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自己的孩子谁不心疼,可是咱们家烈火烹油,繁花似锦,要承受多少压力,有多少风险,我心里清楚,女人都要学着独当一面,更何况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王悦影叫过来平安,拉着他的手,对唐毅说道:“老爷,就让孩子出去闯荡吧,不光是他,小戚,还有猴子也都跟着去,学点真本事,日后才能顶门立户。”

万万没想到啊,连媳妇都背叛了,唐毅这个无语啊,他眼珠转了转,突然看到了一脸严肃的朱氏,最后的机会了。

“姨娘,你给评评理,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出海多危险,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

朱氏淡淡一笑,“少爷,有些话原是我一个妇道人家不该说的,可是你也不能小觑了老爷,不就是倭寇吗,他在东南近十年,做的都是封疆大吏,打倭寇就是家常便饭。这几年大少爷官越做越大,老爷要避嫌,净干一些务虚的事情,再这么待下去,人都废了。媳妇说得对,咱们家人都要争气,大少爷要是不放心,我也去济州岛,顺带着照顾他们。”

唐毅的脸色终于变了,看了看攥着拳头的儿子,又看了看一脸坚决的媳妇,最后目光落在了老爹身上!

唐慎眯缝着眼睛,得意地笑着,眼睛里充满了狡黠。

明白了,总算是明白了,上次吵过之后,还以为老爹罢手了呢,敢情他满世界拉盟友去了,现在家里头上上下下都叛变了,可怜的唐大首辅,在朝廷上纵横捭阖,无人能敌,到了家里头,却混成了孤家寡人。

可悲,可叹啊!

放儿子和老爹出去?

说实话,老爹刚过半百,作为一个官员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在东南的战绩可以说精彩,水陆作战都精通,还了解倭寇的情况,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儿子,他早有打算,本想着他到了十五六岁,就派到外面历练,现在早了几年,可也不是不行。

只是理智如此,真正要放走,这心里空落落的,好像被摘了什么似的。

唐毅叹口气,连饭都没吃,直接回书房去了。

朱氏看着唐毅的背影,局促不安起来,埋怨道:“老爷,您这么干,是不是太过了?”

“是过分了,不这样又能如何?”

唐慎干笑了一声,意味深长道:“咱们唐家人没有养废物的本钱,担子都压在行之肩头,太沉重了,不能让他一个人挑!”

……

唐家的冷战大约持续了三天时间,从来都是智计百出的唐毅,面对着老爹、媳妇、儿子的联手,一点脾气都没有。

最后只能签下了城下之盟,不过唐毅也和老爹约法三章,不许亲自上战场,不许以身犯险,身边必须带着护卫和医生,衣食住行,每个月都向他汇报……

唐慎痛痛快快答应了,心说你小子也傻了,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都不懂,老子离开了大明,你还管的了我?

事实证明,这回唐慎可失算了,他带着平安兴匆匆赶到了天津,准备扬帆出海,结果在港口等着他的人还真不少。

有戚安国,小伙子快十六了,身材又高又壮,据说是老娘一手教出来的功夫,比起戚继光还厉害呢!

还有小站的少年猴子,和平安凑到了一起,说说笑笑,别提多热乎了。

至于另外一面,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另一个是马芳的二儿子,叫马林,他们背后跟着五百名精干的士兵,和大明传统的红色衣甲不同,全都穿着黑色的铠甲,身上也没有什么明军的标志。

这些人正是从军中裁下来的北洋公司第一批雇员,俞咨皋和马林走到唐慎的面前,单膝点地。

“我等拜见唐大人。”

都是晚辈,唐毅和气道:“行了,都起来吧。”

他们立刻寸步不离,站在唐慎的身后。

还真是贴身保护啊!

行之你想的真周到!

唐慎咬牙切齿,刚见过他们,又有一伙人小跑着过来,领头的是四十来岁的家伙,呲着呀,见到唐慎连忙施礼。

“中丞大人,小的来了!”

唐慎差点叫出来,“怎么是你?”

“我的大人啊,千万别喊,小的可是唐相爷派过来的,要陪着您出海呢!”

这位是谁啊,正是曾经的浑小子徐三,小二十年过去了,他满嘴巴都是胡子,早没了当年混不吝的二流子德行,从上到下,都透着精明干练。

其实头些年唐慎主持乡勇的时候,徐三当过兵,还一度混到了千总,结果有一次因为巡按御史克扣军饷,还把朝廷的赏银给贪墨了。

徐三一怒之下,带着人把御史给弄死了。

这下子事情闹大了,东南震动,朝廷都派出了钦差,唐毅暗中帮着周旋,把徐三送到了海外,又拖延了好些日子,才算平息,为此唐慎还被降了一级。

好些年过去了,没想到徐三又跳了出来。

故人见面,唐慎也难免激动,“你小子这些年还好?”

徐三擦了擦眼角,“还成吧,托唐相,还有您老人家的福,我在海外转了一大圈,还去了趟欧罗巴哩!”语气中透着骄傲。

“好,好啊!”

唐慎拍了拍他的肩头,抬头又看去,在徐三背后,是一个黑小子,正是雷坚。

“怎么,你爹也舍得你出海?”

唐慎可是知道,雷七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宝贝得不得了。

雷坚凑过来,嘿嘿一笑,“叔,咱不能让人家抢了风头不是,席慕云在海外折腾了多年,都弄下了吕宋那么大的底盘,俺要是不出头,还不都成了席家的,洞庭山帮几时能有我们雷家的地位?”

大家伙说说笑笑,唐慎却是看明白了,这里面有东南的商帮,有九边的将门,还有海外的亡命徒,唐毅是早就处心积虑,把什么都算计好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让咱们爷们去海外好好折腾一番!”唐慎信誓旦旦吼道。

“遵命!”

几十艘大船,浩浩荡荡,从天津出发,一路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唐平安,戚安国,还有一帮北军,趴在船舷上哇哇大吐。

唐慎努力硬着心肠,终于,船队进入了济州岛,由于他们的坐船太大,只能换乘小舟,顺利登陆,脚踏实地的那一刻,平安的眼泪都出来了。

皇甫洋迎接大家伙,看他们平安的狼狈样,递过一碗清水,嘿嘿直笑,“小兄弟,没事的,走几趟就好了。”

他把大家伙安排到早已经准备妥当的房舍之中,有热水,有美食,还有一大帮容貌姣好的丫鬟伺候着,这帮大老粗一下子从地狱到了天堂!

在海上憋得狠了,很快此起彼伏的声音,透过木屋,交织在一起。

唐慎脸色很不好看,偏偏又不是军中,他也没法发火,只能把皇甫洋叫过来出气。

“就知道弄些虚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倭国有没有动静?”

皇甫洋尴尬道:“没,小人已经把耳朵送过去了,后来又把尸体送过去了,倭国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们什么时候这么好脾气了?”

“不是脾气好,是正在打仗,听说是一大帮倭国的诸侯,在围攻那个叫织田信长的最大诸侯,咱们把耳朵送给了织田,那家伙啥都没说,还好酒好肉招待呢!”

第1020章雏鹰清啼

唐毅对倭寇的历史了解不多,他只知道在二十几年后,有一场壬辰倭乱,那时候倭国的首领是丰臣秀吉,被明军打得惨败之后,丰臣秀吉死了,让德川家康捡了便宜,建立起德川幕府,在这两个人之前,还有个非常受倭国人推崇的家伙,叫织田信长,算起来时间差不多,根据倭国的传来的消息,此时织田信长的确是最大的诸侯。

准备对倭国下手的时候,唐毅就觉得要先敲山震虎,干掉了织田信长,接着摆弄倭国的其余诸侯,就容易多了。

当年唐朝在白江口一战,就是砍了倭国人四万个耳朵,换来一千年的和平。这一次送去四百个,少了点,不过也该有点动静吧!

谁知道倭国竟然忍了下来,真是奇怪啊?

“莫非这个织田信长有枭雄之姿,能忍人所不能忍?”唐慎敲击着桌面,淡淡问道。

“恐怕不是这么回事,根据前往倭国的使者回来报告,织田信长实力庞大,不过这家伙人缘好像不怎么好,把周围一圈人都得罪了。眼下倭国名义上头目是室町幕府的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此人在三年前,得到织田信长的扶持,回到了京都,恢复幕府,不过织田信长要收幕府的权力,足利义昭暗中联络其他的诸侯,共同反对织田信长……”

“说的那么复杂干什么!”唐平安笑着从外面跑进来,小家伙的脸色还有些难看,但是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激灵。

“就是董卓立了汉献帝,专横跋扈,结果惹得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皇甫洋沉闷一下,连忙鼓掌,“小兄弟好聪明,一语中的啊。唐大人,您的随从可不一般啊!”

唐慎难掩喜悦,心说我的孙子能差吗?

他正准备和皇甫洋介绍一下,平安就连忙说道:“皇甫先生,您力战倭寇,斩杀数百,也是一位大英雄。大人,日后可要向朝廷保荐皇甫先生。”

“那是自然!”唐慎心里明白,孙儿表面上是说皇甫洋的事,实际上是坐实随从的身份,既然他不愿意点破,自己也就别多嘴了。

“皇甫先生,你这么熟悉倭国的情况,你以为当如何应付呢?”

“唐大人,眼下想要引诱倭国出战,只怕是不成了,我提议咱们资助联军,共同对付织田信长。唐相也不止一次提到过,此人狼子野心,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只要打败了织田信长,其余倭寇,不足为虑。”

“不,我不这么看!”平安果断摇头。

“呵呵,你有什么想法?”唐慎满怀鼓励道。

“大将军带兵在外,尚且要随机应变。朝廷组建北洋公司是为了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灵活机动,不用受什么道义规矩的约束,怎么有利怎么来!唐相设计的方略未免有些纸上谈兵,与实际不合。”

好生猛的小子,一上来就敢否定唐相,老唐大人还能容你?

皇甫洋偷眼看着唐慎,只见这位饱含鼓励,一点没有生气。

平安的胆子更大了,“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撬开倭国的大门,进行贸易,拿到金银。倭国内战正酣,反对织田信长的一派,如今看起来势力强大,但是毕竟人数太多,人心不齐,破一点,则满盘皆输,我们要是站在反对织田的一派,至少需要援助近十个倭国大名,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根本不合算。倘若只援助织田信长一人,助其打败联军,反而更加容易成功。”

唐慎吸了口气,“话虽如此,可是织田信长乃是枭雄,万一他拿下了整个倭国,到时候成为大明的敌人,我们该怎么办?”

平安眨巴眨巴眼睛,突然笑道:“那就不关我们的事了,到时候朝廷出兵讨逆就是了。”

唐慎为之气结,“你这不是甩锅,让朝廷承担吗?”

“反正北洋公司是赚到了,这不就成了!”

唐平安不负责的态度让皇甫洋都大为惊叹,这小子不光是胆子奇大,而且还天不怕地不怕,是个人物啊!

什么叫殖民贸易公司,不就是利字当头,拼命往前冲吗,和朝廷的利益冲突,冲突就冲突!要是什么事都顺着朝廷,还不如派官军来呢!

亏自己胡子老长,还没有一个孩子看得明白,皇甫洋一百个赞成,却没法做主。

唐慎思量一阵,摆摆手,先把皇甫洋打发出去。

随后沉着脸,“平安,你个臭小子,是准备给你爹惹事吗?”

平安撅着嘴,小声说道:“咱们出来不就是惹事的。”

见爷爷还沉着脸,不吱声,平安连忙凑过来,“爷爷,其实我觉得暂时不用担心织田信长,扶持他也没有什么不好。”

“为什么?”唐慎追问。

还真别说,竟然让平安讲出了一番道理,倭国算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直到效仿唐代,进行大化改新,才初具封建国家的模样。

不过因为岛国局限,改的很不彻底,再有什么都学了,唯独没学到科举制度,社会缺乏流动,权位继承全靠着血缘关系,没有成熟的官僚体系,持续了几百年之后,武士集团的力量快速兴起,并且取代公卿贵族集团,先后建立起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

如今室町幕府已经是风口之烛,如果不能击败织田信长,室町幕府的统治就会土崩瓦解。

“倭国战乱频繁,诸侯四起,他们自比天朝的春秋列国,以战国自诩,实际上根本是痴人说梦,坐井观天。从古至今,倭国都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集权的程度甚至比不上商周,更遑论秦汉。如今倭国的内乱,其实可以看做是新的治国模式的探索,织田信长,还有他们的盟友德川家康,是相对进步的一派,而足利义昭,还有武田、上杉、毛利等大名,则是相对保守的一派。”

平安年纪不大,可是架不住老爹悉心教导,看历史的角度自然高人一等。而且他还不像唐毅一般,总是不自觉受到上辈子记忆的影响。平安要更加自信,甚至有点骄傲自负。

“织田信长锐意进取,推行新制改革,受到各方守旧势力的忌惮和围攻,显得十分孤单。正因为如此,他才更需要我们的支持,也更容易满足我们的条件。而那些守旧的大名因为大元曾经发兵攻打倭国,倭国几乎面临灭顶之灾,他们十分排外,扶持他们,得不偿失。”

要想敲开对方的国门,自然要有人配合,选择比较新派的人物,自然比老派的要好得多。

实际上种花的近代史不就是如此,列强先是支持李鸿章,接着又选择袁世凯,当袁世凯死掉之后,无人能掌控全局之时,列强在不同的区域选拔代理人,奉系的张作霖、直系的吴佩孚、五省联帅孙传芳……这些都是一时之选。

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相对弱的一方,烂泥扶不上墙,只会白白浪费巨大的成本,而一事无成。

当然了,扶持强者也会出麻烦,他们一旦强大到超出控制,就会不听话,比如胡帅张作霖,那如何对付呢?皇姑屯一颗炸弹即可!

“爷爷,我觉得老爹印象里,倭国是很强大,很难对付的,可是我不这么看,区区几百万的人丁,四个鼻屎大的岛屿,一堆蚂蚁大的诸侯,即便是统一了,又能威胁到大明吗?再说了,我们可以多留几个后手,随时能铲除织田信长,再有朝鲜也是一颗不错的棋子,为什么就不用呢!倭国要想攻击大明,至少要先越过朝鲜吧!”

唐慎思量着道:“你是准备以邻为壑了?”

“没错,我建议鼓动朝鲜,进占对马岛,厉兵秣马,摆出攻击倭国的姿态,替咱们吸引火力。至于倭国内部,主要支持织田信长,同时拉拢他手下的将领,一旦他超出控制,立刻反戈一击!小小的倭国,还有多大的本事,能扛得住折腾。”

听完了孙儿的话,唐慎陷入沉思,坦白讲他抗倭多年,倭寇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他也担心出现一个强者,能一统倭国,这点和唐毅的担忧一样。

可是平安说的未必没有道理,一个纷乱了千百年的国家,想要捏合在一起,哪是那么容易的,凭着织田信长,哪怕大明不掺和,他都未必能统一天下,能把你扶起来,也能把你打落凡间,生死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好,很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唐慎拍板之后,就需要派遣人员前往倭国联络织田信长。

找了一圈,也没有选定合适的人员。

“爷爷,除了孙儿,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既然是孙儿提议的,就该让孙儿去处理!”

“你?”唐慎挠头了,“平安,你还太小了,再说了,让你爹知道,他还不跟我闹翻天啊!”

“怕什么,他十几岁的时候,不也是安顿了好几万的难民,开凿了盐铁塘,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舍不得让我去办事,这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