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遵照朝廷命令,虽败不罚,违抗命令,虽胜必纠!

面对着混蛋命令,吴兑干脆躲在府邸,醉生梦死。

这不申时行到了,这位还一身酒气呢!

“君泽兄,果然有大将军风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吴兑翻了翻眼皮,“什么泰山,最多就是一个土堆,不是我心大,是朝廷莫名其妙,就是你那个师父,莫名其妙,也不怕养痈成患,眼下周王一伙可是聚集了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呢!”

“这么多?”

申时行低呼道:“君泽兄,你没有说谎吧?”

“我骗你干什么?”吴兑难得严肃起来,一扫倦容,“申大人,实不相瞒,最初周王作乱,应者寥寥,只是王府下属,加上一些宗室子弟,能凑一两万人。可是自从蝗灾之后,投靠他们的人马就越来越多了。”

“这是为何?”申时行好奇道。

“还不是周王舍得往出拿粮食吗!”

作为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之一,周王府传承了近十代,生息繁衍,光是宗室,就有上万人,加上奴仆家丁,数量非常庞大。

唐毅之前推行宗室改革,周王府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周王朱在铤还比较开明,很得人心。

唐毅杀了李太后之后,朱在铤得到消息,连着三天没有吃喝,披麻戴孝,朝北痛哭,指天骂地,痛斥奸贼。

随后聚集王府人马,趁着吴兑巡视地方,他立刻抢占了开封。

就连朱在铤都不确定自己能撑多久,他只是想尽一点愚忠,脑袋一热,就下了决定。谁知老天都在帮着他,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中原大地。本来河南就是理学的重要大本营,到处都有保守的士人地主,他们在唐毅的新政受到了不同的冲击,铜贱银贵,价格革命,清丈田亩,每一刀都砍在了他们的身上。

蝗灾爆发之后,这些人到处宣扬,说是唐毅以下犯上,杀死了太后,要篡夺大明江山,这些蝗虫是老天爷派下来的,就是要惩罚唐毅。

不除了贼臣,灾害永远不会停止。

老百姓被煽动之下,纷纷跑到开封,一口气聚集了二三十万人,周王一伙从中选取青壮,编练人马,竟然聚集了五六万人。

“眼下的河南,只要有粮食,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别说是当兵打仗,就算是买命,都有人愿意给!”

申时行忍不住头皮发麻,“君泽兄,真的这么糟糕?”

“那还用说,申大人,你最好和首辅大人说一声,只要朝廷能拨下来钱粮,立刻赈灾,把老百姓从周王一伙手里吸引过来,平定周王,只在反掌之间。”

吴兑说得恳切,可是申时行脑袋里却闪过了另一个念头。

周王竟然拿出粮食赈灾,聚集了好几万的人马,真是不容易啊!

“君泽兄,你估摸着周王手里能有多少粮食?”

“这个……”吴兑思忖了半晌,道:“我估计至少有三五十万石,有王府历年积累,还有其他的宗室贡献,另外开封府的存粮也有八万石。”

申时行频频点头,“那君泽兄以为,周王还能弄到多少粮食?”

“不太好说,申大人,都说河南缺粮,其实也未必如此,那些大地主的家里头,粮囤都是满满的,越到了荒年,他们就拼命屯粮。看似不起眼的地主,他们的粮食就能养活一两千人。周王这些日子大肆封官,州城府县的地主贡献了不少粮食,以我的估计,他手上应该有一百万石左右,甚至更多。不过吗,养兵消耗很大,今年秋收减产严重,周王府未必能撑多久……”

吴兑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申时行听完,越发高兴,忍不住哈哈大笑。

“果然如此!”

吴兑还不解其意,“申大人,莫非你有妙计不成?”

“妙计不敢说,不过破开封确是不难。”申时行压低了声音,“君泽兄,你刚刚的建议很不错,不过我以为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更妙。”

“哦?申大人的意思是?”

“周王不是舍得出粮食,救济百姓吗,不妨就把灾民都赶到他那边,他能管得了几十万人,可能管得了几百万人?只要把周王手里的存粮吃光,叛军也就土崩瓦解了,君泽兄,你以为这个办法如何?”

第1092章仁慈的周王

申时行说出了他的想法,吴兑立刻炸毛了。

别看你丫的是首辅大人的爱徒,我当年在京城的时候,也和唐毅关系不错,徐胖子,诸大受,陶大临,孙鑨这些人都是我哥们。

你想胡来,先问问我答应不!

“不行,绝对不行!”吴兑胡子撅起老高,怒道:“申大人,按照你的意思,把老百姓都赶过来,这要死多少人?而且有了几百万人丁,周王会不会乘势做大?万一中原糜烂,不可收拾,又该如何?”

吴兑接连放炮,把申时行的办法批得一钱不值。

“君泽兄,你不是说周王一伙是乌合之众,不值一提吗?”

“不值一提,也没有资敌的!”吴兑大声怒道:“这些年唐相理财有方,府库还算充盈,各地的储蓄仓库粮食还不少,为什么就不能拿出来一点,赈济百姓?莫非你申大人想要中饱私囊?”

这指控可够厉害的,申时行连忙摆手。

“君泽兄,这些年你也清楚,灾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大,朝廷就算有心赈济,能每年都拨出一大笔银子吗?做不到啊,更何况眼下朝廷对土蛮要用兵,对西域要用兵,安南那边也在打,吕宋的海军和西班牙人都拼了好几次,到处都用钱,师相不容易!”申时行大吐苦水,吴兑却不领情。

“申大人,既然朝廷用度艰难,为何还要对外用兵,休养生息不好吗?”

“唉,君泽兄,方才不是说了,灾害越来越多,只怕不能休养生息,反而是坐以待毙!不对外用兵,哪来的土地安置灾民百姓!”

“哦!”

吴兑恍然大悟,他老脸通红,亏自己还在大同干过,自从击败了俺答,从山西、山西、宣府等地陆续向草原迁居了一百多万人。

不论是养羊,种地,还是经商,日子都比原来过得好了许多。

对外用兵,抢夺土地,安置灾民,也就是唐阁老脑筋灵活,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申大人,既然如此,赶快下令移民。”

“少安毋躁!”

申时行连连摆手,“君泽兄,要想往外移民,有两个力,一个是吸引力,牵着大家往外面走,一个是推力,逼着大家往外面走,两股劲儿一起用,老百姓才会快速移民。不论是西域,还是辽东,甚至安南,在寻常百姓看来,都是苦寒之地,瘴气之乡,走一趟,恐怕就凶多吉少,甚至有人宁死都不愿意离开故土。”

安土重迁,这是人的本性。

东南推行移民,是靠着强大的吸引力,还有完善的金融保证。

到了中原,首先没有那么充裕的资金,其次也没有那么好的地方,偏偏灾情如火,一年比一年厉害,需要移民的规模是东南的无数倍。

各种条件都不好,那就只剩下一个主意,增加推力,逼着老百姓走。

“君泽兄,不是我心狠,实在是没有办法,牺牲肯定难以避免,但是现在移民越快牺牲的人肯定越少。这也是师相的意思……”申时行抬出了唐毅,这下子吴兑也不敢反驳什么了。虽然心里头还很别扭,但是不得不点头。

“既然如此,下官遵命就是。”

吴兑踉跄着出去,申时行坐在书房之中,沉着脸许久,最后摇了摇头。嘴里不经意哼起了苏州的小调。

都说男愁唱,女愁浪。

申时行倒不是发愁,而是感慨,读书入仕,从这一刻开始,他就和好人无缘了。

其实有些事情可以更缓慢,更细致一些,或许损害会更小。但是不只是他,包括唐毅在内,都等不及了。

大明的战车要启动了,内部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掉。

毕其功于一役,成败在此一举!

申时行思索到了半夜,才昏昏沉沉睡去,第二天他早早就起身,匆匆用了点饭,吴兑就带着人过来,两位大人离开了卫辉府。

出了城门,到处就都是灾民,到处都是凄惨狼藉,地里的庄稼被啃得七零八落,有的地方,连一点绿色都没有。有些地方还有蝗虫不断飞舞,大肆啃食。

他们走了不出十里,竟然看到地上一群黑压压的百姓,他们围着一座小庙,不停磕头。

凑到近前,才发现这座小庙是新进落成的,用的都是青砖圆木,吃不饱肚子,还有闲心盖庙,申时行大皱眉头。

“请问老丈,这里面供的是哪一位神仙?灵验吗?”

老头看着他们衣着不俗,还骑着大马,变颜变色,有些害怕。申时行满脸笑容,“老丈放心,我们就是外乡人,好奇过来看看。”

老头渐渐放下了戒心,他点了点头,“这,这是蝗大神,能保佑俺们,每天磕头,蝗虫就都跑哩!”

申时行一听,不停摇头,“老丈,蝗虫和神鬼之事没有什么关系,遇到了蝗灾,要赶快抓捕蝗虫才是,可以喂鸡,炒熟了磨成粉,还能用来喂马,油炸过之后,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还没等申时行说完,老头的眉毛都立起来了,露出枯瘦的臂膀,攥紧拳头。其他磕头的村民也都凑了过来,听说他竟然要吃蝗虫,都怒目而视。

“谁给你的狗胆,敢吃蝗虫,你怎么不杀了俺们?”

申时行被愤怒的人群弄得稀里糊涂,那个老头啐了一口,“告诉你,蝗虫都是蝗大神的徒子徒孙,抓它们,明年的蝗虫还会更多,会遭报应的!”

“对,老叔祖说得对,你们这些外乡人,就是没安好心,要害俺们,滚出去,都滚出去!”

这帮人鼓噪着冲上来,竟然要动手。

申时行一看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通,赶快和吴兑撒丫子撤退。

一路上吴兑臭着脸,他也没想到,老百姓竟然是如此愚顽,简直不可理喻。

“把害人的蝗虫当成神仙,活该他们倒霉!”吴兑气呼呼道。

申时行想的倒是更多,“君泽兄,我看你也别着急骂人,每逢蝗灾,捕捉蝗虫乃是各地惯用之法,这一次百姓们反弹强烈,我猜是有人散布流言蜚语,大肆挑唆所至。”

吴兑若有所思道:“申大人高见,我也听闻是有人到处散播,说是内阁以下犯上,招来了灾祸,简直胡说八道。”

“别管他们是不是胡说,咱们的法子该用上了。”

走一趟之后,申时行更加坚定了看法,许多百姓把账已经算到了朝廷头上,想要挽回人心,只会更加麻烦。

不如就索性成全周王一伙,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很快总督和巡抚联名发下了告示,每丁可以领三斗粮食,不过领了粮食,需要答应朝廷的条件。

第一,家里有田产房舍土地的,全部要交给朝廷。

第二,拿了朝廷的粮食,就需要编入军营,随时准备出发移民。

根据上缴的财产不同,移民的地点也不同,交的最少的,要被安排到辽东最苦寒的地方伐木,或者到安南屯垦。

告示贴出来之后,百姓议论纷纷,往年有了灾,朝廷都是大大方方赈济,怎么今年这么小气,还一大堆条件,这是怎么回事啊?

“大家伙还不明白吗?这是要坑人啊!”

几乎每个告示的下面,都不乏万事通,他们摇头晃脑,给百姓们讲解。

“告诉你们啊,那辽东多冷啊?冬天敢在外面走一圈,要是不戴帽子,耳朵就冻没了,撒泡尿,一边尿着,一边就冻了冰!买一瓶醋回来,不小心摔坏了瓶子,不要紧的,提着醋就回家了,怎么回事啊?都冻上了呗!”

吸!

百姓中发出一阵阵惊骇的声音,眼珠子碎了一地。

“那么冷啊,去了还不冻死!”

“可说呢,那安南怎么样?”

“安南?”万事通把眼睛一瞟,冷笑道:“知道三国演义不?”

“听过一点。”

“里面有个南蛮王孟获,他们的那块人都不穿衣服,穿树叶,一个个吃生肉,跟猴子似的。到处都是毒虫,都是瘴气,到了之后,十个有九个活不成。没看到吗,诸葛亮那么大本事,为什么不敢杀了孟获啊,一定要让他们心服,就是怕南蛮闹事!”

哎呦,连诸葛孔明都怕,老百姓还有什么咒念啊!

一个老太太就坐在了地上,嚎啕大哭。

“老天杀的,衙门口这是逼着人去死啊,还有没有活路了?”

周围人的一听到,都跟着哭,别提多伤心了。

“万事通”又有了主意,一拍胸膛,大声说道:“都别哭了,乡亲们,我这一肚子都是本事,还不能给大家伙找个出路?”

百姓们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先生啊,快点给俺们指点迷津啊!求求您了!”

向四周看看,万事通压低了声音,“都听说没有,开封有位周王千岁,他可是贤王,和朝廷的那些奸臣不一样,他救济百姓,给粮食,给衣服,给住处,还没有乱七八糟的条件。”

“当真?”百姓们都被吓怕了。

“那还有假,再告诉你们啊,现在京城的那帮人都是乱臣贼子,他们趁着皇帝年纪小,杀了皇太后,都是活王莽,曹孟德。”

“挨千刀的!”老太太咬着嘴唇大骂,“他们的心都是黑的,老天爷怎么不劈了他们啊?”

万事达大笑道:“老天爷忙呗,各位乡亲别的不说了,赶快投奔周王,过好日子吧!等灭了奸贼,没准还能当开国功臣呢!”

第1093章从喜到悲

朱在铤起兵很仓促,不过他倒不是毫无准备,一来周王一系在开封经营多年,实力雄厚,二来朝廷开始削藩,伊王、辽王、代王、鲁王……全都受到了冲击,甚至干脆发配到了海外。

如果朝廷也要如法炮制,对付周王一脉,朱在铤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几年来,他暗中收买打手,囤积粮草武器,豢养江湖豪客,亡命之徒,实力很不俗。但是他也清楚,眼下朝廷兵力雄厚,战力无双,根本不是他能比拟的。

不过老天爷都在帮他,先是京城变故,李太后一党被杀,接着蝗灾铺天盖地而来。

朱在铤开始相信天命所归了。

同样是太祖子孙后代,凭什么周王一脉没机会驾坐九五至尊?

朱棣的子孙不争气,被大臣欺负的死死的,大权旁落,皇帝不像个皇帝,臣子不像个臣子,还有什么脸执掌江山社稷!

“张师傅,这些日子,有多少百姓来到了开封?”朱在铤关切问道。

“回禀王爷,来了不下二十万人,加上之前的百姓,差不多有五十万众!”

“开封府本来就有几十万人,眼下开封一城就足有百万之众啊!”朱在铤扬天大笑,十分开怀,“古之贤君,十方之民归之,如水之就下。如今万民来投,足见孤王众望所归,当仁不让!”

朱在铤猛地站起,用手指着北方,猖狂大骂,“唐毅逆臣,内阁贼子,等着孤王大军练成,就一股荡平,把他们全都诛灭九族,替皇太后报仇雪恨!”

张学颜虽然痛恨唐毅的作为,但是脑子还算清醒,朝廷武力之强,可不是眼下周王能够抵御的,别看人马再多,也顶不住九边的精锐。

一旦龙骑兵南下,一走一过,就足以荡平开封。

“王爷,臣以为当务之急应该削弱唐毅的势力,积极拉拢各地的人马,为我所用。”

“嗯,张阁老所言有理,你觉得谁还忠于大明,可以为我所用?”

张学颜思量一阵,说道:“九边的几位总兵当中,戚继光和马芳虽然都是唐毅部将,可是这二位心存朝廷,是大明的忠臣,且他们兵强马壮,若是这二人也倒向了唐毅,就不是只杀李太后的事情,恐怕连皇帝都要废了。”

“有理!”

朱在铤道:“张阁老你的意思是要拉拢他们?”

“即便不能拉拢,也不能被唐毅拉过去,臣建议立刻派遣使者,携带银票去说服二位总兵,务必保持中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