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西班牙人还没有放弃接舷战的想法。

反倒是明军,早就在唐毅的指导下,全力发展火炮。

战舰船头更低,更加修长,火力强大,操纵灵活。

在对轰之中,占尽了便宜。

轰隆隆,炮弹不断划过天空,一枚炮弹准确命中西班牙战舰的船首,木屑纷纷,砸出了一个水桶粗细的窟窿,周围的士兵非死即伤。

当然,席慕云的坐船也受伤不浅,他被几艘西班牙的船只围攻,桅杆都打折了,他下令将帅旗挂在后面的桅杆上,继续战斗。

所幸,这时候明军其他船只陆续冲了进来,他们快速分割对手,将西班牙人的船只包围起来。

明军的重炮惊天动地,鬼哭神嚎。

不断有西班牙的船只中弹,最惨的就是“敬畏”号,这是一艘三层的巨舰,拥有一百多门大炮。

明军重点围攻,不断有炮弹穿透“敬畏”号硕大的身躯,留下一个个狰狞的窟窿,黑洞洞的,好像地狱打开了门户,让人不寒而栗。

战斗进行了一个时辰,“敬畏”号上面不到一千名士兵,只剩下了四百多人,损失了一大半,多数的尸体还都失去了脑袋,凄惨无比。

明军对这艘战船是尊重的,可是手下却不含糊,靠近了对方,带着火油的火箭击中船只,滔天火势,很快吞没了船只。

第一艘沉默的战舰出现了,紧接着就有第二艘,第三艘……

有西班牙人的,当然也有明军的。

战斗越来越激烈,双方的距离之近,非但火炮够得着,就连火铳都能打得到,不断有子弹穿梭,士兵狂叫着,受伤倒下,或是落入了海水之中,消失不见。

明军的数量优势越来越明显,西班牙人渐渐处在了弱势,受伤的船只越来越多,而且明军不但炮火犀利,而且还有火油,能燃烧木制战舰,非常要命。

一艘冒着火焰的西班牙战船,猛地撞上了一艘明军战舰。坚固强大的撞角,撞碎了明军的船只,从中间断开,快速沉入海底。

西班牙人拼命了!

好一个厉害的对手!

席慕云目睹凄惨的一幕,咬牙切齿,他决不允许一艘敌舰逃走。

所有的明军都参加到了战斗之中,小伙子们打着赤膊,拼命把炮弹射出去。

一直持续到了黄昏时分,战斗才趋于结束,西班牙人的船只有十三艘被击沉,还俘虏了十五艘,是剩下区区几个伤号,侥幸逃脱。

他们仓皇向南逃遁。

望着海面上的狼藉,席慕云撕开衣襟,露出结实的胸膛,任由海风吹拂,冷却沸腾的血液。

赢了,终于赢了!

多年的老对手,就这么被干掉了!

头顶的石头被搬开了,身体都要飞起来,席慕云当然不想放弃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简单收拢船队,命令十艘完好的战舰留下来照顾其他船只,搜寻伤员。

他率领着二十艘战船,一路猛追,一路上不断有对方的船只被干掉,大家伙都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伤痛。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彻底消灭对手。

终于,在七天之后,明军的船队来到了马六甲的外海。

“那里是我们的!”

满眼血丝的席慕云指着马六甲的港口,满怀信心叫喊着。

第1107章南洋总督

马六甲可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据点,至关重要,明军的舰队再度将马六甲封锁起来,曾经的上国海军,横行无忌的大舰队终于回来了。

这个消息就好像一颗炸弹,在南洋炸开,余波激荡,传出去老远老远,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被深深震撼着。

有人欢喜,也有人发愁,有人害怕,有人雀跃,不过就是没人敢无视。

当巨龙张牙舞爪的时候,哪怕只是从身边飞过,鸡鸭鹅狗都要瑟瑟发抖,怕得要死。这就是眼下的南洋。

相比各个小国的惶恐不安,大明上下,则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欢腾之中。

这几年铆足了劲头宣扬,加上理学臣子被清理掉,整个朝廷都不再是浑浑噩噩,对海外一无所知。

一张世界地图是每一个官绅,甚至普通富商百姓家里的标配。

马六甲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是却扼守两片巨大的海洋,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的咽喉,拿下了马六甲,向北可以控制暹罗、缅甸、寮国,向南,可以拿下苏门答腊和爪哇,向西可以进军印度洋,非洲东海岸。

加上之前拿到手里的吕宋,从东西两面将南海包围起来,如果再把婆罗洲也拿下来,整个南海就是大明的内海了。

攻占婆罗洲的难度一点都不大,那里早就有大量的移民,加上南洋公司经营多年,一片庞大的海域,全都落入了大明的掌控之中。

数万个岛屿,星罗棋布,每一个岛屿都代表着机会与财富。

比起朝廷动作还快的就是商人,报捷的信使还没有赶到京城,东南的商人就行动起来,他们疯狂下订单,一夕之间,船厂的订单数增加了三倍。

所有造船厂都在超负荷运转,昼夜不停。

除了船厂之外,开发海外,还需要军火,需要各种工具,粮食,种子,人员,资本……所有的东西,都在快速整合。

交通行更是派出了二十艘大船组成的考察队,前往南洋,了解生物、水温、矿产、农田等等信息。

拿下了安南北部,只能算是一道开胃小菜,南洋才是让人垂涎三尺的肥肉。

富有进取精神的商人集团张开了血盆大口,加入到饕餮盛宴。

前不久,雷七在咨议会议提出大明的武力要替大明的商人开拓市场,建议很快就被落实下去,商人们倍受鼓舞,几乎一夜之间,就有了国家主人的感觉。

甚至连纳税都变得主动了许多,他们迫切需要朝廷继续帮着他们开拓更大的市场,吞下更多的利益。

从当初唐毅开海,建立市舶司,组建船队环球航行,差不多十几年的功夫,虽然唐毅觉得速度还是太慢,可是放在历史长河里面,就显得太快了,说是疾风骤雨,也差不多少。

整个大明的风向彻底转变,不用朝廷鼓励移民,几乎所有海商都在雇佣人手,筹备着到海外开垦,寻觅商机。

“一战活了全盘棋啊!”

身为咨议会议领袖,高拱显得十分高兴,脸上红光泛起,透着狂喜。老头子已经彻底从李氏乱政的打击之中走出来。

高拱非常清楚,眼下内阁虽然强大,但是依旧根基不稳。潜藏的保皇党还不可胜数,一个崭新的制度没有那么快深入人心。

但是有些方法却可以加速这个进程,比如说——开疆拓土!

一口气增加万里海疆,无数岛屿,绝对是历代以来,少有的功绩。

就在内阁,挂着一张详细的地图,自从收回了漠南蒙古之后,大明的疆域已经可以和盛唐相提并论。

吕宋,安南,如果再加上南洋,大明的面积会超过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在历代王朝之中,仅仅次于元朝。

不过唐毅有信心,很快超过元朝,针对辽东的扩张已经展开了,恢复哈密卫的战斗也在紧张筹备。

而且唐毅还把目光放在了印度等地,这都是在未来十年之内,要拿下的地方。

相比骑在马背上的帝国,跻身海上大国的明朝,能够抢占更多有用的土地,掌握更丰富的资源。论起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局面虽然大好,可是问题却是不少,这么庞大的疆土,要怎么控制,是直接派遣官吏,还是采用羁縻统治,或者是接受朝贡,依旧任命当地的王,去管理疆土子民……

咨议会议吵翻了天,朝廷上下看法不一。

“中玄公,您经验丰富,有什么可以教小弟的?”

高拱连连摆手,“元辅莫要取笑老夫,如今事情复杂,老夫一生所学,只怕是一点用处也没了。哪敢指教元辅?不过——老夫倒是以为藩国最好不要留了,至于派遣官员,只怕成本过大,难以维系。”

任何一个帝国,统治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差不多相当于战马跑一个月的路程,如果超过了,就会变得很困难。

比如西南,路途艰难,往返一次,要两三个月,遇到了灾害啊,叛乱啊,朝廷做出反应都是半年以后,效率十分低下。

如果面积再大,难度会成倍增加,光是信息传递,就能把人逼疯了。直接派遣官吏,是万万行不通的。

可是呢,那么好的地方,谁也不想放过,无论如何,都要拿到手里。

该如何管理这些地方,成了内阁非常头疼的事情。

“海外之地不可弃,文官又不能胜任,唯有派遣武将主持海外事务了。”唐毅淡淡说道。

高拱身体一震,这个办法他不是没有想过,可是一旦让武将掌权,会不会重蹈藩镇割据的覆辙?

毕竟海外一个一个的岛屿,非常闭塞,谁要是掌握了岛屿,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万一这些人割据造反,那可就贻害无穷了。

事关重大,唐毅也不能一个人独断专行,好在自从上次对付李氏之后,已经形成了惯例,遇到了重大事宜,就召开内阁联席会议,包括各部尚书,都要齐聚一堂。

经过拆分之后,光是有资格与会的部堂高官就多了五六位,包括咨议会议代表,大家凑到了一起。

首先海外情况复杂,虽然西夷的势力遭到了重大挫折,但是他们不会甘心失败,本地还有土著一大堆,各国的国王,好些地方还在打仗……乱七八糟,派遣文官直接管理,那是不可能的。

唯有指望着武将。

有人担忧会出现藩镇割据,殷士儋倒是不这么看。

现在是什么时候,火器为王的时代,打仗就比拼人多、钱多、工匠多、资源多,论起这些,朝廷的优势太大了,谁想割据海岛造反,简直是死路一条。

再有各个岛屿很难自给自足,他们只有一样,或者几样的商品,想要发展,必须依靠对外贸易,而大明就是最重要的市场,谁的脑袋坏掉了,也不会和财神爷闹翻了。

让武将执掌海外的领土,危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只是光靠着武将还不行,必须要有综合的能力,才能统御全局,不但能打,还要懂经济,动商业,懂民生,懂外交,几乎是个全才。

想来想去,大家伙把目光都落在了唐毅身上。

神马意思,难道你们想让老子去海外?

唐毅的眼睛瞪圆了,这帮混球还真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么快就想把老子踢开?

“咳咳,元辅,令尊大人可好?”唐汝楫低声问道。

老爹啊!

“好着呢!”

高拱顿时大笑道:“既然如此,我推荐唐大人出任南洋总督!”

“我同意!没人比叔父更合适了。”诸大绶第一个附议,其他人也频频点头,大家伙一致同意,要让唐慎执掌南洋。

算起来,既能领兵,又能治民的大臣很稀有,这些年就两大体系,一个是杨博为首的晋党,一个是东南抗倭出来的功臣。

杨博、王崇古等人都被唐毅斗败了,而且实际证明他们的军事韬略也不怎么样。能安稳九边,靠的就是和蒙古人之间的默契,放到了西南,就立刻显出原形。

东南出来的督抚当然本事足够,如果胡宗宪年轻十岁,他是最好的人选,只是现在英雄迟暮,让他去南洋奔波,等于要了他的命。

其余谭纶,杨继盛性格都有缺陷,而刘焘、陈梦鹤等人,又逐步被淘汰,算来算去,唯有一个人本事足够,且年富力强,又能压服各方,那就是老唐大人,唐慎!

只是让老爹去,儿子管国内,老爹管国外,好事都落到了唐家,是不是有些太过碍眼了,好说不好听啊!

“我看子诚没问题!”胡宗宪开口了,“首先他有练乡勇的经验,到了南洋,必定要组建民兵,对付土著。其次他懂经济,会经营,而且在东南各军当中,威望卓著,无人能比。再说了,现在去南洋可不是享福,而是承当责任,谁要是不服气,就让他们也去南洋试试,有本事杀出重围,我胡宗宪就佩服他。没本事去南洋的人,就统统闭嘴!”

这几句话,掷地有声,谁也不敢多说了,倒是唐毅咳嗽了一下,“我以为南洋总督只是总揽大略,各个岛屿藩国还要派遣专门人员,大家从武将和进士官中,选拔一批吧,我看至少要准备上百人,还要招募几千行政官员……”

又是一张大饼,所有人都怦然心动。

第1108章匆匆五年

在万历元年的十一月,唐慎在总镇俞大猷的保护之下,率领上百艘战舰,杀到了马六甲,同时刘显的大军也从陆地包围了马六甲。

西班牙人走投无路,选择了投降,海上的明珠,咽喉要地,终于落入了明军的手里。

几乎一夜之间,整个东方,乃至世界的格局都发生了骤变,厚积薄发的大明,一出手就让所有国家都大吃一惊。

再解决了马六甲之后,立刻组成强大的舰队,直扑印度,并且抢占斯里兰卡岛,作为明军的海上补给基地。

同时席慕云也率领着船队,抢占了爪哇,至此,大明彻底将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道都捏在了手里。

西洋诸国大受震撼,他们想要反扑,可是万里调兵,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且他们的兵力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只能选择贸易制裁。

别忘了西夷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哪能狠下一条心,英国人率先打破了沉默,和大明开始私下里贸易,随后不久,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也加入到海上霸权的行列,积极和大明做生意,还号称海上马车夫。

当然了,这个马车夫也只是半个世界的,至于东方,说了算的还是大明朝。

拿下马六甲,两洋航路打通,对于大明来说,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浑身的功力暴涨,国力蹭蹭蹿起,一日一个台阶。

南洋诸国,或多或少,都被打开了国门,大明的商人遍及南洋。

他们把珠宝、木材、粮食、香料、奇珍异宝、甚至是丫鬟佣人贩卖回大明,而大明的丝绸、呢绒、瓷器、工具、机器、家具,也霸占了南洋的市场,各国都不得不卷入了庞大的贸易系统之中。

有了市场,就有了订单,有了订单,以东南为主的工业就快速发展起来。

原本的人力织机,水力织机都不够用了,在万历三年,东南的能工巧匠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一年之后,唐鹤征改进了蒸汽机,并且用来抽取煤矿的积水,大获成功。随机蒸汽机快速发展改革,东南出现了第一家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的纺织厂。

当工厂运行的第一天,吸引了大半个苏州的人前来看热闹,当看到棉纱像是水一样,哗哗流出,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哭得稀里哗啦。

从此之后,手工作坊只怕是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新动力出现,生产效率几十倍提升,制造的武器更加精良,大炮更加犀利,明军陆续征服了庞大的领土。

巨大的海外市场,催生东南的繁荣,到了万历五年,大明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两千万元,其中商税贡献了九千万。

相比起嘉靖年间,财政足足增加了三十倍!

而作为纳税的主力,工商集团顺利取代传统的农业士绅力量,借助咨议会议,成为帝国的主宰。

顺便提一句,咨议会议已经放弃了绕口的名字,改成国民议政会议,主持会议的代表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各省推选的名流绅商,第二种则是依照类别,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员,比如军方,教育界,报界,商界等等……

所有代表,再公推三十个德高望重的人,称为资政,主持会议,制定议题,参与内阁各部的会议,监督旁听,建言献策,审核预算……第一届的资政之中,就包括高拱和葛守礼两位资历无人能及的老臣。他们彻底确立了国民议政会议的权威,包括内阁在内,都要接受会议的质询。

相应的,内阁也越发完善起来,五位阁老,互相配合默契,力推新政。

兵部、工部、刑部、吏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