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6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早就知道了!”

蔡国熙等高拱的党羽总算等到了机会,立刻嚷嚷道:“还不是冯保那个阉竖,他作恶多端,竟然代替天子接受百官朝贺,罪孽之大,罄竹难书,高阁老要为国锄奸,结果被冯保事先洞察,竟然怂恿皇帝,下了中旨罢免高阁老,大家说说,我讲得对不对?”

“没错!”

徐胖子大叫道:“一个阉竖,竟然矫诏驱逐老臣,我大明朝莫非又要回到八虎临朝的时候吗?”

“我们不答应,绝对不答应!”

不得不说,经过心学的洗礼,唐毅多年的经营,朝臣并不是那么弱。主要是变起突然,高拱又一下子被打垮了,大家都来不及反应,弄得狼狈不堪。

等到唐毅出现,有了主心骨,加上唐毅把张居正的攻势给化解,更是要封还执奏,大家伙彻底醒悟过来。

你们敢耍无赖,我们也会,咱们就看看谁更无赖。

陶大临等人围在高拱身边,纷纷给他打气。

“高阁老,您被阉竖暗算了,就相当于被狗咬了一口,您老人家怎么能自暴自弃,这没什么丢人的,一切的罪孽都是阉竖干的。”

大家伙不断安慰,高拱心里头好受了许多,可依旧士气低落,低着头一语不发,大家还以为高拱在意自己的去留,殊不知高拱早就想通了,自己算是完了,问题是唐毅绝不能倒了,不然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隆庆变法就真的要人亡政息了!

事情闹到了这一步,究竟该如何收场啊?高胡子怎么也想不出办法。

旨意封还,那接下来呢?李太后和冯保要是继续假借天子名义下旨,还要驳回吗?一直闹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朝廷的规矩岂不是全都完了?

高拱偷眼看着唐毅,却发现这位还是满脸笑容,信心十足。

“张阁老,烦请你去通知一声,就说旨意已经驳回,还请陛下尽快早朝,容我等面奏。”

张居正也早就想走了,几乎每一个文官都怒目而视,看样子简直要冲上来吃了自己。再留下去,只会被人撕成碎片,死得实在是不值得。

站在唐毅身边的唐汝楫忙问道:“元辅,姓张的是摆明了和阉竖穿一条裤子,他此去只怕会互相勾结,更难以应付啊!”

“不妨事!”

唐毅冲着所有人道:“诸公,主少国疑,奸佞专权,罢黜元老,此等事情,大明开国以来,绝无仅有。我等身为朝臣,理当匡扶社稷,铲除奸凶,维护大明江山。以我之见,六部,都察院,六科廊,在京所有衙门,立刻公推二十位大臣,组成临时会议,共同应变,商量决策,也免得各吹各的调。”

抱团取暖,在场的群臣一听,频频点头。

说句实话,让谁独自面对皇帝,也是心里头毛毛的,能手拉手最好。

很快二十个人的代表选了出来,唐毅领衔,三个阁老追随,加上诸大绶、陶大临、王世贞、曹大章、葛守礼、谭纶、邹应龙、林润、韩象、王国光、沈林等等,一共十九个人。还差了一个,谁还够分量呢?

正在大家伙迟愣之时,一声重过一声的大鼓,响彻半边天,几乎半个京城都能听到。

“是登闻鼓!”

“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瞬间群臣们激动地浑身颤抖,泪如泉涌。

登闻鼓响了,皇帝别想躲着了,来吧,好好战一场!

既然是大战,岂能少得了真的猛士。

面容刚毅,身形瘦削,不苟言笑的海刚峰昂首阔步,匡扶社稷,舍我其谁!快步走了过来。几乎每个人,哪怕比海瑞官职还高,都不自觉躬身施礼。

唐毅看到了海瑞,也吓了一跳,“刚峰兄,来的好快啊!”

海瑞只是淡淡施礼,“静极思动,想来京城看看朋友,没想到遇上了此等事情——大人若是不嫌弃,算海某一个吧!”

“荣幸之至!”

唐毅放声大笑,这一场君臣的交锋,总算是来了!

第1073章徐胖子骂殿

作为一方统帅,三军之主,是不该过早出面的。张居正脑筋快速旋转着,假如他是唐毅,绝对不会封还执奏,而是静等着高拱倒台,然后在利用民心士气,把自己干掉,顺便除了冯保,就大权在握,独掌朝堂了。

不用怀疑,唐毅绝对有这个实力。

突袭战术只能用一次,暗算了高拱,往后就不灵了。他眼下还找不到对付唐毅的办法,只是想不到,唐毅竟然会为了高拱,发动百官,和皇帝直接碰撞,那就怪不得别人,你想以卵击石,就别怪我让你粉身碎骨!

等迈步进入乾清宫的时候,他已经恢复了从容镇定。

只是宫中的三个人都不像他这么镇定,冯保变颜变色,灰白的跟纸似的,脸上的汗珠一道道流下来,和下雨一样。

李太后抿着嘴,眼中写满了惶恐,至于小皇帝,虽然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却也知道了事情不妙,紧紧依偎在李太后的怀里。

张居正一进来,李太后急忙站起。

“张师傅,高拱完蛋了?”

张居正摇摇头,李太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整个人都傻了。冯保更是魂飞魄散,忍不住叫道:“张阁老,都是你出的好主意,现在可怎么办,怎么办啊?”

看他们的德行,张居正越发鄙夷,到底是女流阉竖,到了关键时刻就怂了。

“本阁又能如何,唐毅突然来了,有他在,我如何能拿得下高拱?他已经动用六科,封驳了中旨!”

“什么?”

李太后立刻站起,尖叫道:“他们不过是臣子,怎么敢忤逆圣旨,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是太祖爷!”冯保好歹在司礼监混过,还是有些见识,“太祖爷怕后世子孙不肖,胡乱发布政令,故此给予六科封驳之权,谓之科参。”

李太后一下子就傻眼了,嘴里喃喃念叨着,眼泪住不住流下。

“张阁老,你要害死奴家啊!”

张居正翻了翻白眼,没好气道:“臣岂会害太后,所谓首辅封还,六科驳回,其实是骗人的。”

“怎么讲?”冯保惊问道。

“内阁是成祖爷设的,首辅封还,也是随着内阁权力越来越重,历代皇帝尊重首辅之权,才渐渐形成的,而且孝宗和先帝的时候,封还多数依循首辅意见,可是武宗和世宗的时候,两位陛下乾纲独断,即便首辅封还,中旨一样不会改变。至于六科的科参,实际上他们只能驳回六部上奏的内容,如今罢免高拱,并非出自六部题本,按理说,六科也就没有驳回的权力。”

原来是虚张声势,李太后和冯保松了口气。果然文人无耻,拿着鸡毛当令箭,惯会欺负孤儿寡母,算什么本事!

“张阁老,既然他们无权驳回中旨,那又该怎么办?”

张居正忙说道:“臣以为当立刻再下旨意,不但罢黜高拱,也罢免唐毅。”

“唐毅?”李太后脸色狂变,“他可不同高拱,实力庞大,手下门人弟子众多,若是罢免了他,万一激起反扑,闹得天下大乱,吾儿还怎么当皇帝?”

李太后说着抱紧了万历,小皇帝眼中泪水滚动,显然也吓坏了。

张居正不想多说什么,只是看了看冯保,冯保立刻会意。

“太后,都这时候,可不能再心存侥幸,若是让唐毅他们占了上风,没准接下来就会掀起旧案,到时候……”

李太后终于害怕了,天下固然重要,可是命更重要,没了命又怎么享受天下,既然如此,就豁出命,拼一条生路!

咚,咚,咚!

惊天动地的鼓声响起,张居正和冯保都变了颜色,李太后还不明白,“这是什么声音?”

“是登闻鼓,也是太祖爷留下的,百姓有了冤屈,可以敲响登闻鼓,陛下必须临朝,这也是祖制!”

李太后这个气啊,太祖爷啊,您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怎么净帮着臣子啊?

“张师傅,该怎么办,您可要拿个主意!”

张居正咬了咬牙,“太祖爷不光留了登闻鼓,还留了廷杖,还留了禁军,太后只要能狠下一条心,就不用怕他们!”

“好!”

李太后也拼了,立刻传旨,她亲自带着万历,乘坐辇车,冯保和张居正左右陪伴,气势汹汹,来到了皇极殿。

而此时的皇极殿中,唐毅领衔,二十位重臣排列整齐,庄严肃穆,在外面丹墀,在京大小官吏,全都翘首以盼,虽然都已经午时了,大家伙一个人都感觉不到饥饿。

两千来,一直都说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实从来都是君王独治,摊上一个开明的,有自知之明的君主,会分配权力给士人,可是这样的皇帝历代以来,都极为少见,宋仁宗算一个,隆庆皇帝算一个,除此之外,几乎没有。

多数的时候,都是君主随意欺凌臣子,耍弄权术,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天下苍生。刚刚万历改元,一个阉竖就敢罢免托孤之臣,如此下去,只怕要比正德朝还要黑暗一万倍,再不奋起一击,大家伙又会成为予取予求的鱼肉,生死存亡,在此一战!

当李太后带着万历出现在金殿的时候,冯保高声喝道:“陛下驾到,百官跪拜!”

有些人下意识要磕头,唐毅突然开口,“慢着!”

冯保瞳孔紧缩,咬着牙道:“唐阁老,你连皇帝都不拜了,要造反不成?”

一个阉竖跳出来,哪里用得着唐毅对付,徐渭晃着大脑袋,厉声说道:“非也,我朝向来没有太后垂帘听政一说,陛下早朝,太后回避,若是太后硬要参加,这也就不是早朝!在场唐阁老,殷阁老,张阁老,都是陛下的师傅,先帝在隆庆五年,曾有旨意,为体恤重臣,非正式朝会,可以不行跪拜之礼,我以为陛下继承大统,应当事事以先帝为榜样,尊师重教,不知道诸公以为然否?”

众位大臣齐声赞叹,以为徐大人所言极是。其实徐渭也是强辩,可是没有办法,这种时候,跪了就弱了气势,气弱了,接下来说话也就不硬气了。正所谓寸土必争,说的就是这种场合,绝对马虎不得。

冯保也没了主意,只能偷眼看张居正,张居正咬了咬牙,徐渭的要求绝对不能答应,李太后不参加,如何压得住场面。

他只好微不可察点头,李太后带着万历,坐在了龙椅上,手里紧紧抱着皇帝,手心都是湿漉漉的。

未曾开言,先哽咽起来。

“先帝英年早逝,撇了下了孤儿寡母,伶仃孤苦,好不可怜。你等具是先帝臣子,深受先帝洪恩,理当忠心幼主,辅佐社稷,这才是正办!为何一心阿附权臣,欺凌幼主,你们的良心何在?天理何在?”

李太后虽然是一介女流,可是发起脾气,还真有点吓人。

“高拱身为托孤之臣,却不守臣职,妄图架空陛下,窃取主上威权,还说什么十岁天子,当不了皇帝?如此猖獗,罢免了他,有什么不对?你们还替高拱说话,是想让先帝在天之灵,不得安宁吗?”

这一套话是李太后在路上想好的,处处捧着隆庆,就是要利用隆庆,难住在场的群臣。她的想法很不错,可是别忘了,在场都是什么人物。比口水,十个李太后,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作为唐毅的哼哼二将,王世贞岂能让徐胖子专美于前,他立刻站出来。

“臣等忠于先帝,忠于大明社稷,凡事以江山为重,以黎民苍生为重,高阁老不但是先帝托孤之臣,还深得百官拥护,万民爱戴,臣斗胆请教,是谁丧心病狂,狼子野心,妄图凭着一道中旨,罢免高阁老,这个狂徒到底是谁?”

“还敢替高拱说话,就是哀家罢免的,陛下也同意,你又想怎样?”

李太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好似母老虎附体!

“大胆!”

徐胖子一跃三尺高,震得金殿乱颤,“太后,我朝规矩,后宫不得干政,您身为太后,乃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应当恪守妇道,怎么能干预朝廷大臣任免,臣以为太后之言,殊为不妥,还请太后收回!”

好家伙,这火力更猛的。

李太后被说的脸色惨白,银牙咬得咯咯响,却想不出什么词汇。张居正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真是一帮傻乎乎的猪队友!

“徐大人,你妄为大家,如此言语,也是以臣论君之道?”

“哈哈,张阁老,请教一句,谁为君王?”

“自然是当今万历皇帝!”

“那李氏算什么?”徐渭大声质问道:“莫非我大明出了个女皇帝,也要学那武后之乱吗?”

“你好大胆子!”张居正大怒道:“徐渭,太后乃是陛下生母,国朝以仁孝治国,陛下尚在冲龄,遇事请益太后,又有什么错?非只陛下如此,当年宣宗已经成年,尚且要请教诚孝皇太后。莫非徐大人以为宣宗皇帝也错了?”

徐渭一晃脑袋,怪笑道:“亏张阁老还敢提诚孝皇后,宣宗早逝,英宗继位,诚孝皇后已经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教育英宗,压制阉竖王振,对外依靠三杨辅政,延续仁宣之治,为女中尧舜,人所共知。而当今皇太后,正应该效仿诚孝皇后,一心教导陛下,约束阉竖小人冯保,对外依靠唐阁老,高阁老辅佐朝政,继续隆庆盛世,这也是先帝的遗诏!绝不该逆天而行,宠信奸佞,听从小人之言,败坏我大明朝纲!”

徐胖子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口水狂喷,转向张居正,继续骂道:“张阁老,你入阁辅政以来,诚然做了许多事情,清丈田亩,改革税赋,百姓称颂张阁老之功,视你为万家生佛。可是如今,你心术不正,勾结阉竖,败坏朝廷,驱逐阁老,妄图独揽大权,你扪心自问,对得起孔孟教化,对得起先帝的天恩吗?”

第1074章掀桌子

张居正也算是舌辩之士,可是他一个人如何对付二十个人,光是徐渭就让他吃不消。这些年徐渭没干什么,除了生了七八个儿子,光大徐家之外,剩下的功夫就是吵架,同理学宿儒吵架,同心学其他门派争吵。

一个好的理论,就要经得起反复的拷问,经过这些年的争吵,心学的体系越发完善,出现了务实和务虚两派,务实派的核心就是唐学,包括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外务等等,至于务虚,和传统的清谈也不一样,这一派的核心就是《明夷待访录》,他们不断探讨该用什么视角来看待君王臣子,看待士农工商,历朝历代,治乱循环,问题出在了哪,以后又该向哪个方向改革……

徐渭就是务虚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场旷世之战,徐渭已经准备了太久。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父如天,天心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帝继承大统,天下纷乱,国库空虚,吏治败坏,四方战祸连绵不绝。何以短短六年时间,府库丰盈,万民乐业,天下俨然大治?究其原因,盖因为先帝克己复礼,体恤民情,不妄动土木,新任贤臣,大胆放权,凡事依照规矩法度,虽为九五至尊,却从不以一人之喜好,而夺千万人之心。一句话,先帝能够约束自己,身为天子,若是一味纵容,肆意胡为,不把江山当回事,就会如同武宗皇帝一般,弄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张阁老以为然否?”

“胡说八道!”张居正立刻回敬道:“既然说到先帝,那为何先帝也在登基之后,立刻罢黜辅臣徐阶?先帝能做,为何陛下不能做?”

张居正也是深通诡辩之道,你既然处处以先帝为榜样,想要压制太后和皇上,我就把先帝胆大妄为的事情拿出来,看看你还有什么好说。

“张阁老,你还有脸提徐阁老的事情,当年还不是你来回挑唆,弄得徐阁老圣眷尽失,才不得不请辞回家。你深受徐阁老大恩,却反咬师父一口,就如同你现在的作为一般,先帝视你为辅臣股肱,你却勾结小人,违背先帝遗诏,张太岳,你是个小人!”

这回开骂的不是别人,而是王世贞,他随手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直接甩到了张居正的面前。

“看去吧,这是徐阁老所写,把你开除门户的书信!”

张居正真的吓得一哆嗦,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