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

唐毅深吸口气,“陛下仁德,臣代李乙满门,谢圣上大恩。”

……

从乾清宫出来,唐毅脸色凝重,丝毫没有欣喜。国事如麻,他原本是准备拿这笔银子雇佣兵丁,在济州岛和金兰湾插上两个钉子,作为进一步打开两国门户之用。

现在却要拿出来哄隆庆,哪怕是最仁慈最软弱的皇帝,都难改贪得无厌的毛病。

更何况皇帝弱了,不代表皇权就弱了,隆庆身边的那些太监没一个善茬子,唐毅相信隆庆不想打死人,可是他只要下令打了,不管二十棍子,还是一棍子,都能把人打死,这个权力就操纵在几位内廷大珰手里。

滕祥他们说得好听,是为了隆庆,为了四皇子,其实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走公账,走明账,他们就失去了下手的机会。

威逼户部,打死言官,就是要制造恐怖,好趁机予取予求,二十万两不算什么,可是不把这个势头遏制住,二百万两,两千万两都未必够!

满以为掀翻了晋党,一统朝堂,就能清闲一些,其实真正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老爹的忧虑是对的,必须要留有后路,其实不只是后路,而是要有制衡的力量,必要时候,道理讲不通,咱们就靠拳头!

遍观朝堂,无论文武,都被驯化了两百年,就拿戚继光和马芳这样的心腹将领来说,他们固然唯命是从,可是让他们举起大旗造反,那是觉得不可能的。

希望还在海外,只有没有任何羁绊,白纸一张的海外,才可以随意发挥,阳明心学才能不受限制地发展,不管是什么东西,合适就用,不合适就扔,包括皇帝也是一样,天是王大,我是王二,普天之下,老子最大!

要说去海外做这么大的事情,必须有才干,还要自己完全信任,毫无保留的那一种……本来他寄希望在席慕云的身上,无奈这家伙野心勃勃,胆子太大,加之他背后也有洞庭山帮,根基雄厚,未必听自己的。

其余诸如毛海峰之流,都是草莽出身,不值一提。

算来算去,还就是老爹最靠谱儿,可他又舍不得让老爹冒险,当真是左右为难,进退失据啊!

唐毅满心烦躁,他刚回到值房,高拱、赵贞吉、陈以勤等人都来了。唐毅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包括二十万两银子的事情……

“岂有此理!”高拱吹胡子瞪眼,“陛下仁慈,又是那些阉竖阳奉阴违,竟敢杖毙大臣,宦官干政的苗头又出来了,老夫决不答应!”

赵贞吉也说道:“追赠赏赐远远不够,必须要严惩罪魁祸首,元辅若是觉得不妥当,就让老夫去找皇上论理。”

“同去,同去!”

高拱站起来就要走,唐毅一拍桌子,“站住!”

这两位大佬咯噔一下,愣是停住了,回头一看,只见唐毅脸色铁青,很不好看。高拱喘着粗气道:“元辅大人有什么教诲,直说便是。”

“中玄公,大洲公,你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经历的风雨还少了吗?非要逼着陛下在大臣和宦官之间做选择,这是该有的办事方法吗?”

唐毅一直都觉得,最傻的女人就是不断问男人,她和老妈掉河里了,先救哪一个?

不断给对方难看,不断逼着对方做艰难的抉择,一次两次,早晚会有厌倦的时候,哪怕感情再深厚,也经不起折腾。

唐毅意味深长道:“你们二位先安抚一下朝臣,不要火上浇油,此时我会想办法的。”

第1011章私访琉璃厂

李乙之死,在京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哪怕有几位阁老压着,底下人也愤愤不平,谁不知道朝廷国用艰难,上上下下,要整顿金融,要救济百姓,还要拼着上国脸面不要,去欺负藩国,逼着开关贸易,好容易看到了一点生机,内廷就跳出来要银子。

虽然比起嘉靖时候大兴土木,花的少了,可是一年到头,也有一百多万供应宫里,这还是明账,另外江南织造局,京城那么多皇庄,还有河套的几十万亩田产,林林总总加起来,宫里一年至少花销在三百万两之上,比起养兵的银子都多。

唐毅不准科道胡说八道,可是也架不住人家到处翻账目,找证据,凡事做了就会有蛛丝马迹,越来越多的言官把矛头对准了宫中的几个大珰,隔三岔五就有一本送上去。

隆庆似乎铁了心,一定要保几个太监,所有奏折一律留中不发。

就在纷纷扰扰之中,进入了隆庆五年。

“唐师傅,今年朝廷的财政如何,可能拜托困境?”

隆庆十分关注财政,他深信唐毅的一句话,没有银子办不成的事,如果有,那就是银子不够!

“启奏陛下,去岁清丈田亩,初见成效,在册田产已经增加到七百五十万顷,距离洪武二十六年的八百五十万顷,只差一百万顷。”

洪武二十六年,是大明田亩的高峰,此后就逐年下降,到了嘉靖年,数额甚至低于四百万顷,朝廷田赋少了六七成之多。

一年的清丈田亩,就增加了一倍。

除了张居正卖力气之外,也是唐毅改革方法的功劳,要知道在历史上,张居正接任首辅六年,才堪堪达到七百万顷的成绩。

相比而言,唐毅显然要比太岳同学更高明。

“今天清丈田亩还在继续,另外宗室的整顿也开始了,如果顺利,到隆庆六年,全国的田亩应该超过一千万顷,届时田赋总额会超过一千万两。”

“哎呦,这可比太祖爷的时候还多啊,唐师傅果然是朕的管仲!”隆庆喜笑颜开,欣慰道:“看起来从此之后,朕再也不用为了钱发愁了。”

“不然。”唐毅摇头,“陛下,家大业大开销大,光是田赋,只怕永远都不够用,臣的意思,从明年开始,要逐步降低田赋,并且将田赋的部分转交给地方衙门。”

“啊!”隆庆大吃一惊,“先生,田赋交给地方,朝廷又指着什么啊?”

“是这样的,臣以为眼下朝廷税赋和地方税收,全都是田赋,盐赋,商税,关税,互相之间,截留争夺,推诿扯皮,乱糟糟的官司,内阁户部都不厌其烦,干脆下一步就推行分税。”

“怎么分?”

“以田赋为主,包括地方的土地流转,集市贸易,牲畜屠宰等等,都交给地方。至于朝廷吗,主要靠着营业税,印花税,关税,金融交易税,盐税维持。”

唐毅提出的地方和中枢分税,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商税取代农业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这是必然的趋势,而且两宋就做成过,大明没有理由不行,他这些年也推行了一些措施,比如关税就完全属于朝廷。

最关键的是还在延续的白银危机极大地震撼了大明的商界,在唐毅的推动之下,阳明学会大力宣传,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要想发展工商,必须有强有力的朝廷保驾护航,开拓商路,寻找市场原料,这些不是寻常商人能做到的,再强大的商帮也不行。

另外金融安全也必须由朝廷背书,依靠朝廷的信誉,才能安全运转。开征商税的时机已经出现了,现在不做,更待何时?

但是动了商税,必然会遭到士绅集团的疯狂反扑,阻力之大,绝对还在清丈田亩之上。

故此,唐毅抛出了分税的构想,先给地方一大块肥肉,使得朝廷上下一心,士绅商人就失去了兴风作浪的空间。

拉一派打一派,从来都是唐毅的拿手好戏。

“陛下,臣的意思各项税收都在研拟之中,很难一蹴而就,田赋,盐赋暂时还要缴纳户部,只是比例可以商榷,比如从今年开始,留给地方一半,上缴一半,随着商税逐渐增加,这个比例不断调整,在十年之内,实现中枢和地方分税。届时,地方享有稳定的田赋和土地税收,足以应付地方运作。而朝廷的商税应该能突破五千万两,到时候大明的国力不可同日而语,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岂止隆庆中兴,简直就是第二个盛世大明啊!”

明廷公认洪永仁宣四朝为盛世,隆庆居然有机会超越立国的四位皇帝,开创盛世,不得不说,是一块巨大的馅饼!

“朕能看到那一天吗?”

隆庆有些迷糊,就在三天前,滕祥从宫外弄来了几个年轻的妇人,还送来了一些丹药,隆庆兴趣盎然,结果第二天,头昏脑涨,浑身无力,足足躺了一整天。

身体发出了警报,隆庆心知肚明,可是一想到那些娇羞可人,风采万变的美人,就浑身燥热,乐此不疲。

“唐师傅,朕,朕怕是撑不到十年了。”隆庆萧索地说道,显得意兴阑珊。

唐毅急忙正色,“陛下,您春秋鼎盛,身体底子不差,长寿绵延是自然的事情,只是……臣以为关系不大,您应该多出去走走,骑马打猎,登山看景,舒缓身心,勤加锻炼,要不了一两年,身体就会大好。”

“当真?”隆庆惊讶问道。

“陛下您忘了李太医可是臣的好朋友啊。”

李时珍的名头就是有用,隆庆喜悦起来,“朕一定按照先生说的做,只是……”隆庆又为难了,想要出去游逛,哪是那么容易的,别看之前唐毅让人定了条例。但是皇帝的安全谁敢怠慢,他能去的地方有限不说,每次出去,都要提前三四天做好准备,卖货的不少都是太监和禁军,走了几次,隆庆也看出了破绽,自然兴趣缺缺。

“陛下,这样吧,明天咱们君臣一起出去逛逛。”

“唐师傅要陪着朕去?”

“嗯,臣会嘱咐他们,不会干扰陛下的雅兴。”

“好啊!”隆庆乐得拍手叫好,和孩子相仿。

转过天,唐毅换了一身儒衫,身边带着两个随从,隆庆身边只有一个侍卫,君臣五个人,从宫里溜溜达达走了出来。

春风带着寒意,依旧凛冽,可是市面上已经热闹非凡。春节过去了,眼看着又要到了耕种繁忙的时候,老百姓推着家里的存粮,趁着高价,换了银子,置办锄头锹镐,各种农具。江南的商人也带着丝绸布匹,赶到了京城,到处都是叫卖的声音。

看到自己的江山一片繁华,隆庆心里十分满足。

“师傅,不是说东南闹白银危机,我看着商人还是挺热闹的。”

“公子,大明储蓄银行已经筹建了一些日子,加之海外贸易开拓的还算不错,有了一丝缓和的迹象,只是距离完全恢复,还要些时日,这样吧,大明储蓄银行的总部就在前门外,挨着琉璃厂不远,我陪着公子过去看看,顺道去琉璃厂,没准还能淘换一点宝贝回来。”

“宝贝?比宫,呃不,比我家里的还好?”

“哈哈哈,哪能和公子家里头比,不过文玩一路啊,是乐在其中,比如说吧,一个宋代的官窑,放在了您的面前,美则美矣,却失去了趣味。假如说您在一大堆的东西之中,无数的赝品,偏偏就慧眼识珠,只花三五两银子,就买到了真货,这叫捡漏!那个感觉,那个满足,就完全不一样了!”

隆庆频频点头,笑道:“没想到师傅还懂得古玩?”

“不敢说明白,我啊,就是一双二五眼,不过吃亏多了,就有点经验。这淘换古玩,非要花钱买教训不可。”

“有趣,有趣啊!”

隆庆大喜过望,“师傅,干脆咱们先去琉璃厂,然后再去银行看看。”

“这个……”唐毅有些为难,“公子,第一次出来直接就去玩了,好歹装一装样子啊!”

“我等不及了,家里头那么多东西,我天天摆弄,天天看,就不信找不着好东西!”隆庆执意要去琉璃厂,唐毅也拦不住,只好随着。

君臣两个,很快杀到了琉璃厂,结果到地方,两个人就傻眼了,天气冷,出摊的人不多,他们来的时候,已经走了好些,剩下的摊位也都懒洋洋的,爱理不理。

走了几家,也没啥好东西。

就连隆庆这个白痴都看不上眼,“唉,真是扫兴,我还以为能看到点好东西呢!这不白来一趟吗!”

唐毅也连连苦笑,“在家的时候,光听说琉璃厂好东西无数,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失望,失望得很!”

他们转身,就要走,没出来几步,突然有个穿皮袄的汉子跑了过来,迎着他们陪笑道:“二位,听口音不像是京城的人?”

唐毅是苏州来的,隆庆倒是京城长大的,无奈皇家要学《洪武正韵》,说出来的口音怪怪的,这位也没听出来。

“怎么,你是干什么的?”唐毅警惕问道。

“二位爷,别害怕,小的姓赖,就是这琉璃厂的人,听您二位说琉璃厂没有宝贝,这小的可就不服气了,摆在台面上的没有好东西,铺子里还没有吗?”

唐毅笑道:“这么说,你知道哪有了?”

“那是自然,别的不敢说,商周的铜器,唐宋的画作,前朝的官窑,古籍珍本,什么没有!”

唐毅把脸一沉,“你这么牛皮吹得大了吧?”

“不大,这还搂着说呢,再说句不客气的,哪怕是宫里的东西,皇帝佬用过的,咱们也有!”

第1012章流落的宝贝

唐毅狠狠瞪了大汉一眼,用更明显的苏州口音说道:“我陪着少爷,从江南到京城,本以为天子脚下,大邦之地,不同凡响,没想到净遇到一些口出大言的家伙,前日刚骗了我们少爷三千两银子,今天竟然又来了,还不快滚!”

说着,唐毅拉起隆庆就走,走出去还啐了两口。

姓赖的汉子一肚子怒,可是听到唐毅说被骗了三千两,他立刻来精神了。

这两位穿着看起来不怎么样,却是顶尖的松江细布,玉佩也不是凡品,最关键被骗了三千两,还有闲心跑到琉璃厂淘换宝贝,心可真大,要么就是二傻子,要么就是大肥羊啊!

他这行可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两位给拿下!

“两位爷等等!”

他三步两步,赶到了唐毅和隆庆面前,唐毅伸手指着他,怒斥道:“你想怎样,还要抢劫不成?我可带着人呢!”指了指后面的三个随从,这三位身强力壮,黑着脸真够吓人的。

姓赖的连忙摆手,“二位爷您误会了,小的是做正经生意的人,这琉璃厂也分三六九等,地摊是下等人去的地方,上讲究的铺子都在这大街小巷里面,没有熟人引荐,是找不到的。平时小的就在这里等着客人。”

隆庆不解,问道:“这铺面都开在临街,何必用人带路?”

姓赖的越发肯定,这两个都是不明白事的“空子”,他陪笑道:“爷,古董可不同别的,随便拿出一件,几万两的东西,能摆在明面上吗?非是熟客,人家不舍得拿出来。”

唐毅若有所思,“公子,貌似他说得有理,正好咱们要给老夫人置办寿礼,最好有值钱的,喜庆的好东西,价钱倒是无所谓。”

唐毅偷偷眨眼,隆庆心领神会,附和道:“可不是,我到了京城游学,奶奶指不定多伤心呢,就盼着她老人家身体硬朗,等着孙儿金榜题名。”

这两位一唱一和,姓赖的算是听明白了,一个富家大少,还有一个伴读的,这是从江南来游学。不过看他们俩呆头呆脑的样子,这辈子也别想考上了。

当然了他不会戳破人家的美梦,反而要陪笑道:“这位少爷一看就是非同凡响,是要蟾宫折桂的人物。没别的说,小店里面还有唐六元的字呢!小的带您瞧瞧?”

还有唐师傅的东西?

隆庆强忍着笑,连忙点头,姓赖的在前面走着,穿街越巷,七绕八绕,绕得脑袋都晕了,总算来到了一家四合院的前面。

“二位爷稍后,小的进去通禀一声。”

姓赖的走了。

隆庆怼了一下唐毅,“师傅,这回算不算李鬼遇上李逵了?”

“当然算了,咱们就称量一下李鬼的斤两吧!”

“就这么干了!”

君臣两个嘀咕了两句,大门就开放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家伙,带着瓜皮小帽,富态和气。

“二位公子,里面请吧!”

唐毅陪着隆庆,进了小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