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唐毅的自责,杨博却是不以为然,谁不是事后诸葛亮,唐毅当初对俺答用兵,那是杨博也赞同的。

哪怕倭寇全盛之时,大明君臣最担心的还是北方的强敌,没有办法,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都刻在了骨髓里。两年前要是谁说西夷不和咱们做生意,产生的危害比起俺答还严重,所以咱们要不管俺答,全力南下,只会被人骂脑残,有病!

所以说,这事真怪不得唐毅。

“唉,春秋责备贤者,元辅柄国以来,功绩有目共睹,再说灭俺答,报血仇,乃是天下人都赞同的,当务之急还是在眼下,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不知不觉间,杨博竟然安慰起唐毅了。

“虞坡公说的是,所谓新政之功,说穿了就是平定俺答,毛纺产业,关乎草原的安全,千秋之重,晚辈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不理的。我会给谭纶打招呼,挤出三十万两,采购新式军服,我再去找陛下,锦衣卫,还有京营,采购两万套呢绒军服大衣。这点或许还有些杯水车薪,这样,我再让天津巡抚曹邦辅想想办法,派遣船队前往倭国和朝鲜,打通商路,再有安南,暹罗,缅甸等地,或许也能有些销路,外贸我会全力想办法。”唐毅笑道:“除了对外的部分,晋商上下也要动起来,大明北方也需要呢绒衣料保暖不是!还有晋商票号要是能多提供一点贷款,展延时日,不要逼迫太紧,让作坊能够撑下去。总而言之,要咱们通力合作,区区困难,会撑过去的!”

到底是唐毅,一口气拿出了好多办法,杨博暗暗点头,又谈了一阵,也没有什么破绽,杨博只好起身告辞,唐毅一直把老头子送到了外面,刚回到书房,就听里面响起爽朗的笑声。

几位谋士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杨博英明了一辈子,到老了栽了一个大跟头,让咱们大人玩得团团转!”沈明臣前仰后合,见唐毅进来,大声说道:“人家诸葛亮气死了周瑜,跑到柴桑口吊孝,就够缺德的,大人比起诸葛老先生,还要厉害三分啊!没看杨老头,被您都忽悠瘸了。”

唐毅摆摆手,“别灌迷魂汤了,杨博他应该怀疑到了我头上,只是没什么证据而已。再说了,眼下不过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东南还是重灾区。”

茅坤淡淡笑道:“大人,俗话说不破不立,老夫这些日子琢磨下来,东南的繁荣的确有问题,买方来自西夷,市场在西夷,运输还要靠西夷。把柄都攥在人家手里,貌似咱们赚了不少的利润,说到底还都是辛苦钱,不改不成。”

唐毅深以为然,不掌握海洋,不掌握足够的海外市场,一切的繁荣就是沙漠上的城堡,海市蜃楼,幻象一场。

唐毅曾经扪心自问,自从隆庆开海,大量的海外金银涌入,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工业文明?现在他有了一些答案,大航海时代是西洋人开辟的,国际贸易的规则掌握在人家的手里,没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如何能爬到食物链的顶端!

对于眼前的危机,唐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其实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逼着大明的官吏、士绅、商人,不得不向外看的最好时机。

只不过代价有些沉重……在隆庆三年的最后一个月,苏州连续倒了五家丝绸作坊一家比一家大,数千织工失去了生活来源,影响的百姓多达三万人。

而且危机还在快速蔓延,杭州,松江,应天,先后出现作坊关门的浪潮,大年初五,又传来消息,泉州一带,有二十万亩茶园茶叶滞销,绝望的茶农跑到了市舶司门口,将茶叶烧毁,浓烟滚滚,烈焰飞天。

哪怕再迟钝的人,看到了这一幕,都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作坊和茶农倒了,直接冲击的就是各大商行商会,他们纷纷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以苏州绸缎总行为代表,一共八家商行,一起杀到了合盛元在苏州的分行。

“这是三百万元的存单,请贵行立刻支付!”所有人板着扑克脸道。

第994章钓鱼的智慧

苏州是交通行的大本营,合盛元要在这里站稳脚跟,没有一点本事那是不成的。主事姓王,是王崇古的族人,摆弄一辈子票号,精明过人。

他陪着笑,“诸位贵客临门,小号蓬荜生辉,这是上好的铁观音,您品品。”

为首的绸缎行代表抓起茶杯,喝了一口,随手放在了桌上。

“市面上怎么回事您一定清楚,就算是龙肝凤髓,我们也吃不出味,这笔存款赶快帮我们兑了吧。”

王主事有些为难,“诸位,按照规矩,五十万元以上的提款,都要提前十天通知,这三百万元,实在是……”

“哈哈哈,实在是有些多了?”绸缎行的人指了指同行的八位,笑道:“王先生,难不成要我们分着过来,堵在门口排大队提银子吗?我怕对你们不好啊!”

当然不好了,王主事最近就感到了气氛不对,向北方的总行请求支援,又从两淮调来了一笔银子,现在库存银元足有八百万两,按理说兑换三百万,问题不大。可是谁知道后续还有多少,万一再来几家,还不把银库提光了?

见他犹犹豫豫,绸缎行这边可不答应了,“王先生,按理说我们该把银子放在交通行的,当初你给我们许诺,存取便利,绝对保密,年利还多了二分。我们这才勉强同意,怎么,现在来兑换,你们拿不出钱?合盛元就这么点家底儿吗?”

王主事一下子被逼到了墙角,晋商的规矩,从来都是可欺可诈,唯独不能赖,不要说白纸黑字,哪怕只是口头承诺,也必须履行。

几百年的金字招牌,谁也不敢往上面蒙尘!

“成,几位放心,马上去银库给你们提银子,合盛元不会自打嘴巴!”

“好样的!”绸缎行的人也拱手说道:“王主事够意思,我们也不含糊,运银子的车从后面走,分开了,省得惹眼。”

王主事连连拱手,可是心里却一点高兴不起来。

在生意场上混的,谁不是耳聪目明,他们八家突然提了三百万元出去,其他人保证会跟进的,五百万元,能应付多久啊?

他心里一点数也没有,赶快让人去绍兴府,搬兵求救。

五天之后,两个妙龄女子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之下,来到了合盛元分号。

这两位正是沈梅君和钟金。

自从俺答被灭了,钟金头上的压力骤然没了,大哥哲诺成了奇喇古特部的首领,整日忙活着繁杂的事务,她一个不到二十的女子,哪里闲得住。

恰巧沈梅君跑了一趟毛纺生意,回到了东南,准备筹建一支船队,专门贩运呢绒出海。钟金琢磨着是个不错的生意,她要入股一半。

沈梅君遇到了生意的事情,从来不含糊,只答应让三成,两个人叽叽咋咋,吵翻了天。

结果就在吵架的时候,王主事派人来告急了。

风风火火,赶到了苏州,一进城中,两个人都吓了一跳,街道上好些没有工作的人,到处找活干。不少绸缎庄到了中午,也舍不得开门,络绎不绝的商人一下子少了许多,街边的酒楼客栈都冷清清的,跟没了香火的大庙似的。

从里往外,透着萧条和衰败。

沈梅君脸色狂变,她抿着嘴不说话,到了合盛元分号,见到王主事,劈头盖脸就问道:“情况很不好?”

王主事咧咧嘴,“大小姐,实不相瞒,五天时间,几家大户又陆续提走了一百五十多万元,眼下库存银元只有不到四百万,照这个速度,二月份都挺不过去。”

“小户呢,怎么样?”

“小户还好,没什么动静。”

沈梅君脸色凝重,思索半晌,断然说道:“赶快派人去应天,还有扬州,立刻调集一千万银子过来,以备不时之需!”

王主事吓得惊呼道:“大小姐,用的了这么多吗?”

“哼,蠢材,大户都跑了,挤兑就要来了。”

王主事想不明白,沈梅君也懒得和他解释,拿出了杨博的信物,还有合盛元的牙牌,王主事只能乖乖照着她说的办。

钟金不太在乎生意上的事情,她倒是很喜欢合盛元的点心,连吃了两块梅花糕,打了一个小饱嗝儿。

“午时都过了,请我吃点饭吧!”

没有得到回应,转身看去,只见沈梅君正低着头,不停翻看各种账单表格。她越看眉头的疙瘩儿就越大,干脆都解不开了,她颓然地把东西一扔,抱着脑袋。

“钟金,我大难临头了!”沈梅君严肃说道。

“不会吧,你可是女财神爷啊!”钟金笑道:“别的我不知道,光是消灭了我的外祖父,你们就捞了几千万两的银子,真是让人眼红。”

“没用的,那些都是死的,变不成现金的。”沈梅君突然站起身,“我必须去京城求援,稍微晚一点,合盛元就要完了。”

说完之后,沈梅君动身就走,把钟金扔到了一边,气得钟金直跺脚,大骂交友不慎。

……

沈梅君的预感是对的,八大绸缎行,还有一些大户提走了存款之后,风声渐渐传开。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工作。

原本丝绸作坊的织工,一个月能拿到七八两银子,扣除开销,还能结余三五两,一年存五十两银子,不算费事。

看起来数量不多,可架不住苏州有几十万的织工啊,加起来就是天文数字。

合盛元在东南根本不是交通行的对手,拿到了银元发行权之后,他们开始大肆扩充业务,在交通行的大本营推出存款有息,吸引百姓存钱,还大肆发行银行券,代替原本的宝钞,成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

银行券最少十两一张,最多一百两,印刷精美,携带方便,随时可以换成银元,深受织工的喜爱。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沈梅君看到市面萧条,大量织工失业之后,她立刻感到了天崩地裂。

原本每个月都要到合盛元存钱的织工,现在没了收入,就需要支取存款,一入一出,差别可就太大了。

而且人都有盲从的心里,见别人都去支取,他们也会跟进,发出去的银行券也会被拿来挤兑。恐慌是会蔓延的,如果苏州撑不住,无力兑换,就会迅速蔓延东南,甚至烧到整个大明。

尽管沈梅君非常讨厌唐毅这个人,但是他的唐学确实厉害,把金融的问题都说的明明白白。沈梅君也获益匪浅,维系庞大金融体系的只有两个字:信用!

正是信用,让一张纸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可以交换任何的东西。同样,信用崩塌,就会让货币重新变回白纸。

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可怕的一幕发生。

丝绸作坊是从去年年末开始倒掉的,过了一个年,织工家里的存银都会花光,二月份又是人们开始生产劳作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挤兑浪潮的。

沈梅君的判断是准确的,就在四处调集银子的时候,前往合盛元兑换的百姓与日俱增,平时只有两三百个人,其中存款的还是大部分,现在倒好,一天要迎接五六百个客人,其中九成都是取钱的。

每个人的数额都不算大,可是架不住人多啊,眼看着钱库不断被搬空,所幸沈梅君在离开之前,下达了命令,否则不到四百万元,根本撑不了几天。

可眼下也是坐困愁城,挤兑的浪潮遏制不住,早晚要把合盛元挤兑垮了。

眼看着合盛元一片凄风苦雨,在对面的一座茶楼,雅间之中,探出两个脑袋,看着长长的人群,得意洋洋。

这两位之中,年轻的黑小子正是雷坚,至于对面的大胖子,是当初最早加入唐毅一系的钱胖子,十几年间,这家伙的体重愣是超过了三百斤,眼睛就跟肉包子割了一道缝,浑身的肉,无处安放。

“嘿嘿,钱大叔,要我说啊,这一次您老还要吃个肥的,合盛元要完蛋了!”

钱胖子晃着蒲扇一般的大手,笑呵呵道:“小子,这才刚刚开始,光是一个合盛元就够了吗?”

雷坚一下子来了精神,“钱大叔,还有更刺激的?”

“你钓过鱼没?”

雷坚摇摇头,“我吃鱼不钓鱼。”

“告诉你啊,钓鱼之乐,岂是口腹之欲那么简单!想要钓到大鱼,就要先选好鱼钩鱼线,保证结实,不然鱼就要跑了。接着呢,要看好位置,撒好窝子,坐下来静等。妙就妙在等待,怎么说来着,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要有本事,把饵弄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不咬钩都不行!尤其是钓到了大鱼,那就更美了,不要急着提杆,要慢慢的遛,把大鱼弄得疲惫了,没劲了,然后再捞起来。钓鱼是斗智,捞鱼是好勇斗狠,一文一武,差之天地,判若云泥!”

你就是懒得动弹,还讲什么大道理!

雷坚暗自腹诽,不过他明白了一件事,晋商已经上钩了,面对着一条超级大鱼,必须拿出足够的耐心,不然他们就跑了。

挤兑还在进行中,钱胖子,还有雷家,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三天时间,存入合盛元五十万两,人心一下子安定了许多。

京城,内阁。

唐毅再度召集在京大员齐集一堂,他面色沉重,“诸公,东南已经出现了危机的苗头,此时必须我们和衷共济,才能闯过难关,我准备派遣一名钦差南下,维持金融稳定,虞坡公,您老有合适人选吗?”

第995章白银哪去了

经过了内阁会议商讨,户部左侍郎王国光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加上已经南下的方逢时,一起主持东南大局,严防挤兑风波。

私下里唐毅又向杨博保证,交通行一系会全力相助,共度难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唐毅都力挺合盛元,力挺晋商,要不他怎么会把自己的老巢,交给王国光呢?

可是唐毅的全力配合,却让杨博感觉不到一丝安慰,他心中的疑云反而是越来越强烈。

姓唐的不是善茬子,更不是自己的孝子贤孙,他凭什么不惜血本,替合盛元保驾护航?杨博越想,越觉得里面有问题。但是他又说不上来,毛病出在哪里,东南百业萧条,资金断裂,发生挤兑,一切都顺理成章,以往晋商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危机,事实上杨博很清楚,危险和机会并存。

每一次风波只要顺利挺过去,晋商的金字招牌就加重一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唐毅耍什么花招,关口还是晋商有多少家底儿,能不能应付各方的明枪暗箭。

他立刻回到了天官府,这些日子,张家、王家、杨家、马家、霍家,晋商几大支柱都凑齐了,合盛元的十几位大股东也纷纷赶到了京城。

碰头之后,立刻进行了汇总核算,在过去的一年多之中,合盛元一共发行了三千五百万银元,以及一亿两千万银行券,合计一亿五千五百万元。

听到这个数字,杨博的脸色狂变,按照当初的估计,头一年只要发行五千万元,再逐步提高,五年之内,达到两亿元,和交通行平分天下,并且取而代之。

为什么才一年多,就完成了原定计划的七八成?

一口气吃个胖子,是会噎着的!

各家的主事和股东们同样满脸的为难,他们倒是不想扩张那么快,可是明军一战击败了俺答,夺回了河套,那可是面积比山西还大的一块肥肉,到处都是商机,又是养羊,又是建作坊。

大家伙都争着抢着贷款借钱,眼看着推行银元和银行券的天赐良机,岂能放过!

谁能想到,危机来的这么快,先前埋得步子太大了,终于尝到了苦头。

不过他们还是很有底气的。

张允侠就说道:“虞坡公,那些银元广受欢饮,和真正的银子差不多,不会出问题。风险就在银行券上面,一亿两千万看起来不小,可是相比咱们晋商的积累,还算不了什么。以我们五家来说,手上的存银、股份、田产、作坊,还有各地的酒饭茶肆,客栈商行,统统折算,至少有两亿两以上,加上其他的晋商大户,我们能拿出三亿两,足够应付眼前的危机!”

王崇古的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