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5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是小孩子,人家已经能纵横捭阖,出使异国,大第二卷。,就算是古之甘罗,也又不如。

再看看自己这个,怎么都显得有些弱啊!

唐家两代为官,眼下第三代也成长起来,隆庆脸色渐渐不好看了,甚至有些忧虑,朱家人长命的不多,自己和唐毅没差多少,可是一个已经是小老头,一个却还是面嫩得很,上一次他和唐毅微服私访,唐毅换上了儒衫,和进京求学的书生没有两样。

唐毅已经是两朝重臣,日后会变成三朝元老,他的孩子又那么出众,朕该如何啊?

隆庆满心烦躁,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更来气了,用手一挥,都推到了地上。

“拿走,朕想静静。”

小太监慌里慌张过来收拾,滕祥等人都被赶走了,宫里换了不少新人,毛手毛脚,竟然把一份奏折扔到了隆庆的脚边。

小太监爬过来,要捡走。

“慢着!”

隆庆伸手拿起奏疏,才看了两眼,就眉头高挑。

“这,这是怎么回事?朕几时说过要去南巡了,他们捕风捉影,瞎上奏什么?是想讨板子吗?”隆庆大发雷霆,这时候李芳从外面匆匆跑进来。

“启禀皇爷,据奴婢所知,此事并非捕风捉影。”

“那是怎么回事?”

“是,是唐阁老提议的,他建议让陛下去江南走一走。”李芳老老实实答道。

江南啊!

隆庆的心,一下子开出了一朵花,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什么都忘了。

诗文、戏词,说不尽的江南风光,才子佳人,湖光山色,多好的地方啊。隆庆早年就不断想着,有机会去逛一逛,也就不枉此生了。

不过他很清楚,基本上是妄想了。

没当皇帝的时候,如果成年就藩,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一座城中,和监狱没什么区别。好容易当了皇帝,也差不了许多。

当初正德南巡,结果落水染病,那么壮实的武宗皇帝说死就死了。

他爹嘉靖倒是没去江南,而是回湖广老家,行宫遇上了火灾,幸好有陆炳舍命相救,才侥幸活了下来,从此之后,嘉靖就到了西苑,当了二十几年的宅男。

比起老爹和大伯,隆庆算是幸运的,唐毅给他开了绿灯,隆庆没事去去潜邸,还去过通州,最远跑到了天津。

远望着码头的白帆,真想一步踏上去,坐船扬帆出海,从此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那该多美啊!

隆庆也不是没想过南巡,只是朝廷纷乱,他觉得时机还没有成熟,最起码户部还一大堆的亏空,他怎么好意思去游山玩水。

只是万万想不到,唐毅竟然能替他想到了。

“李大伴,快,快去请唐师傅。”

李芳转身要走,隆庆蹭的起来了。

“不用你了,朕亲自去内阁。”

隆庆风风火火,直接杀到了唐毅的值房,一进门就大嚷大叫。

“唐师傅,唐师傅,这么大的事,您怎么不提前和朕说一声啊!”

唐毅连忙过来施礼,隆庆一把拉住了他,君臣两个挨得最近,隆庆忍不住雀跃道:“师傅,你太够意思,给朕准备了这么大个喜事啊!”

看着隆庆的得意的模样,唐毅真有些同情他了,三十几岁的人,还没满世界转转,就被一层层的城墙锁在宫廷深处,也真是可怜巴巴的。

“陛下,这事臣让户部做预算,想着都准备妥当了,再告诉陛下,没想到风声传了出去,给陛下添麻烦了。”

“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隆庆见唐毅承认了,更加手舞足蹈,兴奋莫名,“唐师傅,眼下户部能挤出银子吗?”

“应该差不多,不过还是要节约一些好。”

“成!”隆庆一口答应,“这样吧,朕从自己的腰包拿五十万元,这回他们没说的吧!”

显然,隆庆是担心唐毅顶不住压力,自己的出游计划就泡汤了。

“呵呵,多谢陛下体谅,那您以为该什么时候动身呢?”

“自然是越快越好,明天,要不现在就走?”隆庆说完,也觉得不妥,讪笑道“朕听师傅的安排。”

“那就过了中秋节动身吧,江南的暑气正好过了,等陛下到了,正好丹桂飘香,水清水绿,正是难得的好时节。”

还要半个多月啊?

时间快点过去吧,隆庆求着老天爷——他名义上的爹!

第1030章想走不容易

王国光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将隆庆南巡的花费计算出来,本来成本最小的是走海路,从天津出发,直接到松江登陆,花费也就二十万元。

可是隆庆不乐意,看海虽然好,光是看海就没什么趣味了,好不容易走一趟,他想见识一番名山大川,古迹名胜,领略风土,体察民情。最后只能选择走运河,这样一来,沿途接待的费用,整修行宫,征集民夫,都要不少钱,还有隆庆随身要带着三千护卫,两千名仪仗,加上文官官员,勋贵太监,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一路走下来,最少也要八十万元,隆庆自掏腰包五十万,户部贴补三十万,地方再出一些,算下来足够用了。

唐毅核准之后,就上奏隆庆,同时明发各个衙门。

隆庆是小鸟出笼,当天就批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朝中的反对声浪,相当猛烈,除了最初的一些言官之外,还有跟多的官员加入进来。

他们反对南巡,说是花费众多,百姓不堪忍受,还有人讲皇帝肩负九州之重,不可轻离京城,整个八月份,奏疏不断,最多的一天足足有三十几份。

弄得隆庆都没吃阅兵,他亲手写了一个条子,派人去问唐毅,到底能不能走得成?

“烦请转告陛下,臣全力周旋,一定如期动身。”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小太监赶快回宫去了。

书房里只剩下唐毅,三位谋士鱼贯而入,落座之后,王寅先说话了,“大人,带着皇帝南巡,可不在咱们的计划之中,若是让陛下见识了东南的繁华和叛逆,我怕陛下会猜忌大人。”

“是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本皇帝被关在紫禁城,外面的消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靠着身边人告诉他,假如这一趟走下来,陛下洞察一切,只怕日后就不好掌控了。”沈明臣同样忧心道。

唐毅喝了一口茶,淡淡一笑,“十岳先生,句章先生,限制皇权的想法我从来没变过,可是把皇帝当猪养,只怕是不行的。让陛下多走走,多看看,未必不是好事。”

“我不这么看。”沈明臣毫不客气道:“您可早就说过了,皇帝都是权力动物,如今好容易揽大权于一身,内廷败落了,晋党完了,金权也拿到手,试问天下,还有谁是大人的敌手,您就该放开手脚,不要再迎合皇帝了,不过是先帝,还是当今,都是一路货色!”

沈明臣把《明夷待访录》读得烂熟,君王是天下的大害,他是一万个赞同吗,哪怕敦厚的隆庆,在他眼里也面目狰狞,丑陋可怕。

唐毅面无表情,听完之后,只是问道:“句章先生,按你所说,我是天下无敌,那为何会有这么多人上书阻挠?”

王寅惊问:“大人,这些人不是您安排的?”

沈明臣愣了,“十岳兄,你是什么意思啊,难道——大人要玩捉放曹?”

表面上同意出巡,暗中让人阻挠,把事情搅黄了。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随着大明储蓄银行发行新的银元,高效运作起来,皇权和相权直接的平衡彻底打破了,文官第一次手里握着行政和金融两大权力,足够压制高高在上的皇权。

隆庆虽然不聪明,但是也能感觉到与日俱增的内阁威压,必然会疑心唐毅,让人上书,就是要打消隆庆的猜忌,告诉他唐毅没有那么强大,远远没有掌控朝堂,还有一大堆人反对他?

王寅以为唐毅最好的选择就是口惠而实不至,可他竟然要玩真的,带着隆庆去江南,真是出乎预料。

“十岳,句章,让皇帝走一趟,也没有多大的事情。”茅坤突然笑道:“正好,我也活动活动老胳膊老腿,回东南看看,京城就交给你们两位坐镇了。”

唐毅听说茅坤要南下,急忙说道:“鹿门先生,我让人给你准备单独的官船,随着大队一起走吧。”

“不必。”茅坤笑道:“我提前走,也好探查一下情况,省得出麻烦。”

“那就有劳先生了。”

从唐毅的书房出来,王寅和沈明臣都显得闷闷不乐,沈明臣就埋怨道:“大人节外生枝,鹿门兄你跟着起哄干什么啊?”

茅坤抓着胡须,摇头苦笑,“句章,你还没看出来?”

“看出什么?”沈明臣不解。

“咱们大人啊,其实外冷内热,他很看重和陛下的师生之谊。”

王寅吸了口气,恍然大悟道:“难怪,大人是觉得陛下被圈在京城三十几年,十分可怜,才要带着陛下往江南走一趟,弥补心中的亏欠?”

“大人所作所为,扪心自问,很多超出了人臣的本分,陛下也是好脾气,竟然能容得下。阁老柄政,位压九卿,改革祖制,废除九边……如今金融大权也落在大人手里,这都是挖老朱家墙角的事情,大人做起来固然不会犹豫,可是难保心里不会疙疙瘩瘩。走一趟也好,他就不欠陛下什么了。”

茅坤还真是洞察人情,他把唐毅的心态看了个明明白白。

唐毅属于遇强则强,假使隆庆死死抓着权力不放,和唐毅斗一个昏天黑地,那没的说,唐毅暗中下手,把皇帝干掉都是可以的,反正大明朝的皇帝死得稀里糊涂的也不少。

但偏偏隆庆对他言听计从,什么事情都由着唐毅去做主。

结果唐毅反而心生愧疚,有些不忍,偏偏他又不能不做,就只有想办法补偿一二……

“不是大人让他们上书的,那又会是谁呢?”沈明臣想起了另一个问题,不解道:“试问朝堂之上,还有能和咱们大人掰手腕的力量吗?”

“有!”

茅坤眯缝着眼睛,十分感叹。

“还是大人看的明白,我也是刚刚想通啊,陛下南巡,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又那么多人要跳出来做文章,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唐毅这大半年来,连续干了三件大事,全都成功了,可是也得罪了一大批人。

第一条就是废除九边,将绵延二百来年的祖制推翻,看朝廷的架势,还有开疆拓土之意,一改之前的守势,国策扭转,要影响多少人的饭碗?

还有,唐毅增加了科举录取的数量,而且还是成倍增加,东南经济发达,读书人多,参加考试的也多,增加录取人数之后,虽然唐毅已经注意到南北平衡,但是东南的士子依旧占据了最大的份额,优势持续扩大,东南又是心学大本营,现在朝堂之上,高官之中,几乎都奉阳明公为祖师,作为显学的理学一脉,竟然只剩下葛守礼,陈以勤,王国光等寥寥几人,实在是凄惨到了家。

相比前两样,唐毅的银元改革,更加遭狠。传统的士绅地主,除了靠着田租剥夺百姓,敲骨吸髓之外,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高利贷,利滚利,驴打滚儿,一人借了,一辈子也换不完,卖儿卖女,甚至要沦为奴仆,凄凉死去。

大明储蓄银行,压低了贷款利息,同时银元又免除了火耗,士绅地主的高利贷生意做不下去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岂能不报复。

总结起来,就是以理学士人为代表的,变法中受到利益损失的,找个由头,进行反扑。别看都是一群不起眼的小官,可是他们背后有绵延几百年的理学,社会的主流价值还是握在他们手里。

看清楚这一点,大家伙渐渐想通了,让隆庆南巡,其实所谋者大。

东南是变法革新最剧烈,受益也最大的地方,如果借重隆庆的力量,给变法站台,把心学捧到显学的位置,一举扭转强弱之势,为接下来的变法定调子,打基础……

“大人的心思果然深沉啊!”

三大谋士齐声赞叹,唐毅果然厉害。

只是唐毅算计得再精明,也敌不过老天爷,在八月二十,京畿就发生了地震,规模虽然不大,可是通州那里受灾不轻,震坏了几百座房舍。

地震给反对派最好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上天示警,皇帝身为天子,不能轻离九重,一旦南下,必然地动山摇,灾祸不断。眼下不就是例子吗?

又相继有一大堆人搜罗各种灾害事故,水旱蝗灾不用说了,下了场暴雨,有冰雹子砸伤了人,也成了老天爷的旨意。

“屁,都说朕是天子,这些凡夫俗子比朕还懂得天意,问问他们到底谁是天子?”隆庆气得胡子都撅起来了。

“陛下,这些位臣工忧心社稷,情系百姓,爱民如子,臣以为当重用,就让他们去各地赈济灾民吧,百姓一日不安宁,他们就一日不要回来。”唐毅心平气和道。

唐师傅,你可真高!

隆庆竖起了大拇指,立刻照做。

赶走了一批苍蝇,朝廷上反对的声势总算小了一些,可就在动身的前一天,一个叫苏舜的御史,让家人抬着棺材,先是直扑长安右门外的登闻鼓,想要敲响,逼着隆庆出来论理。

结果锦衣卫防守严密,挡住了苏舜,一计不成,他又冲向了左顺门,执意闯宫。

左顺门的守卫哪里能放他进去,二十名弓箭手,严阵以待。

守卫太监尖利着嗓子喝道:“再敢上前一步,杀无赦!”

“为了道义而死,何惧阉竖!”苏舜厉声大吼,连着迈了三步,这时候突然一支箭射出,正中他的胸口,鲜血涌出,尸体直挺挺倒下……

第1031章出发

皇帝铁了心要南巡,内阁鼎力支持,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事情,偏偏有人就干了,还拼了一条命,血洒左顺门。

这背后的含义非常值得推敲了,赵贞吉找到了唐毅,开门见山,“元辅,此行恐怕不吉啊?”

唐毅面色凝重,缓缓道:“大洲公也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老夫自然不信。”赵贞吉叹息口气,“元辅,老夫见行程规划当中,居然有参观苏州文庙,拜祭阳明公一项。”

“莫非大洲公不愿意?”

赵贞吉立刻摇头,“老夫师从心学前辈,是阳明公的弟子,本朝可称圣人者,唯有阳明公一人而已,拜祭阳明公,给阳明公正名,乃是所有心学门人的期望。只是……”老夫子欲言又止,顿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唐毅摇摇头,“当有人以死相抗,就正名我们这一步打到了关键点上,大洲公,这几年我们一起主持变法,整饬朝纲,到了眼下为止,你觉得变法可是成功了?”

这个问题很好,隆庆登基五年,外平俺答,对内整饬吏治,清丈田亩,今年预计户部岁入会超过两千万两,明年还能再上一个台阶。朝廷有钱了,能做的事情就多了,改革军制,发行银元,整修河工,各地广建仓库直道……

大明朝的国势在快速扭转,到处都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不敢说盛世,至少算天下大治吧!

但是赵贞吉却丝毫高兴不起来,相反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老头儿的背都佝偻下去。

“元辅,千难万难,举步维艰啊!”

“大洲公,您是老前辈,我也不妨放肆一回。我们不断往前推动改革,阻挠我们的不是哪一个臣子,而是长久徘徊在脑袋里的观念,有祖宗法度,有程朱理学,甚至有孔孟之道……您老意下如何?”

赵贞吉吸了一口气,他一辈子治学,都是以孔孟门徒自居,要说祖师爷的坏话,他还没有那个勇气。

“元辅,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礼智,儒家之道,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这些后辈门徒。”老夫子语重心长。

“不对。”唐毅却毫不买账,“大洲公,仁、义、礼、智,三纲五常,温良恭俭,孝悌忠义……自然没有错,可是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才是仁,什么才是孝,标准在哪里?除了一些极端的例子之外,两个普通的芸芸众生,放在一起,哪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