鲜艳的鸳鸯战袄,看到了明晃晃的盔甲刀枪,都要举起大拇指,赞一句:真好汉!

夸官之后就是封赏,除了唐毅拟定的田地草场之外,还要加官晋爵。首先亲手斩杀俺答的李成梁,被破格提拔为辽东总兵,戚继光和马芳加左都督少保太子太保衔,谭纶加太子太保,接替霍冀,出任兵部尚书。

唐党如愿以偿,掌控了兵部,这也是唐毅和杨博暗中的交易之一。

其余杨安、汤克宽、俞大猷、卢镗、马栋、朱山等等,均有赏赐。

本来唐毅是想安排一名总督,负责草原上的一切事务,按照道理,胡宗宪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年纪大了,再有这家伙还来劲了,他觉得自己更熟悉东南,纵横捭阖,挑拨离间,信手拈来。

应该让他去对付西夷,还有南洋的土著,才算是人尽其才。

唐毅不好剥他的面子,只好暂时让辽东巡抚李天宠转任宣大总督,兼领草原诸事,以后有合适的人选,再进行安排。

不管怎么说,此时唐党已经彻底拿下了九边力量的七成,主管军务的高官里面,几乎都出自唐毅门下,或者和他渊源极深。

自从大明立国以来,也没有哪位首辅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兵权。

这也是唐毅低调行事,主动限制首辅权力的原因所在。孔子曰:闷头发大财,枪打出头鸟。

他已经够显赫了,不能再到处拉仇恨。

不过不要紧的,他不敢拉,有人会帮他拉。

“大人,我这里有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更坏的消息,您要听哪个?”沈明臣笑嘻嘻说道。

“坏消息是有人弹劾了李春芳,对吧?”唐毅淡淡说道。

“没错,而且这个人还是您的门下。”

唐毅没好气道:“什么我的门下,只怕连一面之缘都没有,就以心学弟子自居,我算是体会到了徐阁老桃李满园的苦楚了。说说更坏的吧,我听听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李春芳上书请辞了,不过在辞呈中,他希望继任者能以决然之勇气,推行清丈田亩,充实国库,裁汰冗员,提升效率,整顿宗室,削减禄米支出……”

“他说了,这都是他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只有指望着大人。”

唐毅脸色一沉,狠狠啐了一口,“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丫的自己不干,都推给了老子,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骂完了之后,唐毅也凉快了,李春芳这家伙蔫坏蔫坏的,本来清丈田亩就够难的,他还把宗室的问题扯进来。

经过两百年的生息繁衍,老朱家的子孙已经遍及天下,有多少人唐毅不清楚,但两三万是没个跑,每年要消耗七八百万石禄米,还侵占了数千万亩的田产。

他们和地方豪绅世家一样,都是清丈田亩最大的阻力,绕不开啊!

第966章入主内阁

李春芳老实了一辈子,临走的时候,他实在是没忍住,给唐毅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本来在清丈田亩的时候,为了减小阻力,只是将目标锁定在士绅集团上面,李春芳却把宗室的问题也提了出来。

这下子可就大条了,大明开国的时候,宗室不过寥寥几人,消耗不了三瓜俩枣的,可是如今天下承平两百年,老朱家的子孙繁衍生息,人数越来越多。

沈明臣从宗人府讨来了一份资料,眼下在册领俸禄的皇天贵胄有多少呢?差不多一万九千人左右,不到两万。

不过以沈明臣的计算,实际人数要比这个多不少。

主要是宗室俸禄由地方发放,有些本来和老朱家没关系的,也冒认皇亲,还有些已经降等,没有袭爵,或者并非嫡长子,也冒领禄米。

大约算起来,这个人数应该在两万五千左右。

以最低等奉国中尉来说,每年要给禄米二百石,而最高一级的亲王,每年要给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

除此之外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亲王,差不多就要吃掉一个中等府一年的岁入,消耗之大,简直骇人听闻!

谁都知道宗室俨然大明的一颗毒瘤,历任的首辅却不敢轻易动,最多在禄米上面耍些花招,用宝钞折算。

再进一步的动作,就会被说成刻薄皇亲,弱君羽翼,居心叵测,残害宗人……都是天家一脉,他们一哭一闹,身为大臣的谁也受不了。

“唉,本来清丈田亩就是得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