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假使我多用点心,马芳军中的异常,是能发现的!”

“爹,什么异常?”

“晋党!”唐毅咬了咬牙,“晋党经营两百年,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早该把和他们有关的人都给清理干净。结果我爱惜羽毛,没有动手。谁知道晋商手里捏着一大批将领升官发达证据,其中不乏杀良冒功,贪墨军饷等等罪行。有了这个名单,加上皇帝的大义名分,丧心病狂,暗害马老将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毅说完,用力一锤桌子,平凡都觉得手上一震。

“爹,您老都知道了?是谁干的?”

“还能是谁,张四维呗!”唐毅越发愤怒。

当年他算计了晋党之后,沈梅君曾经亲口告诉唐毅,她害死了张四维的家人,张四维也命不久矣。

唐毅就疏忽大意,信以为真。

后来张四维在不到一年之后,抱病而亡,和历史上的结局一样,唐毅就信以为真。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历史上张四维是在万历十一年遭受打击丧命的,前后差了十多年,身体状况当然不一样。

张四维没有死,为了躲避唐毅的追杀,潜身寺庙之中,十几年间,世人几乎忘了这个名字。

以张四维的小心谨慎,唐毅还一时发现不了,谁让他太恨唐毅了,非要跑到济宁,要亲眼看着唐毅被处死。

结果呢,他倒是没有暴露,但是许国刚刚致仕,那么大的目标,怎么能瞒得住。顺藤摸瓜,自然就查出了张四维的行踪……

以唐毅的才智,很快就脑补出了很多东西。

“几年前,李攀龙等人组建商山诗社,效仿商山四皓,想要辅佐万历。我当时就在猜,是谁鼓动他们出头的,现在看来,多半是张四维干的。他是处心积虑,要和我作对啊!”

“爹,那还不干掉他!”平凡咬牙切齿,“他敢暗杀您老,不把他脑袋揪下来,我就不姓唐!”

“你给我闭嘴!”

唐毅哼了一声,脸沉着,很是难看。

“爹,儿子错了?”平凡不解道。

“大错特错了!”唐毅恨铁不成钢道:“经历这么多事,你怎么不长进啊!世事如棋,可是人毕竟和棋子不一样。张四维当然该死,可眼下却不是拿下他的时候。”

“为什么?”

“你还没明白?”唐毅更加生气了,“纵观这几次的事件,尤其是在出手刺杀我,更是看得出来,张四维已经被仇恨蒙了心,全无一丝大局观。这种自私自利的毒士,留在万历的身边,只会败光万历为数不多的人品,杀了他,那是便宜了万历!”

平凡仿佛第一次认识老爹一般,不停偷眼看着,目光中充满了敬畏,甚至是惶恐。老爹纵横朝堂二十几年,斗得都是最顶尖儿的聪明人。

能活下来就不容易,还能战而胜之,开创三千年未有的局面。老爹的手段当真是厉害无比!

哪怕是敌人,都能变成他手里的工具,和他做对手,还真是不幸啊!

“爹,您老准备怎么对付万历?起兵吗?”

唐毅摇摇头,“此时起兵,结果还是陈桥兵变,没有任何意义。为父花了二十年时间,无数仁人志士聚集在你爹的身边,鹿门先生、句章先生、十岳先生、徐渭、陶大临、诸大绶、王世懋、沈林、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罗万化、陆光祖、李贽、何心隐……”每念一个名字,唐毅的神色就凝重一分。

“天下之大害,在于君王。朱家子孙如此,我们唐家子孙日后也会如此,这是帝制的必然宿命,改变不了的。这一次对抗万历,真正的力量在于民间。”

“民间?”

“没错,只有让百姓都清楚皇权的危害,没人再痴迷皇权,再迷信皇帝,为父的变法也就算成功了。”

平凡皱着眉头,“爹,孩儿以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百姓有口吃的就知足了,他们才不会造反呢!”

“不然,经过为父这些年的努力,大明的市民数量超过人口的三成,东南各地甚至达到了四成多,市民多了,识字的百姓也多了,他们不再是浑浑噩噩的愚夫蠢妇。相反,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要求维护自己的财富,维护现有的局面。只要把这股力量整合起来,足以和万历一拼。”

“百姓之力,万民之心。爹,您说的不是议政会议吗?可是万历不是封了吗,人都给抓起来了!”

“哈哈哈,议政会议的关键在于民心,不是台面上的几个人物。人抓起来怕什么,重新组建也就是了。”

平凡瞪大了眼睛,频频点头,英明睿智,烛照万里,这才是老爹的风采啊!

“您老要重建议政会议吗?”

“不是我。”唐毅笑着道:“平凡,学学你哥吧,也去独当一面,做出番业绩来。”言语中满是鼓励。

……

得到了老爹的授权,平凡总算来了精神。

此时东南不少致仕官员,世家大族,豪商巨贾,心学鸿儒都在赶往太仓的路上。内阁七位阁老被罢黜,议政会议成员被囚禁,十几年的新政要毁于一旦,谁能不怕,唯一能拯救危局的就剩下唐毅了。

“我爹已经致仕,他老人家又岂能食言而肥。”平安撒谎脸皮都不带红的,“眼下朝廷残暴不仁,大家应该奋起自救才是,不是满世界找救世主!”

“自救?怎么自救?”

“这还不简单,前些日子,不是有人成立了护法大会,要保住合法财产吗?为什么不能效仿?”

平凡提醒了所有人,没错啊,朝廷能囚禁资政和代表,我们再推选出来就是了。

坦白讲,唐汝楫的名声不好,朱衡又是守旧老臣,议政会议在他们手里,威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经过简短磋商,大家决定正式成立议政总会,公推诸大绶为会长,徐渭为副会长,唐平凡为干事长。

很快,东南诸省,包括山东、河南,都迅速选出代表,火速向苏州赶来,一时间苏州成了对抗万历的桥头堡,所有人都眼巴眼望看着,这两伙人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第1136章金融风暴

瀛台四周环水,清冷幽静,外面有侍卫把守,申时行、王锡爵、罗万化、沈一贯,四位阁老都被安置在了这里。

万历虽然囚禁了众人,却没有下令杀人,每天依旧送来食物清水,只是隔绝了一切消息。不过下面的人从来都是视上意而动的,他们认定了几位阁老谋逆欺上,死路一条,故此每天的食物和水都少了很多,有时候还故意掺了沙子,整治他们。

这四位也有办法,申时行和罗万化性子沉稳,每天蹲在水边钓鱼,西苑的鱼从来只有放生,吃得足,又呆头呆脑,十分好抓。钓一条三两斤的大鲤鱼,就够四个人吃一顿的。

没有水也不打紧,王锡爵和沈一贯早早起来,拿着杯子去林间接露水,还真别说,用露水泡茶做饭,别有一番滋味,也算是苦中作乐。

吃过了鱼汤泡饭,王锡爵在柱子上又划了一道,他们被抓进来,已经三个半月了。屋子里连一张纸,一个字都没有,更别说外面的消息了,他们一点都不知道。

“汝默兄,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干脆拉出来砍头也好,至少还能知道点事情!做一个明白鬼!”王锡爵忍不住抱怨。

申时行低垂着眼皮,连头都没抬,“元驭兄,你要是静下心来,其实很多事情能够猜到。”

“哦?还请汝默兄指点。”

申时行看了看罗万化和沈一贯,笑道:“大家都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沈一贯皱着眉头,“昨天我爬上房顶,换了一块坏了的瓦,发现守卫瀛台出入口的人马虽然没变,但是稍微远一些,竟然出现了太监。”

“太监?不是被师相废了吗?”王锡爵惊问。

“不会有错的,的确是太监,看起来万历已经恢复了宦官,倒行逆施,真是可恶透顶!”沈一贯怒气冲冲。

轮到了罗万化,他沉思一阵,说道:“你们注意没有,这两天吃的米和以往的不一样了,更加粗粝难咽,好像混了糠一样,不过数量却是多了,送饭的人也稍微和气了。”

王锡爵皱着眉头道:“以往京城吃的贡米多数来自小站和辽东,这是眼下大明产米最好的两个所在。只有宫中,朝廷大员能够吃到,除此之外,才有少部分在市面出售,富裕的商人也能买到。至于普通百姓,多数吃江南的大米,更差一些的,则是海外的大米。”

“头些日子,给咱们的米虽然混了沙子,但是却是正儿八经的小站稻,如今没了沙子,却成了经年的江南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申时行淡淡一笑,“元驭兄,没什么奇怪的,多半是辽东江南等地供应的米停止了,朝廷出现了粮食危机,好粮食自然要供应宫中,不是说恢复太监了吗,那帮阉货肯定要吃最好的,就只能拿多年的陈米应付咱们了。”

“原来如此!”王锡爵点点头,“这么说那些小吏更加和蔼,是说明他们已经嗅到了气氛,怕是师相出手了,两边斗法,他们不敢肆无忌惮欺负咱们?”

申时行挺身而起,长长吸口气,脸上竟然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其实没有杀我们,就是最好的信号,万历丝毫没有因为拿下了内阁和议政会议,变得更加轻松,相反,他的处境越发艰难,故此才投鼠忌器,不敢动我们。”

申时行感叹道:“关在清冷的瀛台,其实也是好事情,让我想清楚了太多。我们要做的是限制皇权,打破一家一姓的天下。可是从夏朝算起,家天下已经绵延了几千年,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光凭着几个重臣,几位将军,还有一些士绅学者,就想限制皇权,那是痴人说梦。唯有全天下的百姓,所有人都真正见识了皇权的危害,才能上下同心,终结家天下!我们要做好准备,随时可能会掉脑袋。不过我坚信,万历和他的党羽没法收拾残局,只会把天下弄得越来越糟,到时候天下百姓忍无可忍,就会奋起反抗,滔天的民意,足以淹没万历,摧毁保皇党!”

一无所有之后,申时行竟然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升华,他的双眼看穿了繁杂的局面,也洞悉了唐毅的全盘算计。

当初师相没有选择一个更强势的人物作为自己的传人,怕是就存了这个心思。任何强势的人物,都会把大明带入新的治乱循环。

只有忍耐,只有等待,只有不断战略后退,才能让皇权之恶充分显现出来。

要对付的不是万历一个人,而是千百年来的君权神授!

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申时行终于像是涅槃的凤凰,在磨砺之中,浴火重生。

他和三位阁老安安稳稳住在瀛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钓鱼之外,他们甚至开辟了一小片菜地,种上了小白菜和水萝卜。

渐渐的,申时行和看守他们的侍卫也混熟了,虽然他们恪守上面的规矩,不会告诉任何朝廷的事情,但是旁敲侧击,申时行也得到了很多消息。

比如一个年老的侍卫就向申时行抱怨,说是本来再有五年,他就能安稳退休,并且拿到一份津贴,用来安度晚年,可是朝廷贪心不足,威逼银行,他的退休津贴很可能保不住了……

寻常人可能不懂,但是申时行参与了多少的制度设计,对唐毅的改革熟悉极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强忍着激动,差点高兴昏过去。

万历啊万历,你果然动了最不该动的东西!就等着万劫不复吧!

唐毅柄国期间,对庞大的官吏系统都进行了整顿,比如唐毅确定了退休制度,最底层的官吏,只要五十岁就可以退休,最多延长到五十五岁。

官吏数量增加,又有了年龄上限,就出现了养老的问题。

原本明朝是不存在养老金的问题,很多高官致仕之后,依旧享受俸禄,大多数官吏退休之后,就靠着家中的田产土地,儿孙后辈奉养。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其实这话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知府五品官,一般情况下,三十岁考中,外派知县,经过三个任期考满,才能升官,就是三十九岁,做一任推官、御史、或者是州府的二把手,等到升为知府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五十左右。

大明的平均年龄还不到四十岁,五十岁已经很老了,不抓紧捞一笔,如何能舒舒服服过日子。

十万两或许多了,但是总要有两三万两,才能活得体面自在。

唐毅深知不能光是严刑峻法,还要设身处地,替大家着想,这也是唐毅变法反对声浪很小的关键所在。

他宣布施行百官致仕津贴制度。简单说他先给所有官员增加了两成的俸禄,这两成并不交给官员,而是转存入银行,朝廷再增加一成,一共是三成,作为本金。

拿一位大学士来说,原本的俸禄才二百两,唐毅在任内,一度提高到了五百元,两成就是一百元,朝廷补贴一成,一共是一百五十元。

如今大明的普遍利率在百分之十以上,存入的钱,拿去投资,利滚利,不断增加,等到官员退休之后,差不多都可以领到在任时候的八成。

也就是说,一个大学士退休了,能领到四百元,一般的知府也能有一百五十元。

钱或许不算太多,但是足够一个清廉的官吏,安度晚年,衣食无忧。

唐毅的这一套退休金制度,受到了官吏们的欢迎,尤其是很多底层小吏,更是感激涕零,大赞特赞。人心安稳,加上强力的监督,唐毅任内,贪腐的情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也是几百年来,少有的成绩。

申时行惊叹老师的奇思妙想,却也窥见了唐毅更深的用意。这一套制度,等于把官员的晚年同银行绑在了一起。银行获利多,他们的津贴就丰厚,银行垮台了,他们就一无所有。而银行又如何获利呢?

投资工商,购买股票债券,注资海外殖民公司,开发矿产、木材等等……

一言以蔽之,唐毅把官僚系统、金融系统、工商殖民系统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联合体。

当初平稳运作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有人想要破坏,就要尝到强烈的反噬!

而此时,万历就被放到了火上烤。

平凡跳出来成立护法总会,并且联合各省士绅名流,共同上书,要求朝廷立刻释放诸位阁老、资政。各地响应,每天都有万言书送到朝廷,一股股强大的民意,向万历袭来。

万历认定了这些人是唐毅鼓动的,他视这些人为乱匪,可是眼下他手里只有两支人马,马芳的骑兵因为老总镇突然死去,军心不稳,京营又要守卫京城,保护万历安全,根本派不出人马。

想要讨逆,必须扩军,再有万历要恢复内廷,征召上万名太监入宫,又是一大笔花销。户部拿不出钱,万历召集王家屏等人商议对策。

实际上唐毅柄国这些年,户部一直是赤字,靠着发行债券,还有种种复杂的金融手段,维持朝廷的财政运转。

万历觉得自己也可以效仿,他要求大明储蓄银行承购一千万元扩军债券。除此之外,他还逼着银行方面减计三百万元到期债券。

这两项命令下去,激起的风暴,竟然比抓捕七位阁老,来的还要猛烈,万历和他的手下,完全始料不及……

第1137章走在错误路上的万历

越是精密的机器,就越容易出问题,需要越高明的技术人员操弄,小心保养,至于修理就更加麻烦了。如果把大明朝廷看做是一部机器,在隆庆之前,最多是锹镐锄头的水平,哪里出了问题,几乎一目了然,就看有没有胆量去做了。

隆庆六个年头,大明朝差不多变成了自行车,零件多了,功能复杂了,驾驭需要更小心了。

等到经过了万历最初的十年,唐毅把这部机器弄到了火车的水平,而金融就是这一列火车的车头,心脏!

要说朝廷究竟变得如何了,恐怕除了唐毅之外,就连申时行都未必看得明白,就更遑论万历和王家屏等人了。

大明储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